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天津市旅游

天津市文物古跡介紹

青池遺址
  青池遺址位于天津市薊縣五百戶鎮青池一村馬頭山,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西周。青池遺址位于于橋水庫南岸的山坡上,部分文化層被淹,面積不詳,文化層厚度1米--2.4米,出工遺物以新時器時代為主,石器有磨盤、磨棒、斧、錛砍砸器和少量細石器,陶器有夾砂紅褐陶之字紋筒腹罐、盆、豆、圈足碗、褐陶馬首狀支腳形器和夾蚌殼素面紅陶盆等,商代遺物有夾砂褐陶繩紋鬲和缽。西周時期遺物有夾砂灰陶繩紋疊唇平足鬲和罐等。青池遺址是至今天津市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距今約8000年,將天津津有味人類歷史提前了3000年,是研究燕地區新時器至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存的重要資料。青池遺址文化層厚度約1—2.4米,它的發掘填補了天津市新時器時化人類文化活動的空白,遺址出工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角器等,為我們研究古代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習性……[詳細]
利華大樓
  利華大樓位于天津和平區解放北路114號,建于1936至1938年,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是由瑞士籍猶太人李亞溥出資、法國人設計并建造的一幢辦公兼公寓式大樓,也是天津最早具有現代化功能和技術的高層建筑之一。現為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所在地。其建筑立面和建筑結構均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水平,是天津近代建筑代表作之一。利華大樓位于和平區解放北路116號,為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建于1939年,法商永和營造公司工程師穆樂設計,由瑞士籍猶太人李亞溥投資興建。李亞溥于1925年來天津,兩年后開辦利華洋行,經營鐘表、珠寶、鉆石等,獲利頗豐,后轉向押當、人壽保險。后又成立利華放款銀行、利華儲蓄人壽小保險公司、利華房地產公司,不久又購進位于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的土地,建起這座辦公兼住宅的公寓式大樓,命名為利……[詳細]
安幸生烈士故居
  安幸生烈士故居位于北辰區雙口鎮中河頭村。1938年被口軍燒毀,1947年在原址重建,1995年、2001年、2006年,北辰區委、區政府累計投人100多萬元,對故居進行了三次整修擴建。故居外院公園面積500平方米,內院建筑面積304平方米,分設主廳及東西展廳。主廳還原展示安幸生烈士生前起居生活的家庭陳設及口常用品;西廳集中展不安幸生烈士從學生時代到英勇就義的光輝一生,配備了7000多字的錄音解說資料。內院正中屹立著嵌有鄧穎超同志親筆題字的“安幸生烈士紀念碑”及漢白玉半身雕像。修繕一新的安幸生烈士故居風格古樸、文化厚重、展品豐富、主題鮮明,并精心設計制作了50多塊圖文并茂的展牌,展示安幸生烈士生平。故居先后開展了“祭祀烈士英靈,重溫入黨誓同”“緬懷先烈、點亮青春、十事創業”“憶英烈、愛祖國、迎……[詳細]
天津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博物館又名少帥府,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張氏在此居住。這所西洋集仿式洋樓建筑造型豪華、美觀、大方,以西洋巴洛克風格為主,房間布置考究,樓梯、地板、門窗等均為菲律賓木料制作而成。經兩年多整修的張學良故居于今舊景重現,這里的音樂、裝修、服裝、家具、人物全景重現了當年張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院),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張氏故居有前后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于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后樓為二層,建于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筑面積1270.4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495市畝。該所建筑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臺;底層入口有帶窗的三跨暖廊,中央為……[詳細]
北洋保商銀行舊址
  北洋保商銀行舊址位于和平區解放北路52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于天津市一般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這座建筑的前身始建于1908年,由沙德利工程司設計,曾經被一家照相館、日商武齋洋行和比商華比銀行共同使用。1908年天津發生了嚴重的布匹危機,1910年,為了清理津商積欠的洋款,維持津埠華洋的商務,德國人馮·巴貝與葉蘭舫等中國商人合作籌資4000萬兩白銀,創辦了北洋保商銀行,在此建筑辦公。銀行建立后,助力國人企業家、金融家的資金運轉,對維持當時天津的華洋商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行改組為普通商業銀行,在北京西交民巷重建了新樓。1937年停業。后來因道路調整,原有建筑被拆除,1927年由天津萬國工程公司設計建成現存建筑。建筑為二層磚木結構,頂部為平板瓦坡屋面,外墻為水刷石墻面,設附壁柱,小拱券窗,……[詳細]
