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江蘇省
鼓樓區
高淳區
玄武區
溧水區
江寧區
浦口區
秦淮區
棲霞區
六合區
雨花臺區
建鄴區
南京市文物古跡
南京市紅色旅游
南京市名人故居
南京市博物館
南京市十大祠堂
4A景區
南京市十大景點
南京市十大免費景點
全部
南京市特產
南京市美食
南京市地名網
南京市名人
[移動版]
161、
牯嶺路10號民國建筑(胡璉舊居)
在牯嶺路10號。小院占地900平方米,坐東朝西。主樓在院子的東北部,為西式尖頂三層,磚混結構,黑瓦黃墻,灰色圍墻,素雅大方。樓的門窗為木制,二層西南角為露天陽臺。另有平房2棟,共有房間15間。院內竹木茂盛,視野開闊,環境宜人。胡璉(1907-1977年),字伯玉。原名從綠,又名俊儒,陜西華縣人。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1949年全國解放后,退守金門。1954年,奉命回臺北。1957年,再次出任金門防衛司令。他晚年愛好文學和歷史,喜讀古書。1977年病死臺灣。……
[詳細]
162、
童男橋
童男橋位于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霞輝廟社區鐘家自然村,又稱童南橋,該橋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跨于大河之上。大河東流匯入云臺山河。童男橋橋長15.3米,寬4米,矢高4米,凈跨5米,橋基長約4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該橋采用縱聯分節并列券法,雙層石板構筑的拱部造型優美。橋的主體由當地產的砂巖和石灰巖壘砌而成。童男橋橋面、欄桿等處多有損壞,拱券保存完好。近年來修復橋面、欄桿。2012年3月鐘家村童男橋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63、
尤列墓
尤列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麒麟鋪社區上莊村小白龍山。尤列(1865-1936),字會季,號少紈,廣東順德人,系辛亥革命先驅,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被世人稱為“反清四大寇”,1936年逝世后葬于此。該墓在文革-時期被破壞,1985年尤列后裔重修。現有墓包為磚混結構,底徑3.5米,高1.4米,墓前有臺階四級,白色大理石墓碑高1米,寬0.5米,碑上文字為:生于一八六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終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廣東順德尤列先生之墓,一九八五年重修。……
[詳細]
164、
中和村花廟山遺址
中和村花廟山遺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花塘社區中和村東約250米花塘糧庫北。該遺址頂部較平整,東西長135米,南北寬120米,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1米。遺址頂部種有莊稼和茶樹,西約800米有江寧河支流小壩溝。遺址斷面及地表發現大量夾砂紅陶,印紋硬陶、泥質灰陶,紋飾有繩紋、小方格紋、梯格紋等。可辨器型有鬲、甗、罐等,從采集陶片及器型推斷該遺址為湖熟文化遺址(相當于中原商周時期)。中和村花廟山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65、
寧海路2號民國建筑
寧海路2號公館樓建于30年代初期,1949年初馬鴻逵以其長子馬敦厚的名義從他人手中購得。整個宅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708平方米。有大小樓房六幢32間,建筑面積770平方米。公館主樓由南、北兩幢西式二層樓房組成,兩樓之間有通廊相連,磚石結構,鋼門窗,木地板,建筑風格為西方現代式。北樓樓上為臥室,樓下是起居室;南樓分別是會客室、餐廳、書房、衛生間等,廚房設在院內東北邊的二幢西式平房內。該公館于1949年由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接管,現由南京軍區管理使用。……
[詳細]
166、
寧海路14號民國建筑
寧海路14號巴西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原為武漢大學教授李儒勉于民國22年(1933)所建,其院落占地899.7平方米,建有磚木混凝土結構的西式三層樓房1幢16間,兩層樓房1幢2間,西式平房3幢8間,共計26間,其中主樓坐北朝南,假三層,米色外墻,人字頂,紅瓦帶老虎窗和壁爐,總計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民國37年(1948)6月,巴西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建交,并任命黎奧白倫柯為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租賃該處為大使館使用,現該處為李儒勉其女繼承,房屋保護很好。……
[詳細]
167、
高二適紀念館
