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聊城東昌湖旅游區AAAA ![]() ![]() 東昌湖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以水面遼闊、風景秀麗、環繞于中華水上古城區的東昌湖為依托,馳名中外的京杭大運河穿景區而過,集中體現了“水、古、文”的特色,營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的獨特風貌。風景區內錯落散布著光岳樓,鐵塔,山陜會館,海源閣等名勝古跡,及傅斯年紀念館、范筑先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文化景點;還包含了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游樂園、江北水寨、沙灘浴場、湖心島、荷香島、騰龍廣場、水城明珠大劇場、二十一孔橋、湖濱公園、金鳳廣場等一大批游覽景點和設施。歷史東昌湖始建于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護城河的基礎上經歷代開挖而成,現有水域6.6平方公里,為江北地……[詳細] |
![]() | 水泊梁山AAAA ![]() 梁山是水滸故事的發生地,水泊梁山風景區是國內唯一一處以農民起義遺址為主題的國家AAAA級旅游區。梁山景點景觀獨特,“四峰七脈”橫亙綿延,鋪綠疊翠,水滸古建筑大氣磅礴,徜徉其間,令人震撼神怡。雖歷經八百多年的風雨滄桑,英雄好漢的蹤跡在景區內仍歷歷在目:梁山寨門、斷金亭、黑風口、忠義堂等景點構筑了梁山大寨的雄姿,宋江寨墻、扭頭門、宋江井、疏財臺等遺跡訴說著英雄的故事;特別是2005年以來,修復了聚義廳、號令臺和石碣文臺等一系列水滸核心景點,這些景點及設施造型古樸、粗獷豪邁、氣勢恢宏,充分體現了水滸精神和梁山個性,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2008年投資5000余萬元修復、修建了一關、二關、左軍寨、右軍……[詳細] |
![]() |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AAAA ![]() ![]() ![]()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坐落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聊城東昌湖風景區內,是全國目前獨家全面宣傳領導干部的楷模、民族團結的典范、黨的群眾路線的模范踐行者——孔繁森同志光輝事跡的人物專題紀念館。1995年7月4日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建館,-同志題寫館名,1995年9月10日開館。2012年3月在原址改擴建,是全國首家按照三星級綠色節能建筑標準設計建設的低碳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主體建筑8000平方米,廣場道路7000平方米,綠化率43.3%,包括主題紀念館、交流展廳、綜藝展廳、影視報告廳和紀念廣場。主題紀念館以圖片、實物、場景、多媒體等形式,集中展示孔繁森為民務實清廉的典型事跡,頌揚他作為……[詳細] |
![]() | 環翠樓公園AAAA ![]() 環翠樓公園位于威海市奈古山東麓,倚山而建,景色秀麗,始建于1931年,1981年正式命名為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以環翠樓——劉公島景觀軸線為主軸,將公園劃分為四個區域,歷史文化展示區、自然體驗游賞區、民俗風情街區、娛樂活動健身區,主要景觀有環翠樓、環翠樓廣場、環翠書院、盆景園、民俗街、古城墻遺址等。環翠樓歷史悠久,始建于明朝1489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間多次重修。它坐落于始建環翠樓舊址、威海衛古城墻之上,是由主樓、山門、南北配樓及連廊構成的建筑群。主樓共七層,地上五層,地下兩層,為十字對稱的明清塔式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筑,重檐歇山頂。集觀光游覽、歷史陳列、文化交流、展覽展示于一體,自古……[詳細] |
![]() |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AAAA ![]()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即青島國際帆船中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青島市東部新區浮山灣畔,北海船廠原址,毗鄰五四廣場和東海路,市內的著名風景點“燕島秋潮”位于基地內燕兒島山的東南角,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場館規模為了迎接奧運會帆船比賽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島市政府把北海船廠整體搬遷到黃島區的海西灣,并將國際帆船中心建成青島市獨具海上運動特色的建筑區域,體現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面積約45公頃,其中場館區30公頃,賽后開發區15公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按照……[詳細] |
