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跡介紹

81、保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是北京故宮外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后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就是說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額“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保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頂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個小獸。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六架天花梁彩畫極其別致,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搭配協調,顯得華貴富麗。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安板門兩扇,上加木質浮雕如意云龍渾金毗廬帽。建筑上采用了減柱造做法,將殿內前檐金柱減去六根,……[詳細]
82、明思陵
明思陵
  明思陵,位于陵區西南隅的鹿馬山(又名錦屏山或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由檢(年號崇禎)及皇后周氏、皇貴妃田氏的合葬陵墓。清朝入主中原后,為收買人心,籠絡漢族地主階級為清延效力,始將這座葬有崇禎帝后的妃子墳命名為“思陵”,并改葬崇禎帝后,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筑。按《清世祖實錄》記載,清廷下令以禮改葬崇禎帝后,并營建思陵建筑,時在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由于種種原因,思陵的改葬開隧和營建卻是舉步維艱。首先是工程組織不能迅速落實。該工程本應由工部及內官監負責,但工部卻因缺員而不能分任。內官監雖已責成總理冉維肇,管理高推、王應聘三員內官專司督理,但大概是由于“故君之事,既無賞可冀,又無罰可畏”,所以,雖經原任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屢次勸勉,三人卻總是置若罔聞,三秋已過,冬至將臨,開工仍杳無日期……[詳細]
頤和園佛香閣
  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筑,建筑在萬壽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筑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佛香閣高40米,8面3層4重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北京的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筑,為頤和園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來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該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興建在20米的-石造臺基上,八面三層四重檐。內有八根鐵梨木大柱,直貫頂部。閣上層榜曰“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云外天香”,閣名“佛香閣”。內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燒香禮佛。在清朝乾隆時期(1736至1795年)在此筑九層延壽塔,至第八層“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閣。1860年(咸豐十年)毀于英法聯軍,光緒時(……[詳細]
84、武英殿
武英殿
  武英殿是始建于明初的漢族宮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宮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臺,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后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恒壽齋,西北為浴德堂。武英殿與位于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華殿。崇禎年間皇后千秋、命婦朝賀儀也在此舉行。明代于武英殿設待詔,擇能畫者居之。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順政權。但很快就因軍心懈怠,無力抵抗入關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舉行了即位儀式,翌日便撤離北京。清兵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為理事之所。清……[詳細]
石景山龍泉寺
  龍泉寺位于石景山區北部的蟠龍山上,遠近聞名的法海寺的西側100米的地方,當地群眾俗稱“西廟”。鋸明正統八年(1443年)“敕建法海寺碑記”記載,太監李童在夢中見到一處福地,第二天繪出夢境圖形,派人到處查找,來到玉喝鄉水峪,看到的地形與所繪圖形相同,經詢問,原來是龍泉古剎。這說明龍泉寺在1443年法海寺建寺之前就是古剎了,無疑龍泉寺是蟠龍上最早的廟宇。龍泉寺的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有懸崖,龍泉寺就像坐在太師椅上。古人建寺很講風水,從風水的角度分析,龍泉寺的位置極佳。龍泉寺的得名是因為寺的西側有龍泉,泉水從石壁流淌而下,落入一口滿井。水量穩定,冬不枯,夏不溢,水質甘冽可口。現存的龍泉寺由三部分組成:中部是寺廟的主體,為一寬敞整潔的四合院,正殿前有寬大的月臺,共有殿堂二十余間。院內銀杏、柏樹古樸蒼勁……[詳細]
