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雄安新區旅游

雄安新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
  位于華北明珠、中國5A級旅游景區白洋淀的雁翎隊紀念館,近日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第三批省級愛國主義基地。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為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推動群眾0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激發河北廣大干部群眾的愛國熱情,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導全省人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為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省而努力奮斗,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命名第三批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27處。其中,保定市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榜上有名。雁翎隊紀念館座落在白洋淀中心的白洋淀文化苑景區,建筑面積2566平方米,館名是由曾率部馳騁冀中戰場的開國上將呂正操在99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它分設序廳、全面抗戰的爆發與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侵華日軍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隊與水上游擊戰、端崗樓拔據點、懲處漢奸為民除害、喜迎……[詳細]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容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村西,修建于1986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戰斗中犧牲的八路軍將士及自1926年容城縣建立中國0組織以來,在歷次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紀念館南側為梯形,北側為三角形,南北最長66米,東西最寬52米,面積2560平方米。內有展廳兩座,碑亭三座,北后臺烈士陵園全貌向南2米至圍墻,向北房四間。東側墻外是縣城中心大街,南側為胡同。西側、北側為居民區。保存完好。1987年8月,該紀念館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館內國旗旗桿為基點,向南17.7米至圍墻,向北42米至圍墻,向東24.7米至大門,向西28米至圍墻。具體位置: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村西……[詳細]
陳陽莊城堡
  陳陽莊城堡位于容城縣八于鄉西陳陽莊街中。城墻層高2—3米,頂寬3米,底寬5米,東西長180米,南北寬74米,系夯土筑成,每層厚約14厘米,北距拒馬河0.5公里。據《容城縣志》、《宋史》載:西陳陽莊有一“堡子”,是宋代邊境南境城堡,宋八王趙德芳墓在村南,此堡是駐守八王墳軍隊的所在地。宋時,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不斷向南騷擾,故筑城堡,以御北遼。此堡原名陳家堡,后簡稱“堡子”。與東南2公里的大張堡、南張堡等遙相呼應,四周均為居民房屋。1987年8月,該處被列為縣級義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城堡東端為基點,向西180米至民房,東至街道,南北約174米,周長708米。具體位置:陳陽莊城堡位于容城縣八于鄉西陳陽莊街中……[詳細]
北后臺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位于容城縣北7.5公里的賈光鄉北后臺村西南300米處,長方形,南北長82米,東西寬39米,面積為2174平方米,四周為耕地。該陵園始建于l946年,是為紀念在1940年冬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八路軍三十二團九十七名烈士而建。1947年遭-匪幫破壞后建一簡陋牌樓。1974年重修,現保存完好。1980年8月,該處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紀念碑為基點,北80米至圍墻,向東80米至圍墻,向西11.5米至圍墻。具體位置:烈士陵園位于容城縣北7.5公里的賈光鄉……[詳細]
  安新縣安州烈士塔 位于安新縣安州鎮西角村。建于1946年。塔為八角型五層磚塔,高30米,周長21.6米,坐北朝南,底層有石碑3座,主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有629字碑文。1988年4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安新縣安州抗稅亭 位于安新縣安州鎮北關,為紀念安州民眾抗稅斗爭而建。1925年4月,因安州豪紳陳起賄通官府,以充軍餉為名,破除清代免征安州葦稅例則,強征席葦稅,橫征暴斂,激起民憤,婦女們揪光了陳的胡須,毆打了收稅人。群眾又到縣政府--,迫使縣長王聲答應免征席葦稅。斗爭取得勝利后,民眾在安州北門建亭紀念。亭為六角形,亭中央立一石碑,正面刻有抗稅斗爭經過,碑陰鐫刻捐款修碑人姓名。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米家務烈士陵園1985年9月4日落成,建在米家務鄉米北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米家務一帶是平(北京)津(天津)保(保定)抗日根據地三角中心地區,是冀中十分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曠伏兆、劉秉彥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個地區領導抗日戰爭,和這個地區的人民結下了魚水深情。