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旅游

遼寧省文物古跡介紹

大連龍王廟旅游度假區
  大連李官龍王廟旅游度假區位于大連市的北大門李官鎮,南到大連130公里,北距沈陽225公里。202國道、沈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東距高速公路李官出入口9公里、長大鐵路許屯站16公里。龍王廟海濱旅游度假區是一處集洗浴、觀光、度假于一體的多功能旅游區,規劃面積16.8平方公里,分南區和北區兩大區域,現年接待游客量30萬人次,日接待能力2萬人次。度假區以龍王廟海濱浴場為主體,有白沙石、葡萄生產基地、梨園、狐仙洞和神水井等景觀。海濱山巒谷間,殿角凌霄的龍王廟、神秘莫測的狐仙洞、靈氣兮兮的神水井、情趣別致的望海樓……每處景觀都珍藏著美麗的傳說,每個傳說都彰顯著歷史的文明。每逢盛夏,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游客,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里,欣賞山光海色,戲水于碧波粼粼的大海,品嘗生猛海鮮,感受遼南漁村的質樸風情。尤其當紅……[詳細]
金州觀音閣
  大連金州觀音閣坐落在金州城東大黑山北麓半山腰,是大黑山古廟宇群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廟。觀音閣另一個名字叫勝水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明、清至民國曾有多次重修。20世紀60年代,勝水寺建筑群之望海樓被夷為平地,正殿和禪房檀木也被拆除,拿去建生產隊豬舍。20世紀80年代以后,政府撥?顚R宇進行修葺,正殿、禪房、山門、下院已基本恢復原貌。寺院原分上下兩部分。下院的24間古建筑布局為四合大院,在20世紀60年代-中被毀。沿著下院后山門的360階盤山石道可直通上院。上院建在一座高寬各數十米的“隱仙洞”內,由正殿、東西禪房、東西山門、南閣、鐘樓等建筑組成一群。因正殿左側有一眼古井,井水清冽甘芳任取不盡,故而得名勝水寺。觀音閣廟會為農歷三月十六日。每年的這個日子,趕廟會的人像過節一樣從遠遠近近紛至沓來,廟會……[詳細]
沈陽西塔延壽寺
  西塔延壽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當時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之一。據寺內碑文記載:“東為慧燈朗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眾庶,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圣壽,名曰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0寺!彼乃孪笳魉拇蠼饎偼鹚姆剑o國安民,保護“國無?災”,“五福齊來”。乾隆皇帝曾為四寺題寫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為慈育群靈,延壽寺為金粟祥光,廣慈寺為心宏彼岸,0寺為金鏡周園。東、南、北三塔相繼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復,西塔由于過分殘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時發現了地宮,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內的一批珍貴文物。1998年,為恢復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壽寺,沈陽市籌措了3000萬元專項資金,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進行復建。復建后的西塔塔高……[詳細]
324、朝陽關帝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陽關帝廟
  朝陽關帝廟座落在雙塔區營州路東段北側,占地3700平方米,是朝陽市內現存唯一的禮制性建筑。據《大清奉天府義州西邊外三座塔新建關帝廟碑記序》記載,此廟為清乾隆8年重建。朝陽關帝廟主體建筑有戲樓、欞星門、牌樓、神馬殿、儀仗殿、關帝殿、藥王殿、財神殿、東西配殿等;附屬建筑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為磚木結構。另外還有石獅三對、石旗桿一對、清代石碑七甬、石經幢二座、石雕垂花門二座、石雕欄桿二組、琉璃望天吼一對、銅鼎一座、鐵獅一對、銅鐘一口。戲樓位于廟前100米處,今已毀。欞星門為木質,外附石柱,上橫石額,柱頂雕“阿婆羅”。走入儀門,迎面是一座10米高的四柱三門雕花牌樓。中間懸一塊金邊黑地橫匾,雕有“浩然正氣”四個金色大字。橫匾之上有一豎匾,上 書“關帝廟”三個金字。牌樓是四柱三樓式……[詳細]
325、蓋州鐘鼓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蓋州鐘鼓樓
  蓋州鐘鼓樓營口蓋州鐘鼓樓位于營口市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前進社區,位于蓋州市中心偏南,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198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二樓已毀,中部為觀音閣,閣后為大慈殿、寶殿左右各有配殿。蓋州鐘鼓樓平面呈長方形,長37米,寬14米,由樓座與座上殿宇組成。鐘鼓樓上,東西為鐘鼓亭,中間為觀音閣,閣后為大雄寶殿,左右各有一配殿。樓座正中為券頂門洞,是城內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連的西北角,有山門一座,東向,門兩側各有一石雕獅子,此石獅比例準確,刀法流暢,堪稱石雕藝術品中的佳作。山門是上下樓的必經之路,由此拾級而上即進入鐘鼓樓。樓上青磚鋪地,四周圍以女兒墻,并設有向外排水的水槽。正殿又稱觀音閣,硬山式,前出卷棚抱廈式建筑。上覆青瓦,下為朱色圓柱挺立。正殿兩側另有……[詳細]
