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宿遷市旅游

宿遷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萬北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北井
  萬北井,宋代,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萬匹鄉萬匹村十二組的村莊中心,村民候紅俠和李樹華家西側,同時也在萬北遺址范圍內。井欄為整石雕琢而成,砂巖質地,唇口,外壁微狐,壁厚0.1米,口徑0.53米,底外徑0.95米,高0.6米,有一處裂紋。井壁為平磚圈砌,腹內徑1.2米,因淤積深度不詳,據說很深,可測深度僅2米。為防止小孩子掉入井內,村民用一廢棄石磨槽蓋住井口加以保護。由于以前村民在井欄上磨刀導致不同程度受損。值得一提的是:距井口1.8米以下的井壁每隔兩層磚就有一層磚角向內平鋪砌筑,推測主要作用一是為淘井上下方便;二是既裝飾美觀又便于滲水。該地區目前僅見到唯一一例形制非同的古井,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詳細]
2、侍嶺古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侍嶺古井
  侍嶺井,唐代,縣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圩東村侍嶺污水處理廠西側,一廢棄廠房院內(原砂磚廠),侍嶺街西北。井臺直徑1.7米,內徑0.75米,圓形井盤,近似橢圓形內圈,井圈用水泥砂漿修補過,井壁楔形磚券砌,上部修補過,井腹徑約1.2米、深約10米,常年不涸。以前南邊來龍鎮附近村民都在此處取水,自上世紀90年代建砂磚廠后,井便廢棄不用。該井東側、南側、西側為村落,北側約20米處有一條東西路,路北為田地,東南約600米處為原侍嶺中心小學(現為幼兒園),西側有一水塘,南側約0.5公里處為曉侍路(侍嶺通往宿遷城區和湖濱新區)![詳細]
3、曙紅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曙紅橋
  曙紅橋,現代橋梁建筑,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沭城鎮虞姬公園(原城北公園)內。湯曙紅,男,漢族,江蘇灌南人,中共黨員。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被任命為團長。7月5日,他率領3團戰士,在鹽河、涵養河的交匯處五里槐,伏擊日本侵略軍,殲敵多人,擊沉擊翻日軍汽艇、木船多艘,打響了東灌沭地區民眾抗日第一槍。1939年7月17日,他為謀求團結抗日,只身前往湯溝鄉公所談判時,被國民黨沭陽縣長謀殺,時年24歲。沭陽人民為了紀念湯曙紅烈士,特把虞姬公園內一座拱橋命名為“曙紅橋”,以作紀念![詳細]
吳圩烈士陵園
  吳圩烈士陵園,近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吳圩村街道北側約200米處,侍嶺鎮第二中心小學(吳圩小學)東約50米處。1946年11月建造,1986年樹“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2米,寬1.1米,厚0.5米,水泥結構,碑座高1.2米,寬0.8米,水泥結構。陵園占地22畝,四周有圩溝、防護林帶;陵園中分四個墓區,數百名革命烈士長眠在這里。園區遍植松柏,與烈士英靈相伴;四季鮮花綻放,氣氛肅穆芳馨。憑吊這座烈士陵園,使人自然憶起宿北大戰的動地風云。宿北大戰以國民黨六十九師被全殲、中將師長戴之奇被擊斃而全面告捷。戰斗結束后,當地群眾在村干部領導下,把在戰斗中犧牲的我軍烈士的遺體,集中運到圩東南一公里處,選擇一塊平地,開挖多個集體墓穴安葬。1950年,宿遷縣人民政府決定劃地撥款修……[詳細]
吳莊遺址
  吳莊遺址,新石器時代、西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保安鄉鳳凰村南吳莊(鳳凰村小學南100米處)。原遺址高出地面約1.5米,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該遺址地面已基本與周圍田地相平,主要原因為當地村民取土造田所致。根據原資料記載,該遺址曾采集到大汶口文化遺存泥質紅陶鏤空圈足豆,袋足、鬹、缽、盆、壺等殘器;西周時期出土文物有夾砂紅陶繩紋甗、鬲、泥質紅陶盆、簋等,F該遺址作農田使用,主要種植小麥、水稻。該遺址南100米處為村落,東為田地,西100米為韓集村水泥路,北側緊鄰東西村道,北100米為廢棄鳳凰村小學,西側約100米處為水泥路通往保安鄉![詳細]
6、惜紅亭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惜紅亭
  惜紅亭,現代建筑,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沭城鎮虞姬公園(原城北公園)內,北臨城后路、南臨無錫路,東臨上海路,西距北京北路。是為紀念新四軍的三位女戰士而建造。該亭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高約9米,亭為六角,亭墻寬為3.56米。亭下有水泥底座,底座亦為六角,寬為4.5米。保存情況較好,是該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斗墩遺址
