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太原雙塔寺(永祚寺)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五臺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續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續建了山門,完善了禪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規模的寺院。但在戰亂歲月,古寺飽經滄桑,到民國末期,已是滿目瘡痍、遍體鱗傷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曾多次維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廣植牡丹,使古剎面貌一新。永祚寺總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進院落。自北面山門而入,第一進院是20世紀80年代仿明代形制擴建而成,兩廂為配殿,辟為展室,稱陳列院。第二進院為“祗園勝景”,稱牡丹院,遍植各色牡丹,具有北方園林的韻味;向東伸展建成的展室,陳列著從市內搜集來的碑刻、造像等。第三進院為“永祚……[詳細]
62、塔院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南隅。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據載,魏唐時期,此為大孚靈鴛寺(顯通寺)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太監楊升奉敕重修,遂獨立為寺。嘉靖、萬歷年間重葺寶塔,清代又增殿堂,始成今日規模。寺內現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寺坐北朝南,建筑高低錯落,主從有致,中軸線上以影壁牌坊為前哨,拾級而上,有山門、天王殿、大慈延壽寶殿、大白塔及藏經閣。殿之兩側有鐘鼓二樓、伽藍殿、祖師殿及廊廡等建筑。方丈院、文殊發塔、青龍樓位于其左,占地面積1.55萬平方米。白塔又稱佛舍利塔,本名慈壽塔。據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敕建五臺山大塔院寺碑記》載,白塔為明萬歷九年(1581年)所修,次年(1582年)竣工。塔為覆缽式喇嘛塔,總高56·3米。塔基正方形,高1·7米,周設勾欄,基上設束腰須彌座,須彌……[詳細]
大同文廟
  文廟(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內東南隅據《大同府志》記載:“舊學府在府治東,即元魏中學書,遼西京國子監,金時之太學,元之大同縣學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為府學,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學為代藩府學,改云中驛為府學,即今學也。”這里所謂府學即今日之文廟。文廟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筑群,現大多已塌毀,僅存大成殿、過殿、東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廟主要建筑,坐北朝南,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臺上,呈“凸”字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六鋪作,每間兩朵。轉角斗栱繁縟復雜,柱網排列為減柱做法。大殿前的月臺四周有石欄圍繞,欄桿中間嵌有宣武巖石刻。欄桿中的石刻上雕刻著我國古代的一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欄桿上的柱頭圓雕石獅,千姿百態,意趣橫生。……[詳細]
平遙古城墻
  城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工事,平遙城墻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相傳始建于西周宣王姬靜時期,據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特別低矮的城垣,為了軍事防御的需要,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改筑為今日所見到的磚石城墻,而在明清兩代500余年間,先后有26次修繕補建,所以至今保持著明清兩代的城墻風貌。現存的平遙城墻,是我國現存完整的三座縣城城墻之一,而其規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全長12.8華里。墻高10米左右,環城六道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并且六座城門外均筑有甕城,城墻外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突出于墻外的馬面,也叫敵臺窩鋪,從建筑的角度講,馬面既加固了墻體,使整座古城堅固墩實,更重要的是出于軍事防御的需要,敵人如果攻城的話,處于馬面間的守兵可以從一個正面及兩個側面來攻擊敵……[詳細]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位于晉中市左權縣桐峪鎮桐峪村。1941年7周7日至8月15日,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在遼縣(今左權縣)桐峪村隆重召開,歷時40天。這次盛會確定成立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并選舉出以楊秀峰為主席的邊區政府領導人員。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正式成立。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的召開,適應了華北抗戰形勢的發展和鞏同抗日根據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邊區政府領導機構。這次會議結束后,邊區政府抓緊在各級政權中貫徹落實“三三制”建政原則,參議員返回各縣并大力宣傳“三三制”,動員了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基層政權民主建設。各地經過村選,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則的村級抗日政權。這種普遍“三三制”政權,從政治上調整各階級的關系,使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該舊址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建筑面……[詳細]
66、石馬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馬寺
  位于昔陽縣西南15公里處的石馬村。這里,原是一處規模不大,以石刻為主體的摩崖造像群,后人依像造屋,筑以殿閣,遂成為佛寺布局。宋代時,名為壽圣寺,因寺前有石馬一雙,人們俗稱之為石馬寺。石馬寺中,現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厘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齊造像約占70%,其余均為隋唐作品。石馬寺時代:北魏至唐地址:昔陽縣西南12公里處的石馬村是一座石刻造像與廟堂建筑相結合的佛教寺宇。原稱石佛寺,后因寺前雕造石馬一對,故改名石馬寺。據題記和碑文所載,該石刻造像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是佛教北傳的早期石窟造像。隋唐時期,繼續鐫造。宋代即像造殿,此后歷代均有修葺。魏、齊造像約占百分之七十,余為隋唐時作品。寺內現存石刻造像大小一千三百余尊,大者高五米,小者五厘米,雕……[詳細]
67、明代監獄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監獄
  明代監獄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城內古槐南路066號。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3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監獄總面積為1090.3平方米,牢房區面積726.9平方米,有普通牢房、獄神廟、死囚洞、虎頭牢、丈八墻、蘇三井等組成。整座監獄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是研究封建社會縣衙監獄規制和刑律的寶貴實物資料。監獄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也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京城名伎-蘇三蒙冤落難,曾囚禁在這里。明末,小說家、戲劇家馮夢龍的話本《警世通言》第24卷“王堂春落難逢夫”流傳于世,后又被改編成鼓詞、戲劇,各劇種、各流派廣泛傳誦,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一曲《蘇三起解》就唱紅了華夏大地,許多人都……[詳細]
