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教德拱北里更樓
  教德拱北里更樓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葛岸村教德坊通往葛岸的路口拱北路上。是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教德陳氏光睦堂為當時村民報更、防盜和抵御侵略而建。建筑坐東南向西北。樓面闊6.2米,深5.6米,高6米,現(xiàn)僅存二層,占地面積34.7平方米。 紅砂巖結構。正面嵌有麻石匾,陰刻“拱北里”。前后開門。正門門楣上有拱形麻石浮雕瑞鳥、瑞獸等圖案。更樓開瞭望眼、開窗。窗麻石框,鐵窗枝,窗楣有拱形花卉灰塑。內有石刻陰刻行書“教德消防所”。拱北里更樓與東望樓、南望樓、西望樓、北望樓一起成為順德保存最好的民國時期民防建筑。2006年10月25日,更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2、錦庭書室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錦庭書室
  錦庭書室: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樂群社區(qū)河西四坊164號西鄉(xiāng)第二小學內。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向南。廣三路布局,總面闊22.50米,通進深32.72米。磚木石結構,清水磚墻。中路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右路兩進一天井布局,面闊一間。左路為二層0建筑,單開間單進。中路大門兩側有塾臺,門額石匾刻“錦庭書室”,落款 “光緒二十一年夏月轂旦,林國賡書”。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結構。硬山頂,博古脊,紅瓦面,藍琉璃瓦當。該書室規(guī)模較大,建筑形制獨特,建造工藝較高,對研究寶安書室類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實物資料。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深圳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逆水流龜村寨
  逆水流龜村寨 位于東莞市虎門鎮(zhèn)白沙村。為明崇禎年間太仆寺少卿鄭瑜所建,占地6889平方米。全寨建筑布局取形于龜,0前面正迎著一條小溪逆流而來,故名。寨內由一條兩米寬的直巷縱穿南北,4條3米寬的橫巷橫貫東西;房屋排列有序,示意金錢龜甲。寨墻四角及南北中端各有一座望樓,北端的代表0,南端的代表龜尾。龜尾是全寨的唯一出口,寨門有“里閭保聚”石匾,有木吊橋(今改為水泥橋),四角的望樓代表龜路。墻外是一條寬18米的護寨河。因四面皆水,亦稱水圍。全寨除部分圍墻房子倒塌及個別住房建了新樓房外,其余均保持原貌。寨內水渠、水井等設施保持完好。1993年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4、胡公家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公家廟
  胡公家廟位于均安鎮(zhèn)鶴峰社區(qū)豸浦村。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建。是清代詩壇“嶺南三子”之一胡亦常家族的祠堂。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2.54米,總進深28.45米。硬山頂,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綠琉璃瓦剪邊。第一進有石包臺,弓梁補作上有兩石雕獅子。前廊梁架施駝峰、斗拱、月梁。大門上方掛有一塊二百多年歷史的雕刻精美的牌匾,上刻“胡家公廟”四字。第二進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梁架上采用短柱、插拱承托梁架及桁條。左右兩邊為階磚地面,天井為花崗巖石面。第三進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堂內有一牌匾,上 書“詒轂堂”。2006年1月8日公布為順德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四基洛陽橋
  洛陽橋俗稱“石拱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街道四基居委大市沿河路旁,連接長塘新路織窩涌直街和黎地街。西南東北走向,跨越織窩涌。始建于北宋熙寧五年(1072),岑國英主建,明弘治年間(1488—1505)岑蘭契重修,后歷經重修。橋南北走向。為單孔石拱橋。長16.5米,寬3米。全橋以紅砂巖砌筑而成。條石橫聯(lián)式砌筑橋拱,券頂稍尖,即所謂“窩底券”。一邊14級石階,一邊10級石階,每級石階由5塊紅砂巖石并排砌成,橋面石級刻菱形花紋防滑。該橋不設欄桿。該橋為順德最早的單孔石拱橋。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2006年10月25日,洛陽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伍憲子故居
