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青島市旅游

青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即青島國際帆船中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青島市東部新區浮山灣畔,北海船廠原址,毗鄰五四廣場和東海路,市內的著名風景點“燕島秋潮”位于基地內燕兒島山的東南角,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場館規模為了迎接奧運會帆船比賽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島市政府把北海船廠整體搬遷到黃島區的海西灣,并將國際帆船中心建成青島市獨具海上運動特色的建筑區域,體現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面積約45公頃,其中場館區30公頃,賽后開發區15公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按照“可持續發展、賽后充分利用和留下奧運文化遺產”的原則,規劃、設計、建設。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采用的一……[詳細]
青島明真觀
  明真觀,俗稱“滄口大廟”,始建于1925年,原址位于滄口達翁村(現在的滄口飛機場院內西側),是由紳商趙文發發起,當地鄉紳百姓集體捐資修建而成。初創明真觀分三層大殿,從前向后依次為護法殿、功德堂和玉皇宮。明真觀的祀神以道教為主,儒釋民間尊神同奉。1943年侵華日軍擴建飛機場,明真觀被劃入軍事用地,民眾呼吁,希冀留存,然日軍終究將其拆毀。為了使這一歷史遺跡得以延續,青島市民自發組織,由民間集資重修明真觀。1944年,明真觀得以在曉翁村重新修復。重修后的明真觀,其建筑布局有了較大變化,由于戰爭的原因,資金短缺,從設計到施工都略顯倉促,部分建筑沒能復原,建筑質量和氣勢規模難及初始。歷經多次修復之后,明真觀于2005年對外開放。它將作為展現道教歷史、文化、藝術,進行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研究、展示的基地以……[詳細]
花石樓
  第二海水浴場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樓”就座落于此處。花石樓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它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筑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樓門臺階下為花崗巖石尊,可用于晚間燃火照明,也可用于栽花,正面為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十分別致。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臺,側有鐵尖頂。由于是用花崗巖和鵝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樓。樓下石階分為2層,上層6級,下層9級,有石徑通往鐵欄大門,庭園內廣植花木,是青島頗具特色的著名建筑。花石樓與影視藝術也結下了許多不解之緣,電影《神圣的使命》、《白霧街兇殺案》、《總統行動》等都是在這里拍攝的內景和外景。交通26、31、206、223、304、311、312、316、317、321、501、604、8……[詳細]
平度韓村遺址
  【韓村遺址】屬大汶口――商周時期文化遺址。位于平度市明村鎮韓村村南100米處的高臺地上。遺址西臨膠萊河,中部有一條被河水常年沖刷而成的大溝,將遺址分成了東西兩部分。遺址南北長700米,東西寬400米,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1992年5~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青島市文物局、平度市博物館聯合對韓村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掘面職256平方米。發掘結果表明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層厚l.5~3米。上層為商周時期遺存,下層為大汶口早期文化遺存。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遺跡有灰坑、房基殘跡,遺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錛、石鏟等,大多為磨制,使用痕跡明顯;骨器有制作精致的骨錐、骨針;陶器中發現最多的是陶片,完整器很少。陶片以紅褐色為主,其次為灰色,黑色……[詳細]
牧馬城遺址
  【牧馬城遺址】位于膠州市里岔鎮政府駐地西北1.5公里處,是青島地區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遺址。城郭呈正方形,總面積為48萬平方米,城周四華里,每面一里,每面中間有一城門。東、北、西三面的城門已不見痕跡,南門遺址仍然可尋。圍繞在南城門外的小城,又叫甕城,保留有10米長的城墻遺址。其高度平均在2米以上,有的地方高達3米左右。從城墻被沖刷的坡度來看,原來城墻的高度應在7~8米間,寬約6米。城墻為夯土筑成,至今土層堅實,當年夯筑的柱洞仍清晰可辨。現城墻內外地面上仍殘存漢代的磚瓦、陶片,還曾出土過銅箭頭和銅洗,當地群眾也經常發現有“貨泉”與“五銖”字樣的銅幣。漢代,膠州灣一帶是經濟文化發展較快的地區,牧馬城就是其中之一。這座故城在漢代稱“東黔陬城”。據《膠州志》載“東黔陬蚊在治西城八十里,膠水之東……[詳細]
