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嘉興市旅游

嘉興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21、秀城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秀城橋
  秀城橋位于嘉興市南湖區解放街道秀城橋社區蘆席匯南,據《竹林人圩志》載,橋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以依城郭、橫跨秀水而得名。橋南北走向,系單孔有欄石拱橋,全長36.5米,面寬3.71米,拱跨約11.36米,矢高約5.5米,南、北兩側橋坡分別有臺階27級和35級。拱圈由條石縱聯分節并砌而成,金剛墻錯縫平砌。橋欄存望柱7個,其中橋頂方形望柱3個,素面無紋飾,橋南北落坡旁圓形望柱4個,呈蓮花頭狀。東西橋額刻“重建秀城橋”,橋頂欄板刻花草紋,橋身西側楹聯刻“帝道遐昌,興水利而濟涉;皇口鞏固,樂民以便成梁。”東側上聯已風化無法辨識,下聯刻“憑眺一濠,是號秀城之勝概。” 秀城橋是嘉興市區僅存的少量石拱橋之一,歷史悠久,造型美觀,所處位置是嘉興最早的商業中心,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1年公布為……[詳細]
輔成小學校舍樓
  輔成小學校舍樓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瓶山社區少年北路輔成小學內,建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總占地面積2236平方米,包含教學樓和行政樓。教學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通面闊47米,通進深43米,系二層四開間樓房。樓北延伸出一個大禮堂和2個教室,平面呈“山”字型,屋頂鋪設洋瓦,墻體用青磚砌筑,門窗為拱形,屬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風格。此樓原被嘉興高專、一中用作宿舍樓,后被實驗小學、輔成小學用作教室;行政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通面闊29.48米,通進深7.3米,系二層二開間樓房,屋頂鋪設洋瓦,墻體用青磚砌筑。此樓原為宿舍樓,后被實驗小學、輔成小學用作行政辦公樓。輔成小學在嘉興教育界有較大影響,建筑具有明顯的西式風格,對于研究嘉興近代教育史和建筑史,均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200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詳細]
嘉興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城東社區環城東路469號,東臨環城東路,南靠大年堂街,西為干河灘街,北是大年堂后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清乾隆年間曾兩次大修和擴建。系伊斯蘭教做禮拜的場所,又稱禮拜堂。清真寺坐西朝東,全寺建筑由門樓、大殿、講堂、水房、清泉亭、古碑和清真女寺等組成。其建筑布局勻稱,結構嚴謹,頗有明代江南庭院建筑風格。禮拜大殿與講堂相連,殿內有4根楠木大柱,故又稱“楠木大殿”。講堂和男禮拜堂均為抬梁和穿枋式磚木結構建筑,朝東有軒廊。男禮拜堂東側亭子內置有石碑一塊,正反兩面分別刻有《嘉興府建真教寺碑記》和《重修嘉興府禮拜寺碑記》。清真寺歷史悠久,是中外多元文化交流的實證,對于研究中外交流史、宗教史有很高歷史價值。1981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4、明倫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倫堂
  明倫堂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瓶山社區少年路72號,為舊時孔廟大殿,始建于元代,后歷經重修,現存建筑為清同治三年(1864)嘉興知府許瑤光重修。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嘉興地方名流陶葆廉、金蓉鏡等發起在鴛湖書院、嘉興勸學所附設圖書館,供公共閱覽。兩年后,正式成立嘉郡圖書館,館址定于此,今為嘉興圖書館報刊閱覽室。明倫堂坐北朝南,五開間,面積340余平方米,面闊24.4米,進深14米。硬山頂,前三步后四步,明間為抬梁式梁架結構,瓜柱上用十字斗拱,除屋架仍為原構件外,屋面、門窗、地面等都經重修。堂內尚存石碑一塊,碑高1.37米,寬0.73米。明倫堂是嘉興孔廟的重要遺跡,是封建時代科舉制度的實證,目前用途雖已改變,但仍發揮文化教育功能,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200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太平橋村9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圓形,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維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兒的墳塋。