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五華區旅游

五華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趙公祠位于翠湖南路,用以祭祀辛亥功臣、護國名將趙又新。趙又新(1881~1920)原名趙復祥,字鳳喈,云南省鳳慶縣人,辛亥功臣、護國名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09年10月任命為駐云南臨安(今建水)的新軍第十九鎮三十八協第七十五標教練官。昆明重九起義后,11月2日,發動和領導了著名的“臨安起義”。后赴江西,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之湖口起義。失敗后回云南,改名趙又新。1915年底,護國戰爭爆發,趙又新被任命為護國軍第一軍第二梯團長,在蔡鍔的率領下,轉戰川南,身先士卒,英勇作戰,屢建戰功。此后任駐川滇軍第二軍軍長,1920年10月8日在瀘州城陣亡。年僅39歲。趙又新殉難后,靈柩發送回昆……[詳細]
  懋廬 座落在昆明 市東風西路吉祥巷,建于清咸豐八年(1852年)。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房屋主人張懋弟,由此得名。懋廬 坐北朝南,為土木結構,硬山頂。“一顆印 式建筑”。正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廂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西廂房大門兩側是青石砌筑而成的門柱,門柱上是券頂,頂上鑲嵌橫匾,曰“懋廬 ”。橫匾上是三角頂裝飾,這種西式門面與傳統方正如“印”的四合院有機地結合的建筑風格,是民國時間昆明 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是昆明 地區優秀的傳統民居之一。整個院落,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及室內陳設無不經歷了百多年的歲月,如此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筑的營造特點的老房子,如今昆明 屈指可數。懋廬位于景星街吉祥巷18……[詳細]
  重修瓦倉莊土主廟碑碑名為《重修瓦倉營土主廟碑記》。現立于東風西路瓦倉莊69號瓦倉小區內。該碑立于明萬歷九年(1581),墨石質地,坐東朝西,高1.86米,寬0.60米,碑文分上下兩列,上為重修碑記,下為捐資功德碑。碑文由著名思想家李贄撰文,記述了創寺沿革、重修始末。現土主廟現已不存在,只留此碑。李贄是明代官員、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明萬歷五年(1577)入滇,出任姚安知府。萬歷九年(1581)解職時曾逗留昆明。在此期間應邀為土主廟撰寫了重修碑記。此后游歷各地講學著述,后出家為僧。萬歷三十年(1602),明神宗朱翊鈞以“惑世誣民”罪將其下獄至死。《重修瓦倉營土主廟碑記》不僅記述……[詳細]
  聞一多殉難處遺址位于昆明市五華區華山街道辦事處錢局街西倉坡6號。聞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著名教授、詩人、文學家,年輕時留學美國,1938年4月28日到達昆明。云南西南聯合大學成立,聞一多為聯大著名教授。1946年7月11日,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被害圓通街,全國震動。7月15日,聞一多大步走進云南大學至公堂,在悼念李公樸大會上作了歷史上著名的“最后的講演”。下午4時許,聞一多和兒子聞立鶴相伴回家,就在離家十來步之處,被特務暗殺。1986年7月15日,李聞慘案40周年之際,中國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員會在聞一多犧牲的西倉坡宿舍前,建立了“聞一多先生殉難處”紀念碑。聞一多殉難處先后被昆明市……[詳細]
  順城街清真寺位于順城街敦仁巷。創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是明代云南府城內、外、東、西、中三路五所清真寺之一。始建時,規模不大,清道光年間擴建后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清咸豐十六年(1856)毀于兵燹。光緒六年(1880)重建。民國十六年(1927)增修,1979年至1981年重修。順城清真寺占地面積5445平方米,合院式布局。“朝真殿”為禮拜大殿,光緒時期的單檐歇山頂式木結構建筑,占地約400余平方米,面闊5楹,縱深3間,窗欞格扇工藝精湛。1979年至1981年重修時基座抬升,但結構未作大的改動。寺內有阿拉伯文“金阿訇大兄墓志銘碑”一塊,存于清真寺朝真殿北側,為矩形的青石碑,長0.8米、寬0.……[詳細]
