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大寨陳永貴故居
  解放前,大寨窮山惡水,七溝八梁一面坡,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解放后,當地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以-、郭鳳蓮等為帶頭人的大寨人決心改變落后的面貌,敢于戰天斗地,艱苦奮斗,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并通過艱巨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1964年毛主席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熱潮,大寨精神得到發揚,大寨經驗得到推廣。現在大寨已經成為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干凈、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游區。大寨相繼建成了-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詳細]
北依澗永福寺過殿
  寺院歷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遺風,明、清兩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總面積4652.5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1302.3平方米。寺院依據土臺而建,坐北向南,前后兩進院。從路旁登臺階十數級而上平臺,臺由花格磚墻圍繞,兩側猶有八字形掩壁。平臺上的天王殿即寺院之前殿,面闊5間,進深5椽,懸山式,通面闊21米,明間為通道。甬道之北的中殿屹立于高臺基上,面闊5間,進深6椽,殿內雙槽,單檐歇山頂。柱礎素面覆盆式,柱頭卷剎,有側腳生起。普柏枋至角柱出頭,刻海棠線。斗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昂為琴面式,假昂。補間鋪作次間4朵,明、梢間3朵,梢間與轉角鋪作呈鴛鴦交首狀,拱頭抹作斜面,斜度甚小。用材比例17:11,足材為22:11,相當于“六等材”。梁架用材接近圓形,構件加工多作草袱處理。梁枋間多用斗拱、駝峰支承……[詳細]
貂嬋故里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蟬戲臺和貂蟬墓。現在旅游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筑砌的。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后,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詳細]
西港子胥廟
  西港子胥廟位于襄垣縣古韓鎮西港村中。坐北朝南,東西長19.5米,南北寬32米,面積約為624平方米。據正殿梁架題記,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殘存有山門、戲樓、正殿,兩側有東西耳樓、東西配殿、西耳殿,均為近年改建。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春秋時楚國人。因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個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楚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后伍子胥帶著公子勝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吳王闔閭即位之后,封伍子胥為大夫,在伍子胥的輔助下,吳國逐步成為強國。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后,……[詳細]
大周村古寺廟建筑群
  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位于距離高平西南40里處,南和澤州縣大陽鎮為鄰,是個方圓百里內無一個村·鎮·城可比擬的古民居·古廟宇最多的地方,它的建筑按照五行八卦方位排列,五行按照東南西北中五門樓排列,八卦按八門增修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門,表現了我們的祖先為大周的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寧·和諧費盡了心,大周古廟最多有全神廟村的美稱(大小72神廟)。但是,由于地處偏僻,引不起各方的重視,許多古建筑·廟宇被人為破壞或者倒塌,不過剩下的也還不少,只是年久失修,搶救這些文物刻不容緩。大周村,古稱周纂鎮,相傳是古代選修縣城的地址之一,故修有城隍廟,稱周纂鎮果然是名不虛傳,從他的現存遺址來看,正東:有城門樓,正被:有北門,連接一段古城墻,城墻下修有城隍廟。正西:修有七間閣門樓,門上刻有周纂鎮三個大字,閣上修有……[詳細]
長子崇慶寺