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徑4米,沈維鐈墓高2.7米,直徑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徑3.15米,沈宗涵女兒墓高1.8米,直徑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樁,現僅存一塊,上刻正楷“沈宦墳界”,石樁高1.65米,寬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經過修葺,面貌煥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圓整劃一。沈曾植為清末大儒,在儒學、法學、史學、音樂、書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在國內國際具有廣泛影響,其墓作為研究其生平的實物見證,對于紀念沈曾植有重要意義,有很高的歷史價值。1981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家祠堂
  高家祠堂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南湖街道煙雨社區南湖國際俱樂部內,系創辦高公興醬園的高氏家族清代所建的祠堂。祠堂面積1384平方米,通面闊19米,通進深72.85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共有三進廳堂,另有回廊。第一進為五開間平房,穿斗式五架梁,朝南梁枋上雕有人物和花草紋,原應為轎廳。第二進為五開間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檁,前后各雙步,梁枋上雕有紋飾,地面鋪設方磚。原為前廳,現放有健身器材。第三進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側房屋為五開間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檁,前后各單步,用四步,現為南湖國際俱樂部員工食堂。西側房屋為三開間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檁,前后各雙步。高家祠堂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嘉興市區現存此類建筑已極少見,對研究當地的祭祖習俗有一定的意義。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章氏茶園遺址
  章氏茶園位于嘉興市秀洲區塘匯街道茶香坊社區(原茶園村),西南兩側臨河,面積呈長方形,占地約1300平方米,茶地高出地面約1.3米。據章氏后人講述,該茶園距今已有303年,清初期就有,其父親章氏曾是教書先生,從浙江上八府某地運山地茶樹在顏馬浜以西一塊高地上培育兩年,移栽成功。后每年一直采制出售,以“家園茗茶”為牌記,成為嘉興一項特產。清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舉行南洋勸業會,章園茶葉送展,獲金牌獎。解放前后產量增至百斤左右,1963年由章家轉為集體所有管理,仍以“章園茗茶”著稱。2008年,以28萬元價格賣給塘匯街道。嘉興屬平原地區,種植茶樹極為少見,章氏茶園保存時間較長,所產茶葉在江、浙、滬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8、北溪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溪橋
  北溪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范灘村7組,坐落在天花蕩南至穆溪的入口處。清咸豐、同治年間《新塍瑣志》卷三《津梁》有“北溪橋”的記載。民國十二年(1923)《新塍鎮志》卷六《津梁》亦有“北溪橋”重修的記載。2004年,橋中孔坍毀,王江涇鎮人民政府重修為水泥梁,并在橋面加了護欄。原為五孔梁式石板橋,東西向。現橋全長35.1米,坡長6.1米,寬3米,橋底距水面高3.5米,橋面由4塊條石平鋪而成,橋柱由3塊條石豎置構成,橋身刻有花紋。東西落坡各設石階11級和8級,上架水泥板。東端延伸出數十米長堤。無橋額、橋聯。北溪橋雖破壞嚴重,但在歷史上有較大的影響,留存橋部件對研究古橋梁的建筑工藝有很大幫助,仍具有較高歷史和科學價值。1992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穆家洋房
  穆家洋房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城東社區環城東路508號,南臨壕河。民國初,由上海籍商人穆恕再建造,又因房前栽四棵顏色各異的梅花樹得名“四梅居”。1937年日軍占領嘉興后,洋房被日本人占用,抗戰勝利初被國民黨軍隊征用,1947至1964年間,曾作嘉興縣郵政局,2001年被辟為嘉興郵電博物館。洋房為三層樓房,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占地面積127平方米,通面闊11.8米,通進深10.8米。墻體用紅磚砌筑,四面開有方形窗,每層朝南均有陽臺,構件裝飾為西洋式風格。屋頂為懸山頂,鋪設紅色洋瓦。四周有庭院,種有花木。穆家洋房是近代典型的西式建筑,也曾作為近代郵政機構,對于研究嘉興的近代建筑、郵政發展史都有較高的科學和歷史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秀州北弄石庫門住宅
