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天津市旅游

天津市文物古跡介紹

張紹曾故居
  張紹曾故居位于今和平區河北南路334號。該故居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天津普照禪師寶塔
   介紹 在薊縣盤山萬松寺,清康熙年間建造,由基座、塔身、五層密檐和塔剎組成,須彌座和出檐均以磚枋木斗拱承托,塔身轉角均有浮雕幢塔,門窗磚雕十分精美。   天津薊縣……[詳細]
金梁故居
  金梁故居坐落在和平區重慶道52號。這是一幢連排式意式樓房,建于上世紀20年代。……[詳細]
前海北岸戰漢古文化遺址
  前海北岸戰漢古文化遺址在前七里海北岸了有一條攻堤壩,由潘莊鎮壓小南村至嶺頭一帶。遺址有:西塘坨村遺址、雙坨遺址,東塘坨村墓群,表口村桃園岑的老蚊地、東大水坑、楊家岑遺址,洛里坨的北大岑遺址,嶺頭村的嶺頭遺址等到共8處均為戰國至漢代居住遺址和墓葬地。1957年至于1977年發現,文化層深約0.4至2.0米,暴露遺物有:夾砂紅陶醉和泥質灰陶、夾砂灰陶醉三種,有釜、罐、盆、豆、甑殘片,繩紋板瓦,筒瓦,五銖錢、陶仿玉壁、鐵塊,并有少量貝殼散布。……[詳細]
林亭口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地址: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類別:古建筑王家大院為原汁原味的清代民居。……[詳細]
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解放北路123號原華俄道勝銀行,于1900年興建。此樓為天津唯一使用穹頂、采光亭的銀行建筑,極具特色。……[詳細]
后七里海北岸古文化遺址
  后七里海北岸古文化遺址在寧河縣后七里海北岸,由潘莊至桐城一帶。1957年發現,暴露遺物有夾砂紅陶和泥質陶兩種。有缸、盆、甑、壺、甕、甬、等到殘片口沿和五銖錢,布幣大泉五十、板瓦、甬瓦、五線譜當繩子紋磚,鐵塊紅燒土和零星貝殼分布,同時還有冶煉作坊遺跡和墓葬地。遺址有:老安甸村的八里堂,大海北村的西城頂子,張莊村的東城頂子,楊莊的張碼頭,躲軍店的窯臺子,小海北的桃園,桐城的城爾坨等到七處均為戰國——漢代遺址。……[詳細]
328、掛甲寺
掛甲寺
  掛甲寺位于掛甲寺廟東胡同18號。古稱慶國寺,相傳,掛甲寺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多年歷史。《天津縣志》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重建掛甲寺碑記》載:“大直沽迤南三里許,有古剎曰慶國寺,后名掛甲寺。其由來遠矣,圖經無考,得與父老傳聞云:當年大唐征遼奏捷,駐軍此寺,因更名焉。世遠傾頹,遺址尚在”。當年掛甲寺“棟宇嵯峨,象設赫濯,遐邇士女,瞻謁云集”,香火旺盛。掛甲寺歷史上曾建三次,第一次在明朝萬歷年間,第二次在清朝末年,第三次在1944年又重修山門。至建國前禪寺已傾圮。現存前殿、后殿,為清末所修,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前殿為五檁十二柱,后殿為十檁十八柱,房脊中置龍頭。禪寺建筑群為單層,宏偉壯觀,錯落有致,布局協調,色調明快,古樸大方,渾然一體,基本保持原貌。現寺院由河西區人……[詳細]
南開學校舊址
  天津南開學校舊址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年(),位于天津市南開區四馬路20-22號,現存南樓、東樓、北樓、瑞庭禮堂四幢建筑,是我國近代教育家嚴范孫創辦的私立中學。目前,天津南開學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為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天津南開學校舊址占地3.3萬平方米,建筑有東樓(1906年)、范孫樓(1929年)、瑞廷禮堂(1936年)、物理實驗樓等。其中,東教學樓(稱“東樓”)是天津南開學校舊址的主要建筑,位于天津市南開區南開四馬路20號,總面積為952平方米,建于1906年,是當年南開學校的中心建筑,該建筑為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坡屋頂,外立面以青磚鑲嵌紅磚飾面。建筑首層主入口突出并設有開方窗,建筑二層設有連續羅馬式拱券窗和簡化的愛奧尼克柱拱券。該……[詳細]