楊村清真北寺
  楊村清真北寺時代:明地址:天津市武清區楊村鎮雍陽西道新店街牌坊胡同類別:古建筑楊村清真北寺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四合院,主體大殿面闊五間,殿內巨柱林立,寬敞高大。殿頂勾連搭構成,有翹角24處,琉璃瓦貫頂,望月塔樓4層高32米,攢頭綠頂,飛檐高翹,華麗堂皇。該寺歷史悠久,文物較多,但在“文革”時期大部分失散。現僅存乾隆皇帝所贈“至誠無息”匾,道光年間贈匾“至公至善”,同治年間贈匾“至慈至公”等。后殿墻上有磚雕“開天古教”為吳佩孚所題。占地面積2929平方米,建筑面積1171平方米。是武清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楊村清真北寺是天津市歷史悠久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伊斯蘭教古寺。楊村清真北寺的主體建筑,融合我國古代南方建筑手法和阿拉伯建筑風格,結構巧妙,裝修精美,在……[詳細]
起士林餐館
  “起士林”是天津乃至中國最早的西餐館。在清末,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天津以后,相傳有一個隨著德國侵略軍來津的德國廚師,名叫起士林,以制作面包、糖果著稱。起士林的西餐傳播了西方的飲食文化,也是老一輩天津人津津樂道的傳奇篇章,它與上海雅克紅房子西餐廳,北京馬克西姆餐廳和哈爾濱華梅西餐廳并稱為中國四大西餐廳。從精美的餐具到花樣繁多的西式菜品、從布置考究的店堂到周到禮貌的服務,起士林為天津的餐飲界譜寫了靚麗的華章。1937年天津淪陷后,該店業務一蹶不振。解放后,該店由政府接管,業務逐年好轉。1954年起士林餐飲部分合并到當時的維格多利餐廳(今天津浙江路起士林餐廳)。維格多利原名義順合,20年代初開業,至40年代擴大經營,并改名維格多利.以經營俄式西餐大菜為主,同時兼做英、法、德、意式名菜和西點。起士……[詳細]
香港大樓舊址
  香港大樓舊址位于和平區馬場道10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于天津市重點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香港大樓建于1937年,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由奧地利建筑師蓋苓設計的集合式住宅樓,新中國成立前,這里曾居住過一些外國人和中國的工商界、知識界人士。其中名人有銀行家資耀華及其后人——著名舞蹈家資華筠,另外還有著名鋼琴家劉詩昆等人。新中國成立后,香港大樓居住過不少省、市領導人。建筑平面呈“L”型,五層混合結構樓房帶地下室,建筑平面采用以起居室為中心的現代生活方式布局,起居室、廚房、衛生間等房間齊全,功能合理。轉角窗的處理顯示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其功能設計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仍不落后。樓內的木地板、木樓梯、壁爐、水磨石地面等設施至今保持較好。外立面采用大面積玻璃窗與磚……[詳細]
顧維鈞故居
  顧維鈞故居坐落在和平區河北路267號。其宅建于1921年,占地面積1320平方米,建筑面積1547平方米。顧維鈞1924年曾在此小住。主樓三層,磚木結構。底層6間2廳,從門廳進入大廳,內有大壁爐,靠窗有固定坐椅,旁有書房、餐廳、花廳等,廳外有大平臺。二、三層為臥室、衛生間。建筑立面為紅磚墻。窗子與拱券相結合,門前一對巴洛克式麻花形柱,端莊典雅。該樓現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使用,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輔臣故居
  李輔臣故居在今和平區花園路12號,主樓建于1918年,系磚木結構,二層帶地下室,建筑面積4891平方米。該樓實際為李輔臣之子李吉甫、李志年的住宅,后因李氏兄弟之母喜住平房,又增建了部分平房。整個占地8.144市畝(5429.36平方米)。由樂利工程司瑞士建筑師陸甫設計,是一座仿英庭院式樓群。主樓的正門面向南方,為三個帶方鋼透空花飾的拱圈窗的門廊。順臺階入內是方形回廊,天井中央原有噴水池,四角設大花壇。在回廊東西北三面各有一組建筑,東西兩建筑中央均為兩層高的十字交叉拱頂大廳,四角分別立兩根帶臺基的愛奧尼克柱子。該樓內部裝修十分考究,住房全部用菲律賓木料,雙槽窗,紅缸磚地面,大廳地面為美術圖案水磨石。外墻面局部有方壁柱凸形窗,檐部有齒飾,造型新穎別致。主樓外四周院內有花木綠地,南側為鐵花欄桿的院……[詳細]
南開大學思源堂
  思源堂坐落于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南開大學校園內,該建筑目前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思源堂始建于1923年,1925年落成并投入使用。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企業家袁述之捐資興建的科學樓。落成后是科學館,也就是理科教學樓,整幢大樓共三層,具有西方古典主義建筑風格,是當時全校最為考究的一座建筑。現在作為南開大學醫學院使用的第二教學樓。思源堂為三層混合結構樓房,外立面為清水紅磚墻面,正立面設有由六棵立柱支撐的入口門廊,建筑立面對稱,是一座具有古典主義建筑特征的西洋建筑。思源堂位于南開大學校園內中心花園的南側,始建于1923年,1925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它是科學館,也就是理科教學樓,在當時為全校最考究的一座建筑。整幢大樓具有西方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共三層,底層半層“臥”入地下,即地下室。高臺上的……[詳細]