  省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西北斗墩村(沂河南岸南200米),侍嶺鎮中心街道北約2公里處。墩存高3.5米,東西約200米,南北約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下層是1.5米厚的西周文化層,有夾砂紅陶繩紋甗、腹片、鬲足、石刀等遺物。表層土是黃河改道淤積形成的黃沙土,見有西漢泥質繩紋灰陶片,器形有罐、缽等。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該遺址作農田使用,主要種植小麥等旱作物,表面仍可見陶器殘片。該遺址上建有幾間老房子,無人居住,地表為農田,并有楊樹林,東側、南側、西側均為農田。遺址中部為一條南北道路,北約200處為沂河。當地村民以前取土造田,文化層被不同程度破壞![詳細]
史洼古井
  史洼古井,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周集鄉史洼村大周莊中心處一池塘邊,為一口清代生活用井。上邊井臺外徑2.1米,內徑0.54米,可見內部為磚結構,井盤整體呈玉璧形,壁厚0.22米,深度不詳,內有水,村民自開始使用手壓井后開始停用,現已廢棄,周邊有樹木及雜草,保存狀況一般![詳細]
豐收井
  豐收井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悅來鎮澎湖村豐收組,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原名為明泉井,是一座唐代生活用井。井臺為整石雕琢而成,外徑1.7米,內徑0.45米,高0.4米,井深45米左右。保存狀況:井保存完整,已廢棄![詳細]
  官墩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官墩鄉官墩村六組,原官墩鄉供銷社院內南距324省道約80米,村民周新家屋后。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是一處漢唐聚落遺址,面積1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上部覆蓋著1米多厚的黃泥沙,保存情況一般。地表可采集到漢代云紋瓦當、板瓦等殘片;唐代的青瓷罐、碗、盤口壺、灰陶罐等殘件,F該遺址地面較平整,見有零星器物殘件,上建有村民住房以及遺留部分危房,遺址破壞很大,保存狀況一般。……[詳細]
11、項宅墩墓群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項宅墩墓群,漢代,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顏集鎮北約2.5公里的周項村,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有人工修筑的封土墩4座,存高2.5、底徑45米左右,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左右。保存情況較好,采集標本有“半兩”、“五銖”、“大泉五十”銅錢、陶罐殘片、花紋磚等,F為農田,地勢略高于四周![詳細]
  后瓦灘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廟頭鎮牛墩村后瓦灘組,南距前瓦灘組約300米。整個遺址北半部分為自然村莊,約60余戶,多為陳姓;南半部分為花木基地。遺址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地形由北向南漸低,文化層厚度不明,地表散見有夾砂紅陶鼎足,缽形器口沿,以及夾砂紅褐陶釜、泥質紅陶內彩缽、碗、杯等殘片和鹿牙等。屬青蓮崗文化遺存![詳細]
  七英雄烈士墓,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沭城鎮七雄社區七雄村南500米處。綠色的柴米河畔,聳立著一座飛檐翹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開花落,散溢著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蒼翠欲滴,掩映著七座烈士墳墓。這就是坐落在沭陽縣七雄鄉七雄村的七英雄紀念碑亭。亭中高豎一塊長方形巨碑,正面上 書--寫七英雄紀念碑六個大字,字跡工整而遒勁,莊重而俊秀;背面為原沭陽縣委書記于康撰寫《七英雄紀念碑碑文》。吟誦碑文,你會知道,就在這片血染的神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1946年底,我軍主力在蘇中七戰七捷后向山東作戰略轉移。國民黨反動派向我蘇北根據地猖狂進攻,于1947年1月10日占領沭城。時仲灣鄉(在今七雄鄉境內)歸章集區管轄,處于對敵斗爭的前哨陣地,為敵我雙方必爭之地。1947年6月15……[詳細]
