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天津市旅游

天津市文物古跡介紹

意大利兵營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民族路與光明道交口處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后,意大利在我國侵駐一陸軍混戰營,管佐士兵999人,其大部分均在天津,民國五年(1916)在意租界小馬路(今光明道)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兵營。解放后為我人民解放軍駐地,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警備區獨立師師部,現為中國人民武裝-部隊天津總隊一支隊機關所在地。意大利兵營坐北朝南,原建筑東至水西村飯店西抵民族路,北起建國道,南臨光明道,現有主樓四層,東配樓四層、西配樓三層,光明道大門平方數間,總占地面積4206平方米。意大利兵營式天津市現有典型的意大利建筑,規模宏大,呈Π形,磚木結構三層意式建筑在全國此類建筑中,是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兵營的修建是天津百年近代史的展現,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鐵……[詳細]
原法國俱樂部
  原法國俱樂部時代:1931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解放北路29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法國俱樂部亦稱法國球房,成立于十九世紀九十年代。1911年易址,1931年由法國公議局出資在此興建新的俱樂部,內設酒吧、小劇場、舞廳、臺球廳、地球廳、休息室等,后院原設有露天舞臺,小廣場及花園等,功能齊全,是法國僑民娛樂的中心。此外法租界當局將法國商會也設置于此,此處也是法國商人議事聚會的場所。該建筑東接合江路,南抵哈爾濱道,西沿解放北路,北臨濱江道。占地7260平方米,建筑面積2941平方米,為磚混結構,帶半地下室一層樓房。正門建于臨街轉角處,豎向退線逐層內收,內裝鏤空花飾金屬門,正門兩側設附壁燈柱。立面處理簡潔明快,局部點以裝飾。通過大門即可進入八角形大廳,頂子中央有彩色玻璃窗,是一座風格簡約的法……[詳細]
元隆孫舊宅
  元隆孫舊宅位于和平區新華路120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于天津市重點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該樓原是天津近代名聲顯赫的元隆綢布莊經理孫仲凱的宅邸。該址院門仿凱旋門,為屋宇式門樓。原院落為南北向長方形的三道花園式庭院,建有北樓、中樓和南樓三幢相連樓房,建筑面積2964平方米;均為磚木結構,大筒瓦屋頂,局部平頂,紅機磚清水墻,局部混水墻,木樓板。除中樓正面為玻璃鋼窗、混凝土樓梯外,其余均為菲律賓術門商、木樓梯。該宅一樓有客廳、起居室、餐廳、書房、衛生間等;二樓、三樓均有臥室和衛生間。室內裝修講究。……[詳細]
天津工商學院舊址建筑群
  天津工商學院舊址建筑群位于河西區馬場道117~119號,年代為1921至1939年。位于五大道地區邊緣的天津工商學院舊址,也就是現在天津外國語大學所在地.實際籌創年代為1920年,1921年由當時獻縣教區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天津創辦,并選定當時英租界馬場道對面為建校地址。張紹祖介紹,1923年秋學校成立預科正式開學,此前,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學院主樓是1924年開始修建的,1926年11月落成。包括圖書館、藏書室以及初中樓、高中宿舍,還有不斷建成的鑄鐵工廠、木工廠、翻砂廠等,前后以十年之-校才初具規模,“此時的名稱是天津工商大學。”1925年成立工、商兩科,1930年,停辦預科,改設附屬高級中學(今實驗中學前身)。在1933年,由“大學”易名為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學院。2020年5月16日,天……[詳細]
惠中飯店
  惠中飯店時代:1930年地址:華中路2號•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口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惠中飯店興建于1930年,位于天津市繁華商業中心的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口,惠中飯店、交通飯店、勸業商場,原興業銀行等各踞一角,飯店名稱,取于“秀外惠中”成語之含意。由天祥股東李魁元和周振東、康振甫等人合資興建,1931年開業。店內有客房100多間,設中餐、西餐部及舞廳、露天電影。框架結構,局部六層。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建筑面積11940平方米。主立面底層做基礎處理,臺階、立柱、墻面鑲嵌大理石。二層至四層采用附墻刷石壁柱,五層往上作出檐,穹窿頂塔樓。舊時惠中飯店的接待對象多為伎-女、交際花、官僚買辦、富商之類,真正流動旅客較少。著名劇作家曹禺在30年代里以惠中飯店為背景,寫出了鞭撻黑暗社會的著名話……[詳細]
126、北運河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運河