金臺書院
  目的地介紹  金臺書院位于崇文區西部,崇文門外東曉市大街203號。它是清朝中葉(1750年)在京城建立的一所書院。   金臺書院的前身系降清明將洪承疇的私宅--洪莊。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錢晉錫在宛平、大興分設義學,收孤寒生童就讀。宛平的義學擇地長寺,大興的義學僦屋洪莊。后宛平的義學并入洪莊,名“首善義學”。從此,恬靜的莊園有了瑯瑯讀書聲,成為京師義學的所在地。   首善義學創辦之初,只租了洪氏莊園的一部分房舍,后京兆尹施世綸想買洪莊的空地,將義學擴建為書院,但當時洪莊主人洪承疇之孫奕沔愿意獻地辦義學,康熙皇帝看了奏折,對奕沔在為嘉獎,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特賜御書“廣育群才”匾額。對此,奕沔只好同意。首善義學于是增建了學舍,擴大了規模。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改名……[詳細]
87、明康陵
明康陵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壽山陵區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時1年,總體布局沿襲前制,呈前方后圓形狀。康陵是目前發現的十三陵中磚碑銘文最多的一個陵。該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萬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燒毀,在清朝乾隆年間,曾被整修。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六月,陵園建成。陵寢建筑由神道、陵宮及陵宮外附屬建筑三部分組成。神道上建五空橋、三空橋各一座,近陵處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內豎碑,無字。陵宮建筑總體布局呈前方后圓形狀,占地2.7萬平方米。前面有兩進院落,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院內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間。神帛爐兩座。第二進院落,前設三座門,內建兩柱牌樓門及石供案,案……[詳細]
熊兒寨北土門戰斗遺址
  平谷是冀東抗日根據地西部的中心區域。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毛主席提出:“紅軍可出一部于敵后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游擊戰爭”的戰略提議。1938年5月底,宋時輪支隊和鄧華支隊整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打昌平、攻興隆、收平谷,主力進入平谷的靠山集、將軍關、下營(今屬薊縣)一線,配合冀東抗日-,創建抗日根據地。其第34大隊在易躍彩大隊長率領下,進駐桃棚、魚子山村,宣傳抗日,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游擊隊。1940年4月建薊(縣)平(谷)密(云)聯合縣,7月建十三團,冀東軍區副司令員包森兼任團長、政委。7月,在桃棚、魚子山村建西北辦事處。9月,在桃棚村建平谷縣第一個黨支部,同時在山邊村莊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8月20日,百團大戰開始。13團和西部的抗日武裝力量向日偽軍出擊,……[詳細]
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故居在珠市口西大街241號。位于珠市口西大街路北,即晉陽飯莊處。飯店保持兩進四合院,前院的藤花和后院的海棠都是當年的舊物。1931年,余叔巖、梅蘭芳在草堂舊址組辦“國劇學會”、“國劇畫報社”和“國劇傳習所”。紀曉嵐(1724—1805),名購,字曉嵐,河北獻縣人。清學者、文學家。官至協辦大學士。領銜編纂《四庫全書》,寫了200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閱微草堂筆記》。閱微草堂舊址位于虎坊橋,原為雍正時權臣、岳飛二十一代孫岳鐘琪的住宅,后紀曉嵐在此居住了三十余年,他于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還有宅院,其子孫便將此宅“割半賃”與黃安濤,此后屢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晉陽飯莊在此開業,就再未有變遷。由于紀曉嵐故居的產權歸屬晉陽飯莊,故仍由晉陽飯莊管理。這也許就是沒把散存在別處的……[詳細]
北京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北溝沿胡同屬東城區北新橋地區,在東直門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溝通大菊胡同和東四十四條,長300多米。明代,稱“學房胡同”;清乾隆時稱“官學胡同”,宣統時稱“北溝沿”,因胡同臨近水溝而得名;1949年稱“北溝沿胡同”,“文革”中一度改稱“紅都胡同”,后復稱“北溝沿胡同”。現胡同西側與新太倉二巷相通,東側有兩條支巷通往小菊胡同。北溝沿胡同23號,舊時的門牌是北溝沿13號,在胡同南段西側,占地面積3752平方米,街門朝東。街門是被稱作“西洋門”的屋宇式街門,街門內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顯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雖然從建筑學角度講,大門外對面的“影壁”,亦稱“照壁”,既有遮擋大門對面零亂的墻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為宅門對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側建影壁,或是依托別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詳細]
91、明裕陵