  伍憲子故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古朗竹林二巷2號。清代建筑。坐西南向東北,三間兩廊式民居。總面寬10.80米,總深8米。硬山頂,平脊,灰碌筒瓦,青磚墻。故居主人伍憲子(1881—1959),原名莊,又名文琛,號夢蝶。近代報業(yè)名人。早年隨康有為受業(yè),加入保皇會,歷任《香港商報》、《南洋總匯報》、《國事報》主筆。民國初年,任廣東、湖北內務司司長,并與徐佛蘇合辦《國民公報》。其后創(chuàng)辦《唯一日報》、《共和日報》、《平民周刊》和《丙寅》雜志、《世界日報》、《紐約公報》等報刊雜志。其故居有保留的價值。2006年10月25日,伍憲子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龔昌榮故居
  龔昌榮故居位于蓬江區(qū)白沙街道龍環(huán)里58號。2020年,蓬江區(qū)人民政府公布龔昌榮故居為蓬江區(qū)不可移動文物。2021年,江門市人民政府公布龔昌榮故居為第八批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該故居被認定為江門市黨員教育基地、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江門市國家安全教育基地。龔昌榮(1895—1935年),江門水南人,曾化名鄺惠安、鄺福安,后改名龔昌榮。1925年,龔昌榮前往廣州參加省港大-,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擔任香港“打狗隊”隊長,同年10月奉命調到上海,擔任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中共中央特科紅隊隊長。因被叛徒出賣,于1935年被國民黨反動派-![詳細]
228、上村李氏宗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村李氏宗祠
  均安鎮(zhèn)上村李氏宗祠始建于光緒五年(1879年),光緒八年建成。1988年定為順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家古老建筑三進兩廊,磚石結構,鑊耳山墻,屋脊灰雕禽鳥吉祥花飾,門前臺階,石獅昂著兩旁。懸掛于正門的“李氏宗祠”匾額為李文田嫡孫、現(xiàn)代知名書畫家李曲齋集李文田遺墨而成。大殿堂上,高懸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太后御筆賜南書房翰林李文田“福壽”、“龍虎”二匾,筆墨沉雄,剛柔相濟,仿佛這位垂簾聽政的性情流露。老佛爺墨寶稀有浮世,游人當一飽眼福。神龕兩側,在石刻兩塊,此乃光緒皇帝兩道圣旨,第一道圣旨稱贊李經濟教育子孫有方,賜贈他為資政大夫,鼓勵他的家族珍惜這榮耀,并保持下去。稱贊歐陽氏賢良淑德,深明婦道,是婦女的楷模,封贈她為夫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是李文田的學生。第二道圣旨……[詳細]
229、鳴石花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鳴石花園
  鳴石花園位于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街道羊額村豐埠坊。是民國年間,印尼僑胞、橡膠商人何鳴石先生所建。占地500平方米。園內建筑有中國傳統(tǒng)風格和中西結合風格。八角涼亭為攢尖頂、綠琉璃瓦面;傳統(tǒng)大屋為硬山頂、青磚墻、紅砂巖石腳,存精致的鎏金幾腳花罩。磚混結構的兩層樓房、庭院拱門,則混合中西建筑風格,有愛奧尼式羅馬柱等;▓@內花圃、噴水池、古井仍存。鳴石花園整體形制基本得以保存,當年建園時所植的玉堂春、野鶴仍青蔥綠郁,是反映民國時期順德華僑歷史、鄉(xiāng)土建筑變遷史的重要實物,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建筑的價值。2006年10月25日,鳴石花園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30、朗錦祠堂群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朗錦祠堂群
  朗錦明清祠堂群,從明朝中葉至民國初年的300多年間先后建成,由何氏宗祠、媲魯何公祠、表山何公祠、西源何公祠、任軒何公祠、妙山何公祠、天香何公祠組成。雖修建年代不同但尊卑有序,式樣統(tǒng)一,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頭門灰塑博古脊。青磚墻,花崗巖石墻腳,梁架結構亦統(tǒng)一為穿斗、抬梁式混合結構,屬于非常典型的嶺南明清建筑。媲魯何公祠位于朗錦村東邊,始建于明代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座西向東,三間兩進格局,前廊梁上人物、花鳥、瑞獸木雕精工細啄,生動逼真。墻壁上配有詩畫,人物栩栩如生。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仁軒何公祠位于朗錦村東邊,建于1721年。座東向西,三間兩進格局。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朗錦村何氏宗祠位于朗錦……[詳細]
