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江寧區旅游

江寧區文物古跡介紹

101、祈澤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祈澤池,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上坊社區雙寧水泥廠內。 祈澤寺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1443年),清咸豐三年(1853)毀于戰火,光緒十七年(1891)重建。寺原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有金剛殿、正殿、觀音殿、地藏殿、龍王殿等。今僅存祈澤池,池呈長方形,長4米,寬2.5米、深1.5米,青石砌筑,在寺之東南。1983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湯崗路民國建筑群位于江寧區湯山街道湯崗路26號西,年代為民國。2023年6月,湯崗路民國建筑群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都烈士陵園位于江寧區湖熟街道龍都中心小學,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6月,龍都烈士陵園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土橋烈士陵園位于江寧區淳化街道柏墅社區,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6月,土橋烈士陵園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5、佘村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佘村井,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佘村社區建國村31號西約5米。 古井有邊長0.25米八邊形青石井欄,井欄內徑0.35米,高0.58米,上刻“井泉龍王之位”“古記……大明”等字樣。一刻“大明年間為一源泉,至大清甲申年改置為井”。井深約5米,水質清澈,至今尚可飲用。1983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坊東吳墓位于江寧區東山街道上坊,年代為東吳。2012年3月,上坊東吳墓被公布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臺遺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句容河北岸,195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調查時發現。該遺址呈臺型,傳舊有梁昭明太子蕭統的讀書樓,故名。現存遺址文化層較厚,遺物豐富。遺址東西長約50米,南北長約36米,高約10米,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遺址下方,南、北為公路,東面10米處有一沙場碼頭,堆積著大量江沙。西、南兩側民房較多,遺址頂部西北側有電視插轉臺一座,占地面積約260平方米,另有一座40平方米民房,其余全建為水泥曬谷場,供當地農民晾曬稻谷使用。1951年發現并試掘,1982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過探先墓位于江寧區湯山街道湯山社區,年代為民國。2023年6月,過探先墓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寧區東山街道佘村,年代為清代。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側10米處,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個宅院組成,每宅三進,共計60余間,占地約750平方米,整個建筑結構嚴謹,均為三進穿堂式高墻深院,保存較好的為西邊的宅子。每進門樓上均有磚雕石刻,門額上鐫刻楷書磚雕“天賜純暇”,“福祿申之”等,這組建筑群規模不大,但是內部雕刻精美,整個建筑具有徽派建筑風格。潘氏宗祠位于潘氏住宅東側,坐北向南,東西有馬頭墻,大門兩側各置青石戶對,高約0.8米。建筑主體結構為三房兩進式,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門廳、大廳內橫梁上雕有花卉圖案,大門上有精美磚雕,這組建筑民國十年修造過。該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兩部分組成。據《潘氏宗譜》記載,該組建筑是清朝順治初年始建,后又多次重新改造。2006年6……[詳細]
  方山抗日地下指揮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楊村社區方山東南麓。民國21(1932)年12月,軍事委員會參謀部-成立城塞組,在德籍軍事顧問的參與下,統籌修筑江海防要塞和國防工事。民國25(1936)年2月,由張治中將軍負責,在京滬間主要防御方向上構筑了吳福線和錫澄線兩道國防工事線,組成南京外衛線防御陣地。南京附近的防御丁事,由吳和宣主持的參謀部-城塞組負責修筑。以江寧縣為主的南京東南正面陣地和南京長江渡河點暨城廂警衛工事及各地下室工事均于同年構筑完成,為南京內衛線防御陣地。方山抗日地下指揮所是民國25(1936)年2月構筑的內衛線防御陣地的組成部分,該地下指揮所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原有四個出入口通往地下指揮所,如今入口被封堵,內部現狀無法了解。目前指揮所頂部建有一座蓄水池。……[詳細]