觀象二路基督教堂
  山東省青島市觀象二路教堂,原名圣保羅教堂,地處青島市南區觀象二路一號,始建于1938年,1939年圣誕節完工,1940年復活節舉行獻堂典禮。由俄國建筑師弗拉基米爾·喬治·尤力甫設計,是一座羅馬式建筑風格教堂。觀象二路教堂由美國信義會在原德國俱樂部舊址建造,擁有方形鐘樓,沿內部60級臺階可達鐘樓,鐘樓高24米。教堂總占面積3.38畝,教堂建筑占地面積695.5㎡;結構宏偉,內部寬敞明亮,可容納700禮拜。該堂原屬美國魯東信義會青島區會,解放后教產歸于我國教會。1958年秋與其它多個教派聯合于該堂,實行聯合禮拜。這期間該堂負責人是王樹芳牧師。教堂于1966年7月文革期間停止使用。該堂由青島市房產局代管。改革開放之后,1981年8月該堂產權發還教會,1993年該堂收回使用權,于1995年5月26日……[詳細]
西寺遺址
  【西寺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膠南市塔山鎮西寺村北。遺址東靠白馬河,西部有一條南北向機耕路,南部部分壓于西寺村民房下。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0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從遺址東側靠河邊的斷崖看,文化層厚約2~3米。地表散布有許多陶片、石器、貝殼、獸骨等。遺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石器中有斧、鏟、刀、鑿、鏃等,石質堅硬,通體磨光,制作精巧。陶系方面泥質和夾砂占半數以上,泥質黑陶比例最高,次之為夾砂和泥質的灰陶以及部分褐陶。在泥質陶中最突出的是細泥陶,質地細膩,不攙和任何雜質,里外透黑。器表多為素面,磨光,外表顯得漆黑光亮。紋飾有弦紋、劃紋、附加堆紋等。制陶已經普遍使用快輪技術。器形主要有鼎、罐、盆、杯、鬻、碗、量等。此時高度發……[詳細]
洪深故居
  洪深故居位于八關山麓福山路1號。1934年洪深來青島接替梁實秋任山東大學外文系主任時在此居住。洪深的父親洪述祖來青島曾有別墅,名“觀川臺”,但被日本統治者沒收。洪深租宅于此。他結合家庭遭遇及當時青島的屈辱史,創作了中國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劫后桃花》,由當時的明星公司拍攝,由電影皇后胡蝶主演。這是一座德式別墅,闊大的院落,高聳的圍墻,穿過兩扇雕花的鐵柵欄大門,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段寬敞的沿地勢而建的臺階,臺階向兩邊分開,之后繞過一面造型古樸的壁墻,進入高處的院內,再通過石階才能進入居室。洪深故居是一座二層樓的德式建筑, 高大的門廳,拱形窗戶,青磚灰瓦,歌特式的屋頂,十分的寬敞和氣派。洪深系現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其父洪述祖系民國初年的內務部秘書。因涉及暗殺宋教仁事件,1913 洪深年初到青島躲避。……[詳細]
王統照故居
  觀海二路49號,是我國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的著名作家王統照的舊居。王統照1926年來青島,在此定居近30年,1950年離開青島赴濟南。詩歌《這時代》、短篇小說《聲》、《銀龍集》、散文集《片云集 》、《青紗帳》、著名長篇小說《山雨》即在這里問世。1929年王統照在青島還與同仁編輯出榜拉了青島的第一份文學期刊 《青潮》 ,聞一多、老舍、朱自清、洪深、吳伯蕭等著名學者也曾在這里歡聚,切磋文學,出版了文藝副刊 《避暑錄話》 等。王統照(1897--1957),字劍三,筆名息廬、容廬,作家、山東諸城人。1924年畢業于中國大學英文系。1918年創作家王統照辦《曙光》。1921年與鄭振鐸、沈雁冰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曾任中國大學教授兼出版部主任。1934年赴歐洲考察古代文學和藝術。1935年回國,曾任《文……[詳細]
西賢都遺址
  【西賢都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西賢都村西20米處的西賢都遺址坡地上。1979年文物調查時發現,1983年文物普查時又進行了復查。遺址呈北高南低的緩坡狀,南臨大沽河的支流賢友河,西賢都通往望城的村級公路穿過遺址南半部。遺址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約2.7萬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遺址的南邊為4~5米高的斷崖,上面清楚地暴露出文化層和灰坑等遺跡。文化層厚約l米,有的灰坑則深達2~3米。由于遺址南部破壞較為嚴重,因此地表散布大量的石器、陶片、獸骨、紅燒土塊等。石器主要有斧、鏟、刀等,大多刃部磨光。在采集的陶片中,以夾砂黑陶為主,次為泥質黑陶和夾砂灰陶。也有少量的紅陶片。大多為輪制,少數陶片制作痕跡不明顯。從素面為主,有少量弦紋和藍紋,有雞冠形器耳。器形可辨……[詳細]
馬濠運河
