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介紹: 雄峻莊嚴的太華寺,坐落在昆明西山森林公園的太華山腹。太華山東臨滇池,北接華亭山、碧雞山、南連太平山、羅漢山,是西山的最高峰。這一帶峰巒起伏,溪水潺潺,木林蒼翠,秀竹牽衣。太華寺依山傍水,掩映在綠樹翠竹之中,巍然聳立,頗為壯觀。古樸典雅的建筑風格,煙波浩渺的五百里滇池,蜿蜒陡峭的太華峰,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撲朔迷離,寧靜和諧的迷人景色; 太華寺,又名佛嚴寺,由云南禪宗第一師玄鑒創建。梁王賜寺額佛嚴寺,后因太華山而得名。至今已歷經七百年風雨駁蝕和兵燹的滄桑歲月,明清兩代多次擴建和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風格; 太華寺座西面東,規模宏闊,布局嚴謹,四合五天井,走馬戲角樓,展現了多民族傳統……[詳細] |
![]() | 三清閣位于昆明著名的西山區景游覽區的最北端,是通向龍門風景點的門戶。這里山崖險峭,石峰高聳,蒼松翠柏之間一條人工開鑿的石道蹬的石道蹬梯沿石壁陡巖縫隙間蜿蜒。這里是觀望山下五百里浩瀚滇池風光的最佳處之一,也是尋古探幽之所在。以山道險奇而論,這里也算“之最”; 三清閣始建于元朝,原為梁王避暑行宮,古稱避暑臺,后元末兵戰不斷,烽火四起,此山逐漸走向荒廢殘破; 明朝正德、嘉靖年間,世襲黔國公沐氏富豪捐資,由滇池擺渡村人李應舉在此興建海涯寺;因寺上有石形似羅漢,因此海在寺又稱羅漢寺。到清朝道光年間,有關方面再次組織工匠沿著此段險峭懸崖重新修建樓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以三清閣為主體的九層十一閣的建筑……[詳細] |
![]() | 中國遠征軍將官住所舊址位于昆明市西山區碧雞街道辦事處碧雞社區居委會高峣村冷水塘1號。1號別墅主體平面布局為長方形,前設雨棚,后帶三間附屬用房。磚木結構,二層,占地150平米,建筑面積270平米。高8米。屋頂為簡潔中式坡頂,西式墻體。遠征軍主要將領戴安瀾將軍曾在此居住。2號別墅平面布局為不規則長方形。磚木結構,二層,占地250平米,建筑面積500平米。高8米。體量較大,屋頂為簡潔中式坡頂,西式墻體及門窗。一層、二層設觀景平臺,外廊圓柱,局部線條裝飾較簡潔,有三個出入口。遠征軍主要將領杜聿明將軍曾在此居住。3號別墅平面是以“圓”和“方”為基本元素的組合。占地195平米,建筑面積390平米。高8米。……[詳細] |
![]() | 周培源舊居昆明市西山區碧雞街道辦事處原山邑村112號(即原龍門村),該建筑原系30年代,民國云南省政府在村里建的一幢公寓,曾作過公路醫院。公寓建筑別致,主屋磚、石、木結構,是一幢兩層三開間樓房,樓房通面寬12.4米,進深8.7米。屋正層鄰檐四棵青石砌成的石柱,沿層面修成大雨臺,下面是走廊。1938年4月—1942年12月,當時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的周培源與家人在此居住。周培源,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在理論物理和流體力學上有著卓越的研究成就,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六屆政協副主席、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為全國的科教事業作出過極為重要的貢獻。培養出了世界一流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我……[詳細] |
![]() | 磊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白魚口村滇池岸邊的云南省工人療養院內。該樓由原民國時期的昆明市市長庾恩錫建于1935年,空谷園內的主體建筑,用方圓大小不等的天然巖石疊砌堆成,磊石成樓,故名磊樓。磊樓為典型的仿法式建筑,整個建筑中間高,兩邊低,呈品字形,三層石結構。通面寬24米,進深為15米,占地面積360平方米。磊樓樓體面對滇池,周圍有亭﹑榭﹑池﹑泉等相陪襯,錯落有致。樓前湖岸微風扶柳、海鳥翻飛。樓后小山古木蒼茫,層林疊翠。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和風格均為昆明市保存較為完好的近代優秀建筑。1951年,庾恩錫將磊樓無償交給云南省總工會,創辦西南第三工人療養院,是云南省工人療養院的前身,療養院曾經接待過……[詳細] |
