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張鴻墓位于虞山北麓興福寺西羅漢橋畔,張鴻(1867—1941),字隱南,號橘隱、燕谷老人。清光緒進士。歷任日本長崎、神戶、朝鮮仁川領事。著有《續孽海花》、《成吉思汗實錄》、《蠻巢詩詞稿》等書。該墓坐西朝東,依山臨澗,占地面積650多平方米,封土直徑約3.2米,高1.3米,后立有“燕谷老人張鴻墓”碑一通,外設羅城、拜臺。1966年曾遭破壞,1984年重修。此墓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桃塢小學舊址位于姑蘇區石幢弄34號,年代為清、民國。2019年8月23日,桃塢小學舊址被公布為蘇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眾報》創刊發行地位于徐市西街2號。《大眾報》是在“江抗”西撤,江南抗日局面一時轉入低潮時,中共蘇南東路特委為沖破日偽對蘇常淪陷區內的新聞--,加強抗日救國宣傳而公開發行的油印報紙,1940年2月8日,首期油印的八開《大眾報》在此創刊發行。《大眾報》被譽為東路敵后抗日的號角,該報對于研究常熟近代報業史以及抗日戰爭宣傳史有著很重要的史料價值。于2011年6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問村薛家大院位于碧溪新區問村老街,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同治年間。現存三進三院二層磚木結構,硬山頂,外設封火山墻,平面布局對稱,宅院規矩方正,進落有序。頭進為門房,第二進前廳,重檐,抬梁式,通面闊4間12.1米,通進深7架7.1米,后設磚雕門樓,上鐫“四箴貽訓”四大字;第三進正廳,通面闊3間19.6米,通進深7架9.1米,廳前并設二層廂樓,后磚雕門樓上鐫“吉祥如意”四大字及圖案。其中內院組合考究,廳、室、房俱全,天井院墻錯落搭配,花園、魚池仍見蹤跡。于2009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少卿山遺址,位于昆山市千墩鎮東北,為一高5米的土山。原遺址面積4萬多平方米,現存300多平方米。1958年發現,嗣后不斷發現石器、陶器,1984年12月昆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蘇州博物館試掘。遺址文化堆積包含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遺存,上層為經后代擾亂的東周文化層。馬家浜文化層出土夾砂紅陶寬沿筒形釜、圜底釜和泥質紅陶豆、缽等。崧澤文化層發現墓葬一座,未見墓坑,底部有朱紅色粉末鋪地。死者系中年女性,仰身直肢,隨葬品有黑衣紅彩陶豆、鼎、缸和穿孔石斧等4件。良渚文化層發現墓葬一座,已破壞,墓葬西北角放置琮、瑗、斧、鐲等玉器一組19件和石器2件,還出土有肩石斧、石鐲等。……[詳細]
  邵松年墓位于虞山五丈澗上,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289.41平方米,墓冢平面成圓形,封土底徑6米,高1.5米,后立“清邵松年太史之墓”碑一通,外設羅城、拜臺,墓道已殘損。邵松年(1849-1924)字伯英,號息庵。常熟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舉人,考取內閣中書。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七年任河南學政,曾創辦明道書院,并輯印《續中州名賢文表》68卷、《中州試牘》2卷。三十二年任常昭學務公所總董,總攬常昭兩縣學務。擅書法,精鑒藏,著有《續虞山畫志》、《一斑吟草》、《古緣萃錄》;刊《澄蘭堂法帖》、《蘭雪齋石刻》。詩文手稿,在抗戰中大多散佚。該墓對于邵松年的生平研究及地方志的……[詳細]
  陸龜蒙,是唐代末葉的著名詩人、文學家,墓在吳縣甪直鎮保圣寺西院原白蓮寺舊址內。陸龜蒙,字魯望,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長洲(今蘇州)人。舉進士不第,一度做過湖州、蘇州刺史的幕僚,后邊賦詩論著,邊從事農業,《新唐書·隱逸列傳》記他經常同農民一起耕種,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具有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他晚年清貧,但“不喜與流俗交”,朝廷召他作官,他也不去,于唐廣明年間(約881)貧病逝世。光化年間(898—901)韋莊舉表陸龜蒙等10人,贈右補闕,葬甫里之郊。陸龜蒙墓地約二畝,坐北朝南,有墓冢、墓碑、墓道、斗鴨池和清風亭等。墓前有清同治五年署元昆新分防縣丞許樹重立“唐賢甫里先生之墓”碑。亭內尚……[詳細]
