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云浮市 > 羅定市旅游

羅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必名李公祠
  必名李公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連州鎮萬車村委會大樂村。祠建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坐東向西,與其祖李庸將軍祠逆向。一路三進,面闊12.3米,進深30米,面積369平方來。硬山頂,龍船脊,筒瓦,瓦面曾修葺,水磨青磚勾縫,頭門有四條八角云石檐柱,雕花麻石砌鼓樂臺,四組十字科斗拱雕花四步架梁、月梁、駝峰等,門廊較深,大門開在正脊前一檁。門額為《必名李公祠》 “雍正歲次甲辰季秋谷旦國學候選州同男喬馨建”,門廳一條磚仿石金柱,后接十字科四檁斗拱,小屏風。前天井兩廡倒塌,中廳為祖堂,三開間三進深,中間敞開式,四條八角形金柱,雕花十字科斗拱7架梁,前檐為兩條方檁卷棚頂檐廊,外有一條雕花額枋,上有兩個十字科斗拱袱墊。有嫁妝瓦,后檐單步架梁,接后墻體,有雕花后額梁,兩側墻開券門入第三進。前有雙八角形檐……[詳細]
下山洞遺址
  下山洞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蘋塘鎮周沙村委會下山兒洞。該山地處羅定市東部石灰巖地帶邊緣,是一座凸出的石灰巖山峰,三面皆為山谷盆地,下山洞洞口朝西,前有彎曲小溪和古橋,小溪垂柳夾岸。洞口高于溪面5米,外有狹長洼地。洞高3.5米,寬2.2米,深30余米,分主洞和支洞。1984年9月,羅定縣文物普查隊在洞中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文化遺址,1985年和198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羅定縣博物館等單位先后聯合進行過三次發掘,在主洞中段、距洞14米處發現有四層堆積,第一層為石灰華鈣板,第二層出土一段智人橈骨和60多塊破碎蚌殼,不少蚌殼刃部鋒利,有人加工痕跡,還有黑鼠和一些無法鑒定的破碎獸骨,第三層堆積膠結堅硬,內含動物化石極為豐富,有猩猩、長臂猿、巨……[詳細]
錦堂陳公祠
  錦堂陳公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平鎮平垌村委會大屋垌村。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1905)建,坐東南向西北,一路變三路,縱二進。面闊29.8米,進深25米,面積745平方米。硬山頂,灰塑博古高脊,牌式鑊耳博古封火山墻,兩登帶短巷,外廂正立面為兩個鑊耳山墻,后堂兩鰲側向有兩鑊耳封火山墻。全祠可見三組不同方向的八個鑊耳。青磚墻體,夯土腳,青磚砌角。頭門為麻石檐柱,石月梁,檐口人物雕板。前檐人物滿屏雕板三步架梁。后立屏擋中已拆去,三開間兩進深,9架梁,雕花平袱墊。兩廡用雙仿石柱,滿屏雕花卷棚頂廡廊,綠釉瓦當,滴水,瓦面砌墻面灰塑牌飾。寢堂三開間三進深,前為四檁卷棚頂檐廊,重彩鎏金雕刻滿屏袱墊。中堂圓木金柱9架梁,平袱墊,后檐墻體承重。邊路前廂為側向一廳兩房,內有小天井,有登帶隔開,后有屏式灰塑博古封……[詳細]
4、大垌八角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垌八角樓
  大垌八角樓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金雞鎮大垌村委會下新村。為一座傳統民居加建碉樓式建筑,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坐西向東偏北,廣三路,深四進,面闊37米,總深60米,占地面積2220平方米,前三進為傳統民居,懸山頂,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墻,正立面有兩個裝飾性鑊耳,全封閉,內凹肚門,有方條趟櫳,前墻側面將懸山隱蔽,內部有縱橫通巷相連貫,天井鋪青磚,三合土井沿,三面瓦接后堂水。廳后有擋中格扇屏板門,前有落地龕罩屏門,均雕工精細,各小廂房均有小門墩。第三進在太公棚底開小門通后院,后院地面抬升五級,兩邊為兩排輔屋,內有兩水井,用后山汶泉水,一清一濁,一食用一洗用。后有一座四層高炮樓,青磚建造,四角凸出四個方形,故當地人稱為“八角樓”。碉樓密檐,檐下一周用五彩灰塑裝飾,四面有灰塑鳳尾博古脊,并……[詳細]