  秀州北弄石庫門教師宿舍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丁家橋社區秀州北弄1~12號,俗稱“十間頭”,建于清晚期。原為秀州中學外教及職工宿舍,解放戰爭期間曾作國民黨軍隊傷員醫療場所。解放后,被政府接收,作為公租房。2006年,產權劃歸秀州中學,現仍有大量居民租住。建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通面闊60米,通進深20米。系二層二進樓房,共有十二開間,東西兩側設有二層廂房。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每間大門均為石庫門,門頭呈“人”字型,以歐式草紋裝飾。屋頂為硬山頂,封火墻呈拱形。建筑內部被住戶改動較大。該宿舍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建筑風貌,保存較完整,對于研究嘉興的近現代史及建筑形制,具有較高歷史和科學價值。200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1、麟湖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麟湖橋
  麟湖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棲真村3組,始建于何年不詳,據油車港鎮文化站楊躍興先生編《悠悠水鄉情----古橋篇》,現橋重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北橫跨池灣港,系三孔有欄梁式石板橋。全長19.41米,寬2.5米,橋底距水面高3.2米。橋面和橋柱均由4塊石板組成,橋面兩側有石欄板、四端有方形望柱,北落坡石階5級,南落坡石階無存。東西有橋額“重建麟湖橋”,東側橋聯為“矢一念慈悲克成善舉,愿千秋鞏固永濟行人”,西側橋聯為“七十歲康強功程獨建,千萬人來往利益常叨”。橋身、欄板等處刻有蟠螭紋、回紋、卷蓮紋。該橋形制規模頗大,做工考究,橋紋飾雕工精美,是當地重要的歷史建筑,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宏文館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宏文館
  宏文館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道前街63號嘉興機關幼兒園內,原為清代嘉興府秀才考試之所,舊時院內古木蔥郁。1928年宏文館塌損,地方人士籌資新建三開間兩層西式洋樓,改作嘉興圖書館。1937年館舍被日寇所占,抗日勝利后改為國民黨縣政府辦公樓,解放后又改為嘉興專員分署駐址。1953年起改作機關幼兒園至今。該館為兩層樓房,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占地面積225平方米,通面闊22.5米,通進深10米。風格中西合璧,廊道有羅馬柱,窗套上有巴洛克風格雕刻,屋頂為硬山頂,墻體青磚砌筑。宏文館歷史上曾做過許多重要機構辦公場所,建筑兼具東西方建筑的特點,對于研究嘉興的近代史和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01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龔寶銓故居
  龔寶銓故居位于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馬厙村寶銓路41號,系龔寶銓的故居。龔寶銓(1883—1922),原名國元,字薇生,號味蓀,別號獨念和尚,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浙江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先后介紹章太炎、徐錫麟等加入光復會。曾擔任過浙江圖書館館長、都督府外交顧問等職。其故居現為兩幢建筑,主體建筑系二層三開間樓房,另一幢系三開間平房。樓房坐西朝東,抬梁與穿枋式并用,地面鋪設小青磚,朝東設有廊道。平房坐北朝南,抬梁式梁架結構,朝南亦設有廊道。2009年油車港鎮政府出資對故居進行修繕,使其恢復原貌,并擇時對外開放。龔寶銓故居對研究嘉興近代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嘉興賓館小洋房
  嘉興賓館小洋房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百福弄社區中山路嘉興賓館內,俗稱“嘉賓花園”,建于20世紀50年代。曾接待董必武、林彪等來禾居住,之后又做過市政府、外事辦辦公室,現已改作餐廳。小洋房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系二層七開間樓房,占地面積315平方米,通面闊30米,通進深10.5米。四面均開有方形門窗,檐高10.5米,檐下有一圈象征和平的白鴿石膏雕塑。屋頂為懸山頂,頂鋪設紅色洋瓦,墻體用青磚砌筑。內部已重新裝修。嘉興賓館小洋房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國后曾居住重要歷史人物,并作為嘉興重要機構的辦公場所,對于研究嘉興的近現代歷史、文化和建筑都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油車港長生橋
  油車港長生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澄溪村澄溪大街31號南面。據橋額小字可知此橋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南北橫跨澄溪港,北側為澄溪大街、南側為港南大街,系三孔墩式石板橋,全長約22米,寬2.97米,橋面由5塊石板并列組成,河中兩個橋墩為石塊砌筑,單板最大跨度6.43米。橋底距水面高度2.4米。橋面兩側設有石欄板,上有方形望柱,南北落坡略呈喇叭狀,各設石階7級。東西原有五字橋額、現被水泥抹封,額旁鐫刻小字“乾隆五十五年”,無橋聯。橋身局部刻有云雷、卷蓮等紋飾。此橋形制規整,做工考究,其用墩架設石板橋的工藝在嘉興較為少見,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6、秋涇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秋涇橋
