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坊古戰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張坊村,為北宋真宗年間修建的古戰道(地道)。戰道從地面縱深4米,青磚結構,寬2米,高度為2-3米,青磚墁地,側邊設有流水槽、盛水缸,墻壁有臺燈,頂部有通氣孔。地道兩側設有寬約2米的藏兵室,室內有土炕。古戰道在地下四通八達,迂回曲折,通古鎮四門城樓,初步探測為1500米,現已發現和修復的400多米。宋、遼對峙時期,由于古戰道能戰能守的優良軍事性能,曾使幽州一代的遼軍專心固守而不能南下。明代古戰道的軍事性能進一步得到發揮。明洪武年間,元朝貴族潰逃到蒙古漠北,但不時南下犯境,古戰道成為明軍抗擊蒙古的軍事堡壘。據房山縣志記載:“縣西南七十里,張坊街北樓三層門南向,高可數……[詳細] |
![]() | 白水寺石佛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燕山公園內,原名白水興隆寺,寺前有白水山溪淌過,故稱白水興隆寺,白水寺乃其俗稱。白水寺中有三座石雕巨佛,又俗稱大佛寺,白水寺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兩代白水寺冠以“白水異漿”列入房山八景,現在的白水寺為明代所建。白水寺石佛立于石閣內盤形石雕蓮花座上。白水寺石閣是一座由花崗石構筑的仿亭閣式無梁建筑,南向,建筑平面呈方形,閣內上部穹隆頂,中央雕龍頭藻井,兩側開兩洞對稱的券形石牖。石佛以花崗巖雕制而成,中間為釋伽牟尼,左為阿難,右為伽葉。釋伽牟尼高5.8米,阿難、伽葉稍矮一些,三尊石佛線條清晰,衣紋流暢,造型古樸,是古代石雕藝術中的珍品。白水寺石佛是北京地……[詳細] |
![]() | 良鄉烈士陵園(京原鐵路建設犧牲烈士陵園),位于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拱辰街道東關村。陵園坐西朝東,松柏成蔭,氣氛肅穆。1956年春,為修建京原鐵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4師駐扎房山西南山區。部隊官兵在荒山野嶺中開山鑿石,架橋修路,于1970年1月建成通車。施工中歷經艱險,近百名戰士先后奉獻生命。為緬懷英烈,1970年鐵道兵4師修建陵園,隆重祭奠77名烈士和25名病故戰士。1997年陵園擴建,占地達13000平方米。真實記錄了建國之初北京鐵路建設的艱辛歷程。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北齊河清三年摩崖造像,位于房山區燕山地區迎風中路14號燕山公園內,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現。造像鐫于獨立的花崗巖石上,外鐫為龕形,龕內鐫一佛二菩薩,佛像雙足--立于須彌座上,兩側協侍菩薩皆雙手合十。主像及兩協侍菩薩體態勻稱,衣紋貼體,具有南北朝時期多見的笈多風格。主尊佛像頭部的右側有兩行題刻,第一行可辨為“河清三年”,第二行能辨認“石廠村……二區”等字。是目前北京地區發現有明確年代題記最早的摩崖造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較高的藝術價值。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廣陽城遺址,位于房山區長陽鎮北廣陽城村。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發現,1995年至2018年陸續進行考古發掘。城址呈方形,長、寬約670米。西墻北段殘存一段長40米、高4米的城墻。城墻四面各辟城門,內有十字形道路連接,發現水井、甕棺、灰坑、窯址等古代遺跡。西城墻南段和南城墻西段外側發現護城河遺跡,全長310米,深6-8米。對了解漢代幽燕地區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
![]() | 竇店志愿軍烈士陵園,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后街村,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陵園。1950-1955年間,在交道村設立志愿軍后方野戰醫院(時稱103醫院),救治由朝鮮前線轉運的志愿軍傷員。少數醫治無效犧牲的戰士安葬于此,共計23名。1984年3月改建為革命烈士陵園。2020年10月,設立紀念碑,并將原安息堂改造為竇店抗美援朝紀念館。是緬懷革命英烈、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場所。……[詳細] |
![]() | 奕繪、顧太清莊園及園寢,位于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上萬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間。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初為清乾隆皇帝第五子永琪之孫奕繪貝勒和側福晉清代著名女詞人顧太清的莊園,奕繪、顧太清死后改為園寢。民國時期部分建筑損毀,現存楊樹關、第一橋、宮門、山堂(后改為享殿)、霏云館、清風閣、墓冢、東坡小石城等遺存。對研究清代莊園和園寢建筑風格具有重要價值,也見證了清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詳細] |
![]() | 唐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及夫人合葬墓,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代,位于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墳莊村西北,2012年考古發掘。墓地坐北朝南,全長34米,由斜坡墓道、墓門、前庭、前甬道、耳室、壁龕、主室、側室、后甬道及后室組成。墓壁繪制大量精美壁畫,出土劉濟及夫人張氏兩方墓志、須彌座彩繪石質棺床、彩繪文武官俑、陶瓷器、玉器等隨葬品。是北京現存等級最高的唐代墓葬之一。……[詳細] |
![]() | 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韓村河鎮天開水庫東側臨水庫大壩處,為游覽上方山的必經之路。這里原是幽燕巨剎六聘山天開寺的塔院,僧塔林立,埋葬著天開寺的歷代高僧。據文獻記載,天開寺始建于東漢,盛于遼,廢于金季兵燹。元代至元年間全面恢復,擴大了舊有規模,明末以后,天開寺開始衰落,現寺廟建筑均已無存。應公俗姓趙,名譜應,為遼代天開寺的首任住持,至元年間重修天開寺的一代高僧,應公長老壽塔為應公埋骨之處。該塔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二月,南向,為六角五級密檐塔,通高12米,須彌座上砌三重仰蓮,柱形塔身上面開拱門,門楣嵌石額,上 書-“應公長老壽塔”。東南西南兩面置假窗,假窗上有掛落。塔身之上為五級密……[詳細] |
![]() | 莊親王園寢為清代莊親王家族墓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磁家務村。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寢規模較大,東側現存石牌坊和石質地宮,2017年對西側進行考古發掘。莊親王園寢現存石質文物具備一定藝術價值,也是少見的清代親王家族墓地,是研究清代親王園寢制度的重要實例。……[詳細] |
![]() |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創作地舊址批次: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房山區霞云嶺鄉堂上村所在地區:房山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