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裴休冢,在市區東北七公里的裴村內,北倚孔山,南臨焦枝鐵路。 該冢原有陵園,園內有四冢,在中軸線上南北排列三冢,另一冢在主冢西。現僅存主冢——裴休冢。冢呈圓臺狀,殘高5米,周長67米,面積約380平方米,未發掘。 《新唐書》載:“裴休,字公美,孟州濟源人……秉政凡五歲”。《舊唐書》載:“(裴休)卒年七十四,贈太尉。休不為皦察,行所治,吏下畏信。……能文章,書楷遒媚有體法。為人蘊籍,進止雍閑。”宣宗嘗曰:“休真儒者。” 1983年12月,公布為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顯王廟贊碑,為宋真宗趙恒所書,殘高2.60米,寬1.10米,厚0.30米,碑額有“靈顯王之贊”5個篆字,碑文稱贊唐代李靖“功有于國,惠泱于民”。現在碑身字跡多剝落,裂紋嚴重;北側有金代《鄭州重修有唐忠臣李衛工廟記》,為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碑高2.25米,寬1.03米,厚0.21米,額篆書“有唐忠臣李衛工廟記”3行9字,馬逢臣撰額,□琉撰文,游總書丹,碑文行書22行,滿行40字,筆力清勁,結構曠逸,有趙孟頵書《百泉玉虛觀記》之筆意。碑文記載鄭州重修李衛公(李靖)廟的情況。……[詳細]
  王莊李成河宅院位于南陽市示范區新店鄉張樓村王莊李成河宅院,年代為清,為第三批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宅院現存建筑兩座,由正房和東廂房構成。正房面闊五間19.32米、進深5.7米;東廂房面闊四間14.2米、進深5.45米。該宅院原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現雖僅遺存兩座建筑,但原布局和功能清晰,正房為主體建筑。現存建筑的梁架結構形式、室內空間布局、屋面風格以及挑檐石使用等均體現了地方傳統建筑的主要特征。保護、展示該宅院,使其與新店熊氏宅院古建筑群連成一片,能很好地彰顯新店深厚的文化底蘊。……[詳細]
  劉堂廟革命舊址位于新密市白寨鄉劉堂村。因舊址在村東劉堂廟,故名。劉堂廟坐東向西,有廟宇30余間,東屋6間,南屋3間,北屋3間,均為硬山灰瓦頂。1925年12月在此建立密縣第一個農民協會。接著建立密縣第一個黨小組—中共劉堂黨小組。1927年黨組織遭到破壞后重新建立農會,發展黨員,組建支部開展黨的工作。1938年,豫西黨委書記劉之久來此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籌建了中共密縣黨支部。同年6月,由支部升為“中共密縣委員會”,尚寅賓任書記,后又派關憲州接任縣委書記。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毛主席鄭州會議住地位于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街道辦事處迎賓路1號。毛主席鄭州會議住地為河南省迎賓館8號樓,始建于1959年,是當時為接待毛澤東同志建造的。工程歷時三年,1962年建成。該樓建筑面積為2600平方米。共有13個房間,包括1個總統套、1個夫人套、2個小套房,9個標間;2個餐廳包房,可同時容納30人左右用餐;一個可容納60人左右的會議室和2個接見室,東接見室可容納12人左右,西接見室可容納6人左右。該樓于1998年4月28日重新裝修完工,再次對外接待。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楊萬輝,清道光監生,字耀山,號菜猗,祖居新密市來集鎮馬武寨村。因經商家資頗豐,在縣令楊炳昆倡導下耗資千余,歷時15載,建成實穎渠,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為大隗鎮農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楊萬輝故居位于新密市來集鎮馬武寨村,坐西朝東,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占地面積750平方米。現存三套南北并列、結構相同的四合院,均由大門、二門、東西廂房和主樓組成,皆磚木結構,硬山灰瓦頂。該民居保存完整,規模較大,對于研究清代建筑及歷史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丁遺址地處鄭州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區,嵩山余脈延伸的東北部地帶。遺址區地勢為西高東低呈緩坡狀,后經平整形成梯田。在剖面發現有灰坑及文化層分布。文化層厚0.8-1.2米,灰褐土,夾有紅燒土顆粒,土質較松,包含物主要是陶片。