樓腳民居
  樓腳民居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石圍社區居委會樓腳。明末清初建筑,坐西北向東南,一路四進,依地勢逐級升高,面闊13.1米,進深37米,面積485平方米。硬山頂、龍船脊、平瓦,龍脊鑊耳封火山墻,水磨青磚墻、麻石腳,內凹肚門,兩廂檐口貼塑海浪花,素胎瓦當、滴水。頭門小屏風,大天井兩側有臺式廡廊,用瓜柱5架梁,柱上加刻斗,兩廡和第二進廳前共有四塊紅石雕花攔板,門廳后墻用木雕花窗。第二進官廳三開間三進深,八條圓木柱,瓜柱七架梁,前為雙檁卷棚頂檐廊,十字斗拱,后為立體式屏風門,額枋底部雕花。第三進開中門,用方條趟櫳門,立體式屏門分兩層,上有雙層雕花龕罩,設祖堂,廳門有方條趟櫳門。第四進原為三層炮樓(今已拆小一層),底層為白砂巖,九級人字臺階,開高門,用方條趟櫳,裝有三個鐵橫櫳箍,炮樓設四廂……[詳細]
南門頭大夫第
  南門頭大夫第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西區居委會南門頭。清中期建筑,又稱老大夫第,坐西北向東南,三路五進,面闊22米,進深47米,面積1034平方米。懸山頂,龍船脊,平瓦,修葺后多有改動。前為兩推首。前圍墻,開有小斗門,第一進圍墻后有小地堂,推首外后又建圍墻留外明堂,變為門內外有三圍墻、三地堂格局。青磚墻,紅石腳,綠釉瓦當,明堂紅石鋪地,墻體紅石上有三層麻石,右推首有花格屏門小客廳,前有磚砌花窗擋隔墻,前連內登帶直巷,登帶直巷實為一道排水明渠與檐階石,第一進門廳在大門后有六檁卷棚頂檐廊,博古架,青磚地面,置花格擋中后屏板門,天井三面接后堂水,第二進前置落地花格雕花罩式門,后為立體式花格擋中屏風門,第三進開大門,第四進不相連,由一橫式大天井隔開,青磚基礎砌坭磚墻,第五進拆去。右側一排……[詳細]
石龍塘葉氏大屋
  石龍塘葉氏大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鏡西村委會石龍塘村。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稍偏西,廣六路,深四進,俗稱十二座。面闊63米,進深43米,面積2709平方米,前有20米地堂。懸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中路高出其它各路,兩條登帶巷,邊路廂房外又有兩條直巷,巷外再有兩排附屋。正立面原有兩鑊耳山墻,鑊耳拆去,僅剩墻體,墻體較主屋凸出。青磚包泥磚墻,灰砂夯土腳。附屋泥磚墻。中路為外凹肚門,闊10米,旁路為內凹肚門,闊4.2米,均有方條趟櫳。登帶巷用企櫳門,上圓下方。圍墻灰砂腳,磚砌疏窗墻體,外為水塘。大門墩有木桎,大門廳后有屏風,天井較深,內鋪青磚,門內兩側稱朝廳。二進廳有石屏板門,三進廳后有立式屏板門。當地稱為雙落鰲,雙登帶,四角四炮樓(后高前低),共有十九個天井(兩側為長天井),12個廳(不包……[詳細]
輿權黃氏宗祠
  輿權黃氏宗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平鎮替西村(朗)黃自然村。祠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1980—2003年曾維修。坐東南向西北,面闊30.7米,進深19.3米,面積592平方米。廣三路縱二進。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博古兩面雕有番鬼扛脊,博古人字斜脊封火山墻,兩低鰲密檐,兩登帶巷,開前門,邊路為兩排輔屋,見人字斜脊。青磚墻畫抹灰劃磚線,灰沙夯土腳,門檐柱為圓木柱,雙步架梁,內為磚仿石檐柱。小屏風,廡廊為7架梁,寢堂為三開間三進深,圓木金柱,磚仿石檐柱,瓜柱9架梁,前為四檁卷棚頂檐廊,后檐為墻體承重。內存清道光十八年《黃氏世系譜記》和《創造祖祠蒸嘗碑》。邊路為四耳房作書館,右側缺后角左側再建一間為倉管,作管理宗嘗用。地堂有矮墻,左右有小門亭,外側為月塘。該祠灰塑脊和坭水墻畫多人物圖案……[詳細]
羅城區氏祖屋
