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桅尖摩崖題刻(民國)大桅尖摩崖題刻位于連云街道北云臺山主峰大桅尖,北看連云港港口,南看大龍頂、狼窩頂、烏龍溝一線,西接二桅尖、圍屏山,東連海濱,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長期為駐軍駐守。大桅尖摩崖題刻刻面高3.3~3.6米,寬9.25米,題“--”三字,橫書。刻槽深8厘米,寬47厘米。字徑近3米,楷書。傳為--親題。--(1876-1942),字峻青,河北省寧河縣人。民國初任“海州鎮守使”。1928年被聘為國民政府少將參議。該石刻西側為海軍觀通站,東下方為空軍雷達站,系--自題。此刻完成后,--十分高興,題七絕一首:海上驚濤去復還,奇峰有路好躋攀。淋漓大筆留題處,贏得人呼--。”……[詳細] |
![]() | “留仙泉”石刻(民國)“留仙泉”石刻位于宿城街道留云嶺村虎口嶺南坡路西側,刻于泉旁巨石上,題“留仙泉”三字,隸書。附跋文,“漢僧會尊者留仙飲泉處,很久以前就有題額,數千年后字跡模糊。民國十三年甲子,振亞補刻,許立芬書”。款楷書。該石刻系民國十三年法起寺住持振亞所為。法起寺建于漢代,號稱淮海間第一叢林,漢時即有西域高僧前來開壇說戒、傳經受法。康居國高僧康僧會于吳赤烏年間來此傳經受法,先到建鄴,東吳國君孫權為之建塔,號建初,因始有佛寺。后之宿城法起寺傳經受法并圓寂于此。法起寺原有鷲峰塔,為西域梵修人墓葬。振亞這一題刻為研究佛教東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提供了佐證。……[詳細] |
![]() | 黃譚廟遺址(清)黃譚廟遺址位居墟溝街道龍頭頂,東西兩側為深澗,南與墟溝南山雁門峰相對,北與煙墩山相連,下瞰墟溝港區。黃譚廟始建于清初,重修于道光丁未年(1847),單開間,面闊4.2米,進深3.5米,高2.6米,廊寬1.8米。硬山頂。屋面由7塊石板疊鋪而成,無梁。石門額刻“黃譚廟”三字,屋內尚存祭壇,祭壇兩側有石刻楹聯。門額楷書,楹聯皆為楷書,門前有影壁,用磚砌筑,高2.3米,寬2.8米,單檐,壁內有龕,高60厘米,寬40厘米,深40厘米。黃譚廟獨立山頂,人跡罕至,保護良好。……[詳細] |
![]() | 老君井(明)老君堂古井位于連云區云山街道老君堂村云山中心幼兒園院內,南距云宿公路300米,西臨山澗與連云港警備區步兵營駐地相連,東南方與云山水庫相望,背依倒崖山。老君井深8米,井口內徑40厘米,外徑65厘米,井檐口高25厘米,寬13厘米。為老君堂之配套設施。老君堂為明代廟宇,二戰時毀于戰火,20世紀60年代改為老君堂小學,現尚存明時銀杏樹兩株及東道院石刻一通。崔應階《云臺山志》載:“北老君堂在萬金湖北,沃壤山下,清幽邃麗,萬木叢生,湖北第一仙境也。……[詳細] |
![]() | 純陽庵摩崖石刻(宋)該石刻地處云山街道白果樹村大庵,背依蘇文頂麓,南望五羊湖平原,西去2000米與李莊仙人洞相連。刻面高0.67米,寬1米,字徑25厘米。文曰:“純陽庵,咸淳庚午(1270)嚴溪門人孫慧謹志。”該題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系嚴溪道長門人孫慧彰為純陽庵題勒,是我市現存最早的道教提名石刻。該庵與仙人洞、老君堂均為后云臺山道教圣地,在道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為研究我市道教起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詳細] |
![]() | “萬壽山”石刻(民國)“萬壽山”刻石位于宿城街道萬壽山頂,南瞰宿城水庫,北望悟道庵澗,西連宿城西山,東臨宿城山間盆地。字徑約50厘米,楷書,無款。傳為振亞和尚題勒。傳初唐時期,秦王李世民征東至此,將士們一夜之間圍土筑城,山呼萬歲,山之得名。民國期間,許鴻濱及法起寺振亞和尚曾在該山南坡留有題勒,民國廿七年國民黨第八游擊總隊題刻抗日誓言將其覆蓋。……[詳細] |
![]() | 呂端山“龍潭”摩崖石刻(民國)呂端山“龍潭”摩崖石刻位于黃窩龍潭澗上游,黃窩水庫西側高公島街道黃窩村呂端山上。題刻刻于呂端山龍潭澗東側石壁上,題曰“龍潭”二字,結體肥碩,字徑約40厘米,楷書。龍潭澗發源于大龍頂,自西向東,經龍潭下渲,該澗又名烏龍澗。原有上龍潭和二龍潭,1942年黃窩水庫擴建時將二龍潭淹沒,現存為上龍潭。今屬黃窩游覽區一人文景觀。……[詳細] |
![]() | “金剛石”摩崖石刻(清)“金剛石”摩崖石刻位于宿城街道萬壽山南麓西側,清道光十五年(1835)兩江總督陶澍題勒于一突兀石壁上,文曰“金剛石”,楷書,刻面長3.6米,高1.2米,字徑約40厘米。該石刻與萬壽山抗日石刻群、仙人屋景點、仙人屋石刻群、宿城水庫游覽區渾然一體,人文與自然景觀積淀厚重。……[詳細] |
![]() | 東海孝婦祠遺址位于連云區朝陽街道,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東海孝婦祠遺址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崇善寺遺址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唐。類別為古遺址。崇善寺遺址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上庵詩刻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不詳。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上庵詩刻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長春庵石刻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明。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長春庵石刻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呂端山摩崖題刻(五言詩)(民國)呂端山摩崖題刻位于高公島街道黃窩村呂端山上。在臨澗一石壁上的高1.3米,寬0.8米的淺龕內。題刻內容為五言詩,字徑10厘米,楷書。詩意為退隱山中淡泊名之意。--題并書,鈐印兩方,印文模糊不清。呂端山摩崖題刻與龍潭澗題刻、龍潭題刻遙相呼應,是黃窩風景區重要的人文景觀。……[詳細] |
![]() | 平山黃兒墓(宋)平山黃兒墓坐落在云山街道平山社區黃墓莊居民區。黃兒墓全石結構,墓高7米,墓道口寬13米,墓室方形、石砌、條石壓頂,封土2米。占地面積600㎡,原系黃氏墓葬,后為藏軍洞。宋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在《夢溪筆談?卷四?辯證二》中記到:“海州東海縣西北有二古墓,《圖志》謂之‘黃兒墓’。”……[詳細] |
![]() | 唐井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唐。類別為古建筑。唐井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清霄洞石刻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元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清霄洞石刻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華蓋山西周末春秋初墓葬群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西周末春秋初。類別為古墓葬。華蓋山西周末春秋初墓葬群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捍海埝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隋。類別為古遺址。捍海埝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由吾廟位于連云區中云街道,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由吾廟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抗日紀念碑位于連云區朝陽街道,年代為民國。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抗日紀念碑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