莊樂峰故居
  莊樂峰故居位于今花園路10號,建于1926年,占地2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735平方米。由外籍建筑師薄赫德設計建造。整座建筑構圖優美,比例適當。該建筑坐東朝西,主樓有四層,為德國庭院式建筑。這處房有主樓一座,另跨二層小樓兩座。主樓錢色,外觀壯麗,氣勢恢宏。在入口門廳處有衣帽間,第一層設有前廳、客廳、餐廳、臥室以及舉辦舞會的大廳。二層環繞大廳設有帶欄桿的回廊,站在上面可俯視整個大廳的活動。三四樓均有大陽臺,大窗下均有雕飾,別具風韻。內部設備齊全,有暖氣和衛生間。天花板上有精美的花飾,過廳及室內有高大的護墻板。一進門廳的整容鏡還是比利時古老的鏡子。墻間有古典壁柱裝飾。柱間花紋具有古代裝飾花風格。樓的外檐墻飾面采用暖色調,屋頂是仿法國曼塞爾式。整幢建筑構圖完整,外觀宏偉,室內裝飾講究。1968年……[詳細]
331、鈴鐺閣
鈴鐺閣
  鈴鐺閣是天津三宗寶之一,原為稽古書院中的藏經樓,代表了天津人重文重教的傳統。天津是新政時期北方廢除科舉制,提倡新式教育的推動中心。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學堂”建于此,這里曾是傳播新文化和天津歷次革命運動的陣地。著名的“五四”運動領導人馬千里曾任該校校長;0天津地委創始人之一、革命烈士于方舟和安興生等畢業于此校。鈴鐺閣遺址現為鈴鐺閣中學,擬整體搬遷,原地擬辟為文化旅游區。……[詳細]
天津袁世凱故居
  袁世凱故居,建于1918年,北歐建筑風格。海河東岸,德式小洋樓,是天津僅存的一幢十六至十八世紀德式風格的小洋樓。現已改做酒樓,名為:首府酒樓。袁世凱北洋軍閥首領,中華民國大總統。字慰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化裝逃出漢城,回到天津。1895年12月,袁世凱由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親信,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后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勛等。小站練兵是清末新式軍隊發展的轉折點,也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的基礎,清末任內閣總理大臣,后攫取民國大總統的職位。交通靠-安街、民主道、勝利路、意式風情街等公交站。景點位置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詳細]
南開學校范孫樓
  1929年,南開“校父”、教育先驅嚴修因病逝世,終年69歲。為紀念嚴修(字范孫)的興學之功,由張伯苓校長倡議在南開中學興建“范孫樓”,遍及世界各地的南開學友紛紛捐款,并于當年建成。“范孫樓”占地1568平方米,系三層混合結構,局部四層,帶有地下室,平臺屋頂。總建筑面積4649平方米。專供校友會辦公和教學使用。大樓坐西朝東,南北向。樓的正門對著南開學校原來的大門。首層平面包括門廳,呈“主”字形,寓意深刻。平面布局:中間是門廳、過廳、大廳、內廊、會議室、講堂、大講堂,南、北兩翼為物理實驗室和儀器室。二層平面有所變化,有書報室、游藝室、生物實驗室和標本室等;三層有化學實驗室,突出了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屋頂為大平臺,供師生員工節假日文化娛樂、觀景賞月或進行集體活動之用。這座紀念性建筑,立面造型莊重典……[詳細]
耀華學校禮堂
  耀華學校禮堂,由英國人可克(Cook)及安德森(Anderson)二人一起設計。 耀華中學是天津市教委直屬重點高級中學,位于天津市中心和平區南京路106號。校園原占地35000平方米,近又于與其毗連處擴地20000平方米;原建筑面積25600平方米,籌建中的新校舍39000平方米。……[詳細]
仁記洋行
