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長平古戰場遺址
  長平之戰遺址位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于重點保護區。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這里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澤潞盆地,逝世后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里村,是為炎帝神農氏的先塋。傳說:相傳長平大戰后,趙莊村成為一片廢墟。趙括死后,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尸體偷回,葬于村北的二仙嶺上,為使子孫后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為趙莊。成語“紙上談兵”就是指趙括用兵的教條主義。……[詳細]
82、寧化古城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化古城
  寧化古城寧化古城(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寧武縣城西南70公里寧化鄉寧化村據史書記載:古城初建于隋,唐代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開始向軍事城堡演變。朝廷不時著重兵守衛,曾為山西“臥牛城”(忻州)的“犄角”之一,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式置寧化縣。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寧化縣升為寧化州。古城建于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后歷代均有修葺。城池依山而建,由東向西傾斜,西城緊鄰汾河,古城周長約2.5公里,城墻高10.33米,城墻現存大部分完整。保存有古代甕城兩座,一北一南,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型,置有二進重門,是明代在宋舊址上修復并加筑而成。寧化古城歷史悠久,現存文物古跡十分豐富,除了隋“汾陽宮”宮城遺址之外,還有宋、明、清三代修筑的城池建筑舊址,明清磚砌城墻遺……[詳細]
83、虹霽寺 AAA
虹霽寺
  虹霽寺又名滾鐘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義棠鎮師屯南村的銀錠山巔,寺內有虹霽寺塔、滾鐘坡、天王殿等。史料記載,該寺建于唐貞觀十三年,唐太宗破劉武周于汾州,立寺。該寺自唐初建,明萬歷年重修,清康熙年間復修,乾隆金妝,后幾經戰亂。銀錠山巔古塔,系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山前流過汾河,景同延安寶塔山,百姓稱“小延安”。   1993年,介休市加大開發旅游資源力度,虹霽寺如枯木逢春。當地除修復寺廟外還新增了寺牌樓、人工瀑布、得月亭等旅游景點。站在幾里之遙,人們就可看見矗立在銀錠山巔的虹霽寺古塔,雄偉的古塔同山前流過的汾河交相輝映。  2005年由于一些煤礦越界開采,致使銀錠山上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塔虹霽塔出現嚴重傾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文物部門已經關閉了虹霽寺景區,目前寺廟的修繕保護工程正在進行,很快……[詳細]
新中國水土保持第一山--大泉山
  新中國水土保持第一山--大泉山年代為1955年,位于陽高縣大白登鎮大泉山村。大泉山地處陽高縣城南部10公里處的大白登鎮境內,地形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下大泉山村因毛澤東批示而得名。大泉山共有8座大山、12條大溝、72條小溝,最高海拔為1031米,境內外地形復雜,山、溝、坡縱橫交錯,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大泉山不論是地質風貌、生態保護,還是人文條件和歷史條件都潛在著旅游開發價值。大泉山總體規劃原則是依據風景區的典型景觀特征、游覽觀賞特點、資源類型、區位因素以及發展對策與功能,來選擇確定旅游發展定位方向。景區以白登山、落鳳山、鳳凰山、大泉山等地自然邊界線為主要參考依據,結合景區主要的建設及景區的開發現狀,確定出景區的規劃范圍。景區面積為519.42公頃,項目建設分近期、中期、遠期來完成,具體時間從2……[詳細]
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
  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太谷縣城內上觀巷原系太谷破落紳士孟廣譽的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完成于咸豐年間。民國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萬銀元購得,略加修繕。1934年蔣介石到此地居住時,重新油漆彩繪,添增陳設。保存較為完好。現有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臺院、墨莊院、西花園及部分殘損的東花園,均保留了清中葉建筑風格。宅院坐南朝北,東西寬91米,南北長69.5米,占地面積6324.5平方米,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每個套院均沿中軸線方向分割為多個四合院,每個院落都掛有名人題書的牌匾。主體建筑斗栱飛椽,雕梁畫棟,堆金瀝粉。各院之間用過廳相隔,中有垂花門、寶瓶門和八角或月洞門相通,相鄰的院與院之間的房間與隔墻面,有六角、八角、長方形等各式窗戶裝飾,造型各異,風格奇特。孔祥熙宅院既……[詳細]
86、陽泉關王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泉關王廟
