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馬洪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
  馬洪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位于洪田鎮馬洪村,在依托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紅軍醫院舊址“作求堂”內原有的紅軍標語的基礎上,騰出8個房間進行布展,并輔以場景復原、燈光特效等科技手段,生動再現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工農紅軍當年的革命綱領以及同人民群眾割舍不斷的血脈情感。馬洪村是三明市2012年命名的首批“中央紅軍村”,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紅軍醫院——“作求堂”是該村廖氏村民的祖房。土地革命時期,中央紅軍和福建地方紅軍曾多次進入洪田開展革命活動,并在此駐扎,留下了大量的紅軍標語等珍貴文物。“逢源堂”內現有紅軍標語、漫畫和留言條近200條,“作求堂”屋內現存紅軍標語近60條。屋內的標語密度高、時間跨度長、落款番號多、規格高,成為“紅軍標語的博物館”。永安市努力做好紅色文化遺址保護……[詳細]
會清橋
  環繞貢川古鎮的沙溪、胡貢溪兩條河流,一條自南向北,一條從西到東,交匯在貢川南門處。在胡貢溪的水尾處建有一座古橋,連接貢堡與巫峽頭兩地。雨季時節,胡貢溪水較渾濁,沙溪水較清澈,交會處涇渭分明,因而貢川人將這座橋梁冠名為“會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清橋為南北向,兩墩三孔,橫跨胡貢溪之上,連接貢川堡與巫峽頭,橋長41米,寬7米,橋面高8.1米,橋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橋上建木屋,形成長廊式走道。橋屋11間,56根木柱,橋兩端有門樓,中部是升起的橋亭。橋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則有“一斗三升”、“角背拱”、“駝峰拱”、“如意拱”等,既有實際功能,也有較強的裝飾作用。橋屋門樓的屋檐之下還可見到泥塑和彩繪。門樓四面坡屋頂,飛檐翹角,正脊上矗立一對“魚吻”,傳說魚會吐水,取防火之意。屋檐下有如意斗拱、彩繪、……[詳細]
滄海畬族建筑群
  滄海畬族建筑群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滄海村,年代為清。簡介:由化龍橋、龍長坊、龍昌坊、龍德堂組成。化龍橋,木構伸臂梁廊屋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重修,南北走向,橋身長24.2米,寬6.6米,廊屋8間,每間用4柱,歇山頂。龍長坊,清道光四年(1824)建,坐東朝西,由泮月池、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正堂、護厝組成,建筑面積690平方米。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懸山頂。龍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坐東朝西,由門樓、圍墻、空埕、下堂、廂房、上堂、化胎、護厝、圍屋等組成,建筑面積668平方米。門樓面闊一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詳細]
永安文廟
  永安文廟,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間,始終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縣唯一的官辦儒學。民國初期,永安縣第一座新式國民教育學校誕生在這里。抗戰期間,省政府辦公廳、省立永安師范相繼在此落戶。建國以后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文廟一直是永安專署、永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據永安縣志記載,文廟建成后,從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間,有過7次重修記錄。有著550年歷史的永安文廟(大成殿),歷經滄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區唯一見證了永安合個歷史發展過程的明代建筑。為滿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有著550年歷史、280多年來未曾重修的永安文廟進行第八次重修。重修建設工程依照舊制,由一殿(大成殿)、一池(泮月池),兩門(大成門、戟門)、兩廡(東、西……[詳細]
筍幫公棧
  筍幫公棧,亦稱筍幫公業,位于永安貢川鎮勝利巷43號,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早的筍業同業公會舊址。筍幫公棧建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占地97.15平方米,座南朝北,硬山頂,整幢建筑由門廳、大廳、東西廊及廚房等組成。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次間后檐與東西廊相連,東側防火墻磚燒制有筍幫公業的印記,以示房界,門額上陰刻筍幫公棧四個大字,門廳上方懸掛清乾隆年間所立的正直無私牌匾。大廳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地面均用青色方磚斜鋪。正中鑲有一塊40×65公分見寬的石塊,稱為公平石。當年這里筍商云集,收購筍干,簽訂合同,商討價格等均在公棧內進行。2003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寶焌故居
  李寶焌故居位于永安市貢川鎮洋峰村,年代為1886年。簡介:又名永福堂,清光緒十六年(1890)建,坐南朝北,由門樓、圍墻、空埕、下堂、正堂、廂房、化胎、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524平方米。磚砌門樓,三樓四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正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均為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李寶焌(1886—1912),字焜甫,中國飛機制造、飛行先驅。2013年,李寶焌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面外延3米,南面至村道,西面至李道祥住宅,北面外延10米。……[詳細]
皇歷江王祠
  皇歷江王祠位于永安市槐南鄉皇歷村,年代為清。簡介:坐東朝西,由泮月池、正堂、化胎組成,建筑面積213平方米。正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梁、枋、雀替、駝峰等部位雕有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2013年,皇歷江王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面至黎茂添竹林50米,南面至羅旺錢厝15米,西面至劉學書農田30米,北面至公共小路10米。……[詳細]
