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帝釋山古建筑群
  帝釋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鳳羽有名帝釋山”。這是洱源縣鳳羽白族民間廣為流傳的順口溜。的確,位于大理點蒼山應(yīng)樂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筆,直指藍天,游人站在兩百米以外的一個大水池岸邊,在風(fēng)平浪靜時,只見巍峨的點蒼山、崇圣寺三塔、藍天、白云連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勝收,令人難以忘懷。然而,當(dāng)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該縣鳳羽鄉(xiāng)境內(nèi)的帝釋山一游,熱鬧非凡的佛教名山勝地定給你一份驚喜。鳳羽帝釋山座落在鳳羽壩子西面聞名中外的洱源鳥吊山麓,東距洱源縣城18公里。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風(fēng)貌,寺外梅樹、松杉成蔭.使不少慕名而來的墨客騷人為它吟詩作對。贊嘆不已。追溯鳳羽帝釋山七寺四塔的歷史,相傳已越千年。蒙氏(鳳羽縣)時擴建一新、在集鳳羽名勝古跡為一體的電視專題片《徐霞客與清……[詳細]
虎頭山古建筑群
  虎頭山古建筑群虎頭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南,因山頂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頭而得名,是以道教為主的古建筑群。據(jù)《虎山碑記》載:“虎頭寺原有一間山神廟,清道光年間陸續(xù)建老君殿和財神殿等寺觀。清咸豐七年(1857年)又毀于兵燹,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復(fù)并建了張仙祠、王母寺等”。虎頭山山石崢嶸,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寺廟道觀沿山勢修建,有虎頭寺。在寺廟之間有曲徑石廊、石橋相通,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楊名揚書寫“虎”及“石門八景”的詩碑,虎頭山寺廟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每逢節(jié)日游人眾多,是重要風(fēng)景旅游區(qū)。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虎頭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觀建筑為主,由張仙祠、虎頭寺、王母寺、老君殿等寺觀及財神殿、彌勒殿、三宮殿、普陀巖等石觀、石窟組成其間以棧道、石牌……[詳細]
青云橋
  青云橋青云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為曾任陜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飏出資建造。至今已有182年的歷史了,依然默默無聞地為云龍的交通做貢獻。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楊名飏母喪回鄉(xiāng),見沘江水漲,為謀生,人們不避危險,仍乘筏過江,乃惻然“念先人成梁之意”,遂捐資倡建。橋建成后,取名為“青云橋”,“蓋取康樂題石門,共登青云梯之意”。青云橋為鐵鏈吊橋,架設(shè)在云龍縣城石門的沘江兩岸山壁之間。橋長36米,寬2.8米,橋底有5根鐵鏈,上覆木板組成橋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鐵鏈作為扶手。橋的東西兩端建有橋亭,東橋亭是原石門通往寶豐鄉(xiāng)必經(jīng)之道,為石券門,橋亭南門上方嵌有石刻《石門關(guān)》匾額一方,南面墻內(nèi)嵌有楊名飏撰寫的《新建青云橋碑記》,西橋亭為兩層,上層塑有觀音佛像,下層為往來通道,石壁上刻有隸書“袞……[詳細]
大堿塘及玉皇閣
  大堿塘及玉皇閣有“山坳明珠”之稱的大堿塘水庫位于縣城東北2公里處,是老街鎮(zhèn)農(nóng)田灌溉的主要水源。這里路繞山環(huán),勢若天成。水庫周圍廣植樹木,漸已成林;大壩南端,亭臺峭立。冬春之時,蓄水滿塘,波光粼粼,山色明媚,景色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山水相互結(jié)合形成優(yōu)美的山水景色。大緘塘水庫是永平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玉皇閣坐落于龍們鄉(xiāng)石家村的靈化山顛,距縣城約5公里。據(jù)考證,玉皇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永昌府志》載:“明云龍州人董某,舁天尊金像至此,像重弗舉,因卜地建閣于上。”民國《永平縣志稿》記載:玉皇閣后被“兵燹拆毀。清光緒九年,貢生李開陽等重修。殿宇宏敞,凡有三進。”1958年,玉皇閣在破“四舊”中被拆毀,漸漸荒廢。1983年以后,龍門、老街等地的群眾自發(fā)組織,籌集資金對玉皇閣進行了重建。到1990年,先……[詳細]
梁大小姐宅院