灰坑呈圓形、筒狀,填土為紅褐土,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石塊等遺物。陶質有夾砂陶和泥質陶,以夾砂陶為主;陶色有灰陶、褐陶等;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罐、鬲、大口尊等遺物。該遺址的發現,對于商代時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墓為大冢,高10米,方圓占地7畝。前臨汜河,后倚曹坡。墓前立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汜水縣令曹德錫撰文墓碑一通,碑文載:“草公墓在沙窩曹家坡,千載久土,人不知為冢,傳為鳳凰臺,……隆慶年間,臺下有狐貍穴,捕縱者窮其穴底得志石一方,讀之為曹公之長夜室。……于宋咸平二年卒于京師,其子璨、瑋迎葬于汜水,故其土地名曰:‘曹家坡’。”一址在鞏義市東5公里北山口鎮北官莊村東南嶺上,與趙普墓相并,現在長城地毯廠院內,其墓冢周圍現用磚砌成城堡式,頂部建涼亭。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潁陽東街遺址位于小金河與狂河交匯處的二級臺地上,北高南低,面積達44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3米。從該遺址的中西部斷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灰坑、紅燒土塊及其它文化堆積,內涵相當豐富。潁陽東街遺址出土有夾砂灰陶、夾砂黑陶、泥質灰陶、紅衣紅彩網紋與波浪紋相間的彩陶陶片等。可辨器形有甑、罐、鬲、缽、豆等,陶器紋飾主要有繩紋、方格紋、籃紋、旋紋等。另發現殘損石斧2件,蚌刀殘片1片。此外,遺址西部、中部、東部斷崖上均見有漢代磚室墓及散落在地上的空心磚及畫像磚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莊遺址位于新村鎮馬莊村南,東、南均臨能莊水庫,西臨干溝,北部為耕地,遺址東南部有一條60年代修建的水渠。遺址文化層厚0.8-1.5米,在遺址斷崖處發現有一座灰坑,深1.3米,直徑4米。現場采集到大量陶片,以泥質灰陶、紅陶為主,也有部分夾砂紅陶,可辨器型有鬲、盆、罐等。另外在遺址東部村莊南曾發現幾座漢墓。初步推測該遺址為一處兩周至漢代文化遺存。該遺址內涵豐富,文化堆積較厚,時代延續較長,對于研究兩周時期及漢代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河南省佛學社舊址1925年下半年,佛教凈嚴法師和慕西法師在開封白衣閣建立河南佛學社,作為釋門信徒修研佛學的場所。社長是河南省政務廳廳長、老同盟會會員劉積學,凈嚴法師、慕西法師等任理事,袁西航任總干事。1935年,由凈嚴法師發起創辦河南佛學院,地址在鐵塔寺,太虛大師任名譽院長,慕西法師任院長,凈嚴法師任教務主任。該院相繼創辦了貧民小學、難民收容所、施診所、中醫學校,并設立了賑濟委員會,募捐物款,賑濟災民。時代:民國地址:開封市順河區北門大街210號鐵塔公園內……[詳細]
  狐偃墓位于滎陽市王村鎮西韓村行政村胡固村自然村南,地表現存一高大的封土堆,底部直徑約60米,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最高處近20米,墓冢有黃土分層夯筑而成,中間夾雜有石、鵝卵石層,十分堅硬。由于該墓的時代及主人,傳說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偃之墓,清代《河南通志》亦說“春秋狐偃冢,在汜水胡固村之南,為晉大夫”。狐偃,春秋時期晉國人,晉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舅舅,與兄狐毛跟隨文公在外逃亡19年,幫助晉文公重耳成就霸業,為大夫,是晉文公的主要謀臣。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密國城遺址位于新密市大隗鎮大隗村,南鄰洧水河,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96萬平方米。在遺址地表保存有西周時期及漢代城墻,均為夯土筑成,漢代城墻保存較好。另外,在城址內還發現多處商、周時期文化遺址,在遺址地表、文化層及灰坑中保存有陶器殘片、獸骨、筒瓦、板瓦等遺物。該遺址是一處西周時期延續至漢代的大型城址。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深厚,城墻保存較好,時代延續較長,對于研究商、周時期以及漢代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山頭灣夜校農民協會舊址,位于新密市東南大隗鎮進化村(原名山頭灣村),1924年春,密縣早期著名革命人士張書印在此創辦平民夜校,使密縣的平民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1925年張書印、樊百全在山頭灣村首先成立密縣東南區第一個農民協會。