  南屏電影院位于市中心曉東街,原名“南屏大戲院”。1939年建成。由女企業家劉淑清創辦,著名建筑師趙琛所設計,陸根記營造廠施工。影院由放映大廳和門廳組成,占地面積182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門廳外觀為半圓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為入口,設五道玻璃木框彈簧門,門頂有一米多寬的平臺伸出,從平臺到屋頂是圍成半圓形的八道條形玻璃大窗。放映廳正廳有1400個座位,樓廳有352個座位。座位排列坡度為倒仰式。設計新穎。整個建筑外形,氣勢恢宏,端莊典雅,華麗明快。當時為西南最大的一家電影院。抗日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時期,南屏電影院大量放映國內外優秀電影,豐富了昆明人的文化娛樂生活。2012年12月,公……[詳細]
  李公樸先生殉難處位于位于昆明市翠湖公園東畔,今圓通街1號附近。現立有李公樸先生殉難處碑。李公樸(1900-1946年)江蘇省鎮江市人,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和云南省支部執行委員,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戰士,“九一八” 事變后參加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呼吁抗戰,與沈鈞儒、鄒韜奮等一起被捕入獄,是著名的“抗戰七君子” 之一。1940年移居昆明,從事進步文化活動,曾開設“北門書屋”,出版、銷售進步文藝書刊,宣傳抗日救國和民主進步思參加-。1946年7月11日夜晚,被國民黨特務用無聲手槍暗殺,此即震驚中外的李聞慘案。地址:昆明市五華區圓通街類型:紀念碑游玩時間: 建議1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詳細]
  文廟直街王氏宅院位于文廟直街103號,坐北朝南,為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單檐歇山頂,山花浮雕“仙鶴白云”圖,三開間,有外回廊。兩側置樓梯間。該樓額枋花板、雀替撐拱、掛落垂花柱、欄桿下掛板等木雕裝飾極為精美,且瀝金箔,甚為奢華。樓下層有石材羅馬柱式,窗框門套亦為石材弧頂,具有西式風格。該樓始建年代不詳,原為昆明士紳孔鑒庵宅第,清光緒年間,由云南清代巨商王熾購下,作為眷屬居住使用。建筑原為三院,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現僅存一幢。近期維修時,內部有較大改動。文廟直街116號民居建筑為一座坐西面東的二進院合院民居建筑。經多次改建,僅后院正房保存原貌。該房土木結構,懸山式瓦屋頂,梁枋、門窗、柱礎雕刻精……[詳細]
  正義路文廟東巷5號藜光廬是一座套院建筑。約建于民國初期。土木結構、二層、單檐硬山頂。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100平方米,體量較大。北院為宅院的主體,系“四合五天井”布局,坐北朝南,正房“明三暗五”,耳房和前廳為三間,設“走馬轉角”樓道相通,裝修精美。南院為宅院大門內的附屬院落,靠西建有獨棟二層樓房。宅院大門采用中西結合手法建構。門套為水洗石平直線條組合。額曰:“藜光廬“,藜光,意為“燭光”。表達了原房主鬧市求靜、習讀詩書的心境。另:光緒二年(1876)恩科進士劉藜光系昆明人,此宅院是否與他有關,待考。因其建筑藝術價值,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沙朗古道位于沙朗壩子大村東面山坡上,隸屬于西翥街道辦事處。現存古道遺址長約兩公里,寬1.5米至2米,青石鋪墊。沙朗壩子群山環繞,沙朗河由北自南流過,自古有白族、彝族人居住。為了加強與外界的交通,修筑了由東通往普吉達昆明城,由西北通往富民的道路。明代徐霞客游記中記述為“沙朗道”。沙朗道翻越兩側高山,甚為險陡,不僅是進出沙朗壩子的主要通道,也是昆明經由富民、武定通往四川的間道。民國時期,由于公路的修通,此道逐漸廢棄。凸凹不平的青石上馬蹄留下的深坑,見證了古道悠久的歲月和艱難的行程,是研究昆明山區古代交通的實物依據。2012年6月25日公布為五華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頭村龍泉寺位于西翥街道辦事處頭村西北面的半山坡上。綠樹掩映,環境清幽。寺院坐西朝東,平面布局為四進三院式,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放生池、彌勒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兩側有配殿及廂房。該寺始建于清初,現存大雄寶殿系同治年間重建,觀音殿為光緒八年(1882)重建。大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前設廊廈,卷棚天花,其額枋、雀替等均有精美的龍鳳透雕,抱頭梁、穿插枋龍頭圓雕和八仙等浮雕工藝亦為精湛,彩繪圖案生動逼真。1947年寺院被改為學校,1987年學校搬遷后,至1992年維修并重塑佛像。