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旅游

遼寧省文物古跡介紹

大連橫山寺
  橫山寺位于大連旅順口區龍王塘大石洞橫山北普陀文化苑內,占地約二萬平方米,寺院建筑面積達一萬二千平方米,是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院北靠橫山主峰,三峰同線相連,中峰略突,兩峰平齊,極似古代金元寶狀,更似大肚彌勒佛造像。真可謂山體神形,天賜佛像。橫山寺始建于漢代,開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遠厚重,元代鼎盛至明清兩代,曾幾度興衰,后毀于戰火。2003年開工重建,至2004年11月份全面竣工并隆重舉行了落成典禮,社會各界人士及四方信眾萬余人云集橫山寺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剎,以它前所未有的恢弘氣勢,再現了“遼南第一寺”的雄偉風貌。重建后的橫山寺,其建筑風格宏偉壯觀,是典型的漢傳佛教寺院結構,建筑的外觀特點秉承明清時期皇家寺院的風范,寺院的主體建筑包括:山門殿、天王殿、圓通寶……[詳細]
202、蓬瀛宮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瀛宮
  蓬瀛宮坐落在遼寧沈陽南塔街(南塔旁),俗稱坤道院,是東北地區唯一一處坤元道場,總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現為沈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蓬瀛宮前身為沈河區風雨壇街熱鬧路的關岳廟。根據關岳廟碑記記載,關岳廟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創建,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人文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關岳廟更名為坤道院。文革期間,遭到毀壞,其基址,乃坤元女冠煉養之所。惜毀于十年浩劫。其基址亦被城市建設占用殆盡。八十年代初,落實宗教政策,乾坤兩道悉皆集居于小西門之太清宮,有悖道教規范;是故政府擇南塔公園之西側,劃撥土地三畝,興建坤道院,取名蓬瀛宮。1994年,歲在甲戌之暮秋,奠基動工。歷時三年,于1997年,歲在丁丑之仲秋工程告竣。其正殿為歇山樓閣式仿古建筑,縱跨三間;進深兩間……[詳細]
安德州城址
  安德州城址位于遼寧省朝陽縣西營子鄉五十家子村中。城址長800米,寬600米,東北角城墻保存較好,現存城墻寬1-2米,高2米。城內散布大量磚、瓦和陶器殘片,均為遼代遺物。城內原有元代燈臺塔一座,1971年被毀。城北的柏木山溝里遼代廟一處,內有乾統八年(1108年)“興中府安德州創建靈嚴寺碑”一通,1972年被毀。據城址遺物和《遼史》所記,該城始建于遼,初為安德縣,后設安德州,沿用至金元時期,后毀廢。現存遼代佛塔——青峰塔,在城址旁的塔山上,塔身為磚筑,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高36米,塔身殘破。該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第七批第932號)。《遼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載:“安德州,化平軍,下,刺史。以霸州安德縣置,來屬。統縣一:安德縣。統和八年析霸城東南龍山徒河境戶置。初隸……[詳細]
太古輪船公司營口分公司舊址
  太古輪船公司營口分公司舊址位于西市區勝利街道辦事處遼河社區。在營口市后河沿、營口日報社西側,就是這座英商碼頭,主要從事輪船運輸和保險業務,真實地記錄了營口開港后外國資本涌入。太古輪船公司營口分公司舊址為1890年建設,是英國人建造使用的建筑物,所用材料全部用船從英國運進。該建筑全部采用紅磚砌筑,是當時外國人在華建造使用的建筑物較獨特的一處,其屋頂采用西洋古典式檐口,下部檐身隨墻部分采用預制混凝土裝配構件,上部挑檐部分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裝配式挑檐板,挑檐板下出牛腿,牛腿寬0.2米,牛腿間空檔也是0.2米,設計很嚴密。從營口外運的主要是大豆、豆油、豆餅等大宗貨物;回程運入棉紗、日用品等小宗物品,往來貨運噸位不能完全平衡,于是把這些預制混凝土檐口塊、預制鋼筋混凝土挑檐板和大量紅磚作為壓艙物從英國本……[詳細]
北鎮李成梁石牌坊
  李成梁石牌坊位于北鎮城內鼓樓南,步行街中,為古廣寧府八景之一“石坊聳立”。石坊建于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明神宗朱翊鈞為表彰當時的遼東總兵官李成梁鎮守遼東功勛,命巡撫遼東地方兼軍務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周詠等人,為其建造的石質三間四柱五樓式、單檐廡殿頂仿木結構牌樓。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積砂巖建造,高9.25米,寬13.1米,翹檐、通枋及欄板斗拱等制作精美,間飾人物,四季花卉,鯉魚跳龍門、一品當朝、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龍、五鹿、海馬朝云、犀牛望月、喜祿長壽封候等浮雕,吸引了無數游人駐足觀瞻、流連忘返。坊額豎刻“世爵”二字,橫額刻有“天朝浩券”及“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字樣;下刻“萬歷八年十月吉日立”中柱柱腳前后各有夾柱石獅兩對,邊柱前后各置鼓心雕花云形抱鼓石兩對。外側各有石獸……[詳細]
萬柳塘公園
