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嘉禾縣歐氏宗祠位于嘉禾縣蓮荷鄉平世村。乾隆三十五年(1770),歐氏后裔將宗義、以瑞、以將、以玄祠堂移建于現在位置,更名為“青龍祠”,即歐氏宗祠。并先后在嘉慶十年(1806)、民國三年(1914)、民國三十年(1941)和公元2003年進行過維修。歐氏宗祠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前后二進,由戲臺、露天坪、兩側廂房和神堂組成。歐氏宗祠門屋為五開間,設一中門和兩條側門,青瓦硬山頂,兩邊是耳房。中門上方懸掛一牌匾,上 書“歐氏宗祠”四個鎏金大字。兩根柱子,幾道橫梁,馬頭式封……[詳細]
  附山園-黃家園遺址位于汨羅市城郊鄉窯洲村,為汨羅江南岸臺地遺址,現存面積約10000平方米。附山園和黃家園僅一壟之隔,相距不足50米,從地理位置和文化遺物的特征觀察,應為文化性質相同的一處遺址。1991~1997年,市、縣文物部門聯合對該遺址先后進行了6次發掘,發掘面積近1500平方米,該遺址跨越的時代較長,從距今約9000年的黃家園早期文化(彭頭山文化),經附山園早期(湯家崗文化)、附山園中期(堆子嶺文化)直至附山園晚期(石家河文化)。前后延續時間約5000年左右。黃家園早期文化出土陶器火候較……[詳細]
  白云寺位于湖南寧鄉縣西南麥田鄉回龍山山頂的天然盆地上,始建于唐初。1989年白云寺公布為寧鄉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擬公布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白云寺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規模宏大,共有大小寺屋300多間。香火旺盛時,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二十四諸天菩薩最為威風,形象生動。舊時寺前井中有數十只刻有明、清年號被寺中和尚放生的烏龜,一聽到公雞報曉或僧敲木魚開餐時,便結隊而出,探頭探腦食取施舍的飼餌。據資料記載,“名隨衡岳爭靈秀,緣追南海顯神奇”,古老的……[詳細]
  左權將軍紀念碑坐落于株洲市醴陵市城區西山半山腰。左權,1905年3月生于醴陵北鄉黃茅嶺一貧苦農家。1922年入醴陵縣立中學,參與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投身反帝反軍閥的-。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后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任紅15軍政委,紅1軍團參謀長,參加開辟根據地和歷次反“圍剿”。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與林彪、聶榮臻等率領紅1軍團為前驅,斬關奪隘,到達陜北。1937年8月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詳細]
  豐堆侖革命遺址位于益陽市資陽區長春鎮南豐村。遺址始建于1922年,有大小房計19間,前有樓門,內有天井、廳堂,為青磚青瓦磚木結構的統子屋樓房,進深27米,高9米。1925年,高文華以這里為據點,領導成立益陽縣農民協會,開展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并創建了中共益陽南湖托黨支部。馬日事變后農運失敗,協會骨干遭追捕,遇害者多人。1937年,高文華之父,同盟會員廖若冰受組織委托回鄉,在此創辦作育學校,宣傳愛國、抗日進步思想。唐麟、蘇鏡、賈璉(高文華妻子)等曾以任教為名,來此從事秘密工作。該校有“益陽抗大”的……[詳細]
  桃樹灣清代民居公布時代:清代保護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137公布地址:瀏陽市金剛鎮清江村桃灣組類別:古建筑公布機關:長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簡要說明桃樹灣民居坐北朝南,主體建筑部分系磚木結構,其它附屬建筑為土木結構,屋面蓋小青瓦。該建筑系當地劉氏族人于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建成,占地面積21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400間,為四進院,多廂房的南方民居院落,氣勢恢宏,工藝精美。為典型的清代江南莊園式民居建筑。民居現保存有門樓、前廳、過亭、中廳、后廳、錢倉……[詳細]
  曾士峨烈士紀念碑位于益陽市赫山區會龍山山頂東麓。曾士峨(1904—1931)字迪勛,號廣澤,益陽市樊家廟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總司令部警衛團任連長。北伐到武漢后,轉入我黨控制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1927年9月隨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8年5月任紅4軍31團3連連長,率部參加龍源口戰斗和黃洋界保衛戰,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1930年春任紅4軍2縱隊司令員,同年夏任紅4軍參謀長兼第2縱隊司令員、紅4軍……[詳細]