  羅城區氏祖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區屋居委會。清中期建筑,坐東北向西南,三路三進,硬山頂,龍船草尾脊,平瓦,第一二進為人字封火山墻,兩條內登帶巷,邊廂正立面有兩個龍脊鳳尾山墻,廂房后為兩個平脊馬頭墻,第三進側向有四個龍脊鑊耳封火山墻,青磚包坭磚墻(見光包),素胎瓦當,60公分紅石腳,雙凹肚門,紅石檐階,內墻面抹灰勾劃磚線。前明堂有圍墻,明堂14米寬,8米深,圍墻外為半月塘,圍墻左側砌一小門樓,后為吹打房、紅石門額、磚花窗。頭門小屏風,內天井兩側有雅致小偏廳,外砌嵌花窗擋隔墻,內置雙柱落地罩式屏門,頂有木藻井。第二進內凹肚門,內有立體式花格擋中屏門。第三進稱觀音廳,前開大門,后設神棚龕罩,橫通巷走曲尺形接直通巷,后門通后花園,內登帶直通巷外兩排附屋,右側圍墻內有小花園。該建筑造型……[詳細]
附臺村翁氏牌坊
  附臺村翁氏牌坊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駙臺村委會牌坊村。清道光十八年(1838)為旌表區元德之妻,節婦翁氏而建造,坐西向東。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磚柱批灰仿石結構。面闊6米,明間3米,次間1.5米,廡殿頂。以灰塑藝術最具特色,彩塑飛鳳,配以山水圖案以殛各種人物造型,重彩粉飾,精妙傳神。正中灰塑金童玉女捧月,兩端塑彩鳳1對,重脊翹起,下塑2個托梁力士(番鬼托梁),上塑4個彩鳳。次樓依半個明樓模樣各塑3個彩鳳,形態各異。整座共塑12個彩鳳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明樓正面上 書-“圣旨”匾額,兩柱對聯橫額為“節孝流芳”,內容為“鐵石為心任苦雨凄風干百年堅貞不朽;丹青刮目儼銀臺金闕億萬世瞻仰猶新”;明樓背面上 書-“旌表”匾額,兩柱對聯橫額為“冰清玉潔”,內容為“想當年矢志柏舟猿嘯鳥啼與冰霜而勵潔;喜今……[詳細]
11、莼圃陳公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莼圃陳公祠
  莼圃陳公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平鎮平垌村委會大屋垌村。建干清光緒九年癸未(1883年),坐西南向東北,一路二進,面闊27.2米,進深27.9米,面積760平方米。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書卷人字博古封火山墻,兩邊廂正立面有兩個云頭狀大鑊耳山墻,麻石檐柱,月梁,三步架平袱墊梁,青磚墻面抹灰勾劃磚線,夯土墻腳。綠釉瓦當,滴水,頭門三開間二進深,大天井有石條砌中路,后有一個四流水歇山頂拜亭,有嫁妝瓦,內用四條木柱,外用四條磚仿石柱,下有嵌素瓷花窗矮欄,天井兩側有雙柱卷棚頂廡廊,六角形磚仿石柱。第二進寢堂三開間三進深,前檐磚仿石柱,中用八角形木柱,前檐為四檁卷棚頂檐廊,后檐墻體承重。中為11架梁,存三塊練功石,刻有“至彀堂”三字。后墻密檐嵌綠釉花窗。該祠以中天井拜亭最有特色,且內部雕刻精美,檐……[詳細]
平西陳氏祠堂
  平西陳氏祠堂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附城街道辦事處平西村委會西門口西三村。清雍正年間建,清代后期重修,1990年再修。坐東向西偏北,二路二進,面闊20米,進深19.8米,面積396平方米。硬山頂,原為石灣陶瓷脊,平瓦,文革被毀改為平脊,綠釉瓦當,滴水,麻石檐柱,石砌鼓樂臺。青磚抹灰勾劃磚縫墻體,紅石腳,三級紅石臺階,平袱三步架梁。門廳三開間,二進深,仿石柱,柱間立屏風。敞開式,前后堂檐柱作廡廊廊柱,敞開式。紅石鋪天井,寢堂三開間,三進深,磚仿石柱,穿斗抬梁結構,平袱9架梁,前為四檁卷棚頂檐廊,后檐4步架梁。左側為一排書房,一條直通巷,明堂外用城墻磚砌圍墻,兩側開券頂側門。左側門外遺置石灣陶瓷瓦飾,前為磚砌水塘,祠名為新會陳白沙書,似為借用新會祠堂額。西門陳氏為清初從新會遷來,入羅定時間較當地陳……[詳細]
13、譚其鏡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譚其鏡故居
