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保山市 > 昌寧旅游

昌寧文物古跡介紹

昌寧龍潭寺
  龍潭寺原稱龍王廟,又稱龍洞。相傳這龍潭非常奇特,遠古時代,這兒只是涓涓細流,旱年則滴水不流,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們每逢旱年飲水極難,更難談引水灌溉。因為缺水,糧食有時幾乎顆粒無收,人們只能過著食不裹腹,衣不敝體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著禾苗將要枯死,人們成群結隊來這進香求水,他們插上香,合掌當胸,真誠地跪在地上閉目祈禱。不多時,好似有水流的聲音,求水的人們睜眼一看,果真有兩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們得救了,他們歡呼著,跳躍著。自此這兒再沒鬧過水荒,兩股泉水從方圓一米大小的洞口噴涌而出,長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龍潭。人們認為是有龍護佑,于是建龍潭寺。“望山聽泉”亭從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中央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撐,亭稅具有濃厚的古藝術,風格,蛟龍抱柱,雕花刻草……[詳細]
帕旭佛寺
  地理位置:帕旭自然村位于灣甸傣族鄉西南部,屬于緩坡山區,距離上甸村委會2公里,距離鄉政府2公里。村情概況:帕旭自然村國土面積5.16平方公里,轄2個村民小組,84戶372人,其中傣族人口占95%以上。特色文化:帕旭自然村是傣族村,傣族人口占95%,村民通用傣語,著傣族服飾,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熱區地理特點,傣族服飾不僅給人一種優柔的美感,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帕旭自然村居民住宅是獨特的傣族風格民居。房屋特色:屋頂為藍頂、四面流水、四邊金邊鑲嵌、正前方三只開屏孔雀、飛檐為金色孔雀頭;墻體為金色及藍色腰帶。房內貢有小型佛像、佛龕、各種貢品。帕旭自然村傣族村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有傣族特色的緬寺、寨心亭。緬寺是傣族神圣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內供有各種佛像,小佛像成兩邊護法趨勢擺列,佛像前有佛龕(香爐)……[詳細]
魯道源故居
  雞飛鎮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為抗日將領魯道源將軍的故鄉,魯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經過長年累月的積淀,該自然村形成了像魯道源將軍那樣保衛國家、愛護家園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國家”二字有著一種獨特的見解—家國互存,鄰里共幫,和睦友愛,并代代傳承。幾間陳舊的瓦屋在寨子中間,一條彎曲的鄉間小道、農村房屋保留了抗戰時期艱苦樸素的建筑風格,生態植被保護完好,村民民風淳樸。2005年11月被昌寧縣人民政府評為“昌寧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評為“保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甸山遺址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保山市博物館、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寧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對位于昌寧縣田園鎮龍泉村委會漆樹坡小組東南側的大甸山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墓地西北距昌寧縣城3公里,海拔1643米,發掘面積2500余平方米,清理各類墓葬198座,出土隨葬品268件(套)。土坑豎穴墓以小型的墓葬為主,分布在大甸山西側、北側和東側,墓坑較淺,出土器物較少,大部分為空墓。土洞墓分布于大甸山南坡,為墓地核心區,墓口較小,墓坑較長,約3至4米,墓底呈斜坡狀,靠墓口處偏高,頭端在高處,腳端在低處,棺木均已損毀,隨葬器物較為豐富,且多為青銅器和琥珀珠,不見陶器,該種形制的墓葬為云南其它地區所罕見。甕棺墓僅發現1座,位于大甸山東坡,葬具為夾砂灰褐色陶罐,表面飾有繩紋。出土器物按質地可分為青……[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亚洲 | 自拍自偷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国产片 | 制服丝袜在线观看亚洲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