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旅游

吉林省文物古跡介紹

德安禪寺
  德安禪寺俗稱老爺廟,始建于1927年,位于洮南市西郊。由山門、正殿、后殿、配堂、鐘鼓樓等建筑組成,整個寺院布局嚴謹、錯落有序。在歷史中幾遭破壞,1996年經白城市政府批準復修,并改現名。現在的寺院占地面積6592平方米,建筑面積865平方米,有正殿1處,還有地藏殿、觀音殿、伽蘭殿等3處殿堂,有東西寮房各1處,寺內有2米高1噸重的銅制佛像1尊,1米高銅制佛像10余尊。相傳1927年,鎮守洮南的張海鵬(張-子)突然日做一夢,見關公橫刀立馬大呼他為“三弟!”,于是他立即提槍上馬隨關公向西狂奔,直追到現在的德安禪寺附近——那時還是一片荒茅之地,那馬卻死活不再前進一步。醒后頗覺神奇。至此,“張-子”乃張飛轉世之說便不脛而走。張海鵬為感謝關老爺點明其身世的大恩大德,決意按照夢境所指之處建一座關帝廟終生供……[詳細]
磐石天主教堂
  磐石天主教堂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磐石市內年代:清代類別:古建筑管理單位:磐石市宗教局天主教堂始建于光緒十三年(一八八八年),由傳教士任保衡倡議在磐石縣城內建成。到現今傳教活動已經118年,最盛時期擁有教友一千余人。大禮堂占據大院的東側中間部分,是個南北方向的長方形建筑,青磚墻黑瓦蓋,高窗闊門。原來緊連大廳正門處有尖塔式鐘樓一座,高15余米。在1932年9月發生的“磐石事件”中,被駐守磐石的日寇擊毀,事后再沒有修復。現正門上方的墻壁上彈痕累累,它是磐石人民抗日斗爭戰績的見證。大廳有左右兩個正門,室內雙排柱式大廳,內有紅漆頂柱二十四根,頂棚呈園拱形,地板涂以紅漆,內壁潔白整齊,掛畫栩栩如生,令人凝眸。在大廳的盡北端有木雕矮欄一道,欄內有講壇設置在木制的兩層木臺上,后臺有……[詳細]
龍潭山城
  龍潭山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東8公里的龍潭山上。龍潭上,山勢挺拔雄偉,遠望猶如巨大的屏障橫亙在市區東方。山形似一仰盆,山城城垣就雄踞在山的脊梁之上。山城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山城平面呈不規則多邊形,城墻周長2396米,大部分為黃土雜碎石疊筑,凹伏處為黃土夯實,厚6~12厘米,高約10米。城郭呈不規則多邊形。城內低平,適宜屯兵;城外山崖陡峭,易守難攻。設西、南、北三門。在城垣四面凸起處各有一平臺,其中以南平臺為最高,俗稱“南天門”,高出附近地面約100米。臺上曾發現紅色繩紋瓦,推測當年其上有角樓之類的建筑。山城內的主要建筑,即俗稱的“水牢”和“旱牢”。“水牢”又名“龍潭”,實為蓄水池,位于山城西北隅的最低處,龍潭山因此而得名。池呈圓角“凸”字形,東西長52.8米,南北寬25.75米,深11.5米。……[詳細]
向陽西山遺址
  向陽西山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柳河縣向陽鎮年代:原始時期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柳河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遺址位于柳河縣城西南38公里的向陽鎮西南的山坡上,當地群眾稱此山為王八脖子山。地理坐標,東經125°27′,北緯42°02′。王八脖子遺址是一統河流域原始文化遺址中較典型的遺址,一次出土的20多枚鐵鋌銅鏃,均為弩機用箭。其中2枚帶銘文的,應是趙國制造。趙國兵器傳入東北,其原因大約是戰亂和移民攜帶而來,進一步證實了北方與中原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歷史事實。遺址處在半山腰,地表散見少量的陶片,山頂有一周長約30米的圓形平臺,發現少量石器。遺址東西長100米,南北寬30米。王八脖子遺址出土遺物及遺跡表明這里是一處原始文化遺址,經濟類型當以農業為主。原始居民生……[詳細]
六頂山古墓群
  六頂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敦化縣城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頂山南坡的山坳中。六頂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前期王族的塋地。渤海國是粟末靺鞨人-于698年,以牡丹江流域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唐玄宗冊封-為“渤海郡王”,并在其統治的地區置忽汗州,設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國和內地往來頻繁,典章制度多仿效唐王朝,社會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926年被契丹所滅。1949年延邊大學、1959年吉林省博物館、196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對墓群進行了考古發掘。六頂山呈東西走向,由起伏毗連的六座山頭組成,最高峰的海拔是603米,由此向東南伸出一個山岔,山岔的兩側都是墓地,共有90多座古墓。古墓分石室墓和石棺墓兩種。1949年在這里清理的貞惠公主墓,是渤海第三代王大欽茂女兒的墓地,墓0土有陶器、玉壁、鎏金銅飾件和墓……[詳細]
長春地質宮博物館
