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熙家塾: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沙井街道壆崗社區北帝路與村前路交叉口。壆崗越南華僑陳智熙建于清光緒戊申年(1908年)。坐西南向東北。三開間三進布局,由前后兩堂、兩廊廡及后樓組成。面闊13米,進深33米,占地面積429平方米。磚木結構,清水磚墻。門匾石匾刻“智熙家塾”,上款為“光緒戊申(1908年)秋月谷旦”,下款“順德陳敏章敬書”。后樓為二層0式,鑊耳式風火墻,卷棚頂。硬山頂,灰塑博古脊,紅瓦面。是寶安區現存最早的華僑建筑,對研究本地華僑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詳細] |
![]() | 赤灣炮臺 位于深圳市蛇口赤灣港左側之山頂。清朝康熙年間修建,沿用到清朝末年。赤灣地處“全廣門戶”南頭半島之前沿,面對伶仃洋,在鴉片戰爭中為廣東海防之前哨。炮臺為長方形,全長26.2米、寬15.5米、高4.5米。下部以花崗巖石砌筑,上部以青磚結砌。炮臺內有夯土構筑營房7間,入口位于北墻正中處。據嘉慶《新安縣志》記載,炮臺有駐軍20名、鐵炮6門。1984年12月進行了清理發掘,出土物有陶瓷器、玻璃、藥瓶子、槍彈、鐵炮子、匕首、硯臺、銅錢、瓦質象棋子等。并進行了維修。 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詳細] |
![]() | 劉起龍將軍第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大鵬所城南門街中段。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院落式建筑群體,建筑面積約660平方米,為清中期府第式建筑。平面布局呈不規則梯形。從側門內進,中間為正廳,三間三進,兩廳1天井、6廂房。左為后院,有廂房4間,天井1個。磚墻木梁架,石柱礎,硬山頂,灰塑脊,房內地面鋪方磚。檐板雕刻花鳥草木、人物故事等。基建筑細部雕飾精美,特點為青麻石墻基,青磚墻、階磚地、石柱地、石柱礎、木梁架等,門口保存有一對抱鼓石,門首橫額石匾“將軍第”,屋面瓦當、灰塑等基本……[詳細] |
![]() | 黃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新安鎮上合村。創建于明代,后歷經重修,為四進三開間三天井的建筑群體。進深41.3米、面寬10米,中堂上署“敦穆堂”,旁設黃姑婆神位。頭進與中堂間設有紀念深圳黃氏始祖、晉代南粵孝子黃舒的石牌坊,牌坊名為“孝行流芳”,以石結構為主,輔以木、瓦構件,為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6.5米、面寬6米,正面對聯為:“西晉倫常南粵土,六年廬墓一生心”,背面聯為:“名開子輿當日里,孝傳司馬一朝人”,“孝行流芳”是深圳僅存的黃舒牌坊。整座祠堂裝飾講究,雕刻精工,小巧玲瓏,又古樸莊重,是深圳著名的……[詳細] |
![]() | 在深圳羅湖的東門町鬧市區,很難想象還有一個安靜的與深圳歷史密切相關的紀念館——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坐落于羅湖區南慶街13號,是深圳博物館分館之一。紀念館前身為興建于民國時期的鴻安酒店,建筑坐西朝東。首推“葉挺將軍與深圳”展覽,分為“北伐名將抗戰報國”、“臨危受命深圳樹旗”、“抗戰到底影響深遠”三個單元,包括百余幅歷史圖片及若干歷史文物復制件,勾勒出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南慶街13號郵編:518001電話:0755……[詳細] |
![]() | 黃思銘祠 位于深圳市福田區沙頭東涌村。是該村黃氏族人為紀念其八世祖黃思銘而創建的。約建于明代。為三間寬、三進深、兩天井的宗祠式建筑,面寬14米、進深43米,建筑面積602平方米,包括大門、左右廂房、中廳、后廳、前廊及后廊等。大門石匾額刻“黃思銘公世祠”,對聯為:“澤傳參里,聲訖程鄉”。整座建筑布局嚴謹,氣勢頗為壯觀,其屋脊上、山墻上有繁縟的灰塑藝術圖案,門前墻上、祠內墻上有精致的壁畫,梁架上及屋檐下有雕琢精工的金木雕刻,頗具藝術欣賞和歷史價值。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文昌閣: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西鄉街道固戍社區固戍村南。建于清乾隆年間。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緒元年(1875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多次重修。平面呈方形,首層長、寬各為4.2米。高三層,高約20米。基座由花崗巖條石砌筑,閣身青磚壘砌。每層之間以磚疊澀出檐。上有琉璃麒麟,周圍有花、草、樹木、人物等浮雕。一、二、三層的石門額上分別刻 “聯登鳳閣”、“更上一層”、“會極”。頂端原本有木制筆狀塔剎,稱“文筆”。1984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宋少帝陵坐落在深圳市南山赤灣天后官西面約五百米處,北依小南山,南臨伶仃洋,佳木蔥籠,莊嚴肅穆。宋少帝陵是深圳惟一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深圳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大宋祥慶少帝之陵”兩旁刻有一副對聯:“黃裔于今延宋祀,赤灣以此筑皇陵”。整齊的石階墓道緣山而上,陵內青草翠柏,佳木蔥蘢,環境幽靜。墓周青草綠樹,西側有花壇,壇旁建有四柱黃琉璃瓦頂休息亭。墓的東側新立一塊1米寬、2米多高的泉州白石墓碑,碑文為篆體陰文,風格古拙,為著名書法家商承祚所寫。碑背面刻有“崖海潛龍,赤灣延帝”八個大字,字體蒼勁,為著名……[詳細] |
![]() | 筍崗老圍又稱元勛舊址,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筍崗村,明初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樓。碉樓間連有高5米、厚2米的圍墻。圍內有3條縱巷,6條橫巷,共140間房,還有3個水井。整座圍屋建筑雄偉壯觀,南面的大門外墻用-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目前,圍屋的碉樓部分塌毀,圍內房屋歷經維修。何真(1322~1388年),東莞員頭山村人。元時,因與王成爭雄逃難至此,并在此發跡。元末明初,何真舉嶺南義旗歸明,功封東莞伯。何真帶其母親及……[詳細] |
![]() | 文昌閣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閣內存有清光緒《重修文閣碑記》。鎮海文閣共3層,閣身方形,邊長4.2米,高約12米,每層之間均是砌蓮花托或大牙磚,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圍浮雕花、草、樹木、人物等圖畫,工藝技術較高。閣內有樓板和門洞,可登臨觀海。鎮海文閣三層石門額上分別刻有“聯登內閣”、“更上一層樓”、“會極”三條橫幅。據傳是幾百年前仙人下凡至固戌時手執文筆所書。原閣頂立有一支木制毛筆,稱“文筆”,乾隆年間失火被焚。鎮海文閣是深圳僅存的古閣建筑,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為深圳市重點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