  梁大小姐宅院位于巍山縣南詔鎮(zhèn)人文巷,建于民國時期,占地面積996平方米,建筑面積550平方米,為當(dāng)時巍山四大家族之一梁美聲的大女兒的宅院。宅座東向西,大門開于北,一進兩院,基本格局為三方一照壁,富于變化。由照壁、主房及兩耳、南北廂房及跨院組成。照壁為一字形,兩邊開門洞。主房和廂房舉架較高,前廊為卷棚頂,廂房兩邊各有一個小花園,曲徑通幽。花枋、吊柱等木構(gòu)部分雕刻精美。整個宅院布局簡潔敞亮,主體建筑尊崇傳統(tǒng)做法,大門及照壁一反傳統(tǒng),采用了三角形等幾何圖案,明顯受到了當(dāng)時西方建筑風(fēng)格的影響,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建筑潮流,是巍山民國時期民居建筑的代表。2006年11月,梁大小姐宅院被巍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彩鳳橋
  彩鳳橋彩鳳橋位于云龍縣城北74公里的白石鄉(xiāng)順蕩村,橫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后歷代均有維修,到光緒年間的最后一次維修時把西面的橋亭改建0,名“童子閣”。橋為單孔伸臂木梁橋,全長33.3米,寬4.7米,凈跨徑27米,高11.33米,橋身建筑采用木方交錯架疊,從兩岸橋墩層層向河中心挑出,如樓閣建筑中的斗拱,在兩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時,再用5根橫梁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并于橋身上復(fù)蓋房頂。橋兩側(cè)用木板遮擋,橋內(nèi)置兩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東面橋亭內(nèi)現(xiàn)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云龍州官告示碑》頒布行人馬幫等過橋規(guī)則。現(xiàn)該橋保護完好。1988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云龍縣白石鄉(xiāng)順蕩村……[詳細]
劉家宅院
  劉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號,始建于民國初,房主劉介先是一個馬鍋頭,其建筑布局前店后院,宜商宜居。宅座西向東,一進三院,臨街為鋪面,后由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兩個院落組成。劉介先的弟弟劉介眉和朱德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同班學(xué)員,早年和朱德參加過護國運動。劉家宅院布局精巧,雖南北地狹,但通過巧妙地限制房屋的進深,留出足夠的院落空間,使得宅院寬敞明亮,其建筑雕刻精美,為民國時期的傳統(tǒng)民居代表之一。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回龍山塔(文筆塔)
  回龍山塔回龍山塔,俗稱文筆路,1979年經(jīng)彌渡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彌城東門外回龍山(也名景屏山或謂大尸山,即今稱的朱山與文筆山或塔山的全稱)北端。此塔為密檐式六方椎形實心磚塔。塔身共11級,通高約14米,各級出檐較短,皆以花邊磚出挑為犬牙狀,通身以白灰抹面。基座高1.8米,周長11.5米,青條石鑲砌,塔剎由寶蓋、寶瓶組成。此塔始建至今,未聞史記有毀損重修的記載及傳說,距今近400年,歷經(jīng)數(shù)次大地震,仍無歪斜損壞現(xiàn)象。據(jù)考證,文筆塔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因塔身以白灰粉飾,故而萬歷《趙州志》稱之為白塔。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十九日,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從蒙化(今巍山)出發(fā),經(jīng)隆慶關(guān)進入彌渡。當(dāng)……[詳細]
柯家宅院
  柯家宅院位于巍山古城東街64號,建于民國初年,占地835平方米。宅院座北向南,由兩個三方一照壁的院落和一個后花園組成。宅院雖臨東街,但建筑由南向北縱深發(fā)展,使得宅院漸離城市喧囂,曲折幽深,引人入勝,有回歸自然之感,加之建筑雕飾甚多,做工精美,兩座照壁及墻上均繪各種書畫,藝術(shù)性高,足可發(fā)人之幽思遐想,為巍山民國時期民居建筑之精品。2005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西竺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竺寺
  西竺寺西竺寺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象麓村,距城約3公里。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明永歷六年(1652年)增修。現(xiàn)存主殿,單檐歇山頂,通面闊13.9米,通進深11.3米,前檐廈廊闊3.2米,卷棚式頂,門楹懸“竺國宗風(fēng)”橫匾,殿內(nèi)存十八羅漢塑像,保護完好。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董澤故居