  長春地質宮博物館(又名吉林大學博物館),始建于1952年,陳列面積1500平米,以藏品豐富、精品薈萃、特色鮮明享譽中外,是我國乃至亞洲著名的地質博物館之一。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數十萬人,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人曾來館視察。博物館分科普廳和恐龍廳。科普廳設有奇石展區、寶玉石展區、古生物展區及地學科普知識展區。恐龍廳展有三具巨型恐龍骨架化石及珍貴的恐龍蛋、恐龍腳印化石等。為了充分地發揮高校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1998年吉林大學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1999年,博物館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國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博物館被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建館數十年來,博……[詳細]
天恩地局
  天恩地局位于吉林省洮南市興隆街中段北側,天恩地局始建于1903年,它的名字是從清末光緒皇帝賜封札薩克圖郡王旗“蒙荒行局”而來的。“天恩地局”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條街上的亮點。那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建筑,依然展示著古城洮南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東徙外蒙“喀爾喀三汗”之一札薩克圖汗子孫建部落于內蒙科爾沁草原、洮兒河畔。清廷為籠絡其上層人士,采取“羈縻懷柔”的手段,賜以“親王旗、郡王旗和公爺旗”。1891年后,札薩克圖郡王旗傳至十二代郡王烏泰時,因襲爵興訟,迭遭參控;屢借外債,無力償還。故私自開放荒原土地、招墾漢民;私吞荒餉,有待異舉。后烏泰抗旨拒“官放”。是年六月六日,清廷下諭烏泰革職留任,以觀后效,并諭旨首立“札薩克圖蒙荒行局”,開放洮、蛟兩河沿岸的……[詳細]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偽滿國務院成立之初,臨時定在長春市七馬路2號原吉長道尹公署舊址。1937年7月遷至今新民大街與解放大路交匯處東南側新樓。此樓1934年7月動工,1936年11月竣工,1937年1月交付使用,占地面積近5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500平方米。樓主體五層(地下一層),兩翼四層。出入門廳用兩根方邊柱和四跟變徑圓柱直豎至三層樓頂。塔樓鋪棕色琉璃瓦,外墻用咖啡色瓷磚貼面。正門朝西,酷似東京日本國會大廈的造型。偽國務院是偽滿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樞機關,掌握偽政權的行政事務。主要行政領導部門是總務廳,設日本人總務廳長和次長。偽滿洲國在組織上標榜以“皇帝”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權,實際上是以總務廳為中心的高度集權。總務廳長或總務長官都受命于關東軍第四課(滿洲課),所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才是偽滿洲國的真正統治者。1……[詳細]
日本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舊址
  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坐落在長春市人民大街與新發路交匯的西北側。1932年開工,1934年8月竣工,建筑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主樓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體建筑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日本關東軍悍然策劃、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軍事武力占領了中國東北土地。1931年底,關東軍又與滿鐵勾結,設立了關東軍統治部(即后來的特務部),加緊策劃殖民政權,成為偽滿洲國的實際統治者。關東軍瘋狂鎮壓東北人民的愛國抗日活動,大力掠奪東北的資源,并挑起對蘇聯、東南亞的侵略戰爭,犯下了滔天罪行。偽滿洲國時期,日本先后任命了七任關東軍司令官。關東軍司令官兼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并且領導其他各級行政機構。為了控制溥儀,關東軍司令部在溥儀身邊設一名被稱為“帝室御用掛”的日本軍人,負責控制和監……[詳細]
神武殿舊址
  吉林大學“鳴放宮”坐落于吉林省長春市區東臨人民大街、北靠東中華路、西連同志街、南隔前衛北區圖書館與解放大路相望的牡丹園的一角。“鳴放宮”是偽滿時期的建設物,當時叫神武殿。據文獻記載,工程造價偽幣140萬元,用工67455個,歷時13個多月,于1940年10月31日竣工。該建筑采用日本傳統建筑形式。黑色陶瓦的大屋頂,雪白的墻壁,花崗石的基座。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殿的屋頂采用鋼屋架。建筑主體部分設有半地下室及局部環廊。總建筑面積5245平方米,其中半地下室2189平方米,一層2829平方米,局部夾層環廊158平方米。建筑總高達22.04米。它是供日本人習練武術和祭祀神武天皇的場所。鳴放宮能容納近2000人,學校師生大會、學術討論會、文娛演出和電影放映都在這里進行。匡亞明校長以及后來的唐敖慶校……[詳細]