326、廣勝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勝寺塔
  時代:遼地址: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縣城內該塔建于遼開泰年間(公元1020年),是北方諸多遼塔始建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建于遼開泰年間(公元1020年),是北方諸多遼塔始建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塔的建筑形式為八角形實心密檐式,十三層,高約42.5米,塔臺正八角形,每邊6米,高2.9米,原來形式已不可辯,現用白灰平抹加固為平削式。塔座為須彌式,八角形各邊相等,約占塔高的五分之一,束腰比較寬大。中間有灰磚伎樂天浮雕,高約50厘米,雕刻精美細膩,有的舞姿、有的手執樂器吹笛吹簫、有的打羯鼓等。上梟每面各浮雕一撐足獅獸屈身昂首,下踏束腰,上頂上枋和地伏(即蓮座)。在每個角上雕有一姿態威武披甲戴盔的力士,手執兵刃,一下枋和下梟浮雕有云草紋。上枋和地伏合于一起,作仰蓮式承托塔身。塔身建在地伏蓮座……[詳細]
327、袁臺子墓
袁臺子墓
  袁臺子墓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十二臺營子鄉袁臺子村內,發掘于1982年,現已被原地封存保護。墓0土了大量陶器、釉陶器、銅釜、銅魁及馬具等珍貴文物。墓室石壁表面涂一層黃草泥,上面又抹一層白灰面,以紅、黃、綠、赭、黑等色繪制壁畫。墓室門內立柱內面畫門吏,東西相對。前室右龕內畫主人像,坐于帳下方榻之上,左右方屏后各立侍女。在主人圖前面的南壁上,畫東西并列四女像,面對主人。西壁前部,上畫奉食圖,下畫四神中的白虎及朱雀。西壁龕頂部畫牛耕圖。西壁后部畫庭院圖。北壁東部畫屠宰圖。北壁龕上部畫玄武圖。東壁前部畫狩獵圖。東壁北部畫膳食圖。東壁龕上部畫車騎圖。其他還有畫于耳室壁面及墓頂等處的夫婦圖、馬圖、甲士騎馬圖,以及日月、流云、黑熊等。壁畫可以代表東晉繪畫的水平。東晉時期墓葬在朝陽地區較為罕見,尤其是這種既有豐富……[詳細]
328、撫順三慧寺
撫順三慧寺
  遼寧撫順三慧寺位于薩爾滸王杲山風景區正門右側,這里青山環抱,綠水相依,三側青山翠柏,正殿遙望撫順市大伙房水庫,青灰色殿宇,清涼莊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信眾的擁護下,三慧寺現已建成大雄寶殿,法堂,南北配房,天王殿,齋堂,藏經樓,伽藍殿等,并有獨具特色的阿彌陀佛四十八愿像、藥師佛十二大愿像、觀音菩薩三十二化身像、五百羅漢、地藏殿十大閻君,均造型各異,栩栩如生。古云:“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由于三慧寺毗鄰國內知名的大伙房水庫,所以建有獨具特色的龍王殿。由于三慧寺修建規模較大,待建一座21米高的舍利塔、僧舍及方丈樓,另山門、齋堂也需整修維護,還需部分工程善款,愿諸位善信,慈悲發心,共同建設。清凈莊嚴的三慧寺是塵世煩惱中的一處清涼圣地,期待著廣大信眾前來參觀修學。現任住持釋思順師父,現年42歲,出生于……[詳細]
大連夾河廟(雙泉寺)
  夾河廟雙泉寺是遼寧省普蘭店市境內現存不多的古剎之一,距普蘭店市區35.4公里,位于該市東部夾河鎮趙爐村王屯東山,占地總面積250公頃。該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歸屬為道教金輝派,雖屢經戰亂,但經歷代名士善客的修繕,香火得以延續至今。1723年,山東省一道士馬忠山(又名馬文遠)云游至此定居,重新修葺了夾河廟。1993年末,重新建成的夾河廟,基本上保持了馬道長當時所建的原貌和風格。該寺以附近涌流神奇礦泉而得名!半p泉寺”三字是上個世紀90年代重修寺廟時,由愛新覺羅·溥杰先生所書。農歷四月十一至四月十五的廟會,自古以來聞名遼南,因而有“上有岳州廟,下有夾河廟”之美譽。夾河廟會不僅成為觀光旅游的最佳去處,同時也成為遼南一年一度重要商品交換集散地。夾河廟的礦泉水有六眼之多,每眼日流量……[詳細]
火神廟舊址
  火神廟舊址位于西市區漁市街道辦事處渡口社區,建于1840年,是營口近代較早的廟宇建筑之一。 在鐵路等現代交通工具尚未使用之前,水路是重要的交通運輸命脈,近代社會的一個時期內,遼河便成為東北地區主要交通通道。作為東北經濟的大動脈,遼河河口的營口(當時叫沒溝營)成為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依靠十分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外地的多家商號來營口經商。外地資本家來營口經商約開始在1820年左右,到了1839年,營口商業議事會建成三義廟,表明當時營口的商人勢力已經很強大,隨著商業集鎮的不斷發展壯大,人口逐步增加。至1840年,營口商業議事會建成火神廟;鹕駨R的建立,說明營口人煙已稠密,初具了城市形態。 此廟為道教場所,廟宇建筑獨具特色,占地面積為100平方米,高7米。據《營口大事記》記載:“1900年,義和團以西……[詳細]
331、永興寺鐘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興寺鐘亭