2012年6月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建筑位于崇仁街,建于1920年,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為合院式。正房明三暗五,東西耳房面闊三間,前廳面闊五間,均為單檐兩層樓。空間組合上采用“走馬轉角樓”的手法。小木作雕刻精美,室外地面為青石地墁,臺明階條石及柱礎均為青石。建筑外立面采用西式弧頂窗,大門為歐式做法,石材立柱拱頂,外加羅馬柱抬半圓拱頂門套。原是皮貨商張子玉的私宅。1922年至1928年為美國駐昆領事館租用,后為楚雄商幫馬超群兄弟購下。新中國時期曾作為五華區武裝部和崇仁派出所的辦公場所。2003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方紅水庫碑位于普吉辦事處聯家社區范家營村東方紅水庫西北角,立于一九六八年國慶節。東方紅水庫屬于小II型水庫,是昆明小路溝(匯入老運糧河)起源地。碑身為沙石質地,陰刻有圖形和文字,碑首是一個五角星浮雕,接著刻有“毛主席語錄”、“備戰、備荒、為人民”兩行字。碑中部刻有“東方紅”三個毛體大字和“水庫”兩個小楷字,字下雕有初升的太陽圖案浮雕。碑底刻有“金馬綜合加工廠支農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201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路燈位于正義路五華坊巷與如意巷交匯處,坐東朝西。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所立。“古路燈”用整體石灰巖材打造而成,形如一根四方立柱,整體高約2.50米。柱頂鏤空,三面鑿成窗形,內雕有圓形燈盞,在油盞中盛香油后點燃燈芯,即可通過三面窗口透出光來照明。這座古路燈是昆明市現僅存的清代唯一的一盞路燈,對研究清代昆明市政公共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詳細]
  甬道街西卷洞巷1號系“三坊一照壁”布局,建于民國中期。該宅院坐南向北,正房三間,耳房兩間,土木結構,單檐懸山頂。二樓有回廊連通。由于耳房的位置在正房邊間至北,天井顯得狹小。宅院小巧玲瓏,小木作裝飾極為精美。特別是正房挑檁和檐檁下的兩幅罩式“二龍戲珠”和人物花卉透雕,繁復細膩,生動活潑,工藝精湛,為建筑裝飾木雕的珍品。該宅院200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牛街清真寺位于昆明市金牛街41號,始建于元代,又稱東門清真寺,是昆明伊期蘭教重要禮拜場所,現存朝真殿為清光緒十五年(1889)重建。磚木結構,單檐歇山頂,五楹,通面闊19米,進深13米。檐下用裝飾性斗拱,雕花隔扇門,殿內可容200余人。1941年金牛街清真寺曾被日機轟炸破壞,1943年按照原樣修復。1990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山南路傳統商鋪建筑群位于華山南路63號至101號,共24間臨街商鋪,建于民國年間,建筑風格主要為中式土木結構,臨街豎樓式商住建筑,坐南朝北,多為三層樓,建筑本體反應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老昆明商業街道風貌,建筑群包含有胡志明舊居、寶翰軒裝裱店、吉慶祥糕點店等重要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4年12月,公布為五華區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迤西公清真寺,主體建筑為清真寺大殿,長13.9米,寬11.9米土木結構建筑。另有五間六耳的住房一院,以及浴室、廚房等附屬建筑,總面積為160余平方米。大門有前后兩道。正門位于慶云街,后門位于南昌街。因寺多接納迤西來昆的回民,谷稱“迤西公清真寺”,是我市回民重大節日聚會地點之一。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天閣1號民居為一座三合院建筑,磚木結構,懸山式瓦屋頂,二層。其屋宇式門框莊重典雅,檐下疊磚起澀,五層磚臺層層收縮,額枋石條和磚砌石柱收束處方框浮雕以及三重木門罩雕刻細膩精美。外隔墻檐下磚砌梅花窗,檐上砌空心花臺也獨具特色。該宅院年久失修,內部空間略有改動,但部分隔扇門、花格窗保存完好。……[詳細]
  建于1950年,為兩層磚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554平方米,建筑面積1108平方米,坐西朝東,中設大廳,對稱式布局,交錯瓦面坡頂,西式墻體,方窗。內走廊,局部立面檐口、腰線和墻裙裝飾回紋圖案,有蘇式建筑特點。現作為昆明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東臨祥云街,一層為商鋪。……[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 日韩精品一本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