![]() | 倪蛻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馬街道辦事處馬街中村寶珠山麓,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后墻腳下,座西朝東,墓為圓形,下部由青磚砌圓,上部封土。前立墓碑一塊,楷書“倪蛻翁先生墓堂”。倪蛻,原名羽,字振九,浙江松江人,晚年名蛻,自號蛻翁,其居官清廉,為清初云南著名文人,著有《滇小記》、《云南事略》、《蛻翁文集》等作品。墓穴多次被盜,損壞嚴重,2005年三月由區文物管理所對墓進行了維修。1986年11月,被西山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昆明觀音寺,位于滇池西岸,山勢突兀險峻,被譽為昆明的小南海。這座寺廟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觀音寺原為土主廟,供奉大黑天神。后來,在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建觀音殿,石嘴山也因此改名為觀音山。寺內的大殿建筑物墻體全用不規則的石塊鑲砌而成,其“小南海”牌坊為重檐,均為少見的設計。觀音寺南面建有“小南海”和“普陀山”牌坊,佛寺山門前有一副石刻對聯:“浩月光中,昆水靜澄南海景;慈云影里,華峰疊擁普陀山。”這些細節都體現了寺廟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詳細] |
![]() | 海口石城摩崖石刻位于西山區海口街道里仁村,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游海口石城,稱:“閻辟曲折,層沓玲激,幻化莫測,鐘秀獨異。”清康熙時著名書法家許弘勛題刻“湖天鎖鑰”、“云莊”和“五律詩二首”等三方,皆為草書。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導游: 華亭寺始建于元朝,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寺院;介紹: 華亭寺的山門是一座高大雄峻的三層中式殿閣,與蒼勁的古樹比肩。大門兩側懸有的一副對聯,道出了許多游客的豪情逸興;交通: 前往西山公園華亭寺,可在市內乘公交車6路可到達;云南昆明……[詳細] |
![]() | 東寺街馬驄舊居位于西山區東寺街,建于1920年,為愛國民主人士馬伯安先生舊居,坐北朝南,布局采用典型云南民居傳統手法,具有“走馬轉角樓”和“四合五天井”特點。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里仁清真寺位于西山區海口街道,清代建筑,寺院坐西向東,合院式布局。建筑風格為傳統殿堂建筑,皆為中式木結構建筑,其中叫拜樓面闊三楹,重檐六角攢尖頂0-,造型獨特。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盤龍閣位于西山區金碧街道辦事處巡津社區盤龍路8號中共昆明市委機關內。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昆明盤龍閣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建于1930年代,原系民國時期擔任過云南省財政廳長、民政廳長等職務的李培天的私人園林式住宅靜園中的主體建筑。今為原中共昆明市委3號樓,仍在使用中。盤龍閣坐西朝東,為磚木石結構兩層建筑,面闊八間,進深三間;中間兩間前后突出,單檐歇山頂,前帶反東立面雨亭為單檐歇山頂。雨亭左右老角梁下懸垂花柱,外檐油漆彩繪。兩翼建筑對稱,懸山頂。墻體全采用方形石塊砌筑。外墻門窗則采用西式手法,二樓窗框半圓拱券,以石線條延至一樓,構成寬大窗套。內部裝修簡潔精致。前設七級臺基,……[詳細] |