  譚其鏡故居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細坑社區居委會銀竹根村。清晚期建筑,坐西向東,三路五進,面闊37.1米,進深50.5米,面積1874平方米,又稱“文遠堂”。懸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正立門面一門樓,兩廂兩附屋,兩條登帶直巷,四個鑊耳山墻,鑊耳已被拆去,青磚包坭磚墻,灰砂腳、麻石夾角。四條內橫通巷,僅有四個側門。門廳為外凹肚門,有趟櫳,雕花擋中小屏風,第二進后每進皆有大門、有門墩,后有花格擋中屏板門,第五進為祖堂,天井為紅石地面麻石檐階,登帶巷開前后門,無灑,用麻石砌成長方形天井接兩側瓦檐水,附屋分為5級,開三個側門。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譚其鏡(1904~1927),早期中共黨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留校擔任入伍生政治部主任,中央兵工試驗廠黨代表,國民……[詳細]
譚御史祠石圍大夫第
  譚御史祠石圍大夫第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石圍社區居委會南永平村。清中期建筑,坐西北向東南,三路四進。面闊36.4米,進深48.3米,面積1758平方米。原府第為并排2座,今僅剩一半。硬山頂,龍船鳳尾脊,平瓦,人字封火山墻,第一進為門樓、倒座房,內凹肚門,兩推首有龍脊鳳尾鑊耳山墻,青磚包坭磚墻(見光包),紅石腳。門樓小廂房兩側各有兩仿石柱;敞開式瓜柱五架梁,后有雙木柱花格擋中屏風。大天井式地堂,兩側為客廳、書廳,仿石柱、花格擋中屏,第二進為內凹門,后屏板門,第三進與第二進同,第四進設太公棚,后排廂層朝前向,中二進廂房朝中,有兩條內登帶巷,共有大小天井7個,兩條橫通巷,開四個側門。右側一座已拆去,全八大座,有內花園,外有兩食水井,一個供淋花的水井。天井中路鋪紅石,兩側鋪青磚。這是羅……[詳細]
15、辛就和民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就和民宅
  辛就和民宅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附城街道辦事處平西村委會竹圍村。清代建筑,坐西南向東北,一路五進,面闊19.6米,進深45.4米,面積890平方米。左側一條登帶巷外有一排附屋132平方米。懸山頂,灰塑博古脊,平瓦,小門樓為硬山頂龍船博古脊,外凹肚門,青磚包坭磚墻,灰沙三合土墻腳,紅石夾角,門樓一米紅石腳,正立面有兩個紅彩灰塑裝飾鑊耳山墻。小屏風,紅石鋪天井,廂房為博古脊,鏤雕花板擋中屏板門,有四條橫通巷,第三、四進外墻有夾層暗巷,使全屋縱橫貫通,如入地道。各進大廳,前有門墩大門,后有鏤雕花板擋中屏板門,后墻密檐見水包,左側附屋僅有前段7間,第五進為一排朝前屋,無廳,明堂三合土。該屋以夾墻通道貫通,加強防御性能最具特色。該民宅為羅城四大陽宅之一,其建筑布局、風水等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1年……[詳細]
16、平田祠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田祠
  平田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石圍居委會。原建于明代,清有修葺。1998年曾重修。在祠前重建一牌坊,稱“平田古祠”,坐西北向東南,原為一路三進六耳房,今存三耳房。面闊21.4米,進深32.9米,面積704平方米,硬山頂,龍船博古草尾脊,平瓦,人字封火山墻,青磚墻面抹灰勾劃磚線,兩低鰲密檐,外凹肚門,石檐柱,十字科斗拱,小屏風,地面逐級升高。長天井,開券門入耳室,中廳有“講睦堂”三題額,三開間三進深,6條木圓柱,下部用石柱駁接,穿斗抬粱結構,瓜柱7架梁,前檐十字科斗拱,單架梁,檐柱上加斗,雕花斗拱出跳,保持明代木作結構。兩廡廊用7架梁,天井砌凹槽,后寢堂為仿石柱,瓜柱7架梁,前有雙檁卷棚頂檐廊,后檐瓜柱三步架梁。該祠修葺時改變較多,但仍保留明代遺風,仍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詳細]
17、羅定永興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定永興庵
