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倉山區旅游

倉山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臺嶼陳東忠烈祠陳東忠烈祠位于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臺嶼村,是福建唯一的供祀宋代民族英烈陳東(神號正一陳真君)的祠廟,為前后三進縱深六十米的傳統鄉村祠廟式建筑。2015年1月公布為倉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陳東忠烈祠,建于臺嶼村臺山西麓,頗具規模。祠廟為前后三進縱深六十米的傳統鄉村祠廟式古建筑,古樸壯麗。正門墻上石刻直碑“陳東忠烈祠”,橫碑“臺山文殊廟”。首進為戲臺廳,戲臺正中懸著“曲譜陽春”金字橫匾。兩邊柱聯為民國時臺嶼一位才氣橫溢的塾師撰寫,文采華麗,意境深遠,如“方寸地盤幻出大千世界,須臾戲劇判成凡百忠奸”、“檀板聲中合座連翩群屐,梨園香里眾仙同詠霓裳”等,堪稱中國戲劇聯句中的佳品。戲臺正上方……[詳細]
  濂江林見泉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濂江村,又稱林庭榆家廟,明萬歷六年(1578)仲夏由林庭榆之子林熔建造,曾為林浦村木料加工廠,1990年重修。南偏西18度,占地285平方米。廟為木結構,坐東向西,由門樓、天井、披榭、大廳等組成。門樓為牌樓式木結構,單檐歇山頂,額匾楷書:“見泉林公家廟,明萬歷萬寅仲夏吉建”。明正德謚文安你瀚吏部尚書,改南京后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兄庭桂、庚子舉人,贈南京前軍都督都事,兄庭,謚康懿,工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兄庭楷。四品頂戴,授常熟知縣、泰州同知。余授瓊州推官,補廣東潮府州推官。弟庭,四品頂戴,授浙江紹興府上虞知縣。弟庭枝,乙卯舉人。弟庭機,謚文僖,南京禮部尚書,贈太子……[詳細]
  懷安相公廟,位于倉山區建新鎮淮安社區石山西麓馬尾道,面臨大江,廟右下側江邊有塊巖石高廣平坦,閩江經此分南北二港。建于清代,占地1021平方米,廟宇坐東向西,木構,系由城隍廟、提統撫、天盛院三部分組成的建筑群。廟、廡、院并列,提統撫居中,城隍廟居左、天盛院居右,四周設風火墻。廟內佛像已毀。提統撫面寬三間,進深五柱,上為雙坡頂。內有戲臺、廂樓、大殿、后院,除戲臺已被拆除外,其余原保存尚好。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架,同單檐懸山頂。前有覆龜亭,兩廂為醮樓。城隍廟內設門房、天井、殿堂。廟內的佛像已毀,80年代曾作為蘑菇場。現存廟宇為清代建筑,始建年間不詳。廟邊右前側20多米處的江邊巖石上“南……[詳細]
  天水趙氏宗祠位于倉山區蓋山鎮天水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民國十九年(1930)重建,建筑占地面積894平方米,南偏西15度,為二進木結構建筑。牌坊式門樓,頂上有雙龍搶珠及人物浮雕,門面已改為現代玻化磚,宗祠前為池塘,池塘南側有夾桿石。門內有插屏門。第一進為戲臺,上有五層橢圓形藻井,兩邊分別為鴛鴦池、化龍池,大廳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石柱,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祠存有清同治年間直匾“欽命誥封琉球正使”和“欽命翰林院檢討”等匾額,現存為仿制,還有鄭孝胥手書的楹聯一對。兩邊有游廊通往二進,游廊前有美人靠,拾階而上,過葫蘆形柵門為二進大廳。二進大廳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詳細]
  獅頭山摩崖石刻位于倉山區城門鎮獅山村獅頭山,原有15段摩崖題刻,二普時只存12方,三普只發現4方,分別為林潮孫榜書、錦繡谷榜書、林瀚題記、第一山榜書,北偏西4度。(1)錦繡谷榜書,高約1.5米,寬1米。縱1行,字徑約0.30厘米,篆體:“錦繡谷”三字,字下有蓮花圖案,為無名氏所題,傳刻于清代。(2)第一山榜書:獅頭西坡。摩崖高2.5米,寬1.05米。行書,縱1行,字仰天,字高1米,寬70厘米。文:“第一山”。題字者不詳,傳刻于清代。(3)林瀚題記高230厘米,寬160厘米。楷書,縱9行,字徑12厘米。內容:“大明正德十三年戊寅三月初八日丁未,本里致仕尚書林瀚率諸子:云南參政庭昂,福州指揮庭楷,……[詳細]
  義序水陸尊王廟義序水陸尊王廟位于倉山區蓋山鎮浦口村神富前路1號,始建于明嘉靖41年,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北偏東5度。由戲臺、看臺、大廳構成,前有照壁。進門處的兩個精美石抱鼓及兩邊封火墻、大廳柱礎為原建筑遺物,20世紀80年代重修。正殿大梁上留有“嘉靖四十年重修”字樣。廟為木結構,其門廊、梁柱、礎都保留明代建筑格式,大殿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廟祀水、陸二神和水流法師(稱三尊王),配祀臨水夫人、福德正神,左右墻面繪有36婆彩畫。廟曾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乾隆庚戍年(1790)、道光七年(1827)重修,2000年民間集資重修,將木柱改為石柱。該廟是當地重……[詳細]