  劉過墓在昆山市亭林公園內馬鞍山東麓。劉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江西泰和(一說吉安)人。以詩詞聞名,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與辛棄疾、陸游、陳亮過從甚密。一生落拓不羈,浪跡江湖間,歿后葬于馬鞍山東側。“文革-”中,墓被破壞,1983年修復,由花崗石砌造,平面呈八角形,周長11.5米,高約2米,頂部封土。墓前立“廬陵處士龍洲先生之墓”墓表,前為石階,后依山巖,旁有玉液池、清峽泉,上有擘云峰、留云洞,環境幽靜,林木蔥郁,莊嚴肅穆。墓東有“東齋”,原為南朝蕭梁時所建慧聚寺僧舍,南宋嘉定五年(1212)辟為龍洲祠。民國24年(1935)邑人集資修建,有中廳、兩廂及走廊。廳闊17米,進深8.5米,檐高5米,硬山……[詳細]
  錢元璙墓,在吳縣木瀆鎮七子村橫山九龍塢內。錢元璙初名傳璙,字德輝,是吳越武肅王錢镠第六子(一說四子)。五代時,各割據勢力紛紛爭雄,吳越錢氏是其中較強的一支,據十三州之地自稱為王的錢镠,定都杭州,分令諸子把守疆土,授錢元璙為中吳軍節度使,鎮守蘇州。繼而又封為檢校太尉、中書令、廣陵郡王等銜。錢元璙死后,由其子錢文奉接任。他們父子統治蘇州六十余年,興修水利,鼓勵墾荒,實行了許多有利于發展生產的政策,使當時的農業、手工業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促進了蘇州地區經濟的繁榮。錢元璙卒于后晉天福七年(942),終年56歲。葬于此地,有元璙及其妻楊氏、子文奉等。墓上原有石翁仲、石獸和清嘉慶十六年江蘇巡撫章熙、錢氏后裔……[詳細]
  金圣嘆墓,在吳縣藏書鄉五峰山博士嶺下西山塢內。金圣嘆,長洲(今蘇州)人,原名張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又名人瑞。“圣嘆”是他以孔子嘆許的不愿作官的曾參自比而起的別號,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戲劇評論家和啟蒙思想家。他一生處在明清易代、--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的時刻,主張“民貴君輕”思想,對清統治者,取不合作態度,在清世祖(順治)新喪期間帶頭鼓動了一次帶有反清性質的“抗糧哭廟”風潮,最終被扣上“聚眾倡亂,驚先帝之靈”的罪名,于順治十八年(1661)七月十三日,同其他二百余名秀才一起被清政府殺害于南京。金圣嘆博學多知,一生著述很多,尤以評論奇書、小說聞名。他選批的長篇白話小說《水滸》,突出了“逼上梁……[詳細]
  董其昌墓,在吳縣胥口鄉漁洋里。董其昌墓,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授編修,歷任湖廣副使、湖廣學政、山東副使、登萊兵備、河南參政。光宗立,召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年(1622)擢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參加編修《神宗實錄》。后又擢吏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事,轉左侍郎。天啟五年(1625)晉南京禮部尚書。當時閹黨專權,“黨禍酷烈”,他“深自行選,逾年,請告歸”。崇禎即位后,又起用為掌詹事府事,加太子太保銜。董其昌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崇禎九年(1636),82歲,贈太子太傅,謚號“文敏”。著述有《萬歷事實纂要》、《南京……[詳細]
  王鏊墓在吳縣東山陸巷村“御道”旁小山坡上。王鏊,字濟之,別號守溪,晚年又號拙叟,學者稱震澤先生,吳縣人。王鏊參政的憲宗、孝宗、武宗時期,正是明朝統治開始走向衰敗的時期。面對這樣的政局,王鏊提出了許多改革意見,與當時“專橫彌甚,禍流縉紳”的宦官劉瑾展開了面對面的斗爭。王鏊的晚年,是在吳縣家鄉東山度過的,寫下了《震澤編》、《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震澤紀聞》等地方文獻和《春秋詞命》、《性善論》等著作。他在東山構筑了“招隱園”、“真適園”,優游林下14年。東山地區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達,與王鏊有密切的關系。嘉靖三年(1524),王鏊卒于東山,終年75歲。明世宗(嘉靖)追封他為太子太傅,……[詳細]