14、虞姬溝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虞姬溝位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顏集街,因為虞姬生長而得名,河邊風景秀麗。虞姬溝發源于新沂縣獲邱山(蹋球山),位于時集鄉東南部,流經沭陽縣顏集、廟頭、賢官等鄉鎮,接薔稚河入海,全長一百多公里。虞姬為秦末人,史稱名虞,一說姓虞,今沭陽縣顏集鎮人,此溝因虞姬而得名虞姬溝。虞姬溝南臨虞姬鎮街道,自顏集鎮穿鎮而流向東,北為農田,河道被雨水長期沖刷,水土流失嚴重。虞姬溝因虞姬生長而得名,成為顏集鎮重要景觀。溝畔至今仍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將臺、項宅等史跡和人文典故。……[詳細]
15、呂磚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呂洪磚井,該井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周集鄉周樓村呂洪莊組村莊之中,井盤和井欄均為青石材質,井盤外徑1.2米、內徑0.6米、厚0.2米;井圈高0.8米。井壁為磚筑,深度不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農村開始使用手壓井后磚井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因廢棄停用,村民考慮安全現將井欄立于井口起到防護作用。該井南邊緊臨小水塘,周圍為小樹林,東邊有一村公路![詳細]
16、南宅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宅遺址俗稱“小土墩”,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郭圩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遺址東西長14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約15000米。文化層厚度1.5米。第二次文物普查采集遺物有夾砂紅陶缽、鼎、甑、泥質紅陶缽、罐、盤、石斧、鏟等殘件,陶器紋飾有指甲紋、附加堆紋、斜方格紋等,并發現有大量的紅燒土遺跡,屬青蓮崗文化遺存。保存現狀較差。……[詳細]
17、東墩漢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墩漢墓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廟頭鎮東柳村十五組,村民仲興和仲繼才家屋后,為一處人工堆筑而成的土墩,地方村民有的稱其為“九畝墩”,可想而知以前此墩的高大程度。由于村民取土和雨水沖刷原因導致墩子逐年縮小,現存高約2.5米,底徑約50米,據考察為漢代墓葬,曾發現石板、花紋磚,采集到四嬸規矩銅鏡、五銖錢幣以及灰陶缸等。墩四周為民宅,墩上及周圍種滿花木![詳細]
  奶奶廟漢墓位于該地古黃河月堤的北內側,其先為大型土墩墓,后被利用筑入古黃河月堤。古墓北坡有一東西長約9 米寬約4 米的深水塘,長年不枯。該墓曾被挖掘過,下為一大型券頂磚室墓。該墓所在地村莊前,曾被挖掘過多座小型漢代花紋磚墓![詳細]
19、小山頭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山頭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韓山鎮西南約300米處,韓山的陽面,據說此山因淮陰侯韓信曾在此駐兵而得名,為一處西周至漢代的遺址,性質不明。小山頭高約35米,遺址自山頂向南側山坡分布,形狀不規則,南北長約40米,東西寬約30米,面積約1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分為2層,下層屬商周文化層,有夾砂紅陶鬲足,繩紋泥質紅陶甗、罐殘片,骨鏢、石錛等;上層屬漢代文化層,出土板瓦、磚塊、泥質灰陶罐、瓦當殘片等。該遺址地理位置特殊、文化層較厚,頗具研究價值。2017年10月現場調查時,由于地方政府正在其山進行旅游開發建設,山體遭到挖機等嚴重性破壞,原生態的自然風貌變得面目全非,該遺址點也未找到![詳細]
  魏其虎(1914-1947),泗陽李口鄉陳魏村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任淮寶縣副縣長,1947年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就地掩埋,1951年移葬于今址。1981年建墓園。墓由磚、混凝土構筑,墓碑高1.86,寬0.75,厚0.13米,碑文正楷豎書585字,泗陽縣人民政府1981年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本特黄特色特刺激大片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 |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v | 五色天婷婷丁香五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