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厝古窯址位于海滄區海滄鎮霞陽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唐至五代。保護范圍:以文物保護碑為中心,半徑20米![詳細] |
![]() | 陳黯隱居石室位于思明區梧村金榜山北面山腰。陳黯,字希孺,號昌晦,生卒年約為805-876年,系晚唐時期廈門的知名文人。據《南陳世系》載,陳黯系南院派陳氏十世祖。他十歲能詩,十三歲即攜詩作謁見清源牧(唐時泉州為清源軍,牧即清源軍的最高行政長官)。十七歲作《蘇武謁漢武帝陵廟賦》,為士人推服。黯父早逝,事母甚孝,直至四十歲后,方離家赴京應試,并游歷中原和吳楚等地。一生共十八次應試,因屢舉不第,遂自號“場老”。晚年曾在陜西終南山隱居數年。唐乾符元年(874年)春,因子孫婚嫁事,陳黯回到廈門。時其年已近七……[詳細] |
![]() | 虎溪巖,一名玉屏山,為本島傳統賞月勝地,其山間峭壁嶙峋,相傳山間一洞,古為虎穴,洞中一股清泉,噴流成溪,遂稱“虎溪”,日久衍成山名。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名士林懋時愛石成癖,至此開拓山巖,鑿石室曰“棱層洞”,并供奉虎神;⑾獛r“棱層洞”亦稱“夜月洞”,每當滿月東升,月光直射入洞,虎神如生,蔚為“虎溪夜月”名勝,為廈門“八大景”之一;虎溪巖所在玉屏山舊時建有玉屏寺,山體另一側相距不足百米即為白鹿洞,因此這一帶成為歷代文人名士登臨游賞之地,留下諸多題詠和記事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詳細] |
![]() | 陳化成故居位于思明區草埔巷9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代。保護范圍:建筑物本體向四周延伸10米為保護范圍;保護范圍之外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
![]() | 陳勝元故居位于湖里區殿前街道神山社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乾隆年間。保護范圍:東、北面以殿前6號路為界,西側由圍墻外延10米,南側由圍墻外延5米![詳細] |
![]() |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思明區開元街道中山公園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末至民國。保護范圍:北、東至影劇院圍墻,南至中山公園圍墻,西至魁星山邊![詳細] |
![]() | 霞陽楊宅位于海滄區海滄鎮霞陽村西路189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末。保護范圍:北由后圍墻向外延伸至水渠邊,南自前圍墻向外延10米,東、西各自建筑山墻向外延10米。……[詳細] |
![]() | 莊銀安舊居位于海滄區祥露東片165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1928年。保護范圍:北至舊居后圍墻,南至故居前圍墻,東、西向以建筑山墻向外延10米![詳細] |
![]() | 中共廈門工委(閩中)舊址位于廈門勵志路1號。舊址坐西南朝東北,由閩南傳統的二進式磚木結構平房組成。占地總面積750平方米。舊址始建于民國23年,原為佛教齋堂,取名“妙法林”!捌咂摺笔伦兒,廈門抗敵后援會利用妙法林的齋會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民國35年4月在此成立中共閩中廈門工作委員會(簡稱廈門工委),書記許集美。1984年對舊址進行全面復原維修,該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勵志路1號所屬范圍![詳細] |
![]() | 廈門各界抗敵后援會會址位于廈門定安路71號。舊址坐南朝北,為磚混結構四層西式樓房,占地面積246平方米。該樓建成于民國18年,系臺籍婦產科醫生黃仔屘的私人住宅,大樓一、二層設婦產科診所,名“保生堂”。民國26年7月28日,福建省各界抗敵后援會廈門分會在保生堂正式成立。大會選舉執委69人、常委23人,下設宣傳、募捐、慰勞、救護、救濟、交通等11個部,其中宣傳、慰勞兩個工作團系中共廈門地方組織所領導的機構。該會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會址建筑物本體。……[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