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州惠愛醫院舊址位于荔灣區明心路36號。2002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黃寶堅石屋位于荔灣區文昌南路敬善里13號。廣州西關文昌路敬善里的黃寶堅寓所是一座典型的石室建筑,雖歷經近百年,但總體建筑仍保存完整,2003年被定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寶堅石屋始建于1912年,占地面積近400平方米,長方體麻石壘砌成的大樓巍然挺立,樓高三層。與普通的嶺南建筑相比,石屋樓層間距比較大,首層約有4米高,大門兩側兩根巨大的花崗巖圓柱十分氣派。據黃寶堅女兒介紹,石屋是用當年建圣心大教堂和海關大樓時剩下的石料建成的。父親黃寶堅是位西醫師,也是收藏家,石屋是由在美國的二伯父設計的,美國建筑風格比較重,修建時又融入了嶺南民居的特點,著名藝術大師梅蘭芳也曾造訪過石屋,還親自簽名贈扇給黃寶……[詳細] |
![]() | 波樓位于海珠區洪德路海天四望街波樓3號。波樓舊日的正式名稱是“粵海關俱樂部”,位于海珠區南華西街洲咀大街上。因為樓旁有一座懸掛臺風信號風球的瞭望臺,廣州人習慣用“球”的英語音譯(BALL),稱它為“波樓”。100年前,這座恢宏的建筑是珠江南岸地標,卻背負了近代喪失海關主權的沉痛歷史。鴉片戰爭后,粵海關由英國人掌權,英國人在此設粵海關辦公點,建有一座西式洋樓和一座鐵塔,該大樓共占地4815平方米,分為四部分:(1)信號臺。原建于1885年前,位于大院東北角,為本質結構。1908年遭臺風破壞,1910年在大院西南角重建鋼架信號臺。此塔占地面積30多平方米,高33米,造價8000銀兩,上有測風設備,……[詳細] |
![]() | 許應鑅墓位于天河區龍洞街道西社社區龍洞村。2002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明園位于越秀區培正路12、14號。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明園不同于廣州本土傳統建筑,在風格的還原上,參考了更多當時西化的元素,重現民國初期的明園。因為明園建造初期便是官宦人家的洋樓別墅,所以房間的數量自然不少,一共五個房間,在臥室的營造上,除了風格的還原,理想家團隊考慮更多的應該是宜居、舒適。由于受到當時西洋風格的影響,所以明園不同于當時的廣州傳統建筑,窗戶非常多。而在明園改造翻新的過程中,這些窗戶便被保留下來。所以采光十分優質,臥室通風、自然,不需太多裝飾,就已非常恬淡。在整體連貫的風格下,不--間,有不同感受,在功能性的增加上也有所不同。臥室二增添了一套五斗柜與老式梳妝臺,和臥室一……[詳細] |
![]() | 古應芬墓位于同和街同沙路(廣州市華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圍墻邊)。該墓建于1931年,1986年由市政府撥款重修。墓地規模恢宏,墓園由南而北分別是一對青石獅,一座藍底琉璃瓦歇山頂門樓,一座花崗石砌的半球形墓包,墓前石碑上刻有“古應芬先生之墓、1987年吉日立”等字樣。墓后面聳立1塊高3。6米、寬1。83米的連州青石碑,碑頂有海浪、祥云、朝陽等裝飾。碑額篆刻“國民政府委員古公之墓”,下款為“民國二十年十一月國民政府令建”。墓志碑文為胡漢民撰寫。2002年7月8日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華貴路舊當鋪位于荔灣區華貴路26號。位于荔灣區華貴路26號。是一座保留較完整的清代古當鋪。前座為原當鋪營業廳,后座為原當鋪碉樓式的當物倉庫。因目前仍為民宅,暫未有對外開放。游客可領略其外部結構風貌。1993年8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金山華僑千人墓時代這1887年,位于越秀區橫枝崗路62號廣州市胸科醫院內。在醫院僻靜的角落,那里有一座超過百年的清幽古墓,墓中安葬著924具旅美華僑先人的遺骨,俗稱“舊金山華僑千人墓”。這座歷盡滄桑的古墓經歷了長久的沉寂,百年之后的今天,它再次引人注目。在富強后的中國,現代中國人開始了解、發掘、緬懷、祭祀一百多年前在美國經歷劫難的華僑先輩。一百多年前,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曾有這樣一群苦難的無名先輩,他們被當作“豬仔”苦力賣到美國去修建太平洋鐵路、去挖西部金礦等。這些先人被迫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去舊金山等地艱難謀生,最后凄慘地客死他鄉。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段夢碎辛酸的歷史,為了讓子孫后代銘記祖國……[詳細] |
![]() | 東山浸信會舊址時代為1909年,位于越秀區寺貝通津9號。,今名基督教東山堂,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寺貝通津9號,建于光緒三十五年(1909),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隱身于東山小洋樓中的東山堂為兩層白色花崗石砌成的哥特式教堂建筑。1999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隅園位于越秀區寺貝通津42號、44號。年代為1930年。東山洋樓的獨特之處便是以厚重紅磚為基調,與西關青磚迥異。在寺貝通津42號的隅園,便是此中的代表。隅園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專家,時任國民革命海軍造船總監的伍景英。該樓也是他親自設計的。大約建于1931年。