洋頭溯源祠
  洋頭溯源祠位于永安市槐南鄉洋頭村,年代為清。簡介:坐北朝南,由泮月池,木制門樓,空埕,廂房,正堂,化胎,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577平方米。門樓坐東朝西,面闊一間,進深三柱,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八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2013年,洋頭溯源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祠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國民黨臺灣黨部舊址—復興堡年代:1943~1945年座落地點: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龍村簡介:舊址為清代中期始建的方形土堡,占地面積1979.6平方米。抗戰時期,先后在此設立福建省中央銀行、福建省郵政管理局。1943年1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直屬臺灣黨部奉命從漳州遷設于此,直至1945年11月。保護范圍:東面、西面各向外延伸20米至民宅,南面、北面各向外延伸20米至水田。2009年,國民黨臺灣黨部舊址—復興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少共國際師馬洪舊址位于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舊址包括逢源堂和作求堂,均始建于清。洪田是永安連接中央蘇區的重要樞紐,是籌糧籌款、轉運資材的重要集散地。多支紅軍部隊多次進入洪田開展革命活動,建立了農工會、農會、反帝擁蘇風吹草動盟會、互濟會,成立了赤衛隊、兒童團等組織,發動農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少共國際師曾進駐馬洪村逢源堂開展宣傳等活動,留下眾多的標語,現尚存紅軍標語近200多條;紅十五師在作求堂設立指揮部和戰時醫院,現保存較為完好的紅軍標語還有近60條。2018年,少共國際師馬洪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逢源堂:東至文川溪,南至廖玉洪住宅,西至永武高速路,北至農田。作求堂:東至廖玉堆宅,西至廖金席田邊,南至文川溪北岸,北至永武高速公路。……[詳細]
  小陶革命舊址群位于永安縣小陶鎮垇頭村、美坂村、石豐村、小陶村、吳地村、寨中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包括北上抗日先遣隊駐扎點暨紅一軍團垇頭戰區指揮部舊址善慶堂和仁和堂,紅九軍團指揮部舊址管輝彩老厝,紅一軍團二師指揮部舊址瓦窯頭厝,紅軍臨時戰地醫院舊址吳氏宗祠萬興堂,紅一軍團駐扎點積慶堂、樹德堂、肇光堂,東方軍暨北上抗日先遣隊駐扎點樹荊堂,張家山蘇維埃舊址及小陶戰斗矮嶺遺址等。各舊址墻上多有紅軍標語,矮嶺戰斗遺址保留著戰壕和紅軍墓。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決定以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在紅九軍團的護送下,從瑞金出發,經長汀、連城等地,于7月15日進入永安小陶。同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抗日先遣隊即以傳單……[詳細]
12、福臨堡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臨堡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上洋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嘉慶年間(1796—1820)重建。坐西朝東,由堡墻、大門、側門、主屋、環堡廊屋及防御設施等組成,二層方形土堡,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50平方米。花崗巖石拱形大門;主屋面闊五間,進深八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脊梁、駝墩、雀替、枋等雕刻精美。2013年,福臨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堡周邊各外延50米。……[詳細]
  福建省立師范學校舊址群位于永安市大湖鎮大湖村、坑源村,年代為1939—1945年。由賴榮厝、大厝、上晶厝、賴氏家廟、若駒公房組成,總建筑面積9822平方米。前身為1903年陳寶琛在福州創辦的全閩師范學堂,1936年與省立莆田、尤溪等 4校合并為省立師范學校,1938年遷至永安文廟;1939年由于日軍轟炸永安,省立師范緊急遷往永安大湖,1942年改為福建省立永安師范學校;1945年10月遷回福州。賴榮厝、大厝、上晶厝、賴氏家廟、若駒公房為省立師范在大湖期間的校舍。福建省立師范學校舊址群是永安抗戰文化形成、發展、壯大的重要見證。2020年11月,被公布為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賴榮厝、大厝、上晶厝、賴氏家廟、若駒公房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詳細]
14、萬金厝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金厝位于永安市槐南鄉洋頭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景云堂,建于清咸豐丙辰年(1856)。坐西朝東,由泮月池、門樓、圍墻、下堂、廂房、上堂、化胎、護厝組成;門樓朝北,面闊一間、進深三柱,下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柱,上堂面闊五間、進深九柱帶前廊,均穿斗式梁架,懸山頂。2013年,萬金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厝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青水古戲臺位于距城63公里的青水鄉,建于清朝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古戲臺建于22米長的永寧橋上, 背后與“砥東亭”廟宇相毗鄰,建筑形狀別具一格。戲臺平面為矩形,長約38.5米,寬5米,高5米,歇山頂,具有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詳細]
  永安安仁橋位于永安市青水畬族鄉三房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嘉慶八年(1803)重建。木構伸臂梁廊屋橋,西北—東南走向,跨溢洋溪,橋身長28.1米,寬6.2米,廊屋9間,每間用4柱,七架梁,橋中設藻井,四面檐檁下設擋雨板,歇山頂。2013年,永安安仁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周邊各外延50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ⅴ欧洲国产AⅤ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色9月婷婷A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