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旅游

遼寧省文物古跡介紹

南山城遺址
  南山城遺址位于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山城鎮南山城村東200米東山頂的臺地上,南北長450米,東西最寬160米,城墻周長1120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遺址始建于戰國---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該遺址位于柳河上游,四周懸崖峭壁為障,周圍視野開闊,控制輝發河與渾河東西交通和遼吉南北往來的要塞地區,是戰國晚期保存比較完整的軍事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多次的考古發掘中發現,山城城墻部分保留,城北山勢險要,部分段落的夯土壘石為墻,設東西四門,東門內呈環狀,較平坦,為該城的主要通道。西門為一小便門。城內共設3個角臺(瞭望臺),均保存完好。在西門南側設有由青石壘砌的一處墩臺,高8米,直徑15米。城內中部有一泉眼,是當時人們生活的惟一水源。東墻南段有三處房址,面積均約10-12平方米。……[詳細]
沈陽海印寺
  海印禪寺座落在自然風景區美麗的臥龍湖畔,天龍山上,四周被森林公園擁抱著,該寺始建于二零零零年,九月十三日,佛歷二五四五年八月十六日,此前經縣、市、省三級宗教事務局批準,場所登記證為宗場證字,(遼)沈0130027F甲號,占地面積五二八零平方米,建筑面積三四四七平方米。承蒙各級政府的關愛支持,感恩十方善緣慨施凈資,當家師上空下照法師帶領四眾弟子歷時十年艱苦勞作,建造起康平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寺外建有牌坊廣場,內有天王殿、鐘鼓二樓、大雄寶殿、臥佛殿藏經樓、文殊普賢殿、觀音亭、地藏殿祖師殿、伽藍殿、龍王殿、護法殿、南北配樓、僧僚、居士林、念佛堂、客堂、齋堂。全殿圣像六十尊、莊嚴輝煌、寺院道風嚴謹、道場清凈、僧團和合、道心堅固、香火興盛、信眾日增,公元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佛歷二五四九……[詳細]
明代遼東鎮長城遺址
  我國歷史上秦、漢、明三次大規模修筑長城,在錦西境內穿過的是明代長城,又稱“遼東邊墻”,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遼東長城始建于明正統二年至明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437—1609年)。《明史》記載:“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御。”明代遼東鎮長城西起薊鎮長城交接的山海關北錐子山,北至義縣,東至黑山,轉向開原、昌圖,東南至鴨綠江邊,全長1000余里。 明代遼東鎮長城在連山境內呈西南——東北走向,西南自興城市元臺子滿族鄉入境,經寺兒堡鎮南的歪桃山到老邊,經村北越過山梁入沙河營鄉,經水口子西溝過高家屯南山,穿過公路經黃土坎南山到長嶺山。再沿小虹螺山脊轉向正北,在今塔山鄉境內盤道溝北登頂峰,到今大興鄉境內毛家溝轉向東北,經虹螺峴西二臺子、雙臺子進入平川。在火臺子過女兒河,……[詳細]
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
  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位于大洼縣田莊臺鎮境內,占地面積大約10000平方米,是為紀念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殉國將士所修建的一處紀念性景區。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景區分為紀念牌坊、將士雕像、紀念浮雕和陳列室四個部分。紀念牌坊為漢白玉仿古式牌坊,上面朱紅的大字書寫著:“中日甲午末戰殉國將士墓”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左右一副紀念長聯,上聯為:甲午沉沉望中烽煙神州遠;下聯為:旌旗獵獵夢里鐵馬遼水寒。游人到此,無不仰頭長嘆,感慨萬千,既為陣亡將士的英靈祈禱,又為不堪回頭的歷史嘆息。將士雕像是魯迅美術學院設計、制造和安裝的。將士雕像高3.99米,形象逼真,才分體現了清軍將士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同仇敵愾、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將士雕像的腳下是1894年的中華帝國的版圖,它明確的昭示了帝國主義在那段歷史時期……[詳細]
沈陽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該館舊址始建于1905年(清朝光緒三十一年)。校舍原是大東關鑲紅旗漢軍第二佐領官廳,坐北朝南,兩進院,青磚圍墻,有門房、前樓、禮堂、后樓等主要建筑。青磚瓦門房11間,中開過道門,后有影壁。教學樓為磚木結構,二層屬前廊式并有立柱和欄桿。后院有禮堂和后教學樓。整體建筑布局合理,素雅大方。1910年秋,周恩來隨伯父周貽賡移居沈陽(當時稱奉天),進入該小學堂丁班學習,后改為高小部第六班,繼續就讀兩年。紀念館的陳列設有讀書教室、序幕廳及三個展廳。其中陳列的文物,有周恩來當年閱讀的書報、留影、作文、寫給同學的贈言手跡和用過的桌椅、羽毛球拍、硯臺、筆架等,反映了少年周恩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活動。1910年秋,周恩來隨伯父從鐵嶺來此讀書。在東關模范學校,少年周恩來努力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詳細]