  萬柳塘位于沈陽市東南部,總面積三十一萬平方米,因柳樹種類和數量的眾多而得名。萬柳塘在清代被譽為“柳塘避暑”而被列入盛京八景之一。一九五三年沈陽市政府對南運河進行清理并將挖河泥沙在此堆成假山,形成萬柳塘公園雛形,一九八四年再次對南運河改造,擴大了萬柳塘的水面積并設大門立圍柵建柳塘十景正式命名萬柳塘公園。清代嘉慶年間詩人張祥河曾為“夾道濃蔭直到城”的優美詩句詠贊清幽爽人的萬柳塘美麗風光。1953年沈陽市政府對南運河進行清理并將挖河泥沙在此堆成假山,形成萬柳塘公園雛形,一九八四年再次對南運河改造,擴大了萬柳塘的水面積并設大門立圍柵建柳塘十景正式命名萬柳塘公園。1998年至1999年期間,沈河區政府又對萬柳塘公園進行了全面規劃改造,新建大型文化廣場、音樂噴泉、現代雕塑、兒童游樂場、童樂城、增設草坪、……[詳細]
沈陽新民清真寺
  新民清真寺位于新民市。始建于1765年(乾隆三十年),原寺內皆土房,光緒年間重修,改土房為磚木結構建筑。寺院坐西朝東,青磚圍墻,占地面積為267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前廈、拜殿、遙殿南北配房等。前廈三間,歇山卷棚式,青瓦頂,面闊13.7米,進深5.6米,木結構上飾彩畫,前廈門正中上方懸掛一塊阿拉伯文匾額。拜殿五間,為硬山式,青瓦頂,面闊20米,進深9.8米,殿正面開三門,門額上懸掛古匾三塊,左匾題“惟精惟一”,中匾題“正已正人”,右匾是盛京總兵左寶貴題“誠意敬心”。殿內西墻正中接一方室,即為遙殿。遙殿又名望月樓,為三層樓閣,通高約20米,第一層為磚砌,面闊6.7米,進深5.4米,殿內西壁正中有一神龕,龕兩側墻壁上繪有壁畫。遙殿內四角各有一通天立柱,上起二層方形樓閣,四周為木制門窗和圍欄,上頂為……[詳細]
咸州古城
  咸州古城是一座擁有1000余年歷史、我國北方最大的一座的古城,是東北著名的古城風貌型名勝景區。咸州古城周長為6.5公里,曾是歷史上東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大金國、東遼國、東夏國的都城,史書稱其為“六朝重地、三國故都”,是當之無愧的東北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許多皇帝都曾在咸州留下足跡,唐太宗李世民因東征高句麗來到咸州,遼太祖耶律阿機在咸州會兵馬北征渤海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攻下咸州;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在此坐井觀天,至今仍有鎖龍樁;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攻占咸州,陣斬開原總兵馬林;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燁、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歷祖孫二人分別兩次駐蹕咸州,清德宗光緒皇帝載恬駕幸咸州并在龍潭寺留下“威靖蒼瀾”御匾。至于賢臣名將到咸州者更不勝枚舉,如徐茂公、薛禮、金兀術、蒲鮮萬……[詳細]
209、寶塔寺
寶塔寺
  寶塔寺位于小塔子古塔前后。據過壁題款“歲次壬戍谷旦”推斷,寺院落成當為1862年舊歷8月。1951年至1955年,陸續拆毀。現過壁1座,石獅2尊,石制旗桿2桿。從所存照片,寶塔寺建筑格調獨特,無山門,用石柵欄圈圍。寺院三進:塔前馬殿,過壁,塔后老爺殿,娘娘殿,青磚砌筑寺院圍墻。老爺殿前左有鐘樓,右有鼓樓,均木結構,青瓦頂。并有東西配殿。寺院西北角花墻獨成一院,為群仙堂。寶塔寺歷經七世僧,至1928年(民國十七年)日漸蕭條。小塔子村東有座古塔,塔東有座古城遺跡。考古界認定這座古城址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于921-926年間所建祺州城址。古塔亦為遼代遺構。小塔子村因古塔故名,“寶塔寺”建于清代。據調查,在清咸豐年前,古塔西原有座方八尺古剎,還有三間禪堂。何時建筑,無稽可考。咸豐年間,有主持僧,法號同……[詳細]
鐵嶺白塔
  原名圓通寺塔,鐵嶺白塔為其俗稱。此塔位于鐵嶺市區內銀州貿易城東南側,古鐵嶺城西北隅,是遼北現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為唐代所建,主要依據圓通寺石碑刻《重修圓通寺塔記》,該碑刻載該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據考證,銀州歷史并非始于唐,內容詳見本書《古銀州考證》一文。另參照多種史料,鐵嶺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該塔建筑所用之磚考古稱為溝文磚,為遼代特征磚,遼以前沒有這種磚,此有文物部門鑒定,唐代不可能用遼磚來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憑信。據日文版《滿洲-帖》記此塔為遼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為金大定年間年建,但無認論如何此塔不會早于遼代。該塔在明代即已破敗不堪,明萬歷十九年,遼東總兵李成梁夫人出資,予以修繕。此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式,塔身為青磚壘造,磚長2尺4寸,厚6寸。略成錐形。塔頂剎桿有銅盤和……[詳細]
查海遺址