![]() | 魯氏別墅位于西山區福海街道辦事處河北社區五家堆村旁,年代為1927年。魯氏別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甘美醫院是昆明所保留的為數不多的大規模法式建筑群,坐落于洋樓“聚集地”的巡津街。始建于1912年,至今仍保留較好。1910年,法國人修建滇越鐵路,為了方便鐵路員工看病,法國外交部和滇越鐵路公司便在此處資助修建了甘美醫院,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甘美”的意思,原自20世紀發明卡介苗的法國人卡默德(Calmette)的中文譯文。醫院的建筑風格是正統的法式風格,外走廊裝飾拱劵式廊套和羅馬柱,將法蘭西的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民國期間,這里是外國人和云南達官貴人的醫療首選之地。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生了“一二一慘案”,受到反動派重傷的四位西南聯大職工學生,便被送至此處醫治,但由于傷勢過重,4位師……[詳細] |
![]() | 巡津新村裴氏樓位于昆明市金碧街道辦事處巡津新村5號,該建筑建于1940年代,歐式建筑,原系民國時期曾任軍事參議院總務廳廳長,昆明市市長、國民黨云南省黨部書記長裴存藩住宅。1950年后,為中共昆明市委管理使用。該建筑平面布局呈十字交叉,占地約257平米,建筑面積約550平米。磚木結構,二層帶閣樓。一側帶馬蹄型的客廳。屋頂坡度為正三角型,錯落有致,平瓦鋪就。閣樓窗突出于屋面。山墻設陽臺、煙囪。長方形楸木窗框。馬蹄型的客廳上為露臺。建筑的墻體由青磚砌成,外敷沙灰,再涂以黃色涂料,逾一米半墻基均為硬石砌成,石頭經半打磨堆砌。內部客廳寬大,裝飾圖案典雅的、彎曲的樓梯,壁爐精致。該建筑為抗日戰爭時期遷昆的……[詳細] |
![]() | 戴雄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鄉明東山,年代為清代。2023年12月,戴雄墓被公布為昆明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楊杰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具體在高蟯至華亭寺之間的公路上端約300米處。楊杰是云南大理人,國軍上將,曾在1949年被蔣指使的軍統暗殺于香港。楊杰將軍沒有親生子女,唯一的嗣子楊兆虎是楊杰之兄楊懋的次子。在1950年,楊杰嗣子楊兆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專程赴香港料理歸葬楊杰將軍遺骸,把將軍的骨灰運回了云南昆明,并在此修建了楊杰墓。墓地坐西朝東,靠山面水,呈扇形,占地90平方米,主體以青石筑臺,共3級,最上平臺疊石為墓。楊杰墓不僅是楊杰將軍的安息之地,也是后人緬懷他的一種方式。墓地周圍環境優美,背靠西山,面向滇池,景色宜人。每年都有許多人前來參觀,緬懷這位為國捐軀的將軍。……[詳細] |
![]() | 五家堆魯氏別墅位于西山區五家堆,建于1927年,原系愛國抗日將領魯道源的園林式別墅,又稱“子泉別業館”。主體建筑為歐式平房,平面布局為“L”型,為昆明地區近現代優秀建筑。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五家堆馬家別墅位于西山區五家堆,建于民國時期,為個舊錫礦商人馬玉梅的園林式別墅。抗戰期間周培源、任之恭曾在此租住。現存一幢別墅,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樣。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普坪石刻位于昆明市西山區馬街街道辦事處普坪社區“小石林”山崖石壁上。亦名李根源“翠峰十詠”石刻。普坪石刻是原當任過北洋政府總理、云南陸軍講武堂總辦(即校長)的著名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抗戰時期在昆所寫十首名為“翠峰十詠”的五絕詩,其隨從將它刻于此處。普坪石刻是李根源先生題刻相對集中之地,“翠峰十詠”,分散刻于“小石林”內的古翠莊、九老峰、豹隱洞、小崆峒、客安巢、鳳凰峽、虎踞墩、白沙墻、霜鏡堂、柱笏樓的石壁之上。另外,中國歷史風云人物蔣介石的題刻“劍南忠憤”四字也刻于此。由于“普坪石刻”特殊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極佳的書法藝術觀賞價值,1986年,西山區人民政府將“普坪石刻”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