68、稷山大佛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稷山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涼院”,“佛閣寺”,因寺內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稱“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1996)7號]文件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同治《稷山縣志》及寺內所存在碑碣記載,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000佘平方米。原寺規模較大,拾級而上下班,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兵亂大部分建筑遭毀。現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正殿,系樓閣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廈三間。面闊三部,進深三部懸山頂。其一樓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構件。單昂五鋪作。該殿原為重樓三層,道光三十年(1850年)樓閣傾圯,至咸豐九年(1859年)建翅墻,“自……[詳細]
69、渾源州署 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渾源州署
  渾州署即渾源州衙,位于縣城永安西大街,始建于金代,現存建筑是明朝太祖洪武七年州判張溥主持營造,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占地49畝約32500平方米,有房舍310余間。渾源州衙建筑群是目前我國北方現存的古官署衙門中獨具特色的明清風格州衙建筑,歷經各朝代修建擴建,到清朝乾隆時,逐步形成布局嚴謹、規制齊全、規模宏大、深邃森嚴的一處高品位、全功能的官署衙門。……[詳細]
70、趙杲觀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杲觀
  趙杲觀,位于代縣新高鄉洪寺村北約3000米的天臺山溝。相傳春秋末,趙襄子滅代,代君夫人自殺,其余姬妾由丞相趙杲引護外逃,隱居天臺山,后人紀念其功德,建祠祀奉,稱此為趙杲觀。據觀內碑載,創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間(1465—1487)、萬歷年間(1573—1620)曾予重修,清康熙年間(1662—1722)增修。觀分南北兩洞,占地面積2220平方米。現存北洞正殿為明代遺構,余皆為清代建筑。南洞名“自在庵”,內為天然石洞,外壁設木構窟檐。北洞依山勢而建,共有三進院落,院落朝向各不相同。第三進院落坐北向南,中軸線上建有韋馱殿和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耳殿和朝元洞。正殿石砌臺基,基寬9米、深6.9米、高0.65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檁前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門。觀外北洞北及……[詳細]
71、高君宇故居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君宇故居
  高君宇故居時代:清末高君宇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56名黨員之一。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京漢鐵路工人大-,發起成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山西共產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驅。生于1896年農歷九月十六日,卒于1925年農歷三月五日。他用29個春秋,譜寫了一曲燦爛的人生篇章,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高君宇故居,位于太原市婁煩縣峰嶺底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房窯為主,皆為青磚灰瓦,清末同治年間開始修建,被當地人稱為“高家大院”。整個大院分為東上院、東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園共6座院落,占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紀念館主要為原“高家大院”的中院。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上院窯洞從西往東分別為高……[詳細]
72、風陵渡 AAA
風陵渡
  導游:風陵渡,古稱風陵關,唐圣歷元年(689),于風陵堆南置關,叫風陵津。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陜豫二省。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風陵渡位于芮城縣西南30公里處,這里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界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傳,人類始祖女媧的墳墓就建于此地。女媧為風姓,所以有“風陵”之稱。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西南端類型:古跡游玩時間:建議2小時電話:0359-3351668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73、太原龍華寺 AAA
太原龍華寺
  龍華寺位于太原市南屯村內,創建于北齊時期的龍華寺,歷經1500余年的歷史,是一座千年古剎,曾是晉陽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寺廟,也是北朝彌勒信仰在太原地區傳播的重要道場。龍華寺在歷史上幾度更名,屢廢屢興,據《永樂大典》所收永樂《太原志.寺觀》“太原縣”條下記載:“龍華寺,在縣北南屯村,古磚塔在焉,有宋碑文已剝落,今廢”。明嘉靖、清道光等歷史文獻內對龍華寺均有記載。現今的龍華寺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400平方米。坐北朝南,規模宏敞,飛檐流丹,金碧輝煌,中軸線建筑依次為彌勒殿(山門),左右鐘鼓縷;第一進院為寺中主殿大雄寶殿,殿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殿周為漢白玉雕欄月臺;第二進院正中為彌勒殿,殿闊五間,進深四間,廡殿頂,周匝漢白玉雕欄月臺;東西兩側偏殿分別為文昌殿、臺駘廟、伽藍殿……[詳細]
74、太原白云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白云寺
  白云寺俗稱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區東南8公里的紅土溝。它在我市諸多十方院中,以規模宏大、布局別致、環境幽雅而著稱,列為十方院第一。它是全太原市有名的景點之一。此寺利用土溝高低地勢鑿修磴道,拾級而上是山門殿,殿額高懸“白云寺”三個貼金大字,左右門的門楣上 書“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獅一對,給人一種幽深肅穆之感。殿內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彌勒佛端坐殿中央,彌勒佛背后是韋馱。韋馱身穿鎧甲,手執金剛杵。韋馱的塑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合十,橫寶杵于兩腕上;另一種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韋馱手執金剛杵的姿勢很有講究,據佛門規定,凡是雙手合十,橫寶杵于兩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韋馱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韋馱雙手合十,橫寶杵于兩腕上,顯然是接待寺,所謂接待寺,……[詳細]
75、明樂莊園 AAA
明樂莊園
  明樂莊園位于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村東,莊園有8000平米珍禽動物園、養魚館和露天養魚池。莊園是山西馬術代表隊的訓練基地。馬場現有“汗血寶馬”、德國溫血馬、英國純血馬、荷蘭皇家御馬等各種名貴馬匹。都市的莊園、古老的馬文化、時尚休閑美味的農家飯、茶座、自由的采摘、悠哉的垂釣、至尊會員會所、百鳥園的觀賞、高爾夫的練習讓您與自然零距離,盡享浪漫與快樂,實現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榆次愛馬、愛鳥人士家喻戶曉的地標性場所景點位置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动漫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第一页 | 在线国内精品自线视频 | 中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