![]() | 魚臺太公廟AAA ![]() 姜太公廟位于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于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于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由姜太公141代孫姜廣祥等族人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占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游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準為文物保護單位。客服電話:0537-6343333地址:濟寧市魚臺縣李閣鎮太公廟村……[詳細] |
![]() | 青島明真觀AA ![]() 明真觀,俗稱“滄口大廟”,始建于1925年,原址位于滄口達翁村(現在的滄口飛機場院內西側),是由紳商趙文發發起,當地鄉紳百姓集體捐資修建而成。初創明真觀分三層大殿,從前向后依次為護法殿、功德堂和玉皇宮。明真觀的祀神以道教為主,儒釋民間尊神同奉。1943年侵華日軍擴建飛機場,明真觀被劃入軍事用地,民眾呼吁,希冀留存,然日軍終究將其拆毀。為了使這一歷史遺跡得以延續,青島市民自發組織,由民間集資重修明真觀。1944年,明真觀得以在曉翁村重新修復。重修后的明真觀,其建筑布局有了較大變化,由于戰爭的原因,資金短缺,從設計到施工都略顯倉促,部分建筑沒能復原,建筑質量和氣勢規模難及初始。歷經多次修復之后,明……[詳細] |
![]() | 濱州范公祠AA ![]()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處長山城南、孝婦河畔的河南村,瀕臨河水,古木參天,建筑清新幽雅。據《長山縣志》記載,該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系邑人知縣韓澤倡議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此間歷經朝代更替,時壞時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距今也已140多年。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兩院,前院為大殿,后院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磚青瓦,斗拱飛檐,殿內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東西兩側,各植銀杏一株,高達10丈。院內還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樹老干空,老干內又生出一株新槐,枝葉繁茂,蔚為奇觀,人稱“懷中抱子”。享殿雕梁畫棟,茂林修竹,清靜幽雅,殿下有匾……[詳細] |
![]() | 濱州唐李庵AA ![]() 唐李庵風景區位于鄒平縣城西5公里會仙山東麓,占地面積1338畝。景區群山環繞,綠樹蔥茂,曲徑通幽,小巧玲瓏、典雅別致,文脈昌盛,素有齊魯“小靈巖”之稱。唐李庵始建于晉朝末期,興盛于唐朝,歷經數次修善,碑記可查最早的一次重修為明朝隆慶年間。庵院整體為“四合院”式建筑群落,由正門、影壁、大雄寶殿、伽藍神殿、地藏王菩薩殿、韋陀菩薩神龕組成。大殿屋脊、角、檐均有雙龍和吻獸等飾物,殿內梁柱及四壁彩繪:伽藍神關公征戰圖、菩薩飛升圖、五爪飛龍圖、墨虎等珍貴壁畫,栩栩如生,世所罕見,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瑰寶。寺院東植有文冠果樹一株,歷盡千年,為庵寺文脈所系,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曾為祈愿才高八斗、妙筆生花而三拜此……[詳細] |
![]() | 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位于臨沭縣蛟龍鎮前利城村,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性建筑。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紀念園是國家AA級景區、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園位于臨沭縣蛟龍鎮前利城村西,南靠327國道,坐落在利城河畔,與石梁河形成循環水系。在翠竹掩襯下,相映成輝,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的重要紅色基地。紀念園占地面積20畝,其中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包括4處仿古建筑和一處展覽館,共67間房屋,總投資296萬元。景區對游客免費開放。整個紀念園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紀念碑廣場。其紀念碑坐落于廣場正南,底座長1.9米,碑身高4.1米,廣場紅石路面寬6米,總寬為28……[詳細] |
