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忻府區旅游

忻府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興國寺位于忻州市城內興寺街。據碑文記載:興國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國寺,唐圣歷元年(698)敕為太平興國禪寺,后唐長興年間(930-933)改為興國寺。該寺原先規模宏大,近來在維修天王殿時,發現梁上有塊木板題有:“大唐敕賜忻州城太平興國禪寺,周圍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開工重修佛殿、廊房、圍墻。萬壽宮朝門周正堂、濟榮重修!比舸蟮囊蛔始译方ㄋ聫R,清以后再沒維修過,再加上人為的破壞,特別是“文革”期間的拆寺毀像,幾乎夷為廢墟,幸存下來的只有天王殿一座建筑。忻府區佛教協會會長寂常法師看到這種殘破局面,發心修……[詳細]
  壽圣寺,位于忻府區豆羅鎮白石村內。坐北向南,東西32米,南北85米,面積272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明、清重建加修。二進院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戲臺、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兩側為耳殿和配殿。大雄寶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后廊式構架,斗栱五踩雙昂,明間平身科出45度斜昂,后檐斗栱三踩單翹,原裝修形制不存。戲臺為二層樓閣式懸山頂。天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龍王殿、關帝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東西配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寺內除天王殿為明代建筑外,余皆為清代建筑。另關帝殿內壁畫50平方米,表述關羽生平。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城區關帝廟,位于忻府區南城辦事處南街村關帝廟巷4號。坐北向南,東西長75米,南北寬30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筑。中軸上線依次有戲臺、山門、關帝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鐘鼓樓。關帝殿磚砌臺基,,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后廊式構架,裝修不存。山門、關帝殿、東西配殿、鐘鼓樓為清代建筑。戲臺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間,單檐前卷棚后懸山頂,斗栱三踩單昂,兩側筑八字墻,為明代建筑。2006年、2007年對關帝殿、山門、配殿進行了維修。甬道上山門與過殿之間存有石經幢一個,高1.4米,直徑0.35米,八棱形,風化嚴重,字跡漫漶不清。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宋西廟,位于忻府區紫巖鄉北宋村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4389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梁架題記,元至正二年(1342)、清康熙年間(1662—1722)、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F存過殿、正殿、東配殿、東西耳殿和鐘鼓樓等。除東耳殿為新建外,余皆為清代遺構。過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栱,卷棚頂。正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栱,隔扇門窗,懸山頂。東配殿面寬三間,進深二椽,懸山頂。西耳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隔扇門,直欞窗,懸山頂。東耳殿面寬三間,進深二椽,隔扇門,直欞窗,懸山頂。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公孫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區新建路辦事處逯家莊村東。坐北向南,東西41.8米,南北110.5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大殿題記載,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兩進院布局,中軸線上有戲臺、過殿、兩側為東西配殿,除戲臺為近年新建外,余皆為清代遺構。過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懸山式卷棚頂。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磚砌臺基上,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均設六抹方格隔扇門窗,鼓式柱礎。殿內明間設神壇,供奉公孫杵臼夫婦坐像。公孫杵臼為晉國大夫,為救趙氏孤兒而獻身。此祠堂為紀念他而設。東西配殿各面寬五間,進深四椽,懸山頂。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元好問祠堂位于忻府區南城辦事處西街村南北大街北部84號。坐西向東,東西長40米,南北寬17.8米。創建于清道光年間,20世紀50年代及2006年維修,現存為清代。中軸線上有西大廳,兩側南北各存有碑房11間。祠堂主人元好問(1190-1257),金元時期文壇領袖,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F存西大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式,為典型的清代廳堂建筑。大廳右側檐下有“元遺山先生祠堂碑記”碑1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姜濤墓,位于忻府區曹張鄉解村西北500米。坐北向南,墓地南北250米,東西190米,為明代墓。墓主人姜濤,字伯淵,忻府區解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卒于正統十五年(1445)。歷任浙江嘉興府同知,直隸河間府同知,河間府知府,順天府尹,官至戶部侍郎。姜濤在位二十余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正廉潔、一貧如洗,深得朝廷器重,同僚擁戴,百姓擁護。他不僅是明代官吏的典范,更是重塑現在官場秩序的一面鏡子,當之無愧。2007年6月6日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真容寺,位于忻府區紫巖鄉紫巖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筑。有大佛殿、關帝殿、奶奶殿、龍王殿等。除大佛殿為明代遺存外,余皆為清代遺構。大佛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后廊式構架,斗拱三踩單翹,前檐明間設板門,兩次間為直欞窗,懸山頂。關帝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奶奶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龍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前部出廊,懸山頂。