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學校禮堂
  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學校禮堂時代:民國地址:天津市紅橋區芥園道南側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學校禮堂位于紅橋區芥園道南側鈴鐺閣中學院內,該處原為天津衛三宗寶之一的鈴鐺閣舊址,光緒十三年(1887)在此設立“稽古書院”,1901年創立“天津普通學堂”,1903年更名為“天津官立中學堂”,此后一直為學校所使用,原禮堂始建年代不詳,1933年重建,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禮堂為南北走向,東西為中軸線對稱。禮堂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前邊有兩層教室,后邊為禮堂,由空中俯視為飛機型。禮堂內分上下兩層,共有座位978個。原河北省立第一中學校禮堂建筑造型獨特,結構巧妙,俯視為飛機型,有一定的文物價值。該校培養和造就了大批科學家、教育家、革命家等,如于方舟、安幸生、馬千里等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詳細]
法國俱樂部舊址
  法國俱樂部舊址位于和平區解放北路29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于天津市重點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原法國俱樂部亦稱法國球房,1931年由法國公議局出資興建,內設酒吧、小劇場、舞廳、臺球廳、地球廳、休息室等。后院原設有露天舞臺、小廣場及花園等,功能齊全。另外法國商會也設置于此,是法國商人議事聚會的場所。建筑占地約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900平方米,主體為單層磚混結構,設半地下室,在街角處也做了斜角處理,并在斜角處設置大門,此門頗為華麗,金色豎向線條逐層內收,內裝鏤空花飾金屬門,金碧輝煌。建筑風格簡約、體快感強、尺度得當,裝飾不多但精巧細膩,體現了現代建筑萌芽時期的特征。現在的法國俱樂部舊址成為了天津金融博物館,小編就帶大家先去看看博物館里都有什么~初到天津金融博物館,你會看到這樣一面鑲……[詳細]
關麟征舊居
  關麟征舊居時代:三十年代地址:天津市和平區長沙路97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關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東,陜西戶縣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青年時代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為一期學員。畢業后,歷經東征、北伐。抗戰期間,率所部五十二軍在長城古北口和臺兒莊一帶與日軍激戰。由于所部驍勇善戰,屢創日軍,被人稱為“關鐵拳”。李宗仁擔任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時,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1948年11月攜家屬從成都去臺途中,借故留居香港,從此在香港過起每日讀書、寫字的隱居生活。晚年他非常關心祖國,思念故鄉,熱盼早日結束臺灣和祖國大陸的分離局面,實現祖國統一。他去世后,徐向前元帥向香港發去唁電,悼念昔日的黃埔同窗。該樓東抵重慶道,南沿長沙路,西臨成都道,北臨湖南路。建筑面積39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詳細]
原比利時領事館
  原比利時領事館時代:1921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解放北路102--104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比利時領事館設立于義和團戰爭以后。1901年,比利時政府以天津為各國通商口岸為由,向清政府提出在天津開辟租界的要求。1902年2月,比利時駐津領事嘎德斯奉比國欽差全權大臣姚士登之命與清政府委派的代表張連芬簽定了中比租地協定,劃定現河東740余畝土地為比國租界。比利時租界的權力機構是董事會,董事由比租界內的高級僑民組成,歷屆董事長均由總領事擔任,所以總領事實際上是比租界的最高行政長官。由于比租界位置比較偏僻,比利時領事為保持與各租界當局的密切聯系,始終沒有把比國領事館設在自己的租借地域內,而是將其設在比較繁華、交通便利的英租界內,與華比銀行共同使用這座大樓。該樓建于1921年,東沿解放北路……[詳細]
原北洋大學教學樓