![]() | 泰安革命烈士陵園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陽,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有特色青磚墓500座,大型花崗巖墓14座,占地80余畝,一九八九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泰安市人民自愿捐資127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了改擴建。改擴建后的主革命烈士陵園主要建筑物有牌坊、悼念廣場、紀念碑、尾碑、烈士墓群、烈士骨灰堂、革命史展覽館,分別于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被國家民政部、山東省委宣傳部、泰安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評為全省民政系統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2001年獲泰安市市級文明單位,2002年一月命名為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2006年命名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詳細] |
![]() | 東海神廟遺址位于萊州市永安街道海廟姜家村西。東海神廟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據《掖縣志》載:“臨朐城,城北二十五里,漢縣,屬東萊郡。顏師古云,齊郡已有臨朐,而東萊又有此城,蓋各以所近為名也。漢志注云,臨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廟。”“國之大事為祀與戎”。岳、鎮、海、瀆為最主要的祭祀內容。東海居四海之首,故東海祭祀居于祭海之首。根據明代任萬里的《海廟祀典考》(見附錄),從唐代開始,歷代均于萊州的東海神廟對東海進行祭祀。唐代之前的祭祀東海的儀式,并不在萊州,而是在會稽。《隋書》卷七載:“開皇十四年閏十月,詔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無閭山、冀州鎮霍山,并就山立祠。東海于會稽縣界,南海于南海鎮南,……[詳細] |
![]() | 玉皇頂烈士陵園位于萊州市城北的玉皇頂,是當年掖縣革命先輩鄭耀南等同志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三支隊”的革命圣地。烈士陵園始建于1954年春,占地面積約5.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綠化面積約5萬平方米。由革命烈士紀念堂、烈士墓區和紀念廣場組成。萊州市革命烈士紀念堂建于1977年,廳內迎面壁上裝有毛澤東主席手跡“死難烈士萬歲”,兩側是周總理、朱德同志題詞“永垂不朽”、“浩氣長存”。北面陳列著18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跡。謳歌了先烈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南面陳列著55名烈士英名錄;其中著名烈士93名。編入《中華英名烈士》的有6名。紀念堂附樓設有烈士骨灰室,存放著120位烈士……[詳細] |
![]() | 第二海水浴場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樓”就座落于此處。花石樓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它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筑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樓門臺階下為花崗巖石尊,可用于晚間燃火照明,也可用于栽花,正面為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十分別致。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臺,側有鐵尖頂。由于是用花崗巖和鵝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樓。樓下石階分為2層,上層6級,下層9級,有石徑通往鐵欄大門,庭園內廣植花木,是青島頗具特色的著名建筑。花石樓與影視藝術也結下了許多不解之緣,電影《神圣的使命》、《白霧街兇殺案》、《總統行動》等都是在這里拍攝的內景和外景……[詳細] |
![]() | 北海銀行清河分行地下印刷所現位于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許家村,為地下洞室建筑。在地下10米深處,分兩室,一為印刷車間,長7米,寬4米,高3米;二是休息室,在印刷車間西北,長6米,寬3米,高2.5米,與印刷車間相通。兩室四周墻壁用磚石砌成,水泥填縫;室頂呈拱形,用水泥密封。設有兩個出口,其一在離印刷車間東南40米處的許紹先家舊樓的西墻下;另一處位于休息室西北15米處的許同芳空院內的西屋里。另外還設有兩個通氣孔,分別通向村外的水井內。當時的北海銀行地下印刷所有8位工作人員,總負責人商志卿,技術負責人王伯和。工作人員用兩盞汽燈照明,輪流工作。工種有人工裁紙。刻字、印刷和封包等。印刷鈔票之名稱為“益壽臨廣……[詳細] |