  秋涇橋位于嘉興市南湖區解放街道航明社區閘前街東端,原名迎春橋,始建年份不詳,據康熙《秀水縣志》載,明崇禎初重建,現橋額旁鐫有“嘉慶十一年”、“里人重修”字樣,可知現橋為清嘉慶十一年(1806)重修。系單孔有欄石拱橋,東西橫跨秋涇河。橋全長58.65米,橋面寬4.85米,拱跨15.6米,矢高6米。拱圈石分節砌筑,金剛墻錯縫順砌。橋欄尚存獅子望柱2個,方型望柱5個,東、西側落坡分別有石階39級和35級。南北橋額為“秋涇橋”,頂盤石中央刻有水渦紋,橋楹聯風化嚴重,難以辨識。秋涇橋歷史悠久、規模較大、造型美觀,是市區僅存的少量石拱橋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1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7、思賢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思賢橋
  思賢橋位于嘉興市秀洲區塘匯街道南湖星辰灣小區與錦繡小區間,始建年代不詳,現橋額旁刻 “清光緒十年(1884)”字樣。據載,宋時塘匯有座紀念陸贄的思賢鄉院,規模宏大,林木蔥郁,院前有思賢橋,為嘉禾一勝。東西向跨車思港,系三孔有欄梁式石板橋,全長21.31米,寬2.12米,橋底距水面高2.6米。橋面由4塊長條石組成,橋柱由4塊條石并列豎置組成,橋欄尚存獅子形望柱3根,東西落坡略呈喇叭型,各設石階7級和6級。橋額刻“重建思賢橋”,橋身刻有花紋,南北有楹聯,因水深不便記錄。思賢橋歷史悠久,造型美觀,做工考究,在市區內此類橋梁已少見,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2010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8、范蠡湖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湖
  范蠡湖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楊柳灣社區環城南路703號,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攜西施隱居于此,范蠡湖由此得名。目前,湖長約100米,寬約15米,占地約5351平方米。范蠡湖邊原有范蠡祠,后改金明寺,建于南宋開禧元年(1025),寺額從海鹽半邏廢金明寺移來,歷經修葺。明代有三大殿,步廊10余間,有湖天海月閣,為嘉興名剎之一。清代寺宇大部廢毀,僅余前殿。范蠡湖還有西施冢之稱,相傳西施死后葬于湖中,北岸筑有水軒一座,名“西施妝臺”,為歇山頂抬梁式建筑。范蠡湖多石刻,妝臺北面墻中有“少伯祠”白玉石匾一塊,東側湖上有西施石雕像及“沉魚”二字石刻,妝臺北立面上有文徵明手書“浮碧”二字石刻,外墻上有明車大任所書“放生池”、池郭所書“陶朱公里”等。另外,還有清乾隆時錢陳群所作《重建金明寺……[詳細]
鐘家港遺址
  鐘家港遺址位于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四聯村9組,東側為南湖大道,南側為鐘家港,并有一片民房,西側為村道,北側為桑樹地、油菜地。遺址呈梯形,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系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早期的聚落址。遺址地上現種有桑樹,當中豎有一高壓電線鐵塔,中部在開挖鐘家港時被破壞,開挖河面寬約10米。文化層厚約1.10米,文化類型較單純,包含物豐富,保存尚好,發現較多陶片和大量獸骨。陶片多為夾砂紅陶,也有泥質紅陶,表紅胎黑、素面,器型有腰沿釜、敞口盆等。鐘家港遺址屬馬家浜文化早期,存在時間早,器物類型特殊,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1992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梅園遺址
  梅園遺址位于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棲檉村梅園,東、南至新篁社區,西至錢家隊高亭寺,北靠余篁公路。遺址呈不規則形狀,面積約38000平方米。現主要為村民種植桑樹、油菜、雪菜等農作物,部分遺址處有村民蓋的大棚,還有幾座村民的墳墓。土墩背面為東西向水泥排水溝,南北兩側均已變為農田。地面上發現陶器碎片,印紋陶片紋飾有米字紋、方格紋、回字紋等,從采集的陶器標本可以判斷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聚落址。遺址分布面積較大,從三普實地發現的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陶片看,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2009年公布為嘉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自产精品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网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