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如癡故居位于衡陽市祁東縣太和堂鎮向陽村二組。王如癡,名書銓,號如癡,1903年1月25日出生于今祁東縣太和堂鎮向陽村,終身未婚。王如癡1915年入祁陽縣城讀小學和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預科班,積極參加學生-,1925年高中畢業。1926年參加革命,同年8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年底被委派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后,赴井岡山紅四軍工作,后奔赴中央革命根據地和赴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從事武裝斗爭。1934年10月參加紅軍北上抗日先遺隊,先后任紅10軍團19師參謀長、師長。后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1月,紅10軍團在返回閩浙贛根據地時,被敵圍困于贛東北的……[詳細] |
![]() | 曹炎烈士墓位于衡陽市祁東縣步云橋鎮老巡司村五組。曹炎,1920年出生于今祁東縣步云橋老巡司村一貧苦鄉村教師家庭。1943年秋考入貴州平越交通大學。后來,在中共上海交大地下組織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反內戰的各項愛國政治運動,從此曹炎熾愛革命活動。1946年6月,他倡導成立學生的進步組織“知行社”,被推選為社長。12月,他召集同學簽名,并組織舉行--,抗議美軍0北大女學生的暴行。1947年5月,交大開展護校反內戰斗爭,全校3000多學生上南京-,他是組織者之一,被國民黨反動派作為共產黨嫌疑犯列入重點緝捕對象。后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脫險潛回家鄉。1949年5月17日,曹炎組織教師、學生30余人赴四明山參加……[詳細] |
![]() | 周旭公祠始建于民國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是周氏二十世嗣孫陸軍上將周斕發起修建的。它位于祁東縣白鶴街道黃龍居委會(原源山村老祠組)。根據周氏族譜記載,周氏原是江右泰和縣人,元末周氏始祖儀公舉家遷往我縣,后分為鵬鶚旭幽四房,其中旭公后裔徙居源山。額上刻“周旭公祠”,莊嚴肅穆,楹聯“牧野陳雄師名芳萬代,濂溪闡理學德澤千秋”鐫刻兩側。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祠堂正殿為傳統磚木結構建筑,臺基以及墻裙為磚石壘疊,接砌青磚至頂,覆以黑瓦,主體梁架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的木構架。梁上的浮雕花木細膩,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技藝已不是今天的木匠所能為。中間斗拱成正四邊形,四角采用三角雕花點綴,正方形內部又被三角形切割……[詳細] |
![]() | 唐家窯,位于湖南省祁東縣歸陽鎮,初創于唐末五代,極盛于南宋,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制瓷窯廠,是繼長沙銅官窯之后最能體現湘江流域制瓷業成就的典型窯廠之一,專家將其命名為唐家窯。2015年6月2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業務人員對祁東縣歸陽唐家窯遺址進行了為期17天的考古調查,于2015年7月12日完成了野外調查工作。經本次考古調查,初步確定了歸陽唐家窯遺址的位置、范圍與面積、堆積狀況、年代與文化面貌,基本掌握了遺址的構成、環境及保存現狀,為下一步針對該窯址的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建議。2019年3月,唐家窯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 | 祁東縣狀元橋在祁東縣歸陽鎮,有一座五孔石拱橋,全長80米,寬8米,高9米,橫跨白河入湘江之匯合口。橋面上有石欄、橋亭。相傳,石橋建成時剛好有一位新科狀元從這里路過,當時,橋兩端人山人海,建橋工程師有意考考這個狀元公,要他對上了對子才能通行,石匠道:“大橋剛合,從此通行,必吟詩作對,有所感,有所為。狀元公有何想法?”狀元公沉吟了一會,欣然對曰:“小生新中,爾后為官,當效國惠民,不圖名,不圖利。眾父老不必擔心。”在場人聽后,一致稱妙,于是,當即將這座橋命名為“狀元橋”。……[詳細] |
![]() | 祁東劉氏莊園位于衡陽市祁東縣風石堰鎮,年代為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