高二適(1903-1977),江蘇泰縣人,原名錫璜,號舒鳧、舒父、麻鐵道我、泰老詩人,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他幼承家學,后師從戈公振、韓國鈞、單士釗諸公。其真行隸篆俱精,行草書兼章草筆意。他勇于探索,撰《蘭亭序的真偽駁議》彰顯書生硬骨,引發毛澤東同志關注的“《蘭亭》論辯”帷幕就此拉開。高二適紀念館占地10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風格現代,主展廳呈風車狀造型,反映了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其他主要建筑有:碑廊、高二適夫婦合葬墓等。館藏作品77件。……
[詳細]
168、
橫溪渡槽
橫溪引水渡槽,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分布于寧光社區、山景社區、許高社區,全長約8公里。該引水渡槽建于1974年—1977年,是農業學大寨時期的產物,已廢棄多時,僅存寧光社區湯村段250米和許高社區畔山村段210米及丹陽二號翻水站。丹陽二號翻水站位于寧光社區,1993年12月南京投資公司援建,翻水站高約10米,與之相連的引水渡槽長約2公里,寬2米,深1.3米,現上游水源已枯竭,翻水站已廢棄。橫溪渡槽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69、
百步坡4號民國建筑(葉楚傖舊居)
葉楚傖舊居建于1945年,其院落占地面積1244.7平方米,建有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1幢,建筑面積373.3平方米,原產權人為葉楚傖。 葉楚傖,國民黨高級將領,其子葉南其媳袁曉園皆為知名人士。解放后,該處代管,1983年劃撥給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目前,該處現有主樓1幢,此樓坐北朝南,高二層,米黃色外墻,四坡頂,紅瓦,二樓東側帶露天陽臺,木制門窗,部分改為鋁合金推拉窗,西側部分附屬房,東側為花園。現為省級機關某干部住宅,房屋保護較好。……
[詳細]
170、
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辦公舊址
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辦公舊址坐落在模范馬路36號1002工廠廠內,該建筑坐北朝南,高二層,磚木結構,青磚外墻,人字頂,青瓦,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整體呈“工”字型。緊靠大門東側下方墻上,鑲嵌有一快高約0.6米,寬0.35米,質地為漢白玉碑刻,上面刻有“導淮委員會辦公廳奠基紀念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三日”字樣,目前,該碑刻完好,上面所刻字跡清晰,其樓為1002工廠辦公樓,保護狀況較好。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辦公舊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71、
八字山碉堡群
八字山碉堡群位于中山北路挹江門右側的八字山上,原為四望山,(民國時期改名為八字山)其碉堡群,始建于民國時期,現保存7個較為完整的舊式碉堡群分布于八字山周圍,依山而建,地勢較高。該碉堡群均為鋼筋水泥結構,高低、深淺、長短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寬8米左右,長10米左右,高出地面約2米左右。該碉堡群作為戰時軍事設施,建國后已封閉,是日本人建造還是國民黨建造,尚無證據。目前,該處已建設改成為“八字山”軍事文化主題公園,免費向全市開放。……
[詳細]
172、
周金墓石刻
周金墓石刻,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尹西村,春江新城內。周金,字子庚,江蘇武進人,生卒年不詳,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南京戶部尚書,逝后敕封右都御史周襄敏公。2002年12月,為配合南京春江新城經濟適用房建設的需要,神道石刻按原規制作遷建至春江新城文化廣場,現該組石刻保存完好,免費向公眾開放石牌坊1、石翁仲2、石馬1、石龜趺殘件1、石碑額1。該組石刻北側石文臣頭部上半部被毀,其它石刻保存完好。……
[詳細]
173、
大城基遺址
大城基遺址[永寧鎮永合村東姚莊組東200米�周�區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65萬平方米,高4.5米,文化層厚4米左右。1965年發現。出土遺物有夾砂粗紅陶片,泥質磨光黑皮陶,幾何印紋陶等殘片,器形為鬲、甗、盆、罐、缽、豆等。另有磨制石錛、石斧以及穿孔蚌刀。屬周文化遺存。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74、
泥塘失考墓石刻
泥塘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寧區上坊街道泥塘湖西村,時代為明代。該失考墓石刻,尚存石馬2匹,石人2個。兩匹石馬相距9米,立于田間,長1.9米,寬0.4米,高1.3米。兩石人分南北相向而立,一半埋于地下,南側石人保存完整,露于地表部分高約1.2米,北側石人頭部已殘缺,僅剩無頭石人立于田間。石刻除輕微風化及一個石人頭部遺失外,保護狀況較好。2006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泥塘失考墓石刻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75、
