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身臺興國寺AA ![]() 這座臺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興國寺.它始建隋代,毀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內有600年齡白果樹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臺興國寺是漯河市唯一對外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化身臺興國寺簡介化身臺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龍城鎮李灣村北約1公里處。臺高8.3米,東四寬180米,南北長130米,面積約23400平方米。屬龍山文化遺址。古碑記載:化身臺,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臺望之,心志攣凝,久而立化為石,因以名——化身臺。化身臺八方位正,五行氣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圓不方,磊磊然。而鐘靈不異于靈鷲峰也。臺頂古剎興國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樂初僧人得臺槽刻其文曰:“大唐開元元年興國寺造”。……[詳細] |
![]() | 郾城區城隍廟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濱,南臨鎮河鐵牛,東望龍塔古篆,是依托郾城縣城隍廟舊址而規劃建筑的一處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觀光游覽、體驗休憩于一體的宗教旅游場所。現有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房屋25間,共占地面積900平方米,擁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廟內主體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結構合理,建筑均為琉璃瓦覆蓋,卷棚出廈,飛檐四出,造型精致,結構緊湊。整個建筑青磚金瓦,畫梁雕棟,既凝重端莊,又古樸典雅。城隍廟共設有四殿:主體建筑為城隍爺殿,供奉城隍爺爺和城隍奶奶;兩側偏殿為三清殿、玉皇殿和忠義堂。其中三清殿供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忠義堂供奉武……[詳細] |
![]() | 陳氏家族墓位于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墓地東西長144米,南北寬148米,面積約21300平方米,現存明清時期古墓約300余座,是目前漯河市范圍內保存下來的最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為漯河市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家族墓因陳璣墓而聞名,陳璣墓位于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龍御碑”。交龍御碑設計精美,宏偉大氣,線條清晰,碑頭為雙龍造型,中間刻有“封而誥命”字樣,代表著被封的官職與級別。(陳璣,字天儀,號蓮軒,明朝嘉靖二年進士,曾任漢中知府、湖廣按察司副使,按明朝官制,為正五品官員,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市長和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璣為官期間清正廉潔,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擁戴,又因為陳……[詳細] |
![]() | 大悲寺遺址位于吳城鎮惠莊村北200米的臺地上,面積約四萬多平方米,為原文教局汪祥云發現。遺址為一高出地面到四米的臺地,崗上原有大悲寺一座,故名。遺址中部開挖一條南北深約四米的大路溝,在路溝兩側的斷崖上,可以見到大量文化層和遺物,文化層堆積厚約三米,在遺址南端,發現有弦紋彩陶、黑陶紡輪、亮黑陶片、藍紋圜底紅陶壺、小型窯址、黑陶環、陶豆等,縣文化館張耀先在此發現鴨咀形足藍紋紅陶鼎一件。大悲寺遺址內涵豐富,上限到仰韶,下限至戰國。屬漯河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