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七巖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縣南王鄉黃場峪村東南約1000米處。位于溝兩側崖壁上,現存東魏、北齊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處。七中石窟5處,摩崖造像4處,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面積約27平方米。據《定襄金石考》記載:最早的造像及碑記為北魏神龜二年(519),現存無。現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題記為東魏天平三年(536),為僧人慧端等刊石。另有北齊天保七年(556)廣武令趙郎奴等刊立造像及題記和唐先天二年(713)造像及題記。石窟主要為佛殿窟和禪窟,造像題材為七佛、千佛和涅槃像等。2007年,忻州市人……[詳細]
  建封寺又名百法寺,位于襄垣縣古韓鎮南里信村南,是唐代高僧、百法疏主釋義忠出家和坐化之地,廟西南舍利塔為供養其身之塔。據碑文記載,建封寺創建于唐代,明代、清代均有重修,F存正殿、舍利塔為明代遺構,其余為清代遺構。布局由三條軸線并列,中軸線現僅存正殿;東軸線上有正殿三間、東西廂房各五間、東西耳殿各二間;西軸線上存倒座戲臺三間、東西配殿各五間、東耳殿三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后廊式構架,柱頭斗拱為五踩雙下昂。寺內存明碣五方、清碣三方,為研究當地明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00……[詳細]
  流渠菩薩廟位于襄垣縣上馬鄉流渠村中。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南北35.2 米,東西25.8 米,占地面積913 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主體為元代遺構,明、清曾修繕過,大門、戲臺、東廂房為清代遺構。中軸線上現存有戲臺、正殿,東側有廂房三間,均為磚木結構建筑,其中東廂房為二層樓房。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梁架四椽伏前后搭牽,用四柱,柱頭科四鋪做單昂,單檐懸山頂,屋頂琉璃脊飾,筒瓦鋪做。東南部辟門,大門東側有禁賭碣一方。菩薩廟是一座較為典型的元代建筑,為研究當地寺廟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2007……[詳細]
  回鳳塔,位于定襄縣受祿鄉回鳳村東北約500米處。為樓閣式磚塔,占地面積約20平方米,宋代遺構。原在普濟寺內,現寺已無,獨存此塔。據宋代《新修和尚石塔記》碑載,該塔建于宋哲中宗元祐元年(1086年),塔高約17余米,共七層,底層呈四邊形,邊長4.5米,高2.5米,出檐為平磚一出,又尖磚四出,再布瓦收檐,上面六層,皆呈六面。由下而上逐層漸矮漸小,每層出檐均作磚雕仿木斗拱。上層作仿木檐飛,在布瓦尖端作鐵剎,各層均有向陽門。198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詳細]
  孫中山紀念館是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太原市兒童公園北端。原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建的勸工陳列所,亦稱勸業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二層硬山式樓房,上下層均出檐有廊,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占地面積326平方米。1912年9月18日孫中山先生到太原視察,19日下午在文瀛公園勸業樓二層向太原各界群眾憑欄發表演說,高度評價辛亥革命山西武裝起義,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蒞晉這一大事,1986年5月,將勸業樓辟為“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位于太原文瀛湖畔。該建筑始建于清光緒年……[詳細]
  天涯石鼓神祠(又名石鼓大王廟),位于原平市子干鄉停旨頭村東南約100米處天涯山下。坐北朝南,東西長42.9米,南北寬75.28米,占地面積323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文記載,金天會三年(1125)重修,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修葺,現存建筑均為明清遺構。二進院布局,中軸線建有牌樓、戲臺、香亭、閻王殿和正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配殿。院內存明代重修石碑3通,清碑21通,石獅1對,石旗桿2對。1981年,原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詳細]
  甘村李衛公廟位于襄垣縣古韓鎮甘村北部。坐北朝南,南北寬45米,東西長36米,面積為162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正脊題記為清雍正元年(1722年)維修。現存正殿為明代遺構,其余為清代遺構。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存山門、獻殿、正殿,兩側有東西妝樓、東西廂房、東西耳殿等。正殿磚砌臺基,高1.3米,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梁架為七檁式構架,柱頭斗拱七踩單翹雙昂,平身科每間一攢,門窗部分被改建。正殿內存清壁畫28.4平方米。廟內保存有唐代經幢1座。2007年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詳細]
