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281、天臺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臺庵
  天臺庵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壇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天臺庵是我國佛教創立最早的宗派“天臺宗”的庵院。隋唐時期,我國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現了南義北禪的局面,即南方重義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禪定。為結束這種0的局面。智順應潮流,提出“義觀并重”,“定慧雙修”的“止觀”學說,認為這兩種方法如同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他創立了第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統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臺山,故以天臺為名。天臺庵東傍山谷、西臨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積90多平方米。院東矗立一唐碑,字跡風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臺基上,廣深各3間,面闊7.15米,進深7.12米,屋坡舉折平緩,四翼如飛,單檐簡板布瓦,琉璃脊獸歇山頂。佛殿檐下四……[詳細]
282、清虛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虛觀
  清虛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平遙古城內最大的一座道觀。它始建于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前后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法排列著:牌樓、過殿、龍虎殿、純陽宮、三清殿最后還有玉皇閣。首先看到的這座殿是龍虎殿,此殿頂采用青灰色間背瓦和琉璃相間而成,顯得清麗而不俗氣,檐下還有“太平興國觀”的題匾。此殿用材古樸,柱子粗壯高大,殿下青龍和白虎兩尊塑像高達4米,是道家所研究的四方神之二,也是山門的守護神,他們手持兵器,氣勢非常威嚴,好像凡是對道教有半點不規雜念的人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這兩尊塑像,據專家考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他們面部圓潤,衣紋厚重,并且在雕塑上武士所講究的三位一體也處理得也恰到好處,分別采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懸雕的手法塑而成。龍虎殿面闊……[詳細]
長則普明寺
  長則普明寺時代:明地址: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長則村長則普明寺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院內兩側為東西配殿、東西廂房,院落整體呈四合院形式。現存建筑全部為明代建筑。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后檐施三踩單昂斗拱,里拽五踩雙翹偷心造,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前后檐明間設四扇六抹隔扇門,后檐兩次間設直欞窗。前檐墻與兩山墻交接處設八字影壁,前檐臺階處設十字花欄墻。梁架彩畫依稀可辨,均為明代之作。正殿建于一米多高的臺基之上,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屋頂青灰脊飾,花脊筒,瓦件規格較大。梁架為三架梁對前后單步梁用四柱,前檐斗栱三踩單昂,后尾五踩雙翹,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其中明間平身科斗栱施斜拱,后檐把頭交項作,襻間柱頭各施斗栱,駝峰隱刻。各槫下無隨檁……[詳細]
梁村洪福寺
  梁村洪福寺時代:元、明、清地址:晉中市祁縣古縣鎮梁村據寺內山門、南殿墻上嵌石匾記載,洪福寺始建于唐開元元年(713),明隆慶年間(1567~1572)、天啟五年(1625)、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民國26年(1937)均有重修。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南殿、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東配殿東南隅辟僧院,僧院內有一進院西配殿、過廳,二進院落布局,現僅存過廳、西配房。現存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南殿為明代建筑,余均為清代建筑。正殿為寺內主殿,是寺內現存時代最早的殿宇,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后檐當心間出單檐歇山頂抱廈一間,山花朝北,建筑平面布局呈“凸”字形,殿之梁架為四椽栿對前剳牽通檐用三柱,前出廊,斗栱四鋪作單抄。抱廈梁架為四椽栿通達前后檐,斗拱四鋪作單抄,內原為供佛之地……[詳細]
天下都城隍廟
  看點: 自古以來,城隍廟都建在城里,可天下都城隍廟卻建在長治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一座大山——天紫嶺上。此山獨矗山頭,威武壯觀,廟前舉起目,可望數百里之遙。 介 紹: 天下都城隍廟位于長治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一座大山——天紫嶺上,坐北向南。為一座完整的單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從山底到廟前108級砂石臺階,十分陡峻。院內自山門起,戲樓、獻亭、正殿等建筑依次建在三層平臺之上。山門、戲樓合為一體,戲樓倒坐,廂房對峙。獻亭寬三間卷棚頂,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梁柱之間鏤空雕刻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武將騎士以及戲劇故事人物。天下都城隍廟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據說這天紫嶺上原來只有一座小山神廟。相傳,當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來到天紫嶺上。這時,劉秀已口干舌燥,無力再逃。眼看追兵將至,劉秀一急……[詳細]
