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大理古城 A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東臨碧波蕩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蒼山,形成了“一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從779年南詔王異牟尋遷都陽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歷史。現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陽苴咩城的基礎上恢復的,城呈方形,開四門,上建城樓,下有衛城,更有南北三條溪水作為天然屏障,城墻外層是磚砌的;城內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巷,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詳細]
玄龍寺(玄珠觀)
   玄龍寺在巍山縣城東南3公里玄珠山上。寺始建于南詔時期,永歷十年(1656)重建,清同治年間毀于戰亂,光緒年間重建。寺依玄珠山而建,層臺疊閣,氣勢雄偉。其布局為在南北中軸線上建山門、石坊、四圣殿、石牌坊、玉皇大殿。大殿之東,有關圣、三皇、呂祖、觀音諸殿和彌羅宮、芭蕉樓、碧波室、禪堂等建筑。其布局一反南北中軸線,根據地勢,采取由西到東上下三臺橫裂式,以二條路線穿插大小七個落,內多園林小景。玄龍寺建筑以山門及大殿最佳。山門為單檐歇頂牌樓式樣,寬三間,前后檐下以如意斗拱,斗拱做工十分精細,大殿建于2米多高的臺基上,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14.8米,進深16.2米,高12米。前為走廊,檐下施以七踩斗拱,整個建筑氣勢雄偉。    玄龍寺格局保存……[詳細]
劉廠觀音閣
  劉廠觀音閣位于祥云縣劉廠鎮劉廠村小海子旁,始建于清朝晚期,民國時進行過修葺,2004年由祥云縣人民政府再次修葺。整個建筑由觀音閣及南北耳房、南北廂房、面殿、文昌閣及南北耳房組成,占地面積約651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58平方米。觀音閣為三開間三重檐小青瓦八角攢尖頂木結構樓閣式建筑,下層三開間,二層正方形三開間,三層為八角形,頂為陶葫蘆寶頂。南北耳房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與南北廂房組成兩個小院落。南北廂房為三開間單檐硬山頂木結構二層建筑。文昌閣與觀音閣相對,為三開間重檐小青瓦歇山頂二層木結構閣樓式建筑,文昌閣南北耳房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與南北廂房組成兩個小院落。劉廠觀音閣,整個建筑群形成一個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布局嚴謹、建筑秀美,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對研究清代西南地區的建筑、宗教、歷史、……[詳細]
巍山文筆塔
  文筆塔又名白塔,位于大理州巍山縣城南文筆村,相傳建于武侯時,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塔坐南向北,與文廟相對,為九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塔高29米,塔身為正方形,邊長5.1米,第一級至第四級逐漸外擴,第五至九級逐漸收分,使得外觀秀麗挺拔。塔門開于北面,門額有 “岳峙淵渟”大理石匾,塔門兩側有灰塑楹聯一對,塔身四面設龕及通風瞭望孔,龕內各置佛像一尊,塔頂安鑄銅葫蘆寶頂,通高1.82米,葫蘆四角有凸起的獸面,口中銜鏈直通塔頂的四個角,兩個獸面之間各有2個八卦卦爻。文筆塔內為空腔,內腔與外部的弧度協調一致,原先有旋轉木樓梯登頂。    文筆塔為風水塔,是巍山現存古塔中建筑年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古塔,歷經230余年數次地震仍穩……[詳細]
陳翼叔墓
  陳翼叔墓位于巍山縣廟街鎮盟石村東的蒙舍山中,此處有一塊天然巨石,此石東西長約10米,南北寬約8米,高約3米,石上鑿出一石棺,上覆一整石蓋板,墓立有兩塊碑,前有一天然石桌,墓兩側各立墓幢。墓主陳佐才,字冀叔,別號睡隱子,俗稱陳仙人,蒙化府(今巍山縣)人,他少時習文,后投在黔國公沐天波下受武職。明末,永歷皇帝入滇,他曾跟隨到緬甸,永歷皇帝死后,回鄉隱居于蒙舍山麓的是何庵中。他外出戴斗笠,身騎毛驢,喝雨水,并發奮讀書,詠物寫景,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對清朝不滿的思想情緒。著有《寧瘦居集》、《天叫集》、《是何庵集》、《石棺集》等詩集6卷,終年70余歲。石棺四壁有文人墨客鐫刻的詩章10余首。陳翼叔墓屬“奇人奇棺”,反映了特定時期的人文精神,保存完好,墓四壁保存有從古至今憑悼的詩文,它不僅在大理州乃至整個云……[詳細]
玉皇閣建筑群