  董澤故居為云龍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云南大學(xué)創(chuàng)始人,東陸大學(xué)校長,省政協(xié)委員董澤先生故居,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總建筑順深20米,進深65米,已有100多年歷史。董澤故居于2013年公布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滴水線,南至村道邊0.5米,西至村道邊1米,北至村道邊0.5米,占地面積458.58平方米,建筑面積747.61平方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與四至范圍一致。……[詳細]
張紀(jì)域故居
  張紀(jì)域故居位于劍川縣金華鎮(zhèn),年代為1798年。類別為古建筑。張紀(jì)域故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魯元故宅
  魯元故宅位于劍川縣金華鎮(zhèn),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魯元故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劍川回龍庵位于劍川縣沙溪鎮(zhèn),年代為1710年。類別為古建筑。劍川回龍庵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阿七采冶銅遺址位于永平縣博南鎮(zhèn)青羊廠村民委員會楊阿七自然村,始開發(fā)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礦硐主要分布于廠河兩岸半山腰,分布面積約 120000 平方米。在采礦和冶煉時均采用土法,開采時均采用“羊蹄釬”鑿眼,痕跡最深達20厘米,寬10-15厘米不等。礦硐多為平硐、斜硐,也有少量“釣井”。在廠河邊有冶銅窯址痕跡,大多為鍛燒窯。……[詳細]
  彌勒山采冶銅遺址位于廠街彝族鄉(xiāng)楊柳樹村民委員會彌勒山,始于明代時期,為“礦箐硐廠”、“大象銅廠”、“爐塘廠”。廠街因開銅礦而得名。據(jù)載銅礦開辦于明末,官辦,為云南西部大礦之一,歲額年二三百萬斤,供京運。清代運銷下關(guān)、昆明等地。咸豐時因戰(zhàn)亂停辦。礦區(qū)面積約50萬平方米,有冶銅場、錢局、戲臺、集市等。于1958年大戰(zhàn)鋼鐵銅采用土法煉銅開采。現(xiàn)新興工業(yè)又重新開采大象硐廠。該遺址具有歷史價值。……[詳細]
  江頂寺門樓遺址 位于杉陽鎮(zhèn)巖洞村民委員會灣子自然村江頂寺,據(jù)永昌府志載,江頂寺始建于明代,坐東北向西南,為中軸對稱式建筑格局,由大殿、天王殿、山門、茶室組成,在茶室與山門之間的驛道上建南北門樓,為驛道必經(jīng)之地。民國三十三(1944)為火所焚。2002年,在江頂寺原址上新建大雄寶殿。明清時期江頂寺禪宗為臨濟正宗派。此遺址對研究明清時期佛教的傳播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杉陽西山遺址位于永平縣杉陽鎮(zhèn)杉陽村民委員會街尾巴西山余脈(蟒蛇山),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在遺址上采集到石刀、石斧、陶片。從剖面上看,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厚0.2—2米不等。分布范圍自杉陽西山寺腳至連家灣村子頭,整支山頭都有文化層出現(xiàn),分布面積約70000平方米。是我縣目前發(fā)現(xiàn)的繼“新光遺址”之后又一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詳細]
  小獅山豎井遺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博南鎮(zhèn)曲硐村民委員會老馬山之余脈小獅山中部。在小獅山東、西、南三面直立剖面上分別有古洞三個,西洞于1976年發(fā)現(xiàn),豎井于2001年發(fā)現(xiàn)。2009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進行勘探確認“豎井遺址”。明末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西行至此,尋“石洞,已無矣”。該豎井、古洞為云南之少見,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xué)研究價值。……[詳細]
20、惠民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民橋位于云龍縣城南寶豐鄉(xiāng)南新村,距縣城21公里,架于沘江之上。惠民橋始建年代不詳,原橋在清咸豐七年(1857年)毀于兵燹,現(xiàn)橋重建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橋為雙孔鐵鏈吊橋,由于建橋處江面較寬,故于江心增設(shè)橋墩,采用了二進連跨的建筑工藝。橋全長50米,橋身長39米,寬2.5米, 高約8米; 最大一孔孔徑21.3米。橋由8根鐵鏈組成,6根為底鏈,2根為吊鏈,在底鏈上鋪設(shè)木板為橋面。三個橋墩上均建有瓦頂橋亭,東西兩端橋亭為牌樓式,并附有長達7米的甬道。1987年公布為云龍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AV秘精品色婷婷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婷婷5月色综合色综合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有码亚州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