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豐絨線廠舊址位于波陽路400號,建于1934年,原為英商創辦。普倫設計,馬海洋行承建,1934年竣工。絨線倉庫:木椿基礎,鋼筋混凝土無梁樓蓋結構,清水紅磚墻面,橫豎線條構圖。高級職員住宅:磚木結構,英國鄉村式花園別墅,一幢獨立式,兩幢毗連式。1959年由政府作價購買后,更名上海茂華毛紡廠,1966年10月成為上海第十七毛紡廠,90年代后又恢復為茂華毛紡廠。另有一幢獨立式、兩幢毗連式洋房,分別為英國老板住宅、領班住宅、高級職員住宅等。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密豐絨線廠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2014〕29號)。……[詳細] |
![]() | 東區污水處理廠舊址位于河間路1283號,始建于1926年,辦公樓占地227平方米,建筑面積455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坐北朝南,為裝飾藝術派風格。女兒墻自壓頂線腳層層漸次收進。等分格式窗下有橫向裝飾帶,入口門洞頗具特色,立面作幾何形凹凸墻面處理。壓縮機房,單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坐東朝南,風格式樣與辦公樓相似。建成于民國15年(1926年),是當時亞洲第一個城市污水處理廠!系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藝的二級污水處理廠。值得驚訝的是居然還能運轉正常,可見當時設計的前瞻性和實用性。主要構筑物有:泵房1座,曝氣池4組(共16條),豎流式二沉池6座,空氣壓縮機房1座,污泥干化床33只。日處理量為1.7萬立方米……[詳細] |
![]() | 書隱樓(ShuyinLou)在南市區巡道街天燈弄77號,占地1515平方米,建筑面積1939平方米。清乾隆、嘉慶時內閣中書、兵部尚書沈初(平湖人)住宅,約在道光初年,為郭萬豐船號主郭氏購得。此宅前部并列建筑三座,中間正廳七架梁,東西有轎廳、花廳等。后部東側有話雨軒、船舫以及假山、花壇等。西面圍以高10余米的風火墻,為內宅,有前后樓廳及東西廂,形成走馬樓。前進樓上有“書隱樓”匾,沈初題,原為藏書樓。全部建筑,以磚刻木雕最為出色。五進內宅的門頭上,有“古訓是式”匾額,匾額左右兜肚及上下枋,有“文王訪賢”、“穆天子見西王母”、“老子出函谷關”等圖。磚雕圖人物眾多,鸞、鳳、牛等走獸,造型生動。樓上東西……[詳細] |
![]() | 修道院公寓位于復興西路62號,建于1930年,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這只是取了個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實與修道院毫不相干。該公寓原本是英商密豐絨線廠廠主的住宅。現產權歸于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辦事處等單位使用。整幢樓房采用磚木結構,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風格的建筑,由南北兩樓組成,即由一幢二層和一幢三層的建筑組成。二幢建筑之間以連廊連接,這種連廊就是風格的體現,因為西班牙面對地中海,受季風影響多雨,且夏日炎熱。該每幢每層均由兩個居住單元組成,單元分有3室、4室、5室等多種戶型。建筑內部空間的組合富有層次變化,內外細部構件均帶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它的門窗多用鐵花格柵,室內部分分隔亦……[詳細] |
![]() | 高橋仰賢堂位于高橋鎮東街81—93號,建于上世紀30年代初,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基底面積約440平方米,主樓約640平方米,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是“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免費供市民參觀。住宅的建造人沈晉福,字佑臣,本地人士,1886年生,家境貧困,14歲出門當學徒,后來靠岳父資助買了臺縫紉機,由他妻子做裁縫積累本錢,再起會集資,經營了一個“五洋店”。店鋪開在上海南市公義碼頭,名“晉泰號”。靠與來自黃浦江上游河網地區的客戶經商致富,在東街典當橋頭購地興建新宅,取名“仰賢堂”。營造商是沈晉福的親家蔡少祺,沈晉福萬事追求牢固,在做工用料上精益求精,牢又求牢。由于追求高標準,使沈精力憔悴,沒等竣……[詳細] |
![]() | 上海特別市政府舊址位于徐匯區楓林橋地區,舊址分別為3號樓和7號樓,兩座建筑通過二層連廊連接。清水紅磚墻面帶少量仿古裝飾帶和簡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為江蘇對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為上海特別市政府辦公樓。1933年,上海特別市政府新大廈在江灣落成,遂將市政府由平江路遷往江灣新大樓辦公。平江路48號樓房后又由外交部上海辦事處使用。1936年11月樓房轉讓給上海軍醫事業委員會。抗戰期間,此處曾為汪偽政府辦公機構的一部分。1949年后,房屋收為國有,主樓曾一度作為醫科大學幼兒園,輔樓為醫科大學教工職工宿舍所在。1975年,電信科學技術第一研究所(原郵電部第一研究所)與上海第一醫學院經房……[詳細] |
![]() | 1927年中共江蘇省委舊址位于山陰路69弄90號。1926年,中央黨校設該處。1927年,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指揮部聯絡點。“四·一二”--政變后,陳延年奉中共指示,來滬接任江浙區委書記,在該處設立辦公機關,底層作會客室,二樓作會議室,三樓為地下交通員住處。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撤消江浙區委、分別成立中共江蘇省委和浙江省委的決定,該處為江蘇省委機關。6月26日,中共江蘇省委在該處召開會議,陳延年被任命為江蘇省委書記。是日下午,陳延年不幸被捕。不久,被害于楓林橋畔。該處于1905年建造,占地面積60平方米,建筑面積144平方米,為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三層石庫門住宅。紅磚砌清水墻,石庫……[詳細] |