江蘇路4號民國建筑(印度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
江蘇路4號印度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原為高仰全于民國25年(1936)年所建,占地1719.7平方米,建有紅磚,紅瓦,磚木混凝土結構的西式兩層樓房1幢22間,其主樓坐北朝南,高三層,紅磚外墻,人字頂,青瓦帶壁爐老虎窗,建筑面積約330平方米,西式平房3幢7間。民國31年(1942)4月,印度駐華專員公署在重慶設立,首任專員為沙福來爵士,民國35年(1946)11月,印度駐華專員公署升格為大使館,管址設立于該處。……
[詳細]
176、
茶壺店遺址
茶壺店遺址[湯泉街道龍山居委會茶壺店組�周�區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7000平方米,高約5米,文化層厚4米左右。1958年發現。出土遺物有夾砂紅陶鬲,夾砂紅陶甗,細繩紋夾砂黑陶鬲,夾砂紅陶細繩紋缽,素面泥質紅陶罐,黑皮陶大圈足,幾何印紋陶罐等殘片。屬周文化遺存。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77、
竇村古戲臺
竇村隸屬于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位于江寧區麒麟街道青龍山腳下,是一個古村落。村名為竇村,可兩千多村民沒有一個姓竇的。這個“竇”字,在南京話中有“聚集”之意。村口立了一塊的碑,上刻竇村古戲臺,為1984年11月古戲臺被立為江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的一塊碑。戲臺建于明朝,戲臺很高,柱子描龍繡鳳,石壁上的飛鳳、翠柏、孫猴兒搗蜂窩、張果老倒騎毛驢等石雕依然清晰,栩栩如生。竇村古戲臺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78、
盧家橋
盧家橋,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永安社區盧家橋村西中心河上。該橋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清道光年(1821—1850)重修盧家橋記事碑和民國十四年(1925)重修盧家橋記事碑兩通。碑上字跡多已漫漶不清。古橋為縱聯分節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橋長24米,寬4.3米,矢高4米,凈跨6米,橋主體結構穩定,橋拱造型優美,有一側橋墩與河岸連接處有石塊脫落,原有橋欄已毀,村民用紅磚新砌的橋欄破壞了古橋原有的建筑風格。……
[詳細]
179、
陶谷新村15號民國建筑(王文彥舊居)
王文彥舊居位于陶谷新村15號,該建筑為西式風格建筑,院落占地面積510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門向東北,黃色水泥拉毛外墻,青色瓦面,磚混結構,假三層帶老虎窗。總建筑面積360平方米。該建筑是一處獨立花園式的院落,除主樓外,另有附屬西式建筑,平房、門衛、車庫、防空洞、假山、水池及小石橋等。王文彥,何應欽妻弟,曾任國民黨第三十七集團軍副司令等職。現王文彥舊居為南京軍區第二干休所老干部用房,保護狀況很好。……
[詳細]
180、
六朝建康都城遺址
六朝建康都城遺址位于玄武區漢府街、大行宮南京圖書館、白下區游府西街小學,時代為東吳—南朝。六朝建康都城遺址是六朝時期建康城的遺跡,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六朝建康都城遺址于2012年3月20日,公布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48年,侯景之亂時,侯景入臺城,南梁的前朝宮闕,大都成為灰燼。南陳時,加以修葺。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后,下詔將建康城的宮殿、陵園及城垣廬舍皆數蕩平。六朝舊跡,無一幸存。……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南京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京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京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南京市A級景區名錄
·
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一、二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伊人久久久综合
|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视频
|
午夜三级理伦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