![]() | 歡城遺址位于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駐地,向西延伸至歡城西村、岱莊等地。代莊村西有眾多的石室墓和空心磚墓。出土文物有一柄青銅雙刃銅矛,上有細密的圖線紋飾,為晚商器物。遺址文化內涵豐富,鎮政府院后還發現有城墻的痕跡。歡城是一個新興的煤炭工業重鎮,坐落在微山湖畔、京杭大運河東岸,南距微山縣城夏鎮10公里,東靠滕州市區30公里,西與江蘇沛縣城隔湖相望。歡城周邊10公里內有大中煤礦15家、年生產能力1000多萬噸,因而有“煤城”之稱,也是國家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歡城,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文化。早在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3世紀)這里就是魯南重鎮了。始稱(上)邳。黃帝的十二世孫、薛侯溪仲曾將薛國都遷于此。黃帝的二……[詳細] |
![]() | 東阿鎮地處濟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處,是濟南的西南大門,新老兩條220國道貫穿全境,濟菏高速毗鄰而過,交通便利。該鎮是“中國阿膠之鄉”,與茅臺鎮、景德鎮同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之一。阿膠東阿鎮是著名的“阿膠之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注,阿膠因產于東阿而得名。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曾來東阿考察,給予阿膠極高的評價:“獅耳山前,狼溪河畔,千載珍品,揚名中外。完全大黨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一九八八年給平陰東阿阿膠廠題詞“祖國醫藥魂寶”。2003年,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山東福膠集團生產的“福”牌、“東阿鎮”牌阿膠雙獲國家原產地標記認證,受原產地域保……[詳細] |
![]() | 鄒城尼山區抗日英烈園位于鄒城市城前鎮渠莊村駐地,總占地面積80余畝,其中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主要建有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碑、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館、抗日子弟小學、抗日后方醫院、防空洞、八路軍兵營、紅色文化廣場、紅色體驗區、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和廁所等基礎設施,一期工程預計投資1500萬元,將于2016年7月初投入使用。1943年12月立。紀念碑座北面南,由四方形的石灰巖雕鑿面成。碑座呈方須彌形,高0.5米,碑身高2米,上寬0.40米,下寬0.55米。正面鐫刻著魯南參議長彭畏三同志書寫的“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碑”。碑陰(北面)記述著魯南尼山區黨政軍民抗日斗爭的光輝歷史,謳歌了尼山區軍民與日寇斗爭的……[詳細] |
![]() | 聊城禮拜寺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樓東大街路北禮拜寺街,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禮拜寺又稱清真東寺、大禮拜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由東昌府守備白粼主持興建。整個建筑占地3400平方米 ,建筑面積1260平方米 。全寺建筑布局對稱嚴謹,構思精巧,磚木結構凝重肅穆,泥金彩畫富麗堂皇。在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筑形式上帶有濃厚的阿拉伯裝飾風格,形成了中國式伊斯蘭教建筑的獨特形式。走近禮拜寺,就能看見一座6米多長的影壁,影壁青磚筒瓦,大脊長伸,青磚疊砌,更有束腰浮雕,圖案精美。底座浮雕上頂祥云吉瑞,下枕如意平安,中部圖案是樹上懸鐘,鐘下擺棋,棋旁立爐,惟妙惟肖,意境悠遠。但浮雕上均無人物,故曰四無:有棋無人下,……[詳細] |
![]() | 坡里以東郭店屯、九都楊一帶,是貧困農民集中的地方。在0員楊耕心等宣傳發動下,這里農民的覺悟日益提高,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拆毀教堂、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口號。當時,陽谷韓莊一帶有一支韓建德領導的打擊土豪劣紳的農民武裝,后來楊耕心與韓建德建立了聯系。楊耕心闡明0的主張,韓建德表示愿意跟0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在楊耕心、聶子政的具體指導下,由韓建德部和農會會員組成了近百人的骨干武裝。1927年10月0東昌縣委(又稱魯西縣委)成立后,根據省委指示和魯西政治、經濟形勢,決定在坡里舉行武裝-。1928年1月14日(舊歷丁卯年臘月二十二日)晚,韓建德、聶子政率領-隊伍利用教堂晚上要做“晚禱”,教徒可自由出入……[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