  原北洋大學教學樓時代:民國地址:天津市紅橋區光榮道6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原北洋大學保留有兩座教學樓,位于光榮道6號,河北工業大學院內。北洋西學堂成立于1895年,是我國第一所近代大學,1902年遷來西沽武庫舊址,改名為北洋大學堂。現存兩座教學樓分別建于1933年和1936年,保存完好,現都在使用。原北洋大學教學樓有兩處,各為三層,北大樓建于1936年,占地面積1606.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805.11平方米。南大樓建于1933年,占地1620.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902.45平方米。原北洋大學是我國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其歷史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在我國大學中影響很大。該校在“五四”運動0-現了張太雷、諶伊勛等一批革命運動骨干,成為天津黨最初的創建者和組織者。1946——194……[詳細]
徐樸庵舊宅
  徐樸庵舊宅時代:清末民初地址: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202號類別:古建筑徐樸庵舊宅位于東門里與城廂東路交口東北角。民國初期修建,原為英麥加利銀行第一任買辦徐樸庵住宅。它采用中國建筑小式作法,青磚、硬山頂,整體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門,中軸線由三套院落組成,東西兩側配有箭道,門樓及樨頭磚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天津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徐樸庵舊宅是天津老城區現有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筑。采用我國傳統的四合院磚木結構體系,中軸線由三套院落組成,青瓦硬山頂,墻體磨磚對縫,做工精細,為中國傳統小式作法。東西兩側箭道為天津民居特色,乾宅巽門的格局及四合院為北京居民所常見,屋頂筒板瓦兼有南方風格,其建筑形制、保存完整程度市區內少見。門樓、墀頭、墻檐下保存大量磚雕紋飾,磚雕精美,紋飾豐富,頗……[詳細]
寶坻大覺寺
  大覺寺時代:明、清地址:天津市寶坻區東街大覺寺位于天津市寶坻區東街路北。始建于遼重熙年間(1032—1054),為寶坻八景之一。明、清皆有修葺。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現僅存羅漢堂及十間配房。羅漢堂抬梁式,四阿頂,出檐深遠。還保留有遼代建筑特征(原有山門、大雄寶殿、鐘、鼓樓配房,還設一西跨院)。現有羅漢堂和十間配房保存完好。是寶坻區僅存的一處寺院建筑。現存羅漢堂及十間配房,是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建筑。特別是羅漢堂,單檐廡殿頂,出檐深遠,雖經明、清改造,還留有遼代建筑風格。大覺寺的布局是典型的傳統寺院布局。原由山門、大雄寶殿、鐘、鼓樓羅漢堂,西跨院配房等。梁架為明清風格。屋頂無天花板裝飾,是屬“徹上露明造”,梁方結構精巧,在建筑歷史上應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大覺寺的人文歷史內涵豐富。它既是佛教的……[詳細]
天津田莊坨戰國文化遺址
  介紹 距縣城蘆臺鎮北20公理,板橋鄉田莊坨村西南200米處,時代為戰國――漢代。1953年發現,地勢高于其他地面,現為耕地。1979年曾試掘,面積為25萬平方米,文化層深度為0.4米。地面散布大量夾砂紅陶、灰陶等殘片,現出土較完整的有陶器、罐、甕、甕棺、缽、彈丸、網墜、紡輪。陶罐有6種以上類型,并有石器斧、銅器、盆、鏡、劍、棒、鐵、爐、骨器骨笄、漆器、盤、貨幣、五銖、半兩、燕、刀幣,其它有紅燒土堆積蚊蛤、牡蠣和零散的蚌、糜鹿角、狗頭金瓦當、板瓦、棺木、人骨架乖。 器物紋飾為:弦紋、繩紋、條紋、小方格紋、蘭紋、附加堆紋。其它殘片有: 甑、釜及帶快戳記陶口沿,當時為戰國――漢代居住遺址和墓葬地。1956年9月7日定為河北省級保護單位,1973年定為市級保護單位,1982年7月9日再次定為天津市……[詳細]
國民飯店
  國民飯店時代:1923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58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國民飯店由美國美豐洋行買辦李正卿出資,瑞士樂利工程司設計,于1923年建造,是經營餐旅業的高級飯店,也是當時上流社會人員留宿和聚會的場所。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也曾以飯店為掩護在此開展革命工作。1926年2月9日,出席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第三次大會的58名代表在該飯店二樓舉行會議。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報告決議案》等28項決議草案。1934年11月9日抗日愛國將領吉鴻昌在飯店第45號房間會晤李宗仁代表時被國民黨特務刺傷被捕,不久在北平遇害。1936年至1937年期間,中共天津市委秘密機關和聯絡站“知識書店”也曾設在這里,吳硯農、葉篤莊、林楓等曾在此從事革命工作。該樓座北朝南自成院落,東臨和平路,南沿赤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 中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 在线精品真实国产乱子伦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