  白鹿寺,位于資江南岸白鹿山,距離資江一橋僅200余米,始建于唐代憲宗元和年間,曾是益陽最大的一座寺廟。據明《一統志》載:唐裴休講道于此,有白鹿銜花出聽。傳說唐代名相裴休,貶任荊南節度使時,曾來益陽,在古木蔥郁的江邊山上小住。裴休博學多能,喜歡佛學,夜深人靜,他便在山上秉燭夜讀,朗朗的誦經聲,引得一只仙白鹿駐足聆聽,每晚只要經聲響起,仙白鹿就飛來聽經。一天晚上,白鹿聽經的秘密被人發現,仙機泄露,再也不見白鹿復來。山民們認為白鹿駐足聽經之地是塊風水寶地,遂命名白鹿山,并在山下建了一座廟,取名為白鹿寺……[詳細]
  兜率觀位于資興市東東江湖兜率島,時代為清。2012年,兜率觀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兜率寺為中心,東至20米處的售票房,南至10米處的護坡下,西至30米處的廁所墻角,北至20米處的東江湖水面。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沿線外延50米。……[詳細]
  雷家祠堂位于嘉禾縣普滿鄉雷家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祠堂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030平方米,是嘉禾境內面積較大的祠堂。前后三進,由戲臺、露天坪、廂房、中廳和神堂組成。門屋三間,設一條中門和兩條側門,中門上繪有兩幅門神。兩根柱子,一道橫梁支撐整個明廳,門前額枋刻雙龍戲珠浮雕(文革時被毀,現存殘跡),兩側是耳房,三疊馬頭式封火墻,硬山頂。從左右側門進入,即為戲臺,穿斗式木梁架結構,四方藻井,歇山頂,戲臺正前方曾繪有龍鳳、瑞獸、云紋等圖案,整個戲臺線條流暢,簡潔樸實,無奢華修飾。戲臺正前……[詳細]
  鹿芝嶺新石器遺址位于長沙縣黃興鎮鹿芝村,瀏陽河從旁流過,鹿芝嶺新石器遺址距長沙市約20公里,遺址四周田疇廣闊,一望無垠。該地地勢較高,長一公里,寬半里。原為長瀏古道驛站,設有茶亭、伙鋪、南雜、肉食、藥材等店,為當時當地農副產品之集散地鹿芝嶺,古名“六子嶺”,又名“古城墓”,系古龍喜縣治,據清嘉慶《一統志》記載:“龍喜縣(指故城)無考”。清光緒《湖南通志》湖南古城考注:“按府城東四十里六子嶺有古城址,中有城隍廟,城隍坪諸遺跡。又距六子嶺二十里為榔梨市,相傳有古城址,亦在府城東,疑即漢龍喜,宋常豐二……[詳細]
  鑒湖書院位于湖南桂陽縣城西余田舂陵江畔上沖村南。清咸豐十年(1860),鄉人倡建于鸕鶿塘(今余田),同治十一年(1872)落成。當時學田948.5畝,年收租谷1741.97石。書院乃西河三鎮(即今余田、浩塘、飛仙、十字、古樓、樟木、六合七鄉)之文化搖籃。書院前有幾百畝青草坪,過草坪為一面闊50余畝的水塘,常有鸕鶿群棲,因此民稱“鸕鶿塘”,因湖水常年不竭,清澈可鑒,故名“鑒湖”。光緒九年(1884),欽命山東巡部院俊臣陳士杰到此視察,覽其境,游其勝,昭其宗,曾為之撰文作序,曰:“鑒湖在州治四周遭石……[詳細]
  瀏陽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位于長沙市瀏陽市七寶山鄉獅子山村仙人廟。1930年4月12日至27日,瀏陽縣蘇維埃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獅子山仙人廟舉行,全縣22個區,180人參加大會。湘鄂贛特委和湘東特委王首道、潘心源、蔣長卿出席大會,大會主席團由張啟龍等組成。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于貫徹土地綱領、解決土地問題、擴大紅軍、加強肅反、鞏固蘇維埃政權、消滅盤踞在瀏陽的白軍、征收累進稅等問題的報告,并根據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的精神,制定了瀏陽縣政綱20條。作出發動紅五月總暴-動、奪取縣城的決議。會……[詳細]
  道縣紅軍墻位于永州市道縣瀟水中路,西關橋南橋頭。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道縣,在所到之處刷寫標語。當時,一位14歲的小紅軍在縣文廟(后為道州賓館)前南面的照壁上,寫下“工農革命努力奮斗,工農革命勝利萬歲”16個大字。照壁呈東西方向立于周家坊進口處。由于紅軍墻所處的位置在瀟水和濂溪河匯合處,地勢低洼,每年漲洪水時,紅軍墻墻體就會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水浸泡,嚴重影響著紅軍墻墻體的安全。1997年,縣政府將它遷至西關橋南橋頭附近。道縣紅軍墻現是道縣一愛國教育基地,一處文物旅游景點,一處傳承紅……[詳細]
  【大庸古墓群】一作“四十八堆”,位于市內巖塌、大黃土包、三角坪、大庸橋、且住崗(原孟坪)一帶,方圓約五平方公里。據<永定縣鄉士志》載:“四十八堆在孟坪,東西羅列,錯落如星,高約丈余,圓徑倍之,傳為周赧王葬宮嬪處……又傳為宋時征蠻屯駐為營,此遺址也。”今考其土堆移為磚室墓,其磚長35.5公分,寬16公分,上有五銖錢飾紋或五銖錢圖案。墓封土堆一般高為5~6米,堆圍達20余平方米。墓室共分三進,第一進為進口,深1.48米,高l米,寬1.1米;第二進為棺室,高2.59米,底寬3.5米,深5米;第三進為葬……[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 亚洲中出在线视频 | 正在播放国产厕所尿视频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