  【馬濠運河】又稱馬家濠運河,是元明兩代開鑿的膠萊運河的南段部分。位于黃島區薛家島的西部,北起黃島前灣,南至唐島灣,流經四個村莊,即官亭村、濠南頭村、濠洼村、濠北頭村等。據《明史・河渠志》載,馬濠運河修成之日,“長十有四里,廣六丈有奇,深半之”。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山東海區開辟了第一條溝通南北的航線,用于南糧北調。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姚演為總管,負責開鑿南起靈山海口的馬濠,北達萊州灣,長達350公里的膠萊運河。盡管由于當時政治、經濟特別是科技條件的制約,“遇石而罷”,終未成功,但馬濠運河仍是膠萊運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700余年。據《新開膠州馬濠之記》碑(現存官亭村)記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新開鑿馬濠,歷時3個月,終于在4月22日鑿通。馬濠運河的開通……[詳細]
劉若拙墓
  【劉若拙墓】為北宋墓葬。位于即墨市東關小學(始建于西晉的高真宮舊址)院內。墓葬封土呈圓錐形,高約1.5米,直徑約4米。始建于北宋,元、明兩代曾重修,至今保存尚好。墓前有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即墨知縣李奎所立墓碑,碑陽刻有“元敕封華蓋真人之墓”10個大字。劉若拙,五代時人。據《太清官志》載:“五代時,后唐同光二年甲申(924年),道人劉若拙,自蜀來嶗山太清宮,訪李公守中子(即道教長老李哲玄,字靜修,號守中子,封道北普濟真人),相談契合遂留住焉。”其時,嶗山虎多成害,劉若拙武術高強,在太清宮東南山前,今釣魚臺之北的陽坡上,自修一茅庵,名曰“驅虎庵”,供奉老子圣像,潛修其中。元張起巖《聚仙宮碑銘》載:“五代時,有華蓋真人劉姓者,自蜀而來,遁跡茲山。宋祖聞其有道,召至闕庭,留未幾,堅求還山,敕建……[詳細]
梁實秋故居
  梁實秋故居,位于俊愛方市南魚山路33號,梁實秋是著名學者涉挪臨、文學家。1930年,他走賢與聞一多一道催詠橡應宮零乎青島大學校長楊結張振聲芽喉之聘,到這所奔麥襪新建大學,任外文系主任迄蒂兼圖書館館長。此間他翻譯了數卷《織工馬筆適無南傳》和《西塞羅文集爺貶》貓補,館醇并出版兩本文集。同時他開設了目爬《歐洲麻頗文學史》等課程。他喜愛英國瀑餓福大蓋只戲劇家莎士比亞究信的作品執遵,致力收藏宮廚莎翁揮點作品,這成了學校始導墅圖書館的端熏特色。在青大,梁實秋開始蟲琴了漫長斌擬的翻譯《榻傭莎士比亞全集》爬購的工作,啤瀑租至1967年,方告乙絢辯完工。如今院內疾鋪保留有梁實秋當年栽植的樹木。30年代初,梁實秋在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期間曾在此居住,并創作出版了《文藝批評集》,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詳細]
14、于姑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于姑庵
  【于姑庵】舊名“黃德庵”,位于青島市四方區錯埠嶺村東南半里許的山坡上。據《即墨縣志》載,清同治年間,錯埠嶺一帶名“嶺上”,至光緒初年,又改稱“環埠嶺”,以后,又因其嶺埠高矮相錯,群眾又俗稱“錯埠嶺”。于姑庵相傳始建于唐代,明、清、民國均有重修、擴建。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現存殿宇、堂舍25間,整個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大殿,另外有東、西配殿及東、西廂房,大殿面闊3間,均硬山式青磚灰瓦。山門南土丘之上有殿堂3間,原有吊橋與山門相聯,現吊橋已毀。明代初年,錯埠嶺村有一于姓女出家為道姑;并在原黃德庵廢圯處,重新修建了一座道庵,改名于姑庵,初為于姓之家廟,屬道教臨濟派。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于姑庵曾進行了一次重修和擴建。以后,曾有僧道交替,于姑庵由道教的道姑庵改為佛教的……[詳細]
15、湛山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湛山寺
  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為市區唯一的佛寺。1933年籌建,1945年落成。面積23畝。山門有兩石獅,傳為明代遺物。寺前石砌蓮花池,為放生處。院內有大雄寶殿、三圣殿、天王殿及客舍,殿后為藏經樓,舊藏佛經6000余冊及古代佛像。寺后東側小山有八角七級磚塔,聳立云表。寺院南對黃海,東、西、北三面,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煙嵐變幻,海闊天空。“青島十景”之一“湛山清梵”即此。湛山寺籌建于1931年夏,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葉恭綽(建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中東鐵路稽查局長陳飛青和佛學家周叔迦等倡議,得到當時的青島市長胡若愚、沈鴻烈及膠濟鐵路委員長葛光庭、青島市佛學會會長王湘汀的支持和贊助,委托時任哈爾濱極樂寺住持倓虛法師于1932年來青島主持興建的。第一期工程1934年4月開工,興建了三圣殿、……[詳細]
童真宮(童公祠)
  童真宮又稱童公祠,位于嶗山北麓、青島市城陽區境內。始建于漢末,已有1800多年歷史。童真宮所在的嶗山,號稱道教名山,極盛時有72宮觀之說,其中不乏恢弘瑰麗者,與之相比,這童真宮未免簡約得多。但這里確是嶗山地區最具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所在,因為它始建緣由與宗教無關,而是為了紀念青島地區歷史上的一位廉吏——漢代不其縣令童恢。每年農歷九月二十二童恢生日這一天,附近幾十里的百姓都來此趕山會,追念童公,香火很盛。童真宮原有正殿一座,配殿兩座,分前后兩院,共有大小房舍60佘間,青磚小瓦,磚石結構,為硬山式建筑。前院祠門三間,兩邊耳房彩塑紅、白立馬各一匹。正殿三間,塑童恢坐像,有壁畫,繪記童恢生平事跡及童恢馴虎故事。院中有銀杏、古柏、凌霄、牡丹等古樹異花等,其中六株古柏相傳為建祠時所植。配殿為真武殿和娘娘……[詳細]
