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漣水延安園坐落在漣水縣成集鎮朱南蕩村。1995年8月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抗戰時期淮海抗日根據地中素有“蘇北小延安”之稱的漣西成集一帶人民群眾中的大量英雄事跡挖掘出來,并形象地塑造出可見的實物,以期讓青少年們看得見,摸得著,以便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經金明、楊純、陳克天等老同志倡導,許多當年在此抗日的老同志捐款、群眾集資100余萬元,籌建了延安園,在園中建立了抗戰勝利紀念碑、蘇北小延安紀念坊、抗日老戰士紀念堡、抗戰碑林等革命紀念建筑。……[詳細] |
![]() | 謝祥軍將軍紀念碑亭位于漣水縣烈士陵園內.謝祥軍(1914年~1946年),湖北省大悟縣人,1946年10月23日晨在漣城東門渡口陣地察看敵情,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年僅32歲。原墓建在阜寧縣蘆蒲《鹽阜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內。1991年7月1日,值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謝將軍殉難44周年之際,為教育今人,啟發后人,中共漣水縣委、縣政府在縣烈士陵園內建一紀念亭,碑正面由姬鵬飛題寫“謝祥軍將軍永垂不朽”,反面鐫刻碑文。碑亭位于漣水戰役紀念碑后側,正中立有黑礬石質地的紀念碑一塊,長215厘米,寬93厘米,碑正面由姬鵬飛題寫“謝祥軍將軍永垂不朽”,反面鐫刻碑文;亭呈正方形,邊長5.6米。……[詳細] |
![]() | 高溝酒廠老窖址位于高溝鎮鎮南街,前身為清末涌泉糟枋,為當時高溝鎮八大釀酒作坊0-酒品質較好的一個,百年以上的古老窖池,經過長期持續發酵,可以生成棲息微生物和香味物質400余種,其中98種能夠定量,160多種可以定性,向窖池深處緩慢滲透,加以改進窖泥配方,使窖泥微生物和--等香味物質日積月累,不斷激活,以糟養窖,以窖養酒,使酒更純更香。解放后,公私合營,八大釀酒作坊合并成高溝酒廠,后高溝酒廠擴大生產規模,向東重建新廠區,窖池與生產車間拍賣給私人經營,即為現在的好人緣酒廠,現窖址處共有8個老窖池,每排4個,每個長2.3米、寬1.8米。……[詳細] |
![]() | 臨河巷碼頭位于高溝鎮鎮西街,六塘河南岸。碼頭均用麻石砌筑,計百余階,外側還有廢棄的麻石,長15米,寬6米,河岸淺水處還殘留有系船纜石柱。現存石板路北起臨河巷碼頭,南至高溝北校門前,長約150米,條石長約1米,寬約0.2—0.4米。據《重修•沭陽縣志》記載:臨河巷碼頭始建于清末民初,高溝鎮在清末民初時為徽商販鹽集散地,徽商捐資購石板鋪路,修筑碼頭。位于六塘河畔的挑河壩和石板街是清末民初時期繁華的客貨運碼頭組成設施,在蘇北歷史上曾經發揮重要的歷史作用。對研究六塘河水系變遷、碼頭的功能設施及規模等提供了翔實有力的實物佐證,臨河巷碼頭是體現高溝千年古鎮形象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蘇北地區重要的……[詳細] |
![]() | 張大卓紀念亭位于石湖鎮果園居委會二組,亭高3米約,磚混結構,重檐六角攢尖頂,翼角飛展,邊長4米,占地16平方米;亭中立紀念碑一塊,石質,碑長1.7米,寬0.8米,正面陰刻“張大卓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陰刻張大卓烈士事跡;紀念碑基座為“工”字形,長1.5米,寬0.6米。張大卓(1892—1915),字鐵庵,號天愛,十二歲時參加縣童子試,獲榜首,1908年以最優成績畢業,考入江北公立中學,在校學習時間加入同盟會組織。宣統三年(1911)畢業回漣,在縣署做文牘工作。民國元年(1912)辭職,考入南京民國大學政治科學習。民國4年(1915)元月20日夜,江北革命黨人在淮陰起義,起義失敗后被捕,被害于上海……[詳細] |
![]() | 石湖知青點舊址位于石湖鎮果園居委會,知青點建筑分為東西兩側,東側兩排,西側一排,西側與東側房屋形式稍有不同,帶廊檐。知青點建筑每排十二間,共計36間,均為起脊磚木結構瓦房,房間內徑長4米,寬3米,外徑長4.4米,寬3.3米。東邊兩排保存較好,第一排面南墻壁白漆書寫“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認真看書,學習馬克思主義”等毛主席語錄,時代特征顯著;西側建筑保存較差,屋頂有部分毀損,墻壁語錄字跡模糊,難以辨認。20世紀70年代,為響應黨和政府“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先后有來自南京、淮陰、漣水縣城的約200名知識青年,到時稱石湖果園插隊勞動。知青們集中居住,單獨編……[詳細] |
![]() | 黃河故道水箭位于南集鎮碼頭村,自明中葉以來,每淮水盛時,西風激浪,白波如山,淮揚數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數百年矣。南集碼頭水箭位于黃河故道西岸,岸堤為沙土質,黃河故道水流湍急,導致多處河堤塌陷,屢遭水患,形成險工險段。為防水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陸續在此處修建護坡堤,從今連云港市灌云縣大伊山一帶購取條石,砍伐樹木制成木樁依河岸淺水處由下而上砌筑防護堤,減緩水的流速,改變水的流向,因形狀似箭頭而得名“水箭”。因日月侵蝕、年久失修水中部分已所剩不多,岸堤部分保存相對較好,現護坡堤殘長約50米,高約15米。……[詳細] |
![]() | 原漣水中學圖書室舊址位于漣水縣外國語中學院內,始建于1958年,曾作為學生宿舍、圖書室、校史辦公室,現閑置。建筑面積143.64平方,坐北面南,菌湖環依,為地面一層歇山頂式呈“凹”形磚木結構建筑,木質回紋窗,沿中軸對稱建筑設計風格,頗具當時流行的蘇式建筑特點,西側屋頂鑲嵌的紅色五角星圖案,時代特征顯著。六十年來見證了漣水中學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薪火相傳,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了成千上萬的人才,取得了引以為豪的辦學成就;漣水中學各個歷史時期的漣中學子從校園起步,走向神州大地、世界各方,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他們的聰明才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