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怡廬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嵇家灣。民國初錢業經紀人黃益之建,揚州疊石名家余繼之設計。坐北朝南,大門東向,園分前后兩個院落,占地460平方米。入門為一庭院,北面居中有花廳三間,東、南兩面有游廊相接。西偏依墻疊宣石假山,上植叢桂。墻中部有門通廳西小院,院中南北兩面相對筑有小屋,北額“藏拙”,南額“寄傲”,統稱“兩宜軒”。其后院有書齋三間。在工人廣場建設過程中已整修,可納入街區或工人廣場,讓市民或游客參觀。……[詳細] |
![]() | 邱氏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廣陵路292號。民國初年染料商邱天一建。現存大廳、二廳及住宅樓計四進。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大廳硬山頂,前帶卷棚,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原西部花園毀于1966年。位于廣陵路至南河下鹽商住宅群歷史文化街區北側,應加以控制保護。……[詳細] |
![]() | 楊氏小筑現為市級文保單位,位于風箱巷22號。原系民國地方楊姓紳士宅園,為揚州造園名家余繼之所筑。園內以花墻分隔空間,北院有南向書齋二間;南院東疊假山,下鑿水池,西南隅筑半亭,向北有短廊與書齋相接。園西現存建筑三進,園后有廳房二進。現用作居民住宅,長期缺乏維修和保養,古建筑保存不好,裝修基本已改動。楊氏小筑是小型住宅園林的杰出代表,收入陳從周主編《揚州園林》。……[詳細] |
![]() | 趙氏住宅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正誼巷17號。原系銀錢業商人住宅。儀門磚雕精致,上部四角雕有蓮花,中嵌白礬石雕福、祿、壽三星,中部雕漁、樵、耕、讀,下部雕有周文王訪賢人物故事,檐下兩角有獅子一對。現門樓基本完好,磚雕部分為石灰覆蓋。……[詳細] |
![]() | 愿生寺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埂子街146號。民國初,為超度揚州八大鹽商之一肖裕豐而建。解放初“唯生閣”被拆,寺內佛像亦通過佛協遷往江西之聚山。現存山門、大殿、藏經樓、后殿、兩廂廊房以及明代楠木廳。……[詳細] |
![]() | 漢廬位于石牌樓7號,原為清鹽商許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間金石書畫家吳熙載、現代揚州書法家陳含光及牙雕家黃漢侯先后在這里居住。漢廬占地面積-.23平方米,房屋31間5廂,建筑面積8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為東西兩路,南北向前后各三進。大門在西路北向,連門堂一排三間,青石板庭院中有福祠。左折磨磚對縫二門,對開實拼,門旁列石鼓一對。門上磚雕雀替,其上匾墻嵌磨磚斜角景,屋檐下砌磨磚三飛式。其旁檐口下為磨磚拋方。二門南側有門通火巷,火巷巷道青石板鋪墁,條磚勾縫墻面。東路,民國19年(1930)陳含光租賃……[詳細] |
![]() | 旌德會館現為市級文保單位。位于彌陀巷1-7號,為清代安徽旌德鹽業客商創辦。揚州城區內原屬于旌德會館產業的老房子頗多。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城區內彩衣街90號、92號、94號、75號;彌陀巷1號、3號、5號、7號;國慶路360號,原史可法路123號、339號;原埂子街152號(現為埂子街146號),皆有原屬旌德會館的產業。旌德會館,也是揚州最早設立的會館之一。根據現存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老房契記載“立賣民地民房文契許蓼齊今將祖遺承分民房一所,坐落大東門外司前三鋪大街,彌陀寺巷口西首朝南地方……[詳細] |
![]() | 灣頭鎮壁虎石雕明萬歷年間,揚州連續多年在夏季霪雨連綿,晝夜不止,江湖泛漲,災情嚴重。為祈禱江湖安瀾,人們置一對石雕壁虎于灣頭古街北端河邊,形成淮揚“九牛二虎一只雞”鎮水之寶物。現兩只壁虎石雕僅存一只,青石質,底座殘長1米、寬0.55米,因年代久遠,頭部、右爪及尾部損毀。2004年,灣頭鎮政府于此設石圍欄,立解讀牌。……[詳細] |