神池毛澤東路居紀念館
  毛澤東路居紀念館位于縣城文化館內(時為中共神池縣委駐地)。1948年4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及任弼時、徐特立等一行由晉綏邊區出發,向河北省西柏坡行進時,經岢嵐、五寨達于此,留宿一晚。聽取縣土地改革工作團土地改革和整黨建黨工作匯報。周恩來曾登西城觀西海子。次日東去代縣。1968年神池縣革命委員會遂將毛澤東當年路居3間正房及辦公桌椅、雙人床原樣陳設供人瞻仰。2006年縣政府出資作了重新修繕,除原樣保留毛澤東豐功偉績館外,增設了神池民俗館。1948年4月5日下午5時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途中經過神池縣城,當時的土改工作團團長鄭林就把中央領導們安排在這座院落里。在這兒,周恩來發出了“努力發展生產、關心群眾生活、組織好生產自救”的重要指導。4月6日早6時,毛澤東來到城西……[詳細]
常平關帝廟
  常平關帝廟(第六批國保)時代:清地址:鹽湖區常平鄉常平村內常平關帝廟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襲“前朝后寢”之制,主體建筑依軸線順次布列,余則對立兩側,廟前為“靈鐘鹽海”、“秀毓條山”木坊兩座,鐘鼓樓相對兩旁,石雕牌坊位于鐘鼓樓之中央,正面雕“關王故里”,為明嘉靖三年立。通過牌坊為山門、午門和獻殿,三座建筑均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獻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簡潔,皆飾彩繪,據題記為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祖塔在山門與午門之間,八角七層磚建,實心塔,無基座,七重疊澀出檐。塔身嵌銘五塊,記載了金大定丁酉建塔及明嘉靖、清嘉慶年間重修情況。獻殿之后為崇寧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殿內木雕神龕內關羽端坐,四位侍者神情恭謙。過垂花門進入一組四合院建筑,正面為娘娘殿,面寬進深各五間,平面近方……[詳細]
襄垣東岳廟
  東岳廟位于襄垣縣古韓鎮西李村北,坐北朝南,東西長25米,南北寬47米,面積約為117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記載,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現存山門、正殿,兩側東、西配樓,東、西廂房。東廂房面寬九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柱頭斗拱為梁頭出挑,單檐硬山頂。院內保存著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東岳廟碑記,清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東岳廟碑記等碑碣八通。2007年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岳大帝即泰山神黃飛虎。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圣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并……[詳細]
五臺山毛澤東路居紀念館
  毛澤東路居紀念館位于五臺山塔院寺方丈院中,室內按原樣陳設,炕上鋪一床軍被,地上擺一張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硯臺,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間方臺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銅茶壺。後院東跨三間,左右兩間分別是周恩來、任弼時當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澤東率黨中央機關離開延安,路經晉西北,開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時分,來至臺懷鎮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澤棄、周恩來分別由地方干部陪同,觀看了寺院文物。毛澤東視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處,一路上他親切地與僧人交談,關心他們的生活和佛事活動,并勉勵地方干部一定要保護好文物,要忠實地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團結愛國僧人,把五臺山建設好。毛澤東在五臺山路居,雖僅有一宿,但在五臺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臺”的美好回憶。……[詳細]
東周文昌閣
  東周文昌閣位于襄垣縣侯堡鎮東周村東。坐東朝西,東西寬100米,南北長32米,占地面積約為3200平方米,六角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約11米,據碑文記載,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塔基石砌,平面六邊形,高1.3米,邊長3.12米。塔身三層,每層檐部均設磚砌仿木斗拱,為三踩單翹,檐部各角施有套獸。一層正面辟方形門,并設上閣踏道,門額上題“文昌閣”三字;南面額題“水環抱”,北面額題“山拱翠”。二層正面辟門,門上磚砌匾額,上 書“奎光”;相鄰兩側辟窗。三層除西面辟門外,其余各面均辟六邊形小窗,鑲嵌“文光射斗牛”磚砌文字窗欞。六角攢尖頂,寶珠式塔剎。1981年被襄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帝君為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稱文曲星……[詳細]