  關王廟又稱“老爺廟”,座落在中國北部山西省陽泉市東南2公里處的玉泉山山腰,是一座建于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用來祭祀關公的廟宇。關王廟始建于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進行了重修,以后歷代又對其進行了多次修葺。關王廟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分內、外兩個院落。建筑以內院的關王正殿為主,包括獻殿、端門馬殿、南北配殿、圍插廊、五關通以及外院的東樓戲臺、落箭亭、飲馬亭、關廟東門等建筑。除部分建筑沿襲了唐代風格外,大部分建筑均保持了宋代《營造法式》中的建筑規范。殿內供奉有關公、關平、周倉等人的塑像,塑像雕塑精美、形象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王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關公廟宇,具有重要的文物歷史價值。同時它也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歷史、藝術、科學、建筑等方面的面貌,……[詳細]
日月星生態莊園
  日月星生態莊園位于左權東部、邢臺西南,地處晉冀要隘,山下的“黑虎關”正是“晉疆鎖鑰,山西屏障”。地處太行山中段斷層邊緣的日月星生態莊園,是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和天然界線和分水嶺。分水嶺山西一側地勢相對平緩,河北一側地勢則驟然下降,山勢陡峻,石崖相連,絕壁成排,峽谷萬仞。回望山西,群峰連天,北瞰河北,層巒疊嶂。奇絕二景,晨觀日出、高觀云海,蔚為壯觀。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名人賢士足跡隨處可尋,有詩為證:“云海覓神蹤,天馬躍長空。明月靜素心,幽谷似仙宮”。日月星生態莊園2013年被評為“山西最佳避暑勝地”之一,并獲得“山西省營養協會理事單位”稱號,并多次受到省內外領導及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景區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芹泉鎮營圪道村……[詳細]
88、砥洎城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砥洎城
  看 點: 城中遺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閣臺基上尚存“山城一覽”碑刻,為砥洎城建筑規劃平面圖,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楊載簡記。石碑高54厘米,長86厘米。圖中詳細標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積以及巷道和設施。這種明代小城鎮建筑規劃圖,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貴資料。 砥洎城是華北地區現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實物資料。 介 紹: 位于陽城縣城東13公里處的潤城鎮西北隅,當地百姓俗稱之寨上,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鎮,北臨沁河,三面環水,呈半島狀。遠望其城,堅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城呈橢圓形,磚砌,占地面積約六萬平方米。南有正門,起于地面的城墻,高約十米。臨河城墻從河邊筑起,高約20余米,上設城垛、炮臺等,是……[詳細]
清徐壽寧寺
  清徐集義鄉大常壽寧寺始建于唐朝,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到此拜訪當年有功之臣苗廣義,據寺內碑文考證:宋太祖時已成古剎,且載閆、趙二僧犒王師而顯神通,事嗣后補建于明成化年重建于嘉慶二年,道光年間休整成現規模。民間傳說,當年寺中又一和尚,人稱之為田善友,農忙時村里盡是請他幫忙,同一天里好心人請求幫忙,間谷的、鋤高粱、鋤玉米的,不管多少他都有求必應,但第二天就全部都做完了,消息象風一樣傳開,傳到趙二世匡義耳中,難道真有如此神人,于是便前往拜訪,田善友早知此人來訪,故意不見,卻升到寺廟半空中伺機聽數,趙二世騎馬入寺,從前院尋到后院,見大殿門開著,原以為他在大殿誦經,便催馬上殿,馬前蹄踏入往里看時卻空無一人,于是言道:“乃空望佛也”田善友在空中說道:“謝主隆恩”到現在殿門口石上仍有深深的馬蹄印,田善友討封后……[詳細]
90、芮城城隍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芮城城隍廟
  芮城城隍廟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城永樂南街,俗稱南廟。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創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明清兩代多次修葺。1985年再次維修。建筑面積159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宋代大殿,元代享亭,清代的獻殿、寢殿及配房。廟內有歷代收藏的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的碑刻、造像、墓志銘98通,為珍貴史料。地址:芮城縣永樂南街小西巷據碑文記載,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元、明、清屢有修葺。現存大殿為宋代原構,享亭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前檐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昂為劈竹式,螞蚱形耍頭。享亭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前檐柱……[詳細]
91、懿濟圣母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懿濟圣母廟
