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侏儒山戰役遺址位于蔡甸區永安街道桐山頭、侏儒山街道傅家山。目前,侏儒山戰役遺址上建有侏儒山戰役博物館、傅家山抗戰遺址鐵軍廣場、英烈陵、修繕了新四軍老戰士傅玉和故居及一批烈士墓。1941年11月至1942年2月,著名的侏儒山戰役在此打響,前后經過大小戰斗14次,斃傷日、偽軍5000余人,與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黃橋戰役等16個戰役齊名,一并載入我軍軍史。這也是新四軍第五師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也是新四軍在湖北最大的一場戰役。為了紀念新四軍第五師中原抗戰(主要是侏儒山戰役)的豐功偉績,新四軍后代傅建橋投資創建侏儒山戰役博物館,2013年4月2日正式落成并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詳細] |
![]() | 臨嶂古城位于蔡甸區臨嶂山,時代為西晉。西晉永嘉六年(312年),荊州刺史陶侃筑城于此,為江夏郡治所。后江夏郡遷夏口,為沌陽縣治所。南宋咸淳時,曾是德安府所在地。現存夯土城垣約長50米,寬1~3米,殘高1~2米。1983年,臨嶂古城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魯肅點將臺遺址位于蔡甸區奓山街道辦事處瑠環村一組程涂灣北,年代為三國。臺長30米,寬20米,高3米,是一座人造土臺。傳為三國時期吳國魯肅點將閱兵之地。……[詳細] |
![]() | 蔡甸香爐山遺址位于蔡甸區桐湖農場香爐山,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山頂南面暴露有紅燒土。采集有石斧、陶片和銅刀等,為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至商周。……[詳細] |
![]() | 蔡甸城頭山遺址位于蔡甸區蔡甸街道辦事處城頭村城頭山,年代為東周。山上山下均有暴露遺物。采集有筒、板瓦、陶片等戰國時期的遺物。……[詳細] |
![]() | 鰱魚臺遺址位于蔡甸區索河鎮和平村1組,楊林灣北面,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系湖邊長條形土臺。采集有石斧、刀、鏟,陶片,為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1998年,鰱魚臺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尸骨臺遺址位于蔡甸區索河鎮嵩陽村,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至西周。圓形土臺。采集有石斧、錛,陶片、紡輪等,為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至商周。1988年,尸骨臺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孫家渡同善橋位于蔡甸區永安街道向集村孫家渡,時代為清(1904)。單孔石梁橋,跨度4.5米,南北向。橋面寬3米,由七塊長6.2米、寬42厘米、厚40厘米的麻石條平鋪。東西兩側石條中央刻有“孫家渡同善橋”六個大字,左右刻有“甲辰年奉慈母涂氏命,經理募化人羅良棟/義/勛,贊成人蜀東李鼎銘、族兄羅佑之,戊午年奉……”等。從文字推測,此橋系由羅姓三人于清光緒甲辰年(1904年)奉其母之命牽頭籌資修建。2011年,孫家渡同善橋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三多橋位于蔡甸區大集鎮大集村,時代為明。單孔石拱橋,橋面呈S形,長23米,寬3米,孔跨2.5米。橋面兩側設石望柱欄板。1998年,三多橋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陳昌浩舊居位于蔡甸區奓山街道長新村一組代家莊6號,時代為清代。舊居建于1905年,坐西朝東,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三間10.7米,進深16.7米。有前廳、天井、大廳及左右廂房等主體結構,內部為木架梁結構,天面為黑瓦。2011年,陳昌浩舊居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