  永興庵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船步鎮爐埇村委會周松村。原庵建于明崇禎年間,清代、中華民國有修葺,1994年再修。建筑分為兩部分,前為清式,后為中華民國建筑。坐東南向西北,前座面闊15.5米,后座闊11.8米,進深17.4米,總面積為450平方米。前座二進一邊廂,硬山頂,灰塑博古脊,人字斜脊,磚仿石檐柱,青磚墻,灰沙夯土半墻,頭門兩廂開券拱門以墻體承重,兩廡廊敞開,7架梁,后堂兩廂承重墻在前墻和中墻開券門,前有二檁卷棚頂檐廊。右側有廂房通后座,后座在西側有典型中華民國坊式門,有趟櫳,內有天井,后廊,南側后堂分兩層,上層有護欄陽臺,側面開券眉窗。庵內存一塊清乾隆年癸亥(1743)《重修更衣碑》和三腳香爐一個,該庵為羅定唯一保留下來的鄉村庵堂,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詳細]
18、擷園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擷園
  擷園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羅城街道辦事處北區社區居委會龍頭崗一號。中華民國建筑,為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副師長、“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吳淞要塞司令長官譚啟秀建造的公館。坐西南向東北,背靠龍頭崗,三面環水,建有磚砌通花圍墻,西北建有小斗門。建筑面積600平方米,主建筑為一座二層西式洋樓,南角為一凸出六角形三層小洋房,東北面為長方形三層閣樓,前有騎樓式回廊相連接,綠色琉璃瓦頂。園內環境幽雅,建筑小巧別致,高低錯落,曲徑迪廊,綠樹掩映,門外有小庭院。1945年2月,李濟深秘密到羅定,與蔡廷鍇、譚啟秀密商策動西南獨立,中共獲悉后,指示廣東臨時省委派李嘉人代表到羅定與李濟深舉行秘密會談,表示對李的支持,會談地點就在擷園,該公館作為名人故居和歷史事件重要史跡均有重要的價值。1994年6月8日公布為羅定市第二批……[詳細]
大同鑊耳屋
  大同鑊耳屋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加益鎮合江村委會大同村。建于清乾隆年間,前座1971年有改動。座西南向東北,為二路三進大屋左側有一排附屋,結構較復雜。面闊38.9米,進深40米,面積1556平方米。第一進已改動,現為懸山頂,平脊,兩鑊耳墻,已換成人字山墻,卵石灰砂腳。方條趟櫳門,木條8公分見方,大天井。第二進斗拱平袱出雙跳,刻卷簾式檐板。硬山頂,龍船脊,人字翹尾斜脊,三進深三開間,大木柱穿斗抬梁結構,用瓜柱7架梁,后為四柱立式屏風,墻面有素瓷大花窗,第三進瓦面和檐柱已改變,僅保留鑊耳山墻,現作香火堂。該屋屋主馮樹仁,已十傳,一直為加益標志性大屋,有“樹仁屋、木寨木、河灘竹、豬籠谷”的美譽。后左側有坭磚砌炮樓。該建筑對研究清代建筑藝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詳細]
四條桅黎氏宗祠
  四條桅黎氏宗祠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朗)塘鎮(朗)南村委會四條桅村。明清建筑,坐西南向東北,一路二進四耳房。面闊20.4米,進深22.5米,面積459平方米。硬山頂,灰塑博古龍船脊,平瓦,人字封火山墻,兩低鰲密檐,八角形大理石檐柱,石砌鼓樂臺,直排磚砌臺階,滿屏木雕三步架梁,青磚墻,半墻夯土腳,內墻抹灰勾劃磚線,門斤三開間兩進深,磚仿石柱,瓜柱雕餐饕紋額墊7架梁,后檐三步架梁,廊墻開券拱門,寢堂三開間三進深,二駁接大理石檐柱,磚仿石金柱,穿斗抬粱結構,大蝙蝠額墊9架梁,前檐瓜柱4步架梁,后檐墻體承重,額枋底部雕花,神臺設龕罩,祠左側有半月形圍墻,前有半月塘,黎氏自稱從新會遷來,建祠風格與客家人有別,對當地民族的遷徙與融合有一定的研究價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為羅定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青草衣衣一二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三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