  查海遺址博物館風景區查海遺址博物館位于阜蒙縣沙拉鎮,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1992年,設4個展室、一個全景畫館。查海遺址總面積為3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聚落址,距今7600年,加樹輪校正超過8000年,是人類從游牧轉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的開始,堪稱“中華第一村”。1987年至1994年間,在8000平方米范圍0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上千種,發掘了半地穴式房址55座、墓葬12個及大量的窖穴、灰坑。其中,玉玦等玉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真玉制品,被譽為“世界第一玉”;龍紋陶片把中華民族崇拜龍圖騰的歷史向前拉長了3000年,被譽為“華夏第一龍”。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因此將阜新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查海遺址位于中國東北部遼寧省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距阜新市區約25公里。是目前東北……[詳細]
上海瑞昌成總號營口分號舊址
  上海瑞昌成總號營口分號舊址位于西市區漁市街道辦事處渡口社區。瑞昌成總柜設在上海,清宣統二年(1910)在營口設立分號正式開業,資金雄厚,位列營口民族工商業的前列,生意遠達三江。1910年的中國,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還在苦苦支撐,而地處東北的營口,卻呈現著一派繁榮景象。借以開埠半個世紀的發展,此時已是碼頭密布河岸,遼河船桅林立,汽笛之聲不絕于耳。市區商家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熙來攘往。就在這年,上海瑞昌成總號也不失時機來營設立分號,財東瑞康盛,經理程春園,用其姓氏加“昌盛吉祥”之意取名。上海瑞昌成總號營口分號建筑獨特,回字形樓房,占地面積2802平方米,高為15米。此建筑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天井式建筑,長方形內設三層回廊,全部采用紅磚砌筑。西北角、東南角設有樓梯,回廊采用各種不同花紋瓷磚鋪地,共有房……[詳細]
赤山山城
  赤山山城位于蓋州市東南約45公里處,蓋州市萬福鎮貴子溝村的赤山南麓,山城基本保持高句麗時期的特點。赤山山城為高句麗時期山城遺址,建在起伏的山脊上,因山設險。北面憑借赤山五峰,東、南、西用石頭筑起高墻,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全城占據十六個山峰蜿蜒相承,工程宏偉,憑借地勢,依山設險,是個攻能長驅直入,守則能固若金湯的重要戰略山城。東窄西寬,城內東高西低形成一盆地,泉水丁冬冬夏不絕。全城周長2389米,東城墻建在赤山東起第一個山峰下,距城內龍潭寺400米遠的東崗上,這條崗連接南北兩山,堵截貴子溝通往尚屯的溝川。始點向南50米處是東門;北門設在嶺丫口上,寬5米(僅存殘址),城門往南24米設馬面一處,長9米,寬6米,殘存高度4.3米;東城墻占據5個主峰,長551米,每個山峰處都依山設險(無石墻);西城墻北……[詳細]
牛莊海關舊址
  牛莊海關舊址位于站前區八田地街道辦事處三樓社區,現國際酒店院內。營口海關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早設置的海關之一。繼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開五口通商之后,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增開牛莊(后改營口)、登州(后改煙臺)等九埠為通商口岸,于是營口成為列強掠奪東北財富的口岸。牛莊海關舊址又稱“山海新關”,當時主要管理輪船及外國型船舶,并對其所輸出入的貨物進行征稅。牛莊海關建筑據《營口縣志》記載,為前稅務司英人滿珊德所建,1914年滿珊德選定地址,組織設計、施工,建筑材料從英國選購運進,施工8年,于1922年建成,建筑面積約有500平方米,為二層西式紅磚結構。1923年牛莊海關遷入山海關新址,全稱“山海關稅務司總署”,為英國人所控制。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詳細]
廣濟寺塔
  大廣濟寺又名大佛寺,在古塔區舊城內北街,寺內明碑謂建于遼代,元末毀于兵火,明永樂后多次重修。清嘉慶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開始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全寺建筑布局緊湊,平面呈長方形,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是佛殿(今佛已不存),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闊7間,進深5間,檐柱及額枋上都有精美雕飾。寺東有昭忠祠,于光緒二十四年為緬懷中日甲午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宮,建于雍正王年。現在的大殿約于同治年間。正殿7間,硬山式額枋上有彩繪木刻,二十四孝圖,雕刻生動細膩。前院有東、西廊房14間,山門左右是碑亭。解放后,都已修飾一新,現為錦州市博物館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錦州遼塔座落在大廣濟寺前。據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撫文貴撰)載:金代的中靖大夫……[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 污污精品91网站在线观看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另类在线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