敦化正覺寺
  正覺寺位于敦化市南郊,六頂山旅游風景區內,距市區4公里。為該寺第三代傳人旅美高僧,釋佛性大師于1993年恢復重建。總占地面積近9萬平方米,是國內大型廟宇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尼眾道場。寺院分殿堂區、生活區、佛學院三個區。中軸線上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互殿和藏經殿五座雙檐大殿隨山勢漸次升高,鐘鼓樓與牌樓門相映照,青山綠水,白云藍天,紅墻黃瓦,樓閣重疊,其中,大雄寶殿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高居于飾有九龍墨石雕御道的三層圍欄月臺之上。殿內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釋迦牟尼成道景德鎮的陶瓷壁面,八根漢白玉盤龍柱,云南劍川青皮木雕隔扇門,華貴的藻井均屬屆宇建筑之精品。六角六亭的觀音殿更別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純金貼面的六面體六千只手眼觀音圣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杰作。精美的石雕、木……[詳細]
長春解放紀念碑
  長春解放紀念碑矗立于長春市南湖公園北門入口處,是為紀念長春解放而修建的。為了長春的解放,數千名干部、戰士 獻出了寶貴生命。為深切悼念為解放長春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中共長春市委、長春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建長春解放紀念碑,并以此向為解放長春、建設長春做出貢獻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1988年10月18日,在長春解放40周年之際,長春解放紀念碑正式竣工落成。碑中心在貫穿長春市新民大街軸線的延長線上,紀念碑正面有彭真同志的題詞“長春解放紀念碑”。紀念碑碑身背面,刻有長春市政府作的碑文:“向為解放長春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為解放長春、建設長春做出貢獻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紀念碑臺基南面中央利用地形高差設置了3米多高、22米寬的浮雕墻,其兩側布置了11米寬的臺階,整個建筑由紀念碑主體、臺基、浮……[詳細]
劉公抗俄碑
  劉公抗俄碑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柳河縣五道溝鎮年代:近代類別:石刻管理單位:柳河縣文管所是否開放:否劉公抗俄石碑位于柳河縣城南部30公里的五道溝鎮沙家街村西山上,地理坐標,東經125°52′,北緯42°08′。距沙家街村1.5公里。1987年3月,柳河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后重新立起石碑。1995年被山洪破壞,1996年重新立起。1927年(民國16年丁卯),劉寬之孫劉玉祥出任柳河三區二道溝巡官,與好友廉瑛樓述其事,廉為之撰寫了此碑文。碑身高1.8米、寬0.60米、厚0.33米。文字清晰,陰刻趙體,豎書,寫刻俱佳。共18行,629字。劉寬,出身于望族,光緒初年遷至柳河縣博雅溝。日俄戰爭中,他親眼目睹俄軍侵擾-同胞的殘暴行徑,義憤填膺。號召鄉民反抗……[詳細]
百草溝遺址
  百草溝遺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東嘎牙河畔臺地上,是一處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大型聚落址。遺址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河岸斷崖出露文化層長達數百米,分布面積廣,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0.8米~1.5米不等,分為上、下兩個文化層。上層,厚0.15米左右,為鐵器時代遺存,居住址為淺地穴式建筑,居住面為黃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約0.1米,居住面上發現有礎石以及灶臺、煙道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刀、研磨器、石匕首、環狀石器、磨盤、磨棒、砂巖磨石、陶豆、陶甑、陶盆、陶罐、陶甕、鐵斧等。下層,厚0.6米左右,為青銅時代遺存,居住址亦為淺地穴式,居住面多未經加工,房內少見灶臺、煙道,但亦有礎石。出土文物有-、石斧、青銅扣、骨針、骨匕首、卜骨、骨鑿、陶……[詳細]
雙塔遺址
  雙塔遺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雙塔村三社北側一條東西向延伸的漫崗上,南距洮兒河4公里,西北距鄉政府6公里。德順鄉至雙塔村的公路自遺址西緣穿過。遺址所處的崗地坡度較緩,崗上地勢略有起伏,高于周圍地表5至6米。漫崗之南直到洮兒河邊,早年是連綿的沼澤地,如今被改造成稻田。據地表踏查,遺物主要散布在崗頂及南坡上,范圍約東西長1200、南北寬200米。結構洮南雙塔位于吉林省洮南市德順鄉雙塔屯中,兩塔高皆為12米,相距23.8米,青轉結構。塔身呈錐形,上部有塔剎相倫十三通{俗稱十三天),中有塔龕,下為四方形塔座,座周圍有梵文經咒磚刻,座下四周有神獸及火焰寶珠磚浮雕十三塊,座的底部為四層塔階。景觀經考驗,雙塔屬清代早期建筑的喇嘛塔,雙塔遺址位于洮南市德順鄉雙塔屯東一條東西走向的慢崗上。南距洮兒河4公……[詳細]