  陽岐嚴氏祠堂位于倉山區蓋山鎮下岐村村委對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建。1988年部分重修。占地572平方米。北偏西20度,依山而建,前后遞升。前有門廊,兩側為馬頭墻,內有屏門、前天井、前廳、后天井、后堂、邊房等。前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前廊后廳,穿斗式木結構,后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均穿斗式木結構,封火山墻雙坡頂。是福州地區宗祠建筑的典型實例。祠內原有《重建嚴氏宗祠碑記》碑,1980年移至福州于山碑廊。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堂附近有嚴禁溺女碑1通。該碑花崗巖刻成,長方形抹角首,高1.6米,寬0.4米,厚0.8米。碑額上陰刻一“奉”字,碑身……[詳細]
  濂江林濟齋祠該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濂江村,林濟齋,字亨渡。林翰弟,官至潮州同知,家廟系林濟齋之子林庭模于明嘉靖年間修建,廟坐東向西,土木結溝,由門樓、天井、披榭、大廳、后院等組成,占地393平方米,西偏南35度。該祠由門樓、天井、披榭等組成。大門前保留有兩個旗桿。門面為牌樓式木構架,額匾楷書:“濟齋林公家廟。”檐下斗拱層疊出跳四層,斗洪上覆以單檐歇山頂。兩側為馬頭墻。大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抬梁式加穿斗式減抗式木構架,雙坡頂,兩邊設鞍式封火山墻連接后圍墻。屋頂坡度較平緩,風火墻呈馬鞍形,飾有花卉圖案。、1992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曾重修過。該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詳細]
  義序黃氏宗祠義序黃氏宗祠位于倉山區蓋山鎮中亭村68號,占地約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前有鏤空九龍照壁,門面牌樓式,門內有插屏門,其后有大戲臺,上有八角藻井。大廳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前有天井,內保存有明成化23年的圣旨碑,為明憲宗誥封黃騫父母碑,全文207字,現已字跡模糊不清、難以辨認。另有清嘉慶年間兩塊“文魁”匾額,清道光、光緒年間四塊“武魁”匾額。門前有一對旗桿石,分別是雍正及同治年間,十分珍貴。該宗祠具有一定的史料、文物價值。1996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林浦炮臺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紹岐村,故民間又稱邵岐炮臺。據記載林浦炮臺建于道光年間。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開戰,為抵御可能的攻擊,重修炮臺。馬江戰后,伏波、藝新艦逃離戰場,停靠林浦(邵岐)碼頭。后福建地方軍事當局恐法軍溯流而上攻擊省城,將伏波、藝新并部分商船沉于林浦-魁岐江底,構成阻塞線。民國后,林浦炮臺廢棄。1986年,林浦炮臺公布為區文物保護單位。炮臺坐南向北,臨控閩江。為露天炮臺,三合土結構,由六個炮臺墩組成,每墩高2.3米,底長3米,寬1.7米,一墩已倒塌。現僅剩一個土墩立于綠化帶中。……[詳細]
  龍江石步王氏宗祠龍江石步王氏宗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龍江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代重建,民國16年(1927)、1991年重修,祠占地面積2075平方米,北偏西30度。祠共三進,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構架。前為戲臺,中為祭廳。后為“槐應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有“忠孝連接”四個石刻大字。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堂前刻有盤龍丹墀,祠有陳寶琛書寫的楹聯。祠祀開閩王王審知,主要建筑為清代格式。2001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倉山區建新鎮洪塘社區狀元街9號,后靠洪塘中心小學。為明代建筑,占地面積127平方米,正東。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磚砌墻垣,今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經改建,門前照壁、旗桿座、封火墻已無存。該民居為福州地區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歷史紀念意義。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至今,翁氏后人對翁正春故居第三進進行修復,并恢復七間面闊。翁正春(1553-15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明萬歷二十年狀元,官至禮部尚書,特加太子少保,卒謚文簡。……[詳細]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濂江村石獅里,同時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書;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進左披榭。大門前后有門罩,左右廂房,共二進院落。主建筑為清代格式,面寬三間,進深七柱,雙坡頂,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進60年代后花園失火,損毀嚴重。部分廊石等為明代格式,第三進已焚毀。2001年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民居為了解研究倉山區的建筑法式、傳統民居、名人足跡提供重要的文物資料。……[詳細]