  北運河古稱“御河”,是天津重要的一級河道,海河干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洪、引灤輸水任務。天津市于2001年實施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工程總投資4.7億元,修建灤水園、北洋園、御河園、娛樂園4座主題公園,新建橡膠壩1座、橋梁3座、碼頭18個,新增綠地90萬平方米,河道水面和綠化總面積達210萬平方米。經過綜合治理后的北運河,河水清澈,堤岸翠綠,泄洪暢通,環境幽雅,旅游資源豐富,成為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北運河歷史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北起北京市通縣,流經天津市武清縣、納龍鳳河,會永定河,至北辰區屈家店匯永定新河,至郭辛莊、千里堤進入紅橋區,流經紅橋區東北邊緣,于新紅橋東匯子牙河,至三岔河口與南運河會合入海河。全長186公里。紅橋區境內河段長約6公里,寬60—70米最大流量為100—18……[詳細]
天津開灤礦務局大樓
   介紹 在和平區泰安道5號,現為0天津市委,建于1919~1921年,由英商同和工程司美籍工程師愛迪克生和達拉斯設計。總建筑面積9180平方米,建筑風格為希臘古典復興式,三層混合構。大樓坐南朝北,東西為長向,平面呈矩形。外形莊嚴肅穆,門前設有坡道,高石臺階兩側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四座。外檐立面一、二層,為高10米14根愛奧尼克巨柱式空廊,空廊兩端略突出,墻面轉角作壁柱裝飾。三層為帶0層的檐部,檐口飾齒狀。樓內中部是貫通三層的大廳。以愛奧尼克大理石立柱支撐,柱頭均以紫銅板制成,做工精細。廳頂作半圓形,井字分格鑲彩色玻璃。頂拱上有精美雕飾。廳內地面飾彩色馬賽克,周圍作大理石墻群。辦公用房沿周邊設置。主... 天津和平區……[詳細]
原朝鮮銀行大樓
  原朝鮮銀行大樓時代:1918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解放北路97--101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朝鮮銀行是1911年成立的由日本控制的一家金融機構,.總行設于朝鮮京城。天津分行成立于1918年,首任經理是日本人野崎。銀行始建時設立于此樓。1938年遷往在日租界旭街(現和平路)建起的新樓內營業。1945年國民黨政府按敵偽產業接收,該行結業。該大樓局部也曾是由法國人開辦的專營珠寶玩物的烏利文洋行。該樓為東接張自忠路,南抵營口道,西臨解放北路,北沿承德道。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磚混結構三層樓房。正入口為硬木雕花大門,兩側立有十余棵羅馬式圓柱,采用磨磚對縫的傳統建筑手法。二層上端出檐,窗臺做瓶式列柱裝飾,形成護欄式回廊,緩坡式屋頂,轉角處做山花式處理。大樓外檐為法國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建筑現……[詳細]
原久大精鹽公司大樓
  原久大精鹽公司大樓時代:1920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63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原久大精鹽公司大樓,由中華興業公司設計,于1920年建造,原為久大精鹽公司駐津辦事處,1941年12月,日軍接管法租界,日本憲兵隊進駐該樓。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仍由久大精鹽公司使用,1956年久大與永利合并,1970年改名為天津堿廠。該建筑東隔安東路與和平區人民政府為鄰,南臨花園路與“中心公園”相對,西沿赤峰道,北隔和平路與勃海大樓相對。占地2087.16平方米,建筑面積2242.57平方米,為磚混結構,三層樓房。平面呈v字形布局,水泥基座,紅磚墻體,上作水泥條框裝飾,平頂,立面入口為三開間的愛奧尼克巨柱式門廊,上承三角形山花裝飾,建筑高大穩重、氣派,為法國文藝復興式建筑。建筑現狀良好……[詳細]
原法國領事館
  原法國領事館時代:1923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承德道2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法國駐津領事館開設于1861年,初址設于三岔河口一帶。1900年在義和團戰爭中被燒毀。戰后清政府將此處賠償給法租界當局作為領事館。法國領事館設總領事一人,法租界最高權力機構歷屆董事會均由總領事出任董事長,因此總領事是法租界最高行政長官。解放后法國駐津領事館撤銷,結束了在天津90多年的歷史。該樓東臨張自忠路,西臨解放北路,南沿承德道,北抵赤峰道。建于1923年,由比利時義品公司法籍工程師設計。建筑面積2581.55平方米,為二層平頂混合結構,帶地下室,建筑平面左右對稱。立面采用變體的西洋古典附壁柱式,墻面和檐口均有精細花飾。石階入口、兩側設花池、鐵欄門上有優美的山花,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古典風格建筑。該樓現狀良……[詳細]
徐世章舊居