  崇慶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山西省長子縣城東南22.5公里處的紫云山山麓。崇慶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寺坐北朝南,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三大士及十八羅漢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東南立門,門之東建關帝殿,西北建十帝閻君殿,西南立給孤長者殿,東小院為禪房。崇慶寺(第四批國保)時代:宋地址:長子縣城東南22公里的紫云山腰下門票:無,目前維修暫時不對外開放,估計不久開放收費。我租車的同行者認識維修管理人員,得以入寺參觀。交通:不便利,距離法興寺5公里,建議包車前往單程20元,往返30~40元。崇慶寺分前、后寺,前為護國靈貺王廟,后為崇慶寺,前、后寺相距200米。護國靈貺王廟創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清兩代多次修葺,現存建筑為明清時期遺構。廟為前后兩進院落……[詳細]
慧泉禪寺
  慧泉禪寺慧泉禪寺,位于大同市新榮區花園屯鄉西寺村梁山東麓。因緊傍古“云中八景”的方山“魏陵煙雨”,歷史上就是大同近效一處佛教勝地。慧泉禪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歷史上幾經毀壞、重修,近代又毀于“文革”。從農歷2002年四月十七日破土動工至農歷2007年三月初八竣工開光,歷時五年,佛教居士及信教群眾數百人,捐資近三百萬元,請大同市古建筑專家張呈富設計,按照大同市文物局“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要求,對慧泉禪寺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新建的慧泉寺,在恢復原建筑的基礎上,新增了觀音殿、地藏殿、普賢殿、文殊殿、伽藍殿、達摩祖師殿、藏經樓(鐘鼓樓)、念佛堂、龍王廟、古戲臺、流通處、碑廊等計四十一間殿堂等建筑。還新建了僧伽院、居士林兩處院落。其中大修原建建筑511平方米,新建筑1431平方米,硬化廣場2000余……[詳細]
平定馬齒巖寺
  馬齒巖寺時代:金、清地址: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馬山村馬齒巖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詳,原為二進院落,現僅存一進院落,原有布局不詳,現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中殿,兩側建有掖門、東西配殿和耳房。中殿梁架為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為了擴大殿內的禮佛空間,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將前金柱向兩側位移上施大內額。柱頭鋪作: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拱計心造,昂下施兩卷瓣華頭子,里轉七鋪作三抄隔跳偷心造。補間鋪作每間一朵,外轉同柱頭鋪作,里轉五鋪作出雙抄偷心造。各梁枋結點均使用駝峰承托,山面前丁栿采用了掐瓣駝峰,其余各結點均采用了鷹嘴駝峰。柱頭上卷殺和緩,拱頭拱瓣為三瓣或四瓣,櫨斗斗幽較深。寺內現存碑7通,石碣4方,均保存較好。兩山墻和后檐墻保存有清代壁畫32.95平方米。現存中殿為金代原構,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各……[詳細]
壺關三嵕廟
  三嵕廟三嵕廟(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壺關縣城南12公里黃家川南陽護村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存建筑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鐘、鼓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總面積1706.39平方米。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鐘、鼓樓。正殿位于寺宇最北端,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平面略近方形。前檐裝修為四扇格子門,明間為球紋格眼,次間為球紋方格眼。柱子均為砂巖石制成,側角生起顯著。檐下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計心造。殿內徹上露明造,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殿內下肩墻高0.6l米,疊澀砌筑,早期風格明顯……[詳細]
430、水神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神堂
  廣靈水神堂,人稱“塞外小天堂”。位于廣靈縣城東南,與縣城相連。這里的風景區融林、山、水、寺為一體,由壺山古建筑群、中國名泉水神堂壺泉、泉湖、林地、綠地組成。古建筑廟宇現存為明清建筑風格,寺內存有明清時期的壁畫,反映當時廣靈縣的生活狀況,被當地人譽為“廣靈的清明上河圖”。古建筑內有一座六角七層實心0式磚塔,還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閣、鐘鼓樓等,整個建筑緊湊樸雅,小巧玲瓏,與壺泉水環饒映襯,夏秋碧光瀲滟,春冬霧氣空濛,被稱做“小蓬菜”。遍布壺山島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鐘記載著歷史滄桑演變。由壺山島向四周遠眺,百步湖、豐水湖、下河灣、枕頭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觀盡收眼底,與3萬畝濕地相連,遙相呼應,猶如畫卷。水神堂泉是由壺山四周萬斛珠璣的群泉隨地而涌成湖,水質為天然礦泉水,流量為每秒0.55立方……[詳細]
臨晉文廟大成殿