  玉皇閣建筑群玉皇閣建筑群位于云龍縣石門鎮諾鄧村,距縣城約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維修擴建,清咸豐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毀于兵燹,光緒年間陸續修復。現存建筑以玉皇閣為主體,由玉皇閣,文、武廟和木牌坊組成。玉皇閣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臺基上,歇山頂,閣通面闊13.8米,通進深13.3米,高16.4米。閣兩側有左右廂。文廟在玉皇閣東約30米處。單檐歇山頂,通面闊8.6米,通進深6.7米,高7.31米。武廟建筑形式與文廟同。木牌坊在玉皇閣前約150米處。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疊的層架構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為壯觀。諾鄧玉皇閣建筑群,是云龍縣境內現存最早的宗教建筑群。1988年公布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云南省大理州云……[詳細]
白土坡文昌宮
  白土坡文昌宮位于永建鎮永樂村委會白土坡村,據宮內存清乾隆叁拾肆年(1769)“白土坡中元會碑記”,清雍正六年(1728)白土坡文昌宮就已存在。宮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654.57平方米,坐北向南,為一進一院,由山門及西耳房,大殿及東、西耳房,東、西廂房組成。白土坡村比鄰甸頭巡檢司,歷史悠久,文昌宮作為村內的中心建筑,同時兼有民間祭祀和教育的場所,建國后至1987年近40年的時間,沿續教育功能,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和經濟交流中心,是古代至現代鄉村歷史、社會變遷的見證者,格局保存完好,建筑工藝精湛,雕刻精美,為清代鄉村建筑中的佼佼者,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白土坡文昌宮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封川塔
  封川塔位于巍寶山鄉建設村委會洗澡塘村封川山頂,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占地面積為127.69平方米,周圍無建筑物,四周山巒起伏,綠樹蔥蘢。塔為七級截角八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33.7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平面呈方形截角,大四邊和小四邊交錯構成規整的八方形,層層規整而上,大方簡約中又透著些許玲瓏。封川塔為截角八方形,形制特別,本縣內為孤例,材料和建筑工藝特點等諸多方面保留了歷史原狀,保存完整。體現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建筑技藝水平。    2023年10月23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封川塔為第八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蒙化靈泉水利設施
  蒙化靈泉水利設施位于南詔鎮自由村委會小塘子村東搗衣山,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蒙化直隸廳知事卞庶凝依天然泉眼而籌建,由石亭和月池組成,同時保存有3通碑刻。石亭為單檐懸山頂全石結構建筑,月池狀如半月形,以五面石壘砌,池內深1.85米,壁上有長方形進水口2個,下設出水口及暗溝,匯入自然山箐中。蒙化靈泉是古代集天然水源保護設施與祭龍、引水工程為一體的文化遺存,反映出古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并將這一理念融合在民俗活動中,代代傳承,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蒙化靈泉水利設施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慧明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慧明寺
  慧明寺位于廟街鎮張官廠村村東山麓,明萬歷年間(1573—1619)建,歷代均有復修擴建,為巍山名剎。慧明寺坐東向西,占地5418平方米,前為照壁,左右開側門,門內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單孔石拱橋,橋后自西向東依次為山門,前殿、中殿、后殿及兩廂、花園等。現存前殿、中殿、后殿、兩廂及花園等。慧明寺格局保留完整,主體建筑屋架留存明末及清早期建筑特征,具有地方特征,是研究當地明清建筑藝術的較好案例。云南著名詩人擔當和尚曾棲居寺中,為寺題對聯一副:“明鏡無分圓缺相,孤云不系來去心。”慧明寺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北社學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社學