  徐世章舊居時代:1921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122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徐世章,1922年因徐世昌垮臺而去職,隨即來津寓居。其間任耀華中學董事、工商學院董事長、東亞毛紡公司董事長,并廣為收藏文物字畫。1954年病逝后家屬遵遺囑將其收藏的全部古玉、硯、印璽等捐獻給國家。該樓東抵昆明路,南臨睦南道,西沿西康路,北臨大理道。建筑面積1295平方米,為磚混結構三層摩登式建筑。樓內設有書房、舞廳、客廳、餐廳等。樓房四周原有一庭院式花園,設有假山小亭,四周為透景式花墻,原是一處環境幽雅的高級私人住宅。建筑現狀良好。……[詳細]
花園大樓舊址
  花園大樓位于和平區大沽北路176-192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花園大樓原業主為英商先農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3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由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及天津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辦公使用。1932年10月8日,先農公司租下英商平和洋行10畝左右的土地。1934年,由英商景明工程司在該地塊上設計建造花園大樓。由于東隔大沽路、緊鄰維多利亞花園,花園大樓因此得名。花園大樓總建筑面積為11000多平方米,為混合結構5層樓房,平面為“L”型,沿大沽路底層設有商店房,建筑二至五層設有200余間單元住房。花園大樓樓層主要為內廊式,全樓建有四個樓梯和一部電梯。花園大樓當年的住戶大部分為洋行的高級職員和外國的領事,是一幢高級公寓式大樓。現在花園大樓位于泰安道五大院內,人們可以在休閑娛樂的同時……[詳細]
東五臺寺
  東五臺寺位于天津市靜海縣雙塘鎮西雙塘村,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79920平方米。據史料考證,明朝崇禎年間,智源大和尚游方至此,慧眼識寶地,在此修建寺院一座,并用自己的佛醫妙手,為民消災除難,深得四方百姓愛戴與尊敬,自發募捐,歷時三年時間,改擴建成一座宏偉壯觀的廟宇,因該寺氣勢宏大,靈氣旺盛,故善男信女頂禮朝拜者絡繹不絕,一派繁榮景象。道場幾經蒼桑,民國初年,全國大興新學,寺廟被迫改為國立大學堂,后被罕見大水沖毀,道場隨即衰弱,日本侵略我國時,道場內剩余珍貴文物宜被搶掠一空,只剩殘垣斷壁,甚是凄涼。 因該道場在民間影響深遠,各地強烈希望恢復原有寺廟。2003年3月28日,經天津市政府宗教事務局批準恢復重建,4月7日道場奠基,先后完成大雄寶殿、天王殿、放生池、鐘鼓樓等萬余平米的建設工程,并于……[詳細]
紫竹林教堂舊址
  原紫竹林教堂時代:1872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營口道16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初名“圣路易教堂”。1870年天津人民出于對法國傳教士的憎恨,焚燒了位于三叉河口的望海樓教堂,1872年法國天主教會用清政府的賠款建造此教堂,因該教堂地處法租界紫竹林一帶,故又稱“紫竹林教堂”。該建筑東抵張自忠路,南沿營口道,西臨解放路,北抵承德道。建筑面積383平方米,磚木結構,教堂外立面用四棵立柱支撐,中部入口作拱券形,上作三角形門楣,腰線為小出檐帶狀花飾磚雕,做工精細。首層兩側設拱券式小門。頂部裝修已震毀,改為簡易頂。堂內一端設圣壇,一端設二層樓臺,供唱詩班使用。紫竹林教堂至今已有130余年歷史,它是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宗教滲透和文化侵略的歷史見證,同時也記錄了天津人民抗擊帝國主義的歷史。建筑較為破……[詳細]
張作相舊居
  張作相舊居時代:1933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4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張作相,字輔忱(1881-1949),奉天(今遼寧)義縣人。奉系軍閥將領,1911年東北講武堂畢業,輔佐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執政東北,任東北邊防副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1933年因熱和失守而去職,來天津買下此樓隱居。在此期間日偽多次派人威逼利誘,勸其出任偽職,均被拒絕。1949年初,張作相因突發心臟病,病逝于寓所。該樓東抵湖北路,南臨重慶道,西臨澳門路,北抵鄭州道。占地面積1619平方米,建筑面積1370平方米。磚混結構三層西式樓房,建筑設計考究,墻面凹凸多變,鑲有西式雕花,樓頂高低錯落,屋頂平坡結合,風格別致,主樓兩側設有青條石臺階,內裝修豪華,設有精致的壁爐,為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筑。該樓現狀較好。……[詳細]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