天興福第一制粉廠舊址
  一戰爆發后,西方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外國面粉輸入減少,東北地區華僑制粉業和官僚制粉業紛紛興起。當時的長春是南滿和中東兩條鐵路的中樞重鎮,位置得天獨厚。天興福制粉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起來的。始建于1917年的天興福制粉廠舊址位于東八條5號,是遼寧商人邵乾一投資100萬元在長春興建的。1918年開機生產時,有5臺美制制粉機,可以日產“天官”牌面粉2000袋。因面粉質量好而廣受歡迎,一度供不應求。天興福制粉廠在生產數量和質量上均已超過王荊山經營的裕昌源制粉廠。1919年,天興福擴大生產,又添購了7臺美制制粉機,日產面粉達3800袋,成為長春最大的面粉生產廠家。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天興福先后在哈爾濱、開原等地開設分廠。1921年,長春天興福制粉廠改稱天興福第一制粉廠。1924年,邵氏家族……[詳細]
海城子古城遺址
  海城子古城遺址位于洮南市福順鎮翟家村海城子屯西北1000米處,蛟流河東岸,又名土城子。地理坐標:北緯45°38′51.0″,東經122°23′06.5″,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180米,南北寬97米,面積約17485平方米。蛟流河流經城北向東蜿蜒流過,近年因河水改道,城址的北墻大部,東西墻的北段均已被蛟流河吞沒,淪為河道。城址平面近長方形,周長約900米,城外有一條寬約11米的護城河。城址四角筑有角樓,東、西兩面偏南部各有一座“馬面”,南墻正中有一門,寬約6米,外有甕城,甕城直徑約17米。夯筑城垣,夯層清晰可見,每層厚約約0.12米,城墻寬約5.5米,頂寬約3米,殘高約2米,整個城內地面文物較多,大部為灰陶片和布紋瓦殘片、青磚殘……[詳細]
阿斯冷昭遺址
  阿斯冷昭遺址地處洮兒河南岸2500米處,大體呈長方形,遺址座落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漫崗上,地勢高而平坦。地理坐標:北緯45°23′27.5″,東經123°06′12.0″,高程156.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480米,東西寬195米,面積約93956平方米,大體呈長方形。遺址西臨一條南北走向的鄉村土路。地表磚瓦,勾滴,礎石等物都有暴露,應是一組建筑,東端是骨灰罐群葬區,過去這一帶多次發現骨灰罐和散亂人骨,至今地表仍可見到許多排列有序,直徑為1米許的園形凹坑。整個遺址地下遺物十分豐富,在此遺址出土過多件雞腿壇子,有一石獅,無首,石獅為紅色粗砂巖雕刻,前腿支撐,后腿蹲坐,殘高0.85米,現保存于白城市博物館。該遺址為遼金遺址面積東西長600米,南北寬40……[詳細]
龍虎石刻
  位于琿春市中心廣場旁邊的龍虎碑亭。是為紀念清末愛國將領吳大澄將軍而建。1840年以后,沙俄侵吞了我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領土,并屢開釁端,橫行不法,致使華夏之邦的邊民生計日,顛沛流離。1880-1886年間,吳大澄欽差大臣身分奔走于吉林,琿春,寧古塔之間,抵抗沙俄入侵。為了防止沙俄入侵,他與沙俄簽定了《重勘琿春東界約記》,并于圖們江口補立了土子界碑,在琿春中俄邊界添設了啦字,薩字,二界碑和十六個邊界記號,在長嶺子豎立了銅柱。從而有效地扼止了俄國向西擴張,保衛了中國領土地處圖們至琿春公路邊的涼水鎮,原名涼水泉子。當時,由于沙俄入侵,燒殺搶奪致使村民們民背井離鄉。1881年,吳大澄查邊至此,幫助邊民整修房屋,舉辦”勸農所”,組織邊民抗擊沙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涼水之地日益興盛。當地……[詳細]
白城華嚴寺
  不僅可以看到明清時代的建筑特色和藝術風格,還能感受僧人們“板響云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的清凈生活。白城華嚴寺,始建于中華民國初年。原寺坐落于現在的市民生中學院內,當時占地面積近四萬平方米。正殿三間,為磚木材料,結構精致,殿中供奉釋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東西有配殿各三間,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余間廟產房屋對外出租。僧人也做道場和化緣,平時香火不斷,廟會時香火更是盛極一時,是當時白城地區的佛教活動中心。文革期間,寺院慘遭破壞,僧人遣散,經像法器蕩然無存,部分建筑因瀕臨倒塌,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徹底拆除。落實宗教政策后,由于信教群眾強烈要求恢復重建華嚴寺。一九九四年經省政府批準,同意恢復重建,但該地區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屬草原牧區,經濟落后,生活貧困,靠信眾集資建廟非常困難,美好愿望無法實現。現……[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久久久免费视频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AV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