  懿濟圣母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和順縣合山村東南50米處的臥虎崗下懿濟圣母廟位于中國山西省和順縣平松鄉合山村東南臥龍崗,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懿濟圣母廟始建于宋,元至治元年(1321年)、至元四年(1338年)重修。廟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由上下二院及顯澤侯神祠組成,占地8400平方米。上院有圣母殿、獻殿、眼光殿、痘疹殿、白龍殿、藥王殿,下院有牌樓、山門、戲臺、東西廊房及禪院,顯澤侯神祠有大王殿、蟲王殿、閻王殿、財神殿、土地廟、山門,其中圣母殿為元代建筑,余為明清建筑。圣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四鋪作單抄單下昂,計心造,梁架結構為六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據重修碑載:“宋朝建至,宋金兵劫火焚之余”。元代重修。歷代均有修葺。廟坐南朝北,分上下兩院。中軸線上依……[詳細]
92、臨晉縣衙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晉縣衙
  臨晉縣衙景區位于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內的衙署大堂是山西省目前保留下來的3處元代大堂建筑之一,也是全國僅存的元代縣衙大堂。此外,這里還有宏偉壯觀的清修文廟大成殿、枝繁葉茂的唐代古柏、懸有宋代大鐵鐘的鐘樓、固若金湯的明修古城墻。臨晉縣衙(第五批國保)時代:元至近代地址: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以中軸線布局分三層臺階式,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大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當心間較寬,明顯大于次、稍間,稍間又略窄于次間。采用“減柱造”,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四椽栿對接前后乳栿用四柱。柱頭斗栱雙昂五鋪作,琴面假昂,柱頭卷剎明顯,柱礎復盆式。堂前正面檐柱大于各柱,當心間兩根采用“抱柱造”。前檐額枋用材碩大,以三根大圓……[詳細]
93、徐向前故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南20公里的東冶鎮永安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01年,徐向前元帥就出生在這里。這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干活和學習的地方。在故居內,有徐向前元帥童年時學習用的小木桌,1955年毛澤東向徐向前授勛時的元帥禮服,還有徐帥的羊毛衫、軍裝等衣物。徐帥親筆書寫的他生前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石灰吟》和《龜雖壽》原件也存放在這里。一件件實物和圖片資料,反映了這位老一輩革命家生前清廉簡樸,為革命事業奮斗終生的精神。故居坐北向南,一進四合院,占地面積856平方米。正房兩層木樓,面寬三間,硬山頂木結構,左右耳房二間。東西配房各六間,垂花院門。1991年,修復故居木樓和大門。1995年,建展覽室,成列有徐向前元帥的被服、補……[詳細]
孫文龍紀念館
  曾經有這樣一位人物,他思想超前,在陽城縣寺頭鄉這片土地上開創了種植蘋果的先河,給當地人民栽上了搖錢樹;他樹旗標帆,栽桑養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他敢為人先、大膽創新,高寒山區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接見與贊揚。他就是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孤堆底村人--孫文龍。他,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了人民解放軍,1957年響應黨的號召,主動申請返回陽城支援農村建設,先后任鄉長、公社書記、縣革委會主任,連任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書記。1982年因公殉職,當地人們為了紀念他,修建了孫文龍紀念館。景區地址山西省陽城縣河北鎮孤堆底村最佳旅游時間3月——10月開放時間8:00——18:00景區門票門票:免票交通信息自駕: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廣高速(晉城口)--晉陽高速(陽城口)--陽楊線(向……[詳細]
薛仁貴故里
  河津自古就是個英才備出的地方,像司馬遷、卜子夏、王勃、王通、薛瑄,在河津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眾名人故事和文化內涵散布在河津大地。其中最值一提的就是唐朝的大將薛仁貴。曾有歷史學家這樣說過,“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這其中的一寒薛仁貴寒窯的風采。旅游路線是這樣的:牌坊——射雁塔——魁星樓——柳家大院——薛仁貴祠——寒窯——平遼王墓——平遼王府——薛氏宗祠——古村落商貿街。牌坊——來到這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牌坊,上面寫著“薛仁貴故里”五個大字。牌坊上面雕刻著以麒麟為主的圖案,麒麟在中國古代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兩邊石柱上有四只頭上尾下的石虎,寓意薛仁貴白虎轉世的傳說。獨特的石虎造型的石柱也成為入口牌坊的一道獨特風景。射雁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宗合网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思思热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