![]() | 啟明女校舊址位于天鑰橋路100號,現上海市第四中學(原啟明女校)校園內,建于1917年。徐家匯圣母院創辦于20世紀初,與當時崇德女校同屬天主教拯亡會,兩校辦校宗旨、教學內容、學制課程基本相同,只是崇德女校只招收校內女士,而啟明女校則招收教外女士。當時啟明女校和崇德女校的校務均由圣母院院長監理,一般事務由中國嬤嬤擔任。學校歷任校長均為外籍修女,直至1937年才由中國嬤嬤周璀出任啟明女校校長。1951年,啟明女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與徐匯女中合并,改名為匯明女子中學,1952年12月改為現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學。文革開始和所有女中一樣招收男生。現在是全日制完全中學。-----上海市第四中學。現存……[詳細] |
![]() |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匯區政府大院內,具有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特征的宗教建筑。這幢當年為天主教培訓神職人員的修道院建筑規模可觀,布局對稱,氣勢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體上并沒有采用西方教會常用的哥特建筑風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構圖是橫向三段式的,底層明顯作為基座段,屋檐下三層雖無柱式,但窗間直達屋檐的豎線條分明有立柱的影子;立面縱向五段式,在兩側及中部有凸出構圖,雖然并非完全對稱,因為西段及中部為三開間,東部只有兩開間,但設計上是對稱處理的,三個凸出部分上的山花設計更強化了這種建筑秩序,顯現出歐洲古典主義形式傳統的影響。……[詳細] |
![]() | 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位于淮海西路570號,建于1956年,原上鋼十廠冷軋帶鋼廠廠房群。紅坊藝術社區內的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是借鑒國際上利用廢棄工業建筑在市政建設中改建公共藝術中心的成功案例。園區是上海最具規模的國際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區和集聚區,已逐步成為長寧頗具特色的新地標。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列入第八批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沙遜別墅位于虹橋路2409號,這是一幢英國古典式鄉村別墅,建于1932年的沙遜別墅,與虹橋路2310號(羅別根花園,又名沙遜別墅),是姐妹花園別墅,原龍柏飯店1號樓,當年又稱“伊甸園”或“伊扶司”。是沙遜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處。屋子里的樓梯、家具、壁爐和所做的裝飾都是英國的古老式樣。據說當年沙遜建造這座別墅時,曾不惜工本地從英國進口了橡木和其他建筑材料。上海解放前夕,陳毅率軍進入上海市區前,曾將這里作為臨時指揮部。解放后,西鄰的高爾夫總會改建為西郊公園。上世紀80年代原沙遜別墅擴充改建為一所園林別墅式現代賓館,因院內遍栽龍柏,故名龍柏飯店。基地環境建筑與庭院結合布局,其主人口設在主樓……[詳細] |
![]() | 息焉堂位于可樂路1號西人公墓禮拜堂,位于上海動物園的北側,哈密路劍河路的交界處西側。建于1925年,造型現代,穹頂為拜占庭風格,門窗則是哥特式的,反映出鄔達克的個人設計偏好及地域情結。平面為等十字形,底層和二層的地面均鋪彩色花崗巖。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與穹隆,顯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線射入時形成幻影,使大穹隆顯得輕巧凌空。鋼筋混凝土穹頂外表飾以銅板,年久氧化后呈獨特的銅綠色。由教友馬相伯、朱孔嘉、王寶崙、潘世義、何理中等發起創建了息焉公墓,潘世義教友設計,占地約75畝,墓區建有教堂、鐘樓、會葬所、追思臺、苦路通功及松楸等。由哈密路過公墓橋越新涇港可入墓區,橋頭入口……[詳細] |
![]() | 中西女塾舊址江蘇路155號市三女中是所聞名遐邇的百年名校,建校已有130多年了。其積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老上海名媛的天堂,而今才女的搖籃。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讀。學校前身是1881年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創辦的圣瑪利亞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監理公會創辦的中西女中,1952年兩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曾就讀于圣瑪利亞女中、舊上海市長吳國楨的表妹俞秀蓮回憶,當年班上三十幾名同學全是上海灘顯赫家族的女子,其中有位鄭姓同窗是杜月笙的兒媳,每逢學生一月一次的回家日,校門口便排起汽車長隊;至于班上張愛玲那樣家世的學生,還是比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氣,穿著很樸……[詳細] |