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舊址
  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舊址位于中山區中山廣場9號。2013年6月28日,入選大連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1月5日。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舊址,大連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大連市重點保護建筑。此建筑位于中山廣場9號,兩側分別是上海路和民生街。其中,上海路是連接勝利橋與中山廣場的道路。該大樓建于1909年,建筑面積2804平方米。由日本建筑設計師妻木賴黃進行概念設計,其弟子太田毅完成全部詳細設計,歐洲文藝復興后期建筑風格。建筑立面為五段劃分,窗楣做成斷裂山花。最特別之處在于中央及兩端屋頂上的三個綠色圓形穹窿,中間大,兩邊小,造型別致,遠遠望去,像三支綠色的火炬點亮在半空中。在日本侵占時期,它是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營業樓。橫濱正金銀行是日本早期的外匯專業銀行,系日本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詳細]
167、海州廟
海州廟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廟原名為彌勒菩薩成就院,創建于清康熙年間,是目前阜新市區內唯一尚存的一座藏傳佛教古剎建筑群。寺廟因依山而建,山坡一詞蒙語謁海洲,故寺廟又因此而得此名,它因地處市商業繁華中心地段,更為市區增添了一大景觀,極具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游覽開發價值。海州廟往昔盛期有-達300人,殿宇樓閣林立,有法相僧院、時輪僧院、關帝廟、前殿、后殿、大雄寶殿等10多座金碧輝煌雄偉建筑,共600多間房舍,占地二十多畝,方圓四華里,周圍古樹參天,院內經相樂曲,晨鐘暮鼓令人有一番如入仙境之感。據歷史記載,昔日不管漢族、蒙古族、滿族、錫伯族,婚表歡悲壽之大事,都要到該廟焚香禮佛。每逢大節,人來人往,更是熱鬧非凡。該寺自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修復以后,歷史上曾多次翻修,后因種種原因失修,特別是……[詳細]
遼陽觀音寺
  觀音寺觀音寺座落在遼陽市中華大街207號,高30米突兀而起的土臺之上。占地面積6 700平方米,建筑面積2 300平方米。觀音寺建在遼代天顯三年(928年)東丹王宮遺址上。明弘治十三年(1499年)改建為御庫,俗稱金銀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建觀音寺。經雍正、乾隆、咸豐三年(1853年)、同治二年(1863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多次修葺。清末民初,改建為經商山東會館。1915年,釋濟生和尚用600元購回,更復佛教寺院。相繼擴建,至1966年,有正殿、禪堂、娘娘堂、胡仙堂、十方堂、客堂、關帝殿、地藏殿、鐘鼓樓等28間。1984年,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先后修整牌樓門、天王殿、圓通殿,由下至上,由北向南,貫穿在中軸線上。石牌樓建于1992年5月,樓高8.4米,長11.5米。樓門……[詳細]
俄清銀行旅順分行舊址
  俄清銀行旅順分行舊址位于旅順口區萬樂街33號。2013年6月28日,入選大連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俄清銀行旅順分行舊址坐落在今大連市旅順口區萬樂街33號,建于1902年,建筑面積1564平方米,是一座近代俄羅斯風格的建筑。現為大連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俄清銀行旅順分行舊址坐落在今大連市旅順口區萬樂街33號,建于1902年,建筑面積1564平方米。這是一座近代俄羅斯風格的建筑。外觀方方正正,小巧玲瓏;內院有天井,類似于教堂;建筑結構堅固,風韻華美。小樓的底下是寬敞的地下室。樓北一米外有一片約30平方米的地下室頂蓋,裸露地表,清晰可見。厚厚的水泥圓拱頂下,曾隱藏著一段秘密。在沙俄統治時期,這座小樓是俄清銀行旅順分行。俄清銀行原址在老市區的旅順軍港3號門院內。1902年,當地處太陽溝的這座……[詳細]
170、慈航寺
慈航寺
  慈航寺位于美麗的蓋州市東北四公里,東城管理區虎斗馬峪村境內。慈航寺坐北朝南,建于山腰,背依秀美的蓋州城北第一高峰老青山,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臨12萬平方米水面的虎斗馬峪水庫,山峰疊翠,花香草秀,山下水庫水波瀲滟,山影倒影,周圍更兼果樹蔥蘢,慈航寺與青山綠水交相慈航寺輝映,構成了遠近馳名的慈航寺風景旅游區。慈航寺前身名為慈善堂,始建于清朝,確切年份無考,當時內建有觀音閣三楹,東西皆有配房各兩間做藏經室,檀越室為上殿,循山低下依次修有廂房,東西各三間及山門,規模大,香火終年不斷,成為當時東北地區頗有名氣的佛教寺院。后毀于戰亂,年久失修,廟宇坍塌,至今僅存古碑一座立于原址老青山北麓。如今慈航寺院由營口楞嚴寺方丈圓山老和尚率弟子明瑞、照敬于一九九七年夏,移址老青山南麓復建的,更名為慈航寺。整個寺廟……[詳細]
沈陽中華寺