![]() | 卞寶第故居位于廣陵路219號,清湖廣、閩浙總督卞寶第宅第。卞寶第,字頌臣,號娛園,儀征籍,世居揚州,清咸豐辛亥(1851)兵興,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閩、浙巡遠、湖廣、閩浙總督等職。住宅原范圍,北面抵廣陵路,南面通過丁家灣86號。現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 1000余平方米。現存二層樓房三進,面闊五間,樓與樓之間旁置廂樓互連相串。第三進樓房上世紀90年代,遭火燒殘。另有半亭一座,水井一口。現存建筑平面布局,前后三進樓宅呈“日”字型格局。……[詳細] |
![]() | 張亮基故居位于丁家灣20號,為清咸豐年間湖廣、云貴總督張亮基故宅。原有建筑七進,現僅存門樓、正廳、附房。門樓整體砌筑是十分講究的,門墻、門垛、門樘以及門樘兩側內壁腮墻皆用磨磚清水砌筑到頂,是揚州少見的清式金柱式門樓。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保存有清咸豐帝賜匾三塊。現為張氏后裔住用。……[詳細] |
![]() | 李長樂故居位于東關街五谷巷41號,為清光緒年間直隸提督李長樂故宅。五谷巷,原名蛇尾巷,后因李長樂購建之居,改稱五福巷,今名五谷巷。李長樂(1838—1889)字漢春,盱眙半塔集人,歷任湖北、湖南、直隸提督。李長樂從軍數十年,一生得了三個巴圖魯(即“勇士”的稱號),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罕有的。清同治初年,李任參將時購建。東至五谷巷西側,南至問井巷,西至問井巷2號,北至東關街345號現規劃設計院內,原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原有房屋大小約八十余間,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組群布局分東、中、西三路及小……[詳細] |
![]() | 陳六舟故居陳六舟故居共兩處,一在糙米巷6號、8號、10號,一在東關街羊巷23號。陳六舟官至安徽巡撫。糙米巷,舊時稱曹李巷。此宅歷史上全部屬陳仲云家族的產業,陳氏先后四代為揚州很有影響的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道光壬午(1822)至光緒癸未(1883),陳家先后出了三位進士,父子二人賜傳臚,其后兩人為舉人、秀才。陳氏家族從陳仲云在道光壬午(1822),其子陳六舟在同治壬戌(1862),侄陳咸慶在光緒癸未(1883)先后參與殿試會考時,三人都賜進士。而陳仲云、陳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試會考時又獲得二甲第……[詳細] |
![]() | 許氏鹽商住宅位于丁家灣88、90、92、94、96、98、100號,宅主許蓉楫,建于清代晚期。許蓉楫(1865--1932),字云甫,祖籍安徽歙縣許村。光緒年間在揚州開設“謙益永鹽號”。民國初年任揚州食商公會會長,樂善好施,曾開設“朱濟堂”藥鋪、粥廠濟民,并捐資修橋等。其孫許國平,原在美國馬利蘭大學工作,后偕夫人蔣麗金同錢學森等一起回國,致力于科學研究事業,分別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筑東西并列五路,第一路前為磨磚門樓、福祠,后為住宅三進。第……[詳細] |
![]() | 魏氏鹽商住宅位于揚州永勝街40號,為鹽商魏次庚住宅,建于清代。大門西向,建筑坐北朝南,東為住宅、西為園林。東部建筑前后5進,前為照廳、大廳,后為3進住宅。大廳面闊5間,進深7檁,前后有卷棚。廳后3進皆為3間兩廂,兩側有套房小院。宅西園林部分破壞嚴重,殘存山石樹木,原有四面廳——“吹臺”,內懸鄭板橋書“歌吹古揚州”橫匾,解放后移至瘦西湖上;船廳一座,已移建于大虹橋南“西園曲水”。……[詳細] |
![]() | 馮氏鹽商住宅位于東關街292號,為清代馮氏鹽商住宅。門樓已改建,門廳三間尚存,第一進為二道門廳,門廳上有過樓三間,第一進正房為三間一廂;第二進、第三進為三間兩廂式住宅,中間以天井相連。建筑東山墻外為一火巷通道。該處建筑大門及門廳破壞較嚴重,正房郭門、建筑布局、結構保存尚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