  望北臺真武廟舊址位于倉山區上渡街道紅星社區黃柏嶺鷺嶺里29-33號,明嘉靖五年(1527)陳京所建。陳京,臺嶼人,明嘉靖元年,進士第二名,歷官大理寺正卿、金華知府。廟祀道教正神真武帝。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北偏西15度。一進大殿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天井處還存有清乾隆年間正面龍形浮雕,石刻楹聯及石刻橫案;二進觀音閣已改造。原正門和一進天井處戲臺均已改造。1996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浦口將軍廟位于倉山區蓋山鎮浦口村將軍廟直街7號,又名國公府,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八年(1832)重修,近年再次重修,占地面積-平方米(本廟324平方米,附屬建筑745平方米),東偏北10度,廟祀南宋愛國將領張世杰,楊亮節、李庭芝等。石柱廊檐,主殿封火山墻,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殿前有戲臺,已改造為水泥結構。廟存有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間的新建碑和重修碑。該廟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紀念意義。2001年12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潘墩文天祥廟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潘墩村,東偏北7度。前有照壁,門開兩側,廟內有一坪,一殿,大殿封火山墻二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主祀文天祥,上有正氣歌橫匾,左、右側壁嵌清乾隆、道光重修石碑兩通。藻井中為八角形鳳凰池,左為雙魚池、右為雙鶴池,皆橢圓形。該廟為福州地區僅有的文天祥廟,對于了解研究當地宗教文化,廟宇建筑提供實物參考。1995年4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檀越境閩王廟位于倉山區上渡街道灰爐巷(檀越境),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北偏西5度,為明代建筑,廟祀閩王王審知。共二進院落,懸山頂,其中戲臺已更改。第一進面闊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東側墻面殘存4幅壁畫;第二進游廊卷棚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西側墻面殘存3幅壁畫,已嚴重脫落,兩進院落均為抬梁穿斗式。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潘墩潘氏宗祠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潘墩村,合院式祠廟建筑。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北偏東2度。由插屏門、天井、戲臺、游廊、大廳等組成。戲臺歇山頂,頂棚為八角藻井,兩旁為看樓。大廳封火墻二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清光緒年間重修,現存為清代建筑風格。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濂江瑞跡嶺巖畫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九仙山瑞跡寺后巖壁上,朝向南偏東17度。巖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巖縫中滲出,巖畫為人像圖形,下為水波紋及濺起之水花,人上為云形圖案,筆劃粗獷、簡練,原郊區文管會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巖畫委員會執委陳兆復,曾復函疑為唐前祀雨圖。1995年4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摩崖石刻歷史較早,十分珍貴,為研究倉山區古代石刻藝術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潘墩水部太師廟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潘墩村,與潘氏宗祠相鄰,原祀白馬王,又祀南宋抗元諸臣。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北偏東2度。由戲臺、庭院、覆龜亭、英烈殿、慈航庵、積善堂等組成。英烈殿封火山墻,雙坡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為清代建筑。2007年8月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具有一定典型性,為研究倉山區古代廟宇、宗教文化提供實物參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88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专区 |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网日本一区 | 最新亚洲国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