  貝琳夫婦墓位于江寧區東山街道岔路社區,年代為明代。2023年6月,貝琳夫婦墓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朝陽庵遺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花塘社區東坑林場朝陽分場內。 2010年當地政府在該遺址所在地搞生態園建設時發現一通記事碑:《鼎建山門碑記》。石碑為青石材質,高1.23米,寬0.64米,厚0.14米,正文為楷書小字,是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制。石碑局部風化嚴重,文字漫漶不清,不能辨認,據所存文字:“離江寧縣七十里,傳自唐宋建”……分析:朝陽庵始建于唐宋,清康熙辛酉年(1681年)之前,已成廢墟,唯存桂花樹和石礎,1682年開始,行僧自問向社會募捐,建成了正殿,之后香火不斷,用香火錢又建了其他殿房香舍,信士吳邦寵帶頭募捐,修建了山門,并立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石碑。當地民間傳:朝陽庵在清代是曹雪芹的家廟,在《鼎建山門碑記》中所列捐款人中曹姓居多。如今庵已毀,遺址現存建筑基址一處,面積約……[詳細]
  西河里村平角橋,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湖熟社區西河里村東約100米處。 西河里村平角橋始建年代不詳,為縱聯分節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橫跨于西圩河上。橋長8米,寬3.6米,矢高2.7米,凈跨5.5米。整座橋由當地產石灰巖和砂巖壘砌而成,具有明清建筑風格。從橋基局部用水泥勾縫,推斷民國時期重新修造過。……[詳細]
  張棟梁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和進社區潘崗頭村。 張棟梁墓是夫婦合葬墓,土質墓包前立有大理石墓碑,碑上刻有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親自書寫的“中醫張棟梁夫婦之墓”。因無人管理,該墓顯得有些荒蕪。張棟梁(1887-1937)號仲庵,祖籍松江,民國時期南京著名中醫,全國最高中醫醫療學術機構:“中央國醫館”名譽館長兼常務理事,張棟梁先生與同時代的張簡齋、楊伯雅、隋瀚英合稱金陵四大名醫。……[詳細]
  張耀華烈士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耀華社區前崗村。 該烈士墓2002年從后湖村遷來前崗村,墓向坐西朝東,墓包長2.17米,寬1.3米,墓園占地面積約56.7平方米。墓園周圍植有白楊樹,西北一墻之隔為耀華社區生態農莊,東南靠同心路與湖土公路相連。張耀華,江蘇洪澤縣人,一九一五年出生,曾任赤山區大隊大隊長。一九四四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在湖熟后湖村為掩護被包圍的縣區干部和區大隊戰士突圍時英勇犧牲,“耀華“社區就是為紀念他而得名的。……[詳細]
  安基山遺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孟塘社區安基山水庫東側。 該遺址外呈長方形臺地,長50米,寬40米,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遺址三面環水,一面對安基山余脈。發現的標本有夾砂紅陶,印紋硬陶,從采集的標本可推斷為湖熟文化遺址(相當于中原商周時期)。……[詳細]
  梅府村烏龜山碉堡,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江寧社區梅府村烏龜山,距紀家45號碉堡約500米。 碉堡建于20世紀40年代,是民國政府為打內戰而構筑的軍事防御工事,建筑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高1.9米,占地面積7.29平方米,工程質量較差,碉堡體表砂眼較多,局部鋼筋裸露。……[詳細]
  白合村土墩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鶴齡社區白合村白合路東側。 白合村土墩墓,當地人稱大培墩,墩子高約10米,底部直徑約35米,外呈饅頭狀,植被茂盛,疑似土墩墓,有待考古勘探。……[詳細]
  馬場山九連墩,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濱淮社區窯上村南約500米。 馬場山九連墩現有9座土墩,呈不規則分布,墩子間相距約20米,其中最大底徑約30米,高約7米,最小底徑約20米,高約7米。疑似土墩墓,有待考古勘探。……[詳細]
  培東村土墩墓群,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高莊社區培東村西約100米。 三座土墩南北呈直線排列,中間1號墩最大,高約10米,最大底徑約40米。 3號土墩位于1號墩以北,相距約100米,最大底徑約30米,高約8米。2號墩在1號墩南,高約8米,最大底徑約35米。土墩西南有培東堰,水面約1000平方米。三座土墩外呈饅頭狀,疑似土墩墓,有待考古勘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成在线a免费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 | 一伊人久久香线蕉综合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