  尤先甲故居位于姑蘇區劉家浜39、41號,年代為清。2019年8月23日,尤先甲故居被公布為蘇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支塘周家陳樓位于支塘鎮北街71號,原為支塘陳氏一族之故居,光緒年間,陳樓主人無后人,由周姓外甥周仲根入繼。后周家陳樓房屋擁有產權人員皆不在周家陳樓居住。原有房屋主體已經荒棄,2007年,支塘鎮鎮政府出資收購了周家陳樓,并進行修復。現房屋為支塘鎮文化站所用。房屋共有三進三院,三進房屋皆為二層小樓。第一進房屋通面闊5間14.1米,通進深5架5米。第一進院中有方型石墩一對,石墩后有一磚雕門樓,為2007年時復建。正面無圖示,背面有花草,蝙蝠,祥云,武將戰爭場面等圖案。門樓正中刻有“溫厚和平”四個楷體大字,大字左右分別有“光緒”和“十四年”兩處落款。第二進唯一廳,通面闊3.8米,通進深6.7米。梁架結……[詳細]
  顧氏“環秀居”后樓則位于城西翁府前環秀街。據《虞陽說苑·筆夢》記載,該處原為明代萬歷間御史錢岱故宅中的一個小園,后被清中晚期藏書家小石山房主人顧湘購得,復修葺而成。該園現僅存后樓一座,為清中早期建筑,一共二層,三開間加東西耳房,上層為扁作梁架,山霧云、棹木等構件雕刻古樸大方,正間五架梁、三架梁用材碩大,跨度超常,整體建造工藝精湛,實為難得。……[詳細]
  唐市繁榮街51號位于沙家浜鎮唐市,清代建筑。現存房屋兩進,為走馬樓式,占地面積約208平方米。硬山頂,磚木結構,通面闊18.5米,通進深18.2米,飛檐、雀替雕花、青石柱礎。兩樓之間置回廊相通,并設廊軒。現為楊彝紀念館。楊彝(1583~1661),字子常,號谷園,明末常熟唐市人。明崇禎八年歲貢,為松江訓導,擢知縣昌都,引疾弗赴,杜門卻掃,一意著述。早為錢謙益門下,與太倉人顧夢麟合稱“楊顧”,后在鳳基園創“應社”,與太倉顧夢麟等講論經義,門下學士盈門,史稱“唐市學派”。著有《圖書說約》、《谷園集》、《復社事實》等。該建筑為常熟鄉區現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商業建筑,其用料考究,結構合理,建造精美,對于研……[詳細]
  湧金橋位于梅李鎮何村集鎮中部,習稱佛堂橋。橋面由兩條石為梁,中鋪長方形石板。巧置響板,行人過橋踏響板會作聲,令摸黑過橋者勿相撞。全長14.4米,面長5.6米,寬1.8米,條石厚0.3米,橋腳高2.15米,橋兩側為踏跺式坡道,長4.5米,坡腳寬2.85米,橋面兩側正書“大清乾隆二十三年新建涌金中橋”14字題記。相傳“涌金橋下一捧雪”即指此橋。于2011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暢園,在養育巷廟堂巷,1998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西宅東園,其占地約2761平方米,宅分兩路,正路六進,西路三進。正路第三進為主廳,面闊三間9米,進深7.5米,前帶左右兩廊,園面積約1414平方米,以狹長水池為中心,繞以桐華書屋、留云山房、滌我塵襟(船廳)和延暉成趣、憩間、待月等五亭,貫以曲廊、曲橋、綴以假山、花木。劉敦禎贊為“面積雖小,園景卻豐富而多層次,是蘇州有代表的小園之一。”住宅部分尚稱完整,園于十年“文革”中破壞大,亭廊被拆,花木枯死。1988年已部分整修。……[詳細]
  崇蘭草堂位于方塔園內,明代單體建筑。三間四架帶一架前廊,硬山頂,扁作造,明代梁架。通面闊10.84M,通進深7.50M。正間為抬梁式,五架梁有蘇式包袱錦彩畫,繪有菱形“萬”字格紋、“壽”字紋、六方六出錦紋等;三架梁箍頭西番蓮卷草紋清晰可見。次間抬梁式,中柱,月梁、川枋也有蘇式包袱錦彩畫,川枋箍頭有“寶瓶”、“書卷”紋飾,月梁袱邊有“花卉”紋。露明脊桁標高5.08M,前檐標高3.42M。該建筑原為俞姓住宅大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從南門大街遷建至方塔園內。而“崇蘭草堂”為常熟籍畫家陸抑非書房名,其建筑原在老縣場前辛巷,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方塔街拓寬期間被拆除。后應其家人要求,市政府將此建筑辟為“崇蘭草……[詳細]
  支塘中興橋位于支塘鎮區鹽鐵塘上,清,花崗石砌筑方型單孔石板橋。橋建于清代,后屢有修葺,矢高2.8M,橋面由13塊花崗石塊拼鋪而成,寬1.5M,東西橋堍寬約3.2M,跨徑5.9M,全長約15M。兩堍均設有6級踏步。目前為常熟市控制保護建筑。于2013年6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 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播放免费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久久综合网色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