  中華寺景區位于沈陽市東陵區王濱鄉中華寺村與撫順縣拉古鄉劉山村拉古河畔,橫跨沈撫兩市,距撫順市區大約20公里。中華寺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原名靈山寺。中華寺始建于盛唐,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唐朝宰相魏征夜觀天象,看到東土龍脈靈山山脈,唐太宗李世民惟恐其威脅大唐江山,于是督建了聞名天下的靈山寺。蛟龍被鎮,兩位龍子卻僥幸逃脫,頭頂中華二字,化身蟒仙現身靈山,一為守護被鎮龍王,一為佑護一方百姓,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清朝時,回鄉祭祖的康熙帝聞聽唐朝靈山寺鎮蛟龍的故事,親來靈山許下一統天下、太平盛世之心愿。收復臺灣、平定三藩之亂的康熙帝得嘗夙愿后回寺還愿,為感謝二蟒相助,遂擴建靈山寺,將靈山寺更名為中華寺。可惜的是,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著名梵剎,在文革時期慘遭毀壞,致使古寺頃屺、鐘鼓……[詳細]
大連蓮花山寺
  蓮花山寺是大連市區內最大的佛教寺院,座落于世界獨一無二的蓮花地質構造山脈——蓮花山的花蕊之中,三面青山環抱。其建筑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風格,綠瓦白墻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輝。寺院由綜合樓、正山門、天王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組成。寺院各個殿堂的佛像全部由著名工藝美術大師李洪才先生設計并親自指導,并全部采用岫巖碧玉雕刻而成。蓮花山寺現為大連市重點佛教寺院,市區內唯一的一所男眾道場。這里共有四座主要建筑物,除去最前面的迎客殿外,其余三殿分別供奉著四大天王、觀音菩薩以及如來佛祖,所有的雕塑都是玉石做成的,有的還有鑲金。因為是新的建筑,所有的設備可以說是最現代化的了。其中大雄寶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高達四點三米,是中國最大的原身整塊玉佛,佛像右手上出現天然斗紋和掌紋,令人稱奇。寺院內百余平方米的漢白玉龍踏、十八……[詳細]
沈陽向陽寺
  向陽寺為明代萬歷年間興建,坐落于棋盤山北麓的秀水湖畔。根據碑文及相關史料記載,向陽寺原名“龍泉寺”,興盛于清朝,原寺占地面積數百畝,依山而建,共有上下兩層殿堂,上層供奉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等其他菩薩塑像,殿堂內全部是彩色壁畫;下層殿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殿門上方刻有“雙峰秀水”四字的門匾。在殿南面有一磚砌寶塔一座,閉關房數間。向陽寺在清朝初期,當時方丈和尚是一得道高僧。清太祖努爾哈赤聽說向陽寺有高僧主持,能知過去通未來,便在將要入主中原之前,專程前來拜訪并請和尚開示、指點前途。清太祖努爾哈赤聞即信受、毛塞頓開,增加通領中原的信心,由此一舉奪取天下,建立大清王朝。向陽寺因此盛名遠播,而進入輝煌時代。近三百年來,中國在國內、外政治舞臺上時起時落,可謂是一個多變的國家。自古有“國強則教強,國衰則教敗……[詳細]
仙人島烽火臺
  仙人島烽火臺位于蓋州市九壟地鎮仙人島村東北的墩臺山上,此半島原名兔兒島,由四個小丘組成,遠眺形似一臥睡的小兔,頭西尾東。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島怒潮即在此處。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臺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視著海面。此臺正方形,南北向,底邊長13.5米、頂邊長11.02米,由下至上逐漸內斂,高約15米。臺基為石條砌筑,其上的臺身為青磚構筑。臺的頂部四面對稱設八個水流,頂端有垛口,臺心為白灰土夯筑,磚墻白灰勾縫。原臺頂建有哨樓。烽火臺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煙臺、接火臺、舉火臺等別稱。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是對烽火臺的最早記錄,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時期就已有與烽火臺同等功用的軍事設施了。因其在戰爭領域里的重要作用,歷朝歷代都大加修筑。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春望》中寫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見,烽火、狼煙已……[詳細]
鳳城鳳凰山古建筑群
  鳳凰山古建筑群斗姥宮奉祀的是眾星之母中天梵炁斗姥元君,俗稱斗姥或斗姆。斗,即星斗。姥、姆皆指老婦人,斗姥,即是眾星斗的母親。一般寺院或宮觀中的女性神像模樣一般都很清秀、慈祥。但斗姥的形象卻很特別,不僅威嚴,而且奇怪。她的頭部四面有臉,每張臉上都有三只眼睛,其中多出的一只生在額頭上,與王靈官或馬王爺長相相似;四張臉的各面分別有一個身子和兩只胳膊,加起來共有八只胳膊。“八只手”即由此得名。民國10年《鳳城縣志》載:“斗姥宮在(鳳凰山)半山間,行人緣石崖徑,狹甚險絕。旁有老松一株,根自石縫出,護若闌,因險而夷。每值新秋,一壑清煙,半林黃葉,疏鐘遲遲送響,寒泉汩汩聞聲。臨深領略,興味悠然。”碧霞宮俗稱娘娘廟,位于鳳凰山觀音閣南側,斗母宮西北側60米處茂密樹林內,背對鳳凰山羅漢峰懸崖。鳳凰山碧霞宮始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日本337视频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