  元好問祠堂位于忻府區南城辦事處西街村南北大街北部84號。坐西向東,東西長40米,南北寬17.8米。創建于清道光年間,20世紀50年代及2006年維修,現存為清代。中軸線上有西大廳,兩側南北各存有碑房11間。祠堂主人元好問(1190-1257),金元時期文壇領袖,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F存西大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式,為典型的清代廳堂建筑。大廳右側檐下有“元遺山先生祠堂碑記”碑1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襄垣南羅山仰韶文化遺址,位于襄垣縣古韓鎮南峰村的漳河南岸臺地上。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400米,面積為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3米。遺址的西部斷崖暴露有灰坑等遺跡,遺址地表散落有陶片。采集有新石器時期的彩繪陶片、泥質灰陶盆、夾砂灰陶鬲足殘片,商代的泥質灰陶豆殘片、繩紋泥質灰陶片等遺物;铱訛榇鼱,底徑約2米,殘高1.5米,灰坑內文化遺跡豐富。采集有仰韶文化大司空類型的泥質紅陶缽和罐;龍山文化小神類型的夾砂灰陶繩紋肥袋足鬲和泥質灰陶籃紋小口甕。1999年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詳細]
  姜濤墓,位于忻府區曹張鄉解村西北500米。坐北向南,墓地南北250米,東西190米,為明代墓。墓主人姜濤,字伯淵,忻府區解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卒于正統十五年(1445)。歷任浙江嘉興府同知,直隸河間府同知,河間府知府,順天府尹,官至戶部侍郎。姜濤在位二十余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正廉潔、一貧如洗,深得朝廷器重,同僚擁戴,百姓擁護。他不僅是明代官吏的典范,更是重塑現在官場秩序的一面鏡子,當之無愧。2007年6月6日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懸空寺石窟,位于神池縣烈堡鄉烈堡村西北約2500米處。始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記載,鑿于明天順四年(1460),成化十三年(1477)重修,F存6窟,東西長100平米、南北寬80平米,占地8000平方米。坐北朝南。6窟并排而列,最大窟高8米、寬4米,深70米,最小窟高6.5米、寬3米,深1米。窟內佛像均無存,建筑均已坍塌。洞窟佛像毀于“文革”。現有明代“烈石峰轆轤懸空寺記”殘碑1通,清代“懸空寺碑記”3通。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真容寺,位于忻府區紫巖鄉紫巖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筑。有大佛殿、關帝殿、奶奶殿、龍王殿等。除大佛殿為明代遺存外,余皆為清代遺構。大佛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后廊式構架,斗拱三踩單翹,前檐明間設板門,兩次間為直欞窗,懸山頂。關帝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奶奶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龍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前部出廊,懸山頂。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縣級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楊家大院,又稱“老獅院”,是八百余年文采風流、薪火相傳的楊家之宅院。楊家在金、明、清三朝出過五名進士、數名舉人,其中代表為楊樞、楊植分別官至河南、陜西按察使等,民國年間楊念先、楊蘭階是著名金石學家、書法家。其宅院初建于明前朝,為一進五院,兩個偏院,數個附院,建筑形制均為傳統的北方四合院建筑,有前牌樓、過廳、中牌樓、后牌樓和楊家祠堂等。大石獅精妙絕倫、磚木雕栩栩如生,前門樓巍峨高聳,中過廳高大氣派。在2012年5月,在晉城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鐵梁橋,位于忻府區莊磨鎮連寺溝村西約3000米。南北走向,占地面積28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金、元建筑,跨度13米,橋身寬4.6米,矢高6.3米,橋頭石獅2對。鐵梁橋系單孔形石拱平橋,所有券面上的連接,均采用雙腰鐵加以固定,俗稱鐵梁橋。鐵梁橋面兩側各施勾闌,其兩側存望欄8塊、望柱10根,望柱高0.77米、長1.25米。望柱圖案各異,雕工精湛,人物、山水、花鳥活龍活現,精美絕倫。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蘭若寺,位于繁峙縣集義莊鄉大宋峪村南3公里處。坐北朝南。東西長23.8,米,南北寬21米,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梁架題記及碑記載,清康熙十五年(1676)、嘉慶二十一年(1816)曾予重修,現存為清代遺構。一進院布局,現僅存正殿。正殿石砌臺基,基高0.3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無廊式構架,單檐歇山頂,斗栱三踩單翹,前檐明間設四扇六抹格扇門。寺內存清代重修碑3通,清代木匾2塊。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网站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美女先锋影音资源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79 |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