  北社學又名育英社學,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積659.12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禎(1628—1644)年間,同知朱統鐩及紳士籌建,后有修,由大門、中廳、廂房及場院組成。大門為大門一高兩低單檐懸山頂牌樓式建筑,面闊三間,梁架為全穿逗結構,且用材為櫟木,本地區少見,前檐下設斗拱,明間為七踩,次間為五踩,錯落有致,皆保留原狀彩畫。中廳為單檐硬山頂建筑,面寬三間12.7米,進深四間13.5米,前后設廊,檐下均設飛椽,梁架為七架抬梁,保留了原狀彩畫和精美雕刻,基礎部分的石雕簡潔生動。中廳舉架較高,起山較大,屋脊高聳,使得建筑古樸渾厚。東西為廂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教學使用改建為兩層,但梁架仍為清代原構,保留有乾隆、道光、光緒的中梁題記。    ……[詳細]
12、望鶴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鶴軒
  望鶴軒位于巍寶山鄉玉碗水村,望鶴軒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寺座東向西,為一進一院,由山門及南北耳房、大殿及南北耳房、南北廂房組成。望鶴軒布局整飭,建筑工藝精湛,保留有部分原狀彩畫,是巍寶山道教名山的組成部分,是研究道教建筑和鄉土建筑的實證,具有建筑保護價值和文化價值。望鶴軒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封川橋及封川塔
  封川橋位于巍寶山鄉封川山腳,始建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清康熙年間重建。封川橋以磚石砌筑,設三孔行水,長58米,寬5.75米,如長虹臥波,蔚為壯觀。此橋通往景東、云縣、緬寧大道,為古代南路要津,為當地物產交流、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保存較好,具有文物價值和社會研究價值。封川塔位于巍寶山鄉建設村委會洗澡塘村封川山頂,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占地面積為127.69平方米,周圍無建筑物,四周山巒起伏,綠樹蔥蘢。塔為七級截角八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33.7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平面呈方形截角,大四邊和小四邊交錯構成規整的八方形,層層規整而上,大方簡約中又透著些許玲瓏。封川塔為截角八方形,形制特別,本縣內為孤例,材料和建筑工藝特點等諸多方面保留了歷史原狀,保存完整,體現了古代匠人……[詳細]
周鐘岳故居
  周鐘岳故居位于劍川縣金華鎮,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周鐘岳故居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瑞棻宅院
  李瑞棻宅院位于劍川縣,年代為民國。李瑞棻宅院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元陽墓
  李元陽墓位于蒼山應樂峰下崇圣寺三塔西200米處,段功墓的東南側,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元陽,字仁甫,號中溪,明代大理白族名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7年)生。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進士,授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陰縣令,荊州知府,監察御史等職。嘉靖十八年辭官還鄉后,精研理學,專修地方史籍,編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著有《中溪漫稿》、《心性圖說》等書。維修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瑞鶴觀等文物古跡,為地方的歷史文化作出貢獻,深受大理白族人民愛戴。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病故,葬于蒼山應樂峰麓。李元陽墓坐西向東,建造宏偉,墓體高大,墓前依中軸線布局建有石牌坊一座,通道兩側立有石人、石馬、石獅、石象、石鹿10軀,墓高約10米,寬5米。“文革”期間被毀,現僅……[詳細]
  雞足山墓塔群位于賓川縣,年代為明、清。雞足山墓塔群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華保公所位于彌渡縣,年代為民國。龍華保公所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生橋摩崖題刻位于彌渡縣,年代為清代。天生橋摩崖題刻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黃礦廠朝陽寺位于彌渡縣,年代為清代。黃礦廠朝陽寺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国服瑶 | 日本人喷液视频jizz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19页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中文欧美一区不卡二卡 | 亚洲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