1999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鴻昌大街22號西關大屋年代為清末民初,位于荔灣區長壽西路鴻昌大街22號。1999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寶生大押舊址位于荔灣區中山七路22號后座。寶生大押位于廣州古城西城門,高22.2米,建于民國初年,為三層碉樓式建筑,是當時廣州第三大當鋪,也是周邊最高的建筑。1938年日軍狂轟濫炸廣州,西門口一帶的建筑都被夷為平地,寶生大押卻絲毫無損。寶生大押也是清末民初廣州六大當鋪之一。據廣州市文物部門透露,寶生大押短期內仍難開放,問題在于產權屬性,由于其產權不屬于政府,而是歸個人所有,所以只要不危及文物安全,政府部門難以干涉,更無法強行要求其開放,只能與業主溝通協商。寶生大押早在1999年7月被公布為市級文物,此后一直未見開放。1999年7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伊秉綬書葉氏墓表位于白云區白云山鄭仙巖畔“天南第一峰”牌坊東側臺階旁。2015年8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墓表石刻外緣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無。本次文保單位的建設控制要求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規劃》的有關規定相銜接。……[詳細] |
![]() | 胡漢民墓位于天河區龍眼洞銀屏嶺廣東省林業職業技術學校內。建于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墓原在斗文望,混凝土結構,后被毀,又在其上建了房子,把胡墓穴壓著。1985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墓東面300米處另建新墓,但其女不同意將其父棺木遷至新墓,故新墓實為空冢。新墓為外飾水洗石米的墓,坐東南向西北。當中高3米,一級護嶺。墓碑鐫刻“胡漢民先生之墓”7字。左前方建有“不匱亭”。右側為胡漢民夫人墓,墓碑中刻“先妣,陳太夫人墓”,下款署“民國三十五年”。整個墓園占地約1800平方米。墓砌有拱手及祭臺,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5年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撥款重修胡漢民先生墓園。根據胡漢民親屬的意愿,該墓……[詳細] |
![]() | 何人鑒家族墓位于白云區同和街道握山村上白云山麓,年代為宋,類別為古墓葬。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北從墓前平臺外緣外延10米,東南、西北從華表外緣外延10米,西南從墓后土碑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 | 湛橫云夫婦墓位于增城區新塘鎮瑤田村東頭社豐岡嘴,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墓葬。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墓邊線外緣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南至廣深鐵路現狀路基北邊線,北至廣園快速路現狀路南邊線,其余兩側從保護范圍外緣外延30米。……[詳細] |
![]() | 湛治中墓、湛果成墓位于增城區新塘鎮白江村東寧合作社大橋頭山,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墓葬。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從湛果成夫婦墓邊線外延10米,西、北從湛治中夫婦墓外延10米,南面牌坊從臺階基座外邊線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緣外延約10米,牌坊部分從保護范圍外緣外延20米。……[詳細] |
![]() | 陳邦彥墓位于增城區新塘鎮長巷村九頭山北坡大坑壢,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墓葬。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墓邊線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緣外延30米。……[詳細] |
![]() | 朱村塔位于增城區朱村街道朱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朱村塔塔基邊線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緣外延50米。……[詳細] |
![]() | 稼寶堂(含當鋪)位于增城區石灘鎮崗尾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包括張氏祠堂及其附屬的書房(兼作客廳,俗稱船廳)、當鋪。2008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七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從建筑物外墻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緣外3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