麻家堡關帝廟
  麻家堡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呂梁市文水縣南莊鎮麻家堡村據廟內清代碑載,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年(1830)、十八年(1838)、同治五年(1866)、同治十三年(1874)、光緒三十一年(1905)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山門、過廳、正殿,兩側建有東西耳殿、東西碑廊、東西配殿、東西廂房、鐘鼓樓。廟外南側依中軸線建有戲臺,與廟宇相對而立。現存建筑均為清代遺構。廟內現存清代重修碑10通。正殿內東西山墻、東西耳殿山墻及廊墻繪有工筆重彩、水墨連環人物壁畫40㎡。正殿為磚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七檁前出廊構架,明間前出六檁歇山卷棚抱廈一座,抱廈與正殿檐下斗拱形制相同,均為各縫梁架上有三踩單昂,如意形昂嘴,云形耍頭,額枋下均……[詳細]
童子寺遺址
  童子寺遺址(第五批省保)時代:北齊地址:太原市西南約25公里晉源區西鎮村西北處龍山上童子寺是北朝至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創建于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金天輔元年(1117年)毀于兵火,明正德初年(1506年)重建,清嘉慶以后廢棄。童子寺初創時期,寺院與供禪修的石窟構成一個整體,即前寺后窟的山地寺院模式。童子寺遺址坐西朝東,2002年至今曾多次發掘,揭露了整個寺院平面布局,分為南北二個部分:北部為佛閣區,南部為寺院區,寺院西面和北面為自然山體,崖壁上開鑿有5個石窟。北部佛閣區為北齊創建,坐西朝東,包括佛閣與前廊、前廊北部建筑基址和南部形制不明的遺跡。佛閣后接摩崖石龕,龕內為三尊像,現只能看出造像的輪廓。佛閣前有一座高達5.03米的北齊燃燈石塔,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部寺院區為明代重建……[詳細]
293、明秀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秀寺
  明秀寺(第六批國保)時代:明至清地址: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王郭村始建于漢代,毀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重建。寺院坐西朝東,現存過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積為1144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藍琉璃剪邊,施五踩斗栱,正殿和過殿內有彩塑13尊。正殿兩山及后墻繪有佛教故事壁畫80余平方米。精美絕倫三世佛彩塑及壁畫藝術-----明秀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晉祠南、王郭村西,距晉源新城3公里處。據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明秀寺碑記》載:明秀寺始于漢,歷載有重修。現存寺院為二進院落。寺內供奉掌握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佛,背襯金龍盤繞五彩佛光,其雕塑及壁畫具有極高價值。離寺不遠,有臺駘廟,為中華張氏兒女尋根祭祖之處。寺坐西朝東,三進院落,占地面積為1144平方米,現存……[詳細]
藥林寺森林公園
  山西省藥林寺森林公園位于平定縣城南20公里處東臨陽涉縣和207國道,北靠石太鐵路和太舊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公園面積4000余畝,是平定縣境內一片林相整齊的針、闊葉混交林,主要樹種是油松和櫟樹,灌木有黃櫨、刺梅等,園內有數十種飛禽走獸,是一個喬、灌、草相間,動植物共存的不受外界環境污染的動植物樂園。在藥嶺山腰中有一巨石曰清涼石,石中鑿一石洞,洞內雕大佛像菩薩及八仙過海、十八羅漢等幾十余尊,洞頂雕有飛龍、花鳥圖案,龍下有八角井一眼,井內有神水,龍倒影水中,猶如飛龍戲水。清涼石上還建有大佛殿,殿內大小佛像七百余尊,東西配古稱伽蘭殿、關公殿。此外,園內還有蓬松、井溝泉、將臺嶺、一線天、待月石等多處景點,使您留連忘返。藥嶺寺,公園內的古建筑清涼寺,又名藥嶺寺,其創建歷史久遠,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詳細]
天鎮縣漢墓群
  天鎮縣漢墓群天鎮縣漢墓群是沙梁坡漢墓群,有漢墓41冢,原來是天鎮縣的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6年5月被批準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在縣城南8里沙梁坡上,俗稱謊糧堆。1973年洪水沖出一冢,為東漢墓,有草葉紋銅鏡等。1989年修筑國防公路天(鎮)走(馬驛)路,途經挖掘三冢,最大一冢為東漢郡守級官職墓葬。出土劍、六博等文物,都歸入雁北文管所。東漢禮制,官職品位越高,封冢越高大。如此集中這么多封冢,是漢王朝抵御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或是開疆拓地將校傷亡的印證。這些將士血灑疆場,連馬革裹尸回葬家鄉都辦不到,真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還”。沿沙梁坡漢墓,再往南還有楊家莊與古城交界處一處漢墓葬群。張西河村西馬蹄梁,現有4冢漢墓,高3.5—7米,最大直徑21米。縣城北的后川平遠堡東有7冢漢墓,高5米左……[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综合v日本 |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 |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 午夜少妇特级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