麥孟華、麥仲華故居
  麥孟華、麥仲華故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吉祐村愛日名關二巷4號。是麥孟華、仲華兄弟的祖輩世代居住之所。坐西向東,面闊10米,進深5米,F(xiàn)僅存大廳一座。硬山頂,龍舟脊,鑊耳山墻,素胎瓦,青磚墻。麥孟華(1874—1915),字孺博,號蛻庵。光緒十九年(1893)恩科舉人。曾參與公車上 書-,是維新派報業(yè)的主力軍之一。麥仲華(1876—1956),字曼宣,號武穎。清諸生。康有為的受業(yè)弟子,女婿。民國初曾任司法儲才館秘書、香港電報局局長等職。其故居是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物證。2006年10月25日,麥孟華、麥仲華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地躍龍橋
  上地躍龍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杏壇上地前街。清康熙十七年(1678)建。為單孔石拱橋。東南-西北走向跨越前涌,連接前街與東便街。全長13.2米,頂寬3.25米,高3.6,跨度4.50米。橋墩為紅砂巖石質,以由深淺顏色不同的兩種紅砂巖石塊橫聯(lián)式砌置橋拱。紅砂巖石筑橋面。紅砂巖石欄板上陽刻“躍龍橋”三字,落款為“康熙戊午(1678)”。一邊現(xiàn)存石階10級,一邊現(xiàn)存石階11級。石級由紅砂巖石、鴨屎石混合構筑,比一般橋梁的臺階略寬。橋梁保存較完整的清初建筑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06年10月25日,躍龍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山海戰(zhàn)遺址
  萬山海戰(zhàn)遺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區(qū)桂山鎮(zhèn)桂山島。1950年5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起了解放萬山群島的戰(zhàn)役——萬山海戰(zhàn),解放軍“桂山號”艦艇在桂山島搶灘登陸成功,與國民黨守軍展開生死搏斗,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桂山號”大部分戰(zhàn)士壯烈犧牲,埋骨在此。戰(zhàn)士們的英勇戰(zhàn)斗為后繼部隊的最后勝利開辟了道路,被贊揚為“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zhàn)例”。目前,桂山島已經成為國防前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桂山島不僅有歷史人文景觀,更有著秀麗的海島風光及鮮美海味。每逢節(jié)假日,便會有不少游客登島觀光,來此放松身心。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龍?zhí)端l
  龍?zhí)端l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龍?zhí)洞妪R杏聯(lián)圍順德支流涌口。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光緒十六年(1890)重修。閘東西走向,單孔閘。長38.6米,閘面寬6.4米,面積247平方米。麻石砌筑閘墩。前閘為麻石砌筑結構,木樁基礎;后閘為槳砌石結構,天然地基。閘墩上有麻石質栓門石。閘前麻石匾陰刻“龍?zhí)端l” 四個楷書大字,落款為“道光二十年庚子建”、 “麥村萬玉店造”。閘旁有麻石刻碑一塊,內容為鄉(xiāng)約事宜。該閘是順德保存的較有規(guī)模的清代舊閘,對研究順德的水利史有著重要的意義。2006年10月25日,龍?zhí)端l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35、冼光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冼光墓
  冼光及其家族墓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大羅村北萬松原。是明代弘治年間進士冼光的家族墓地。共有墓冢四座,坐南向北,東西向一字排開。冼光夫婦合葬墓位于最西端,往東依次為未名氏墓、冼光父母墓、孺人胡氏張氏墓。墓呈交椅狀,垅環(huán)中央置紅砂巖石帽狀裝飾,山手飾紅砂巖石獅,紅砂巖踢靴鑿成椽瓦狀壓頂,享堂共有二級。墓前有紅砂巖石武士、石獸六個。墓側有“皇明諭祭碑”等碑刻五通,落款為正德六年、嘉靖二十三年、嘉靖十二年、萬歷六年。墓群是順德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墓群,有較高價值。 2006年10月25日,冼光及其家族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番禺蔣氏宗祠