  臨晉文廟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運城市臨猗縣臨晉鎮西街據民國癸亥年(1923)重修的《臨晉縣志》記載,臨晉文廟始建于元至元年間(1280~1294),明、清兩代予以重修。殿內梁架上保存有“大清咸豐元年歲次辛亥乙未辛卯日……同闔邑士捐修伏愿告竣之之役人蔚起敬謹誌”題記,記載了文廟大成殿的建造時間。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設長13.5米、寬9米的大月臺,月臺周邊以石欄圍護,望柱與石欄板上皆有花草瑞獸浮雕圖案。月臺中部設甬道,上鋪浮雕雙龍青石。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黃、綠、藍琉璃筒板瓦覆頂,琉璃脊飾。樓閣式脊剎,層層矗立,其兩側為琉璃象、獅馱寶塔。檐下四周置柱頭科和平身科,平身科1攢,形制相同,均為三踩單昂,明間出45度斜昂。殿內明間后檐墻有壁畫,僅保存局部。博風板及兩山花采……[詳細]
澤州岱廟
  澤州岱廟澤州岱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宋至明地址: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西隅據碑文記載,廟創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金、明、清歷代曾多次補葺。現存建筑天齊殿為宋代原構,余皆明、清遺物。廟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占地面積3720平方米。廟最前端的山門,內有東西廊廡,中有一方形水沼,沼北建舞樓一座,樓北后院正中為天齊殿,兩側東西配殿、東西垛殿各三間。天齊殿是寺內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平面正方形,建筑面積190.2平方米。前檐設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礎為覆盆蓮瓣式。大殿明間設板門,次間設破子欞窗。門周圍的立頰、門額、地栿、門檻等都為青石雕花,圖案為牡丹、寶相、荷花、化生童子等。門額上有“大定歲次丁未(二十七年…1187年)巳月¨¨¨”題記。檐下斗栱五鋪作雙下昂,真昂,后尾偷……[詳細]
平魯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園
  平魯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園又稱南山公園,分為文昌塔區、戰國秦漢墓遺址保護區、石碑及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區、四季植物公園區。中部為文昌塔區,主要建筑有文昌塔、牌樓、山門、戲臺與看臺及附屬設施。西部為四季植物園,種植不同季節的植物、花卉。配有亭、廊、座椅等,由小道連接為一體。東部為戰國秦漢墓遺址保護區、石碑及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區,主要建有博物館、碑廊、仿漢亭等。文昌塔于2008年10月竣工,塔為平面正八邊形,塔體內高6層,外部高9檐,兼具樓閣式與密檐式塔的特征,塔下基座3層,塔基總高24.9米,塔身端立于方形主臺基中央。塔基周緣設有石雕欄桿,基座四周栽植樟子松等景觀樹木。……[詳細]
山王墓地
  位于汾河南岸二級臺地。清光緒版縣志記載山王村為古耿城,即晉大夫趙夙為晉獻公滅耿之地。耿屬西周侯國,或云姬姓,或云贏姓。山王村東南有一塊臺地,東西、南北皆百余米,村民切崖建房,遂發現是一處西周墓群。某村民院0土青銅器后,河津市博物館接舉報并與公安干警配合追繳回三件器物,包括一件鼎,一件盤,一個壺蓋。這組青銅器佚器較多,從現有幾件器物的器形、紋飾看,當為西周中晚期器物組合,而銅鼎銘文明確有共王字樣,可風與器形、紋飾是一致的,應為周共王時器物。西周中晚期,河津市汾河沿岸能與周王發生往來的邦國只有耿國符合所在的地望。這個耿國直至公元前661年方被晉獻公所滅,這是確切無疑的,在此之前再無大的邦國存在。如果把這組青銅器認定為耿國遺物,從時代上、地望上看都是可信的。銅盤與壺蓋銘文一致,都稱“中大師作孟姬………[詳細]
北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
  北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舊址時代:1942年地址:呂梁市興縣蔡家崖鄉北坡村內北坡晉綏分局舊址,位于興縣蔡家崖鄉北坡村內。1942年8月,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正式成立,駐北坡村,關向應任書記,林楓任副書記,委員有賀龍、周士第等人。晉綏分局成立后,對黨政軍民各級領導機構進行了精簡,重新調整了行政區劃,統一了黨政軍組織的轄區,實現了黨的一元化領導,加強了黨組織、政權和國防建設,為克服經濟困難,加強對敵斗爭,恢復和擴大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北坡晉綏分局舊址內的建筑均建造于清代,坐北面南,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982平方米,現存4處院落,分別為:上院、東院、中院、下院。北坡晉綏分局舊址作為晉綏邊區中共最高領導機關的駐地,統一領導了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三個地區的黨政軍民各項工作,與數百米外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污在线观看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