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發揚革命傳統,雄縣團員青年、人民群眾和華北油田職工自愿捐款建起了米家務烈士紀念碑亭。劉秉彥為紀念碑題寫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03年5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雄縣烈士陵園原名雄縣烈士祠,建于1946年,原址在縣城南關大街中段路東娘娘廟舊址,正殿坐東朝西,內立烈士英名碑一座,烈士名字324位,院內六角碑亭,碑正面刻有“雄縣死難烈士紀念碑”,背面有碑記。大門上方嵌有漢白玉匾一塊,上刻“烈士祠”,院有圍墻。1947年8月6日被國民黨軍隊及地主還鄉團所破壞。1948年全縣解放后,縣政府撥款舊址重修。1974年雄縣革命委員會將此祠及遺物遷至縣城五鋪村北大清河東畔,改稱雄縣烈士陵園。新址占地約4000平方米,朝陽建紀念堂,內陳烈士遺像和烈士英名錄1385名,7通烈士英名碑和原迎門紀念碑在紀念堂東西各4通,院中央新建水泥紀念碑一座,正面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環境莊嚴肅穆。2003年5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雄縣南界碑清光緒十四年(1888)六月,立于南十里鋪村南與安新縣趙北口村交界處,以示雄縣之南界。原無碑首,只有碑座碑身,并有木制小亭籠罩。碑身現存南十里鋪村村委會。青石質,上寬71厘米,下寬66.6厘米,全長153厘米,厚12.5厘米。碑無其他紋飾,只三行字,中間為“雄縣南界”4個大字,右邊小字“光緒十四年六月榖旦”,左邊“知府用鉅鹿知縣署雄縣事凌燮應石”。2003年5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槐清真寺位于雄州鎮西槐村內,建于明永樂二年(1404),1986年重修。系西槐及附近村穆斯林經常聚集的地方,該寺是一個面積不大、坐南朝北的四合院,大門上高懸黑底金字匾額“清真寺”。門樓兩旁用回文加以裝飾。門兩邊各有北房三間,是教長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南房四間是凈身的地方。西面是大殿,占整個院的三分之二。大殿內原有石碑和匾額,年久遺失。大殿兩邊進深兩間,中間進深3間,面闊3間,是作禮拜的地方,大殿后闊一間,兩房是教長講經、主祈的地方。2003年5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莊遺址位于容城縣容城鎮東牛北莊村東。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四周均為耕地。1984年春文物普查時發現,后經省文物部門多次勘察,對此遺址有了初步的認識。1986年秋,修容城至小里公路時,經過跳進區發現灰坑很多,而且在遺址內發現很多遺物,有骨針、帶坑窩石器和陶器等。據采集到的標本分析,北莊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陶支架、陶盂、三足缽、磨棒均有磁山文化內涵,紅頂器物是仰韶文化時期遺物,袋足鬲等為商、周時代的遺存。由此可見,此處遺址延續時間很長,大約經歷了4000多年。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層很深。1987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午方遺址位于容城縣城南1.5公里的午方村西。遺址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比周圍耕地高出3米。現為耕地,保護完好。1982年和1997年省文物研究所兩次試掘。發現此遺址文化層厚0.5~2米,可分為三個文化層,即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和商周文化層。仰韶文化層出土器物有彩陶缽、彩陶碗、彩陶罐陶環、陶紡輪、網墜、陶罐、陶支座、陶釜、陶甑、陶盤、石斧、石鑿、石磨盤、石磨棒、石錛、石杯、刮削器、雙翼石鏃、石刀、骨刀、骨劍、骨鏠、鹿角鏟、骨鏃、骨鑿、魚骨飾件等等。較為重要的發現,是露出一眼龍山文化時期的水井,井口于耕土下露出,橢圓形,長2.5米、寬1.8米、深4.5米。井壁陡直,上小下部稍大,井壁有可供上下時使用的凹槽,井底部有用木棍做成的井盤,井盤呈井字形。內有多件當時先民們提水時掉下去的陶罐,陶罐少數……[詳細]
  東牛遺址位于容城縣城關鎮東牛村。遺址面積3萬平方米,東西寬100米,南北長300米。從出土的彩陶缽和紅陶罐陶片分析,應為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1997年9月,省文物研究所對此遺址進行了部分發掘,發掘面積225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缽片,紅陶罐陶片,資料全部由省文物研究所保存。現在遺址的南面、東南建起了民房。1987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龍遺址位于容城縣城關鎮白龍村西500米處,東西寬200米,南北長200米,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遺址地勢比較高,四周均為耕地。1985年11月6日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1986年11月5日,北京大學歷史系、省文物研究所等試掘發現一處窖穴(灰坑),編號為土路東H1,橢圓形,南北寬3.6米、東西長2.8米,深0.55米,圓底,灰坑北側被一條溝破壞。灰坑內有灶,灶底處有3塊不成表的紅燒土。灰坑東南有一深0.12米、直徑0.2米的柱洞,柱洞東側露出一件早商殘尖足陶鬲。以上情況表明,H1是一處早商時期居住址。1987年8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h视频 |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日本少妇亚洲综合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