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興東”是南陽市一個古老的大藥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著名晉商劉子清創建的集中醫藥炮制、加工、診療、出售為一體的古商號。建國前,萬興東大藥房經商講究信譽,所營藥材,只求藥質優良,不計價格高低。常年派人坐莊漢口,購進南北地道藥材。藥材炮炙,務求真材實料,遵古依法,旨在提高藥效。同時,遵照古籍藥方,以前店后作形式自產自銷各種丸、散、膏、丹等。柜臺前接待顧客,無論批發、零售,熱情相待,一律倒茶遞煙。外地顧客免費食宿。因之,藥房信譽、生意日久不衰。民國初年,萬興東生意鼎盛。當時,全店人員近百,僅切藥工就在50余人。在鄧縣汲灘設聯號萬興劉(萬興西),擁有土地30頃。抗戰初期,該店……[詳細] |
![]() | 南陽玄妙觀,中國道教四大名觀之一,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據《南陽民族宗教志》記載:東漢建武年間,光武帝劉秀姊湖陽公主在裕州(今南陽方城縣)建煉真宮一座,是為道教在南陽活動的濫觴。該縣三賢山廟、黃石山仙翁觀、南召縣九分垛祖師廟和皇后鐵牛廟、南陽縣老君堂等,均建于東漢時期。東漢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陽太守中山盧奴到桐柏縣固廟祭祀并擴建、重修淮瀆廟。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黃巾軍首領張曼成攻殺郡南陽玄妙觀守諸貢,屯兵宛下……六月,趙宏率眾十余萬據宛城(《后漢書》)。這支以太平道為號召的農民起義軍在南陽聲勢浩大的武裝斗爭活動,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陽的傳播之廣泛和群眾基礎之深厚。……[詳細] |
![]() | 琉璃橋位于河街南端,全長13.5米,寬6.2米,高6.5米,是南陽工藝最精湛的一座橋梁,以結構壯觀和橋上“三奇”而享有盛名。橋下設三孔,每孔上端刻有石龍,龍頭西而龍尾東,遠望時似游龍戲水,乘風破浪,活靈活現。因該橋造型奇特,玲瓏如玉,故名“琉璃橋”。琉璃橋”位于南陽老城區東南隅河街南端,橫跨護城河上,創立于明代中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南陽知府朱遴重修。明代以來,“琉璃橋”一直踞于北京通往南方及云貴川的驛道上,是南陽重要的交通樞紐。“琉璃橋”東側為溫涼河與白河的交匯處,是一處良好的深水碼頭,水陸交通便利,是當時南陽最繁華的水陸聯運碼頭之一。“琉璃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長13.35米,寬6……[詳細] |
![]() | 楊廷寶故居亦稱楊家大院,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南陽舊城區解放路南端,是我國著名父楊鶴亭是民國時期南陽的第一位知府。楊家大院同北側的泰古車糖公司、徐家大院等 共同構成南陽市目前保存比較好的民居建筑 楊家大院現有處院落,其中最完好的一處院落還保留有兩進院,這兩進院占地 座,門房、廂房、過廳、上房等均保存完整,院落之間為巷道分隔并連通,盡管房屋陳舊,但每一處房屋皆印著歷史的痕跡。 門房臨街,現大部分被居民辟為門面房, 但屋頂仍保留著歷史建筑的風貌。墻壁、屋頂、門庭柱子等基本上是原始風貌,但因被南陽色織廠幼兒園占用,墻上 門庭柱子下面均有雕刻精美的石礅,卻在幼兒園維修房屋時用水泥包裹。 楊家大院及相鄰的……[詳細] |
![]() | 王府山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的王府街,是一座人造假山。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永樂二年(1404年)以南陽衛治改建,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是我國古建筑藝術的精品之一。它顯得是那樣的蒼老,那樣的瘦骨嶙峋,畢竟她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在這兒看過六百零一年的世間煙塵了。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為唐王,藩南陽。當時朱桎只有5歲。在他還沒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陽大興土木,營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園中的主要建筑。據民間傳說,這些石頭都是從2000里外的江蘇太湖……[詳細] |
![]() | 宛南書院前身是一座建于晉代的寺院(彌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陽知府莊有信改寺為宛南書院,其規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可容門生300余人,規模之大,為河南書院之最。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歷經府立宛南第一中學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1933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54年)、河南省立南陽第一高級中學校(1959年)、南陽拖拉機配件廠“五七”學校(1968年)、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校(1971年至今)幾個發展階段。1959年被確立為省重點高中,1978年再次被認定……[詳細] |
![]() | 徐萬年是辛亥革命首義中的不朽的功臣,他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偉大民主革命事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尤其是他那種不圖個人名利,不居功自驕,功成告退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敬仰。1985年,原南陽縣人民政府,特為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萬年筑園修墓,樹碑勒傳。其墓地坐落在瓦店鎮西南,濱臨白河,周邊良疇碧野,紅磚圍墻。園內墓碑矗立,墓塚高大(直徑5米,高2米)。墓碑正中是:“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公諱萬年字壽亭之墓”,碑陰銘刻徐公傳略,約800余字。1986年,家鄉人民將瓦店鎮內的主要街命名為“萬年街”,2001年,徐萬年墓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陽天妃廟位于南關新街小鐵路家屬院內,南距三皇廟不足百米,是我市重要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根據現有史料及碑刻記載,南陽天妃廟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四年(1799)、光緒十年(1899)曾兩次重修。天妃廟原有規模較大,有戟戲樓、左右兩廡、天后宮、奶奶廟等建筑,是歷史上航運從業者、商人、船民活動中心。天妃廟現在保存有建筑七座,其中奶奶廟三間、天后宮及卷棚各三間、東廊間、戲樓三間、戲樓東西配房個三間,其中東配房門額為河清。基本保留了原有布局,雕梁畫棟、氣氛森嚴,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詳細] |
![]() | 南陽府文廟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老城區新華東路北側,面對和平街,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并被稱為“南陽國學講堂”。南陽府文廟曾于2005年榮登臺灣明信片。南陽府文廟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據《新修南陽縣志》記載,府文廟舊在延曦門東(先農壇),明末毀于戰火,清順治十年(1653年)移建縣治東北故唐王府,即現在的南陽市老城區新華東路北側。南陽府文廟是封建社會祭祀孔子的廟堂和講學之所,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屢經毀建,如今已面目全非,僅存大成殿。南陽府文廟于2000年被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為舊時人們祭孔之地,也是講學的場所,故亦稱“黌學”、“府學”、“儒學”。據《明嘉靖南陽……[詳細] |
![]() | 宛城遺址位于南陽城區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宛城區至今仍留有殘存的城門和護城河、城河橋。名稱由來:“宛”是南陽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態環境。……[詳細] |
![]() | 謝營遺址位于南陽市宛城區金華鄉東謝營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2016年1月22日謝營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熊氏宅院位于南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新店鄉阡陌營村。年代為清。熊氏宅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陽女子中學舊址時代:1928年-1948年地址:南陽市聯合街東段……[詳細] |
![]() | 八里鋪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周地址:南陽市宛城區瓦店鎮八里鋪村……[詳細] |
![]() | 董作賓故居時代:1895年-1963年地址:南陽市工農路中段……[詳細] |
![]() | 張小洼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南陽市宛城區新店鄉張小洼村……[詳細] |
![]() | 天主教主教府時代:1938年地址:南陽市民權街中段……[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