左家院遺址
  【左家院遺址】屬大汶口文化遺址,兼有岳石文化、商周文化遺存。位于萊西市唐家莊鎮左家院村西北130米處的高臺地上,群眾稱為“圩子里”。大沽河自北而南繞過遺址,南部有一條東西向沙石公路。遺址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00米,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大體分為兩個區域。臺地高處為大汶口文化遺存,地表暴露有灰坑等文化遺跡及陶片、紅燒土塊等文化遺物,文化層厚約1~2米。山崗下有岳石文化和商周時期的遺跡和遺物,文化層堆積較薄。遺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遺物主要是石器和陶葉。石器有大汶口文化的石磨盤、石斧、石鏟等。陶葉大多為大汶口文化時期。以紅陶和灰陶居多。另有少量的褐陶。以夾砂陶為主,泥貢陶較少。多為素面,紋飾有弦紋、附加堆紋等。可辨器形有鼎、罐、缽、壺、盆等。另有少量岳石文化時期的蘑……[詳細]
東演堤遺址
  【東演堤遺址】東演堤遺址屬大汶口文化遺址,典型的貝丘遺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鎮東演堤村西偏北約120米處的較平整的臺地上,海拔10米以上。在遺址的東、北、西部分別有三條機耕路通過,遺址的南北兩側還各有一個池塘。197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剛發現時面積有4萬平方米,由于各種人為的原因,現面積明顯減少,東西長240米,南北寬70米,總面積約16800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僅0.5米左右。地表散布有許多陶片、石器、紅燒土塊、貝殼等。遺址中采集的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類陶片中以紅陶為最多,另有少量的紅褐陶和橙紅陶,灰褐陶極少。其陶質絕大部分為夾砂陶,僅有少量的泥質陶。陶器以素面為主,紋飾較簡單,有乳釘紋等。均為手制。可辨器形有鼎、筒形罐、缽、支腳等。石器有石斧、磨盤等。……[詳細]
長青遺址
  【長青遺址】屬大汶口文化遺址,兼有商周文化遺存。位于萊西市沽河街道辦事處長青村東北約20米處的高臺地上。遺址北部為一座小型揚水站,南邊為斷崖,長廣河自北向南環繞流人大沽河。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土貢松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1米左右。地表散布有陶片、獸骨、紅燒土塊等,采集到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器。其中商周時期的陶器以夾砂灰陶為主,器表多飾繩紋,可辨器形有鬲、簋、豆、罐等。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其次為夾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質灰陶;器表多為素面,紋飾有劃紋、附加堆紋、錐刺紋等;制法多為手制,部分器物底部有慢輪修整痕跡;可辨器形有鼎、鬻、罐、缽、盆等。根據器物特征分析,應為大汶口文化早期。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詳細]
四畝地遺址
  【四畝地遺址(李子行)】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膠州市洋河鎮李子行村南約300米處的高臺地上。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萬平方米。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東為艾山,十八道河從遺址的南、西、北三面環繞流過。遺址未經鉆探,從斷崖上看,文化堆積厚度在0.5~1米之間。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石器、獸骨等。采集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夾砂黑陶為主,其次為泥質黑陶和夾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質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質陶多磨光,紋飾主要有弦紋、附加堆紋、劃紋等。陶器大多輪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鼽、器蓋等。陶葉中發現了少量的蛋殼陶片,代表了當時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石器有斧、刀、杵等。遺址現為農田,保存較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久久成人免费精品二区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亚洲va成精品在线播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