  永興寺鐘亭位于蓋州市九壟地鎮頭臺子村學校操場,東200米是哈大公路,西5.5公里是渤海灣。鐘亭為正方形四柱歇山式花崗巖石建筑,方向西偏北1度。四角由四根間距185厘米八楞形石柱支撐梁架和歇山式亭蓋,下部有二級花崗巖砌筑石基座,高126厘米。有七級臺階可通其上。亭座上有190×130厘米的凹池,深22厘米。建筑整體通高530厘米。上部石檐最寬處為310米。四柱下端砌在基座內,上端袒露,高218厘米,柱頂為方形垂穗狀,柱的頂部內側面有凹口,承接闌額,額上承交叉石梁,無額枋,方形梁頭探出26厘米,梁上鋪石板為屋蓋雕琢作望板、滴水、瓦當、筒瓦等形狀,無檐椽、飛椽、連檐等。每面22個滴水和21個瓦當。東西坡為斜折式,由三塊石板橫向雕琢鋪蓋,從下至上分別寬32、63、74厘米;南北歇山斜坡,由兩塊石板橫……[詳細]
五女山山城
  五女山位于桓仁縣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右岸。山體呈長方體,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這里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因宮廷之爭-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麗第一王城,史稱紇升骨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北方地方政權管轄內的一個少數民族)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祥和啟運之地。近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年代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這說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生活。發現的遺物還有戰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生活、生產工具和兵器。除歷史遺跡外,五女山的自然風光……[詳細]
東山嘴祭祀遺址
  東山咀祭祀遺址位于喀左縣城東南約定約8華里的大凌河西岸的山梁上,是一處距今5000多年的新時代遺存。以東山咀為開端的一批紅山文化遺存的發現,為中華文明史提前1000多年,使三皇五帝的傳說成為真實。東山咀是中國迄今發現的祭祀女神最早的遺址,村民口頭流傳的“女媧捏土造人”的故事及祭奶奶廟“拴子孫娃娃”、“摸子孫窯”的習俗是東山咀先民對女神祭祀的發展與變異,這就使中華民族對女神的崇拜切實在喀左找到依據,對女神的祭祀實質上就是對母親的祭祀,這就為喀左開展母親節民俗旅游提供了豐厚的歷史人文積淀。紅山文化時期的人們不僅學會的農業種植,和工業也發展起來。東山嘴祭祀遺址0土的玉器雕刻品形象生動,陶器彩繪工整,體現了我國原始社會期間粗獷樸實的藝術風格。人物塑像技藝精湛,比例合理,被美術專家譽為東方維納斯。目前……[詳細]
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活動舊址
  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活動舊址位于北鎮市溝幫子經濟開發區鐵路中學(前扶輪小學)院內。東為中學校園,南為溝幫子鐵路機務段所在地,西、北為居民住宅,地處人口密集的生活區。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活動舊址位于溝幫子經濟開發區鐵路中學(前扶輪小學)院內,是四棟二十八間的硬山式建筑,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活動舊址座北朝南,南北長32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1280平方米。為四合院式建筑,有前室、正房、東西廂房等建筑二十八間,均為英式瓦房建筑。正房為7間,進深為6米。正房兩側各建有二間耳房。前室為7間,進深為6米,中間開一門,兩側原作為教室。東西廂房各為7間,24米,進深6米。在耳房與東西廂房之間,東西各設一拱形門,東門額上題有“扶輪小學”4字。整體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現由鐵路中學作為教師辦公室使用。始建于19……[詳細]
335、永安石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石橋
  永安橋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沈陽市于洪區-子鄉永安村東頭。又名大石橋。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時建成,是沈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橋。橋為東西走向,原橫跨蒲河之上,后因蒲河在橋北50米處折向西北,現橋下只有一股小溪水流過。橋為三孔磚拱石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兩端各寬12米。橋頭各有一對雌雄大石獅對望,兩側各有19根欄柱,端柱頭上亦為圓雕獅子,其他柱頭均作復巾式。全橋端柱外置抱鼓石、欄柱中鑲欄板及橋拱側貼面石料上,均精雕雙鹿、雙虎、麒麟、牛羊、鳥雀和柿蒂孔、卷云紋、二龍戲珠或探道翹尾龍等浮雕。橋下3孔,中孔拱徑3.73米,側孔拱徑各3.43米,拱矢高1.83米,為半圓無鉸等截面圓弧拱。整個石橋結構堅固,造型雄偉,雕工精美,體現了中國古代橋梁……[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制服丝袜第一页在线播放 | 在线免费视频区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日本强奷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