  仁記洋行鴉片戰爭前夕在上海成立,天津開埠后即來天津開設分行,行址在英租界河壩路(今臺兒莊路),由威廉·傅博斯(WilliamForbes)等人經營。八國聯軍侵華期間,該行遭到破壞。后依《辛丑條約》,得到一筆賠償費,遂在英租界中街45號(今解放北路129~135)修建了新行址。英文行名也由Glbb.Liv-ingston&Co.改為WilliamForbes&Co,但中文行名未變。該行營業范圍極廣,進口商品包括輪船、火車、廢報紙;出口商品包括古玩玉器、廢毛、頭發并代理各項代銷業務,以及保險、海陸運輸、招募華工等,從中收取傭金。天津仁記洋行在英、美各國都設有分行或代理行,在中國的北京、奉天(沈陽)、海拉爾、漢口、上海、寧夏、包頭等地也都設有分行。其中以寧夏的分行規模最大,專門收購西寧羊毛,包頭分……[詳細]
王氏舊居
  王氏舊居位于和平區馬場道54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于天津市一般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舊居為3層磚混結構的樓房,為英式高級別墅住宅,現代摩登風格。外檐墻水泥飾面,局部清水墻,首層兩側是半圓轉角造型,帶鐵欄桿和水泥清水墻面的圓陽臺,整所建筑逐層內收。樓下有客廳、餐廳和花廳,樓上有書房和臥室。這所樓原為王氏住宅,少帥張學良曾在這里小住。原來這里的景色十分優美,有假山、涼亭、小水池,樹木蔥郁,花草芬芳。……[詳細]
芥園水廠
  芥園水廠時代:清地址:紅橋區芥園道30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芥園水廠建于1898年,占地面積9.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1903年正式營業。1950年改稱今名。芥園水廠以運河為水源,供水范圍包括紅橋、南開、和平三個區及西青區、北辰區一部分。供水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坐北朝南,北至南運河,西至中環線,東至米蘭花園,南至芥園道。占地面積9.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始稱英商濟安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1903年正式營業,1950年改稱今名。供水范圍包括紅橋、南開、和平三個區及西青區、北辰區一部分。供水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市建廠較早的水廠之一,也是我市規模較大的供水網絡。承擔著我市紅橋、南開、和平三個市區和北辰……[詳細]
王永泉舊居
  王永泉舊宅建于20世紀20年代,為二層磚木結構獨立式住宅,帶地下室,建筑平面布局對稱,外立面為混水墻面,外檐窗間墻裝飾有方壁柱,建筑主入口門廊之上設有二層陽臺,陽臺和屋頂女兒墻裝飾有寶瓶護欄,墻身上裝飾有紋飾。建筑內部主入口門和木樓梯樣式精美。該建筑院內設有祠堂建筑,祠堂內設有戲樓。……[詳細]
原萬國橋
  橫跨于海河之上的解放橋(舊稱萬國橋)是解放北路的起點。該橋全長97.64米,高5.5米,限載20噸。橋分三孔,中孔為雙葉立轉式開啟跨,備有汽油發電機,可自行發電啟閉。上部結構為下承式鋼桁架及縱橫梁組成的橋面系統,下部結構主墩為混凝土墩身。由天津法租界公議局主持修建,天津海河工程局參與審核,達德與施奈公司承建。當年建萬國橋時,原定工程費100萬兩白銀。開工后,造價大幅提高,主橋耗資152萬兩,加之拆除原老龍頭橋費用39萬兩,耗銀超190萬兩,成為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詳細]
天津廣播電臺戰備臺舊址
  天津廣播電臺戰備臺舊址位于天津市薊縣下營鎮青山嶺村,年代為1966年。位于青山嶺旅游度假區東山山腰處,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出資建設(4708部隊建設),于1966年12月開始動工,4年后完成全部工程。作為天津市人民廣播電臺的戰備洞由部隊負責保衛。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亚州V日韩 | 亚洲福利站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六月婷婷国外视频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欧美第一页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