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鐵梁橋,位于忻府區莊磨鎮連寺溝村西約3000米。南北走向,占地面積28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金、元建筑,跨度13米,橋身寬4.6米,矢高6.3米,橋頭石獅2對。鐵梁橋系單孔形石拱平橋,所有券面上的連接,均采用雙腰鐵加以固定,俗稱鐵梁橋。鐵梁橋面兩側各施勾闌,其兩側存望欄8塊、望柱10根,望柱高0.77米、長1.25米。望柱圖案各異,雕工精湛,人物、山水、花鳥活龍活現,精美絕倫。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七峰寺,位于忻府區董村鎮孫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542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過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東西側耳殿。除大雄寶殿為明代遺構外,余皆為清代建筑。大雄寶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斗拱五踩雙昂,平身科有45度斜拱。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東西配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玉清觀位于忻府區三角鎮觀里村西約1000米處。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360平方米。據觀內石碑記載,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明永樂年間(1403-1424),弘治十六年(1503)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均有重修,觀內現存正殿和東西偏殿為清代建筑。正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懸山頂。偏殿東西各一間為單體建筑。院內存有明、清、民國時期碑共7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作霖寺,位于忻府區合索鄉南營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76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文殊殿題記載,明弘治十年(1497)和清代均有重修。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建有過殿、文殊殿,為清代遺構。文殊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前檐斗栱五踩雙昂,裝修不存。過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懸山頂。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五岳廟,位于忻府區曹張鄉令狐莊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9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脊檁題記載,清咸豐二年(1852)重修。一進院布局,現存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七檁前廊式構架,斗栱三踩單昂,明間設板門,次間為直欞窗。東西配殿面寬三間,進深二椽,懸山頂。廟內村清代功德碑1通,古松1株。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鐵佛寺,位于忻府區高城鄉金山鋪村中。坐北向南,東西100米、南北110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大殿脊檁題記,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清代屢有修葺,現存大殿為明代遺構。大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葉,前明間設板門。近年村人又在廟內修建龍王殿、僧房各一棟。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財神廟,位于忻府區南城辦事處西街村財神廟巷。坐西向東,東西長55.6米,南北寬25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2007年對過殿、鼓樓、大殿進行過維修。中軸線上現存過殿、大殿、兩側存有鼓樓、偏殿。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卷棚頂懸山式。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后廊式構架,斗栱三踩單昂。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福田院大殿,位于忻府區合索鄉北合索村南約30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92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修,清嘉慶三年(1798)維修,現存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梁架結構為二椽栿對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補間斗栱明間兩垛,次間一垛,形制同柱頭牛栱,覆蓮式柱礎。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岳云貴烈士墓,位于忻府區奇村鎮石家莊村。坐北向南,東西30米,南北50米。岳云貴(1932—1947),解放戰爭時期為石家莊村兒童團長,1947年農歷十二月初九犧牲,年僅15歲。1949年后被追認為少年小英雄,并建立岳云貴烈士陵園。園內墓1座,紀念碑1通,紀念堂三間。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蒲閣寨圍困戰遺址,位于忻府區陽坡鄉蒲閣寨村。1942年,當地軍民響應毛澤東”把敵人擠出去“的號召,對駐蒲閣寨侵華日軍進行圍困站,歷經艱苦斗爭,終于將日軍趕走。遺址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300米,分布面積30萬平方米。遺址內現存當年日軍炮樓殘跡。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游邀遺址,位于忻府區董村鎮游邀村南約200米處。遺址東西400米,南北500米,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斷崖上暴露有文化層堆積,厚度約1.2~1.8米。1987年、1989年進行兩次挖掘,發掘面積約1200平方米,采集有泥質灰陶、夾砂灰陶片,器形有豆等。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存。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保溝圣母堂,位于忻府區莊磨鎮大保溝村中。坐北向南,東西49米,南北81米,占地面積3969平方米。清宣統二年(1910)忻州天主教楊雅各神父在此建“圣母堂”,F存有當時建造的正房5間,耳房2間,東房3間,西房3間,均為懸山頂式建筑。鐘樓為1988年新建。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AV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