  天津市區的“五大道”,不僅在本地聲名赫赫,即使外地人也有不少知道這一去處,即使他們不知道這個名字。其實,“五大道”這個名稱的出現到今天也只不過三四十年。它不是一個歷史稱呼,卻含蘊了歷史的厚重。這片昔日英租界南緣的地片,只是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城管部門為了對這一極具特色的西式住宅建筑區域便于稱呼,才以“五大道”稱之,并從此傳開去。五大道的所指,由北到南依次平行的是:成都道、重慶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馬場道。中間還夾著一條較短的常德道,實際是五條半道路。天津的大多數馬路,往往使外地人不辨南北。東北-西南走向的五大道不知有多少個曲折彎弧,它的周邊還有兩個六岔路口和多個五岔路口。沒有和平路、濱江道的繁華,也沒有左近小白樓鱗次櫛比的高層建筑群。四層以上的房屋都很少見的五大道,原只是一片住宅區。五大道被稱……[詳細]
馮國璋舊居
  馮國璋故居時代:清末(1912年)地址:天津市河北區民主道50號及大昌興胡同8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馮國璋,(1857—1919)字華甫,河北省河間人。早年在保定蓮池書院讀書,后轉天津武備學堂,1890年畢業。因得到袁世凱的賞識,隨袁世凱在小站練新軍。辛亥革命時,率軍為袁攻下漢口,逼近武昌。袁任總統,馮任直隸都督、衛戍京都。1915年為袁率軍南下,撲滅二次革命,任江蘇都督,坐鎮江南。轉年任副總統仍兼蘇督。成為北平的直系的重要人物。1917年入北京代理大總統,轉年去職離津,1919年病死于北京。馮國璋故居坐北朝南,原建筑東至大昌興胡同,西抵海河東路,北起大昌興胡同8號,南臨民主道大街。現有大門、過廊、正房、偏房等建筑。總占地面積669.85平方米,建筑面積508.87平方米。……[詳細]
納森舊居
  納森舊居時代:1928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70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納森為英籍猶太人,青年時在英國軍隊中供職,后來華一直在開平煤礦、開灤礦務局工作。1928年以后任開灤礦務局副總經理、總經理。1935年奉調回國。該樓東抵河北路,南沿睦南道,西臨桂林路,北抵大理道。建于1928年,磚木結構,占地面積4362平方米,建筑面積1433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局部三層西式樓房,紅磚清水墻,人字屋架,大坡度筒瓦頂,高低錯落,風格別致。內裝修豪華典雅,高級大理石地面,硬木裝飾,內設餐廳、舞廳、書房、客廳、臥室等。寬敞的院落種有塔松、藤蘿等各種花草樹木。后院原設有花窖和馬廄。是一座具有典型英國鄉村別墅風格的私人花園住宅。納森舊居,坐落于和平區睦南道70號。該樓建筑現狀良好。……[詳細]
大沽海神廟遺址
  大沽海神廟遺址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大沽船塢路27號,年代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大沽海神廟遺址位于原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舊址,即今天的天津船廠內。中心對該遺址進行了初步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清代海神廟甬道、山門、西配殿、御制碑亭及圍墻建筑基址等遺存,出土文物包括清代御制海神廟漢白玉石碑1通、柱頂石5個,其它重要石質建筑構建若干,同時還出土大量清代黃綠琉璃筒瓦、板瓦、瓦當,帶有“永通窯造”戳記的銘文磚和少量清代青花瓷片等。據文獻資料記載,1695年,康熙視察大沽,修建此廟,題寫御制海神廟碑記,并御題“敕建大沽口海神廟”匾。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同治五位皇帝也都先后對海神廟題賜匾額與楹聯。1922年,海神廟觀音閣失火,大廟化為灰燼,遂成遺址。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詳細]
北疆博物院舊址
  北疆博物院(法文名:MuseeHongHoPaiHo黃河白河博物館),為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甫、博物學家桑志華(PaulémileLicent,1876-1952)于1914年來華創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館”。北疆博物院建筑由三部分組成,即北樓,陳列室和南樓,南樓、北樓兩座建筑以連廊相接,整體建筑呈“工”字型布局。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巖石礦物標本以及歷史民俗文物20余萬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基礎,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享譽世界。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學文獻寶庫,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1991年北疆博物院舊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北疆博物院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亚州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一成A人片在线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