明裕陵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長子。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三年(1428年)二月六日立為皇太子,十年(1435年)正月十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統。英宗登極,年方9歲。由于太皇太后賢明,注意約束內官,委政三楊老臣,開始幾年還能一遵仁、宣舊制,政事猶蔚然可觀。后來,太皇太后因年老多病,對朝廷內外的事過問漸少;三楊中,楊榮于正統五年(1440年)病故,楊士奇因兒子楊稷被言官所糾,堅臥不出,只有楊溥一人在閣,年老勢孤,其余內閣大臣均資歷較淺。于是,司禮監太監王振倚恃英宗的寵信,漸漸地控制了朝政。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張氏病故,楊士奇也于次年病死,王振更加肆無忌憚,遂把持了朝廷大權。正統十四……[詳細]
92、排云殿
排云殿
  排云殿景區位于萬壽山南麓的中部,是頤和園南北中軸線上最重要的核心景觀建筑組群。排云殿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時期,曾以延壽寺為主體建筑,是清末慈禧太后舉行萬壽慶典的地方。整個景區占地約8000平方米,以排云殿為中心,由排云門、玉華殿、云錦殿、二宮門、芳輝殿、紫霄殿、排云殿、德輝殿及連通各座殿堂的游廊、配房組成。1860年該建筑群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慈禧重建,改延壽寺下半部分為舉行慶壽典禮的排云殿建筑群。現殿內多陳設慈禧慶壽時,王公大臣進獻的壽禮。排云殿建在一座高臺上,歇山重檐,前后由21間房屋組成。殿內有寶座、圍屏、鼎爐、宮扇等,平臺下對稱排列著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銅缸,俗稱“門海”。排云殿四周有游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或漢白玉砌成的金水橋。殿角重重疊疊,琉璃五彩繽紛。從遠處望去,排云殿與排……[詳細]
93、養心殿
養心殿
  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間,這里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制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后,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里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養心殿。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面闊36米,進深3間,進深12米。黃琉璃瓦歇山式頂,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存其心養其性以事天”,意思就是涵養天性。為了改善采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里曾經是慈禧、慈安……[詳細]
雙清別墅
  香山雙清別墅位于香山公園南麓的半山腰,環境幽雅,以其蒼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銀杏、挺拔的松柏、古樸的建筑引人前往。然而真正使這個地方聞名天下的并不是她的秀麗風光,而是因為這里曾是毛主席住過的地方,曾是0中央的指揮中心,曾發生過扭轉中國命運決定中國前途的大事。1994年,雙清別墅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主席率領0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遷至北平,進駐香山,毛澤東主席就住在雙清別墅,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住在與雙清比鄰的來青軒內。至此,香山的雙清別墅成為中國革命進程中農村轉戰城市的第一站。在這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共同指揮了舉世聞名的渡江戰役,完成了解放全中國的偉大進軍;籌備了新政協會議的召開和籌建新中國的準備工作;寫下了許多重要文獻……[詳細]
十方普覺寺
  十方普覺寺又名臥佛寺。位于西山北的壽安山南麓,距市區20公里。唐貞觀年間(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妙足”、“知足”。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余年。初建時名兜率寺,內供有香檀雕制的臥佛像。元朝重建,并鑄一尊釋逛牟尼銅臥像置于寺內,同時更名壽安山寺。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改稱十方普覺寺。因寺內臥佛造像遠近聞名,人們通常稱臥佛寺。臥佛寺坐北朝南,由3組并列院落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額題“智光重明”,四柱三樓灰筒瓦頂。牌坊過后是長百余米的坡道,坡降12米,兩側古柏4行。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和藏經樓等建筑。樓后傍依山崗,由石級登上山頂,建有亭臺,可俯覽全寺。兩側圍以廊廡、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聯結成一個整體,……[詳細]
96、明慶陵
明慶陵