![]() | 裕豐紡織株式會社辦公樓位于阪楊樹浦路2866號,系日商大東洋株式會社在上海早期開辦的紗廠。所生產著名的“龍頭細布”馳名中外,棉紗線用的是仙桃牌商標,同樣享譽業界。解放后裕豐歸政府所有,更名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廠辦公室清水紅磚墻面,窗間墻有壁柱,坡屋頂,設老虎窗。2014年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原高級職員宿舍兩層,坡屋頂,原立面為卵石墻面,門窗口為紅磚鑲砌。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裕豐紡織株式會社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2014〕29號)。……[詳細] |
![]() | 煤氣公司楊樹浦工場舊址位于楊樹浦路2524號,楊樹浦煤氣廠始建于1932年,兩年后建成投產。工廠設有當時先進的連續直立式伍特型炭化生產工藝,籌建82英寸規格的1組30孔核增熱水煤氣爐兩座,機械除焦油、初苯、脫硫等凈化回收裝置,蒸汽核電動煤氣排送,壓送機及儲氣柜等。楊樹浦煤氣廠建成時日產煤氣11.3萬立方米,包括水煤氣5.67萬立方米,占全市煤氣消費量的80%。該廠的辦公樓、儲氣柜等建筑定位。本世紀的東海天然氣的發展淘汰了原人工煤氣,這里成為歷史。廠內現存老建筑辦公樓,和該廠同時期建造,3層,建筑面積約1185平方米,磚混合結構,坐北朝南。現代派風格,立面層間有腰線,黃色面磚墻面,飾轉角隅石,北……[詳細] |
![]() | 工部局電氣處新廠舊址位于楊浦區楊樹浦路2800號。楊樹浦發電廠(上海1882年始有電燈,英商先后在蘇州河邊建過3個電廠,1908年工部局設電力處,收購老廠并在楊樹浦建大廠,1913年供電。1929年美國國外電力公司購進該廠,改名上海電力公司,壟斷上海用電)。現代式廠房。透平車間:建于1912年,單層鋼結構。一號鍋爐房:建于1913年,多層鋼框架結構。2號鍋爐房:建于1938年,十層鋼結構,有110米高的煙囪。1913年由英國商人投資建成。初時裝機容量為10400千瓦,到1924年,裝機容量達12.1萬千瓦,成為當時遠東第一大電廠。1929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將全部企業賣給美國國際電氣債券有限公司……[詳細] |
![]() | 史良才舊居位于銅仁路257號一組優雅的花園住宅,該房屋的建筑面積2494平方米,園地面積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過去上海報界巨頭、《申報》總經理史量才。現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墻,院內的兩棵槐樹是史量才當年親手種下的.住宅高三層,二層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廳很寬敞,墻側有壁爐,整幢房子的廊廳地面和樓梯及扶手都采用米色花紋的大理石。主樓洋房外體為淺黃色,屋頂鋪設了紅色瓦片,屋頂上有數個白色煙囪,門窗為紅色漆木。紅樓為一幢直排兩層小樓,墻體也為淺黃色,紅瓦屋頂,紅色漆木。雖然初建時的小森林、游泳池等設施已不復存在,但整幢建筑仍顯得非常氣派。2014年升格為市級文物保護……[詳細] |
![]() | 江南彈藥廠舊址位于龍華路2577號,建于清光緒二年,現存廠房是中國最早制造近代-和-彈使用的翻砂車間,屋架全部鐵制,內有二十四根鐵柱支撐。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藥廠是江南機器制造局下屬一個分廠,在龍華路2577號創意大院內,現在以經看不出這里曾經是當年全亞地區最大的兵工廠痕跡,只留了一些斷垣殘壁磚瓦,墻上貼的照片,述說著這里曾經是兵工廠,要看兵工廠還是要去淞滬警備司令部,還保留了清朝時期龍華彈藥廠鐵柱廠房,是最早建造并使用的車間之一,鋼柱支撐的屋面,外墻為青磚砌成,屋架全部用鋼制建,房屋結構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歷史,至今完好無損。1867年仿制出德國毛……[詳細] |
![]() | 提籃橋監獄關押、審判和處決日本戰犯處提籃橋監獄,位于上海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是由10余幢樓房組成的建筑群,占地約4公頃,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提籃橋監獄始建于1901年,啟用于1903年5月,后經陸續擴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規模,并使用至今。由于建筑精良,規模宏大,提籃橋監獄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2013年,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筑被由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占據了寶貴的土地。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后,監獄將被關閉。原址將保護開發,予以保留。提籃橋監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關押過許多著名人物。民初革命黨人章太炎、鄒容,老一輩……[詳細] |
![]() | 東平路9號,法國式風格,當東平路還叫賈爾業愛路屬于法租界的時候,宋子文買下了這幢花園洋房及附樓,作為宋美齡和蔣介石結婚時的陪嫁。1927年12月3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婚后即居于此,蔣介石親自題名為“愛廬”。2007年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列為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