1926年張書印在密縣地下黨的支持下又成立農民自衛軍,隊員達100余人。舊址現存房14間,為磚瓦結構的農村四合院建筑。其南屋4間,為農民協會舊址;西屋3間,為平民夜校;東屋4間為電話處;北屋3間,為農民自衛軍住所。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康熙臨米芾詩碑碑文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在西暖閣考翰林時臨米芾的五言詩,贈給翰林冉覲祖,冉覲祖四年后命人刻石紀念。原立于魯廟村魯公廟理學祠,1964年春移藏于劉集鄉大冉莊冉紀成家里。碑長1.89米,寬0.61米,厚0.16米,文為行楷,豎行,碑額“御書”二字為篆書,碑四周飾以陰線云紋,文曰:“西掖恩華降 南官命席闌 詎知雞樹后 更接鳳池歡 臨米芾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賜翰林院檢討臣冉覲祖”。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位于濟源市克井鎮北社村西,1994年8月動工,1995年3月25日建成,呈長方形,坐北朝南,中后部為烈士碑亭,六角形,鋼筋水泥結構,碑高2.36米,寬0.72米,正面楷書“薛子中烈士之墓”,背面刻“薛子中烈士傳略”。碑亭后有烈士的水泥棺材,院內東部有一座簡介碑,1995年立,西部有1973年立烈士墓碑,薛子中是我市早期革命領導人之一,1937年被敵人殺害后安葬于此。陵園布局嚴謹、莊嚴肅穆,是紀念烈士,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1988年11月被公布為濟源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銀王炮樓位于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銀王村中部,炮樓始建于民國,坐西向東,共三層。是村上一大戶主建,主體為方形建筑,混合結構,主體建筑為藍磚、藍瓦、土坯砌成,炮樓內有隔層,隔層用木板,棚為二層。四面留有柵欄型、拱形、六角形瞭望孔和射擊孔(其中一層東面為柵欄型窗,二層前后為拱形窗,三層東面為拱形,南北為六角形)。據傳原為防匪患用于看家護院,是村上比較獨特的建筑。該結構保存完整,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建筑風格。在其北側有一間平房,為后建。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開封樂觀街47號,田家大院碩果僅存的一所宅院,三進四合院,開封“市保”。開封市文物局評價:田家宅院是典型的清式傳統四合院,建筑之精美,堪稱一流,從中可窺見清代官宦之家的奢侈豪華。當年的田家大院,像樂觀街47號這樣的三進院有五六座,它們門挨著門,占據了大半條樂觀街,十分壯觀。田氏家族是開封著名的科舉家族,讀書人很多,清道光到光緒年間出過三個進士。田家大院幸存下來的樂觀街47號院,是進士田恂的宅第,它成為田氏科舉家族的實物見證,也是開封文化的一個載體。……[詳細]
  王德用墓位于泰山之陽荊王村東南300米,王德用墓四周為耕地。此地為王氏墓塋,王德用墓碑立于墓前,墓毀碑存。碑首陰刻篆書“精忠之碑”。石碑兩通,東西排列,東側碑高7.24米 ,寬1.55米,厚0.45米,為“大中祥符”年立。碑首、碑身、龜趺分為三體,倒在地下,碑身斷為二截。碑首陰刻篆書“精忠之碑”。碑文風雨剝蝕,不可辨讀。西側碑高 5.55米,寬1.15米,厚0.39米,為“慶歷四年”碑,下有龜趺,碑首缺失。石碑風化嚴重,字跡模糊。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寨民居位于滎陽市廣武鎮蘇寨村,該院坐東向西,前院的正房(過廳),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高7米,前院北廂房一所,后院正樓一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三層,高約13米;斜對為蘇氏家廟,坐西向東,由正房、南屋、北屋以及倒座(含大門樓)4所硬山式建筑組成,門開東北角,門上掛一匾,上 書“潁濱苗胤”4字(蘇轍號“潁濱遺老”),正房面闊3間, 所存建筑均屬磚木結構,小瓦覆頂,硬山式建筑。其工藝手法在本地區保存不多,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