  明慶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年號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慶陵的地下玄宮自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定穴營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龍門,歷時四個月,耗帑銀150萬兩。且工程質量精細,除玄宮全部用石料外,其“后、中、前殿”,有“重門相隔”。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園建筑由神道、陵宮及陵宮外附屬建筑三部分組成。神道上建單空石橋一座。近陵處建神功圣德碑亭遺作,亭內豎碑,螭首龜跌,無字。陵宮建筑總體布局呈前方后圓形狀,占地約2.76萬平方米。前面有兩進方院,彼此不相連接,在二進院落之間有神道相連,并于第一進院落后建單空石橋三座。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院內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間。神帛爐兩座……[詳細]
恭王府花園
  目的地介紹  恭王府位于什剎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分為平行的東、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余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園,20多個景區各不相同。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親王府第。前身為乾隆時大學士和砷的邸宅。嘉慶四年(1799年)和砷獲罪,邸宅入官,嘉慶帝將其一部分賜給其弟慶僖親王永磷,是為慶王府。以后咸豐市將慶王府收回,轉賜其弟奕沂,是為恭王府。咸豐、同治年間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園。   由于恭王府有著某些《紅樓夢》中所描繪的景物,因此有人說恭王府花園是大觀園的藍本。但是,許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王……[詳細]
98、文華殿
文華殿
  文華殿,北京故宮建筑,位于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于紫禁城東部,并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為綠,表示生長,故太子使用的宮殿。文華殿始建于明代初期,位于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于紫禁城東部,并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為綠,表示生長,故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綠色琉璃瓦。文華殿初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于文華殿。后因眾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參與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為皇帝便殿,后為明經筵之所,建筑隨之改作黃琉璃瓦頂。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濟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華殿建筑大都被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時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規橅殆依明制……[詳細]
99、智化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于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后賜名“報恩智化寺”。“土木之變”王振誅族。英宗復辟后,于天順元年(1457年)在寺內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智化寺智化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明代古剎,始建于明正統八年(1443年),具有獨特的明代特色。其莊重典雅、用料獨特的黑硫璃瓦頂,素雅清新的裝飾彩繪,精美古樸的佛教藝術,有“中國古音樂活化石”美譽的“智化寺京音樂”,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寶。敕賜寺扁智化寺山門上有漢白玉橫匾“敕賜智化寺”,敕賜意為皇御賜的寺名,所謂“智化”就是以佛的智慧普度眾生,雖然智化寺上門的規制是中國古代寺剎中最最普通的樣式,但“敕賜”二字足以昭示它身份的貴重,昭示著在這普通山門內必定沉……[詳細]
孫岳將軍墓
  在美麗的溫泉顯龍山南側,辛亥灤州革命烈士紀念園之西,有一座莊嚴、壯觀的陵墓,這就是孫岳將軍墓。孫岳,字禹行,1878年生于河北高陽,為明末名將孫承宗的后代。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反袁世凱運動,是“北京政變”、“五原誓師”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策劃者和領導者,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功名顯赫的愛國將軍。因其常年征戰北京,而公葬于北京溫泉顯龍山之陽,在墓的東側為其建紀念館。孫岳將軍墓占地約八十畝,坐北朝南。墓臺呈半橢圓形,青石臺階,四周有青石、水泥砌成的基座及圍欄。墓原為黃土堆墳,1990年重修時改用水刷石筑成金字塔形。墓前立有墓志銘,由-元老張繼撰文,著名書法家沈尹默書寫。墓臺前是一片三百余株松柏樹組成的樹林,郁郁蔥蔥,成行成列,如整齊列隊的士兵在為孫岳將軍守靈。松柏林中正對著墓地建有一座四……[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有码亚洲自拍偷拍 | 亚洲中文在线无线码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视频 | 宅女的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AV日韩AV在线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