  蔣氏宗祠位于廣州市番禺區(qū)南村鎮(zhèn)市頭南約大街,是市頭村當?shù)卮笞迨Y氏宗族規(guī)模最大的祖祠,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到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擴建后座,嘉慶三十八年再重修,加高前座。蔣氏第20代傳人蔣熾祥介紹,這座大宗祠背后有著許多小故事,并見證了番禺人民與外國侵略者抗爭的歷史。蔣氏宗祠坐北向南,前面是一開闊地坪及小河,東西兩旁堅立有旗桿夾,上面有“光緒二十九年優(yōu)貢生第二名蔣遷”等文字。該祠整體結構為三進兩天井,正面為主體建筑。三進是硬山頂龍船脊傳統(tǒng)祠堂建筑,通進深48.95米,面積807.68平方米。站在蔣氏宗祠前,可以看到前座足足有6米多高。蔣熾祥介紹,這里的背后有著一段故事!霸仍诖遄永,我們蔣氏因為窮,經常被其他人欺負。后來找了風水師來看,說是因為祠堂前座不夠高。在升高了祠堂前座后,就確實沒有其他人來……[詳細]
化龍屈氏大宗祠
  屈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化龍鎮(zhèn)莘汀村莘環(huán)路1號,是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愛國詩人屈大均的祖祠。屈氏大宗祠是典型的磚、木、石混合結構建筑,青磚砌成的墻壁以及祠堂內眾多圓木做成的廊柱顯得古色古香,地板和墻角都是用巨大的條狀石柱砌成的,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滄桑依然保存完好。2002年7月,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屈氏大宗祠自1813年重修以來,距今已有200多年。坐東南向西北。建筑廣三路,中間為正祠,兩側是青云巷和廊廡,深三進。總面闊34.58米,總進深53.18米,建筑面積1827.26平方米。中路建筑面闊三間,深三進,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剪邊,青磚墻,花崗巖石腳。中堂面闊三間17.08米、進深三間10.73米,共十三架前出四架軒廊,梁架上施如意紋飾駝峰斗栱,梁底、……[詳細]
義峰蘇公祠
  義峰蘇公祠 位于東源縣義合鎮(zhèn)蘇圍村。始建于明末。原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后裔16世孫蘇義峰的光化堂,后改為義峰蘇公祠。祠堂為三進四合院式布局。主體建筑為硬山頂,穿斗式梁架。正門有巨石打成的石墻,門上石匾上陽刻“義峰蘇公祠”五個大字;兩邊有一副20厘米見方,石刻楹聯(lián):“眉山開奕葉,合水衍支流”。字跡剛勁有力。檐下有3條畫桁,其中左右桁雕刻有龍、獅、鳳凰、麒麟等吉祥物及梅、蘭、菊、竹等花鳥圖案,中間桁條刻有“吉祥如意”四個大字。畫檐內的斗栱、柁墩等木刻麒麟、馬、猴、狗等浮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為研究明代建筑和雕刻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詳細]
239、豐寧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寧寺
  位于原325國道瀾石路段旁,現(xiàn)石灣鎮(zhèn)街道轄區(qū)鎮(zhèn)中路。蓮子岡南麓,與蓮峰書院相連。是石灣唯一的佛寺,是石灣鎮(zhèn)四大古跡之一。始建于明代,歷經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以及同治年間和民初多次重修,至今尚存。寺院依山勢而建,坐北向南,高于路面0.8米,向北漸次升高。寺貌莊嚴,面積深大,共分前、中、正殿三座。平面呈南北長方型,南北長52.47米,東西寬14.24米,總建筑面積747.17平方米。寺內供奉有三寶佛、四大金剛、十八羅漢、十皇、觀音坐像、關帝、準提佛母等-像(均已無存),寺內建筑還有石雕、木雕、灰雕、陶塑等古物藝術品(尚存)。據傳,有一巡撫-巡視江南時曾到石灣,見到一派豐收景象,百姓安居樂業(yè),遂奏請朝廷賜造一寺以褒獎鄉(xiāng)民,獲準奏并降旨令欽差張元虛法師前來石灣監(jiān)……[詳細]
天村黨支部舊址
  時代:192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鎮(zhèn)水塘天村東閘(0-)天村黨支部,始建于1928年1月間,重建于1938年11月間。支部是革命前輩馮燊同志親自建立的我縣第一個黨基層組織。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積極領導天村地區(qū)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舊址位于圣堂鎮(zhèn)水塘天村東閘(0-),該樓建于清末,青磚結構,杉瓦蓋頂,閘樓門額的石匾刻著“天村里”三個大字,樓高8.5米,共三層,寬4.3米,進深5.2米,占地面積22.36平方。建國后的1958年拆掉一部份,1981年再次重建。1983年6月恩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aⅴ高清看片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