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開華故居,別名孫家寺溶,為明清時期名人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巖泊渡鎮星明村六組,東經110°57′0.54″,北緯29°21′44.1″,海拔131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平面呈長方形,南北深約52.6米,東西寬約93米,占地面積489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偏東6.5度,前后四進。中軸線是一條寬5.4米由大門直通第四進房舍的道路,兩側正屋間及橫屋與圍屋之間布置有天井。據星明村支部書記鄒開定介紹,故居原有18個天井,屋架的“七”字挑均為“龍鳳挑”,木柱基座都用石材雕花,F僅存左右門廳院落、右二進正屋、左三進正屋、右三進橫屋,建筑面積426 平方米。這一門廳院落和三棟單體建筑物……[詳細] |
![]() | 九溪衛城位于今慈利江埡鎮九溪村。明洪武23年設九溪衛,同年筑城。清康熙時,迭修完善。陳宗瀛《九溪衛志》載:“衛城筑于宋索口寨遺基之上,周九里十三步,高丈八尺,門四,皆有樓。北門外濠塹四百八十丈,東西南三門以溇水為濠”。今衛城殘存南北兩門及部分明代房屋建筑,北城墻及其濠溝大部尚存。九溪古為“索口市”后因土家族、苗族聚居,宋設口索口寨,立柵為城,依山傍水。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在九溪設衛建城。城墻用石塊磚頭疊就周九里十三步,高丈八尺,門四皆有樓,(東“朝天門”,南“迎熏門”,北“拱極門”,西“鎮邊門”),北門濠塹四百八十丈,東西南三門,以溇水為濠”。城似弓箭形。衛署設北門八寶街,住行政長……[詳細] |
![]() | 漁浦書院位于慈利陽和鄉漁浦村,北倚太華山,南臨茹溪,占地8000平方米。清光緒十一年(1885),慈利一代名儒田金楠首倡,議建書院,鄉紳李德灼、王堂信等附而議之,并競相解囊、慷慨捐資,八都九都(今宜沖橋、甘堰、陽和、許家坊、溪口諸鄉鎮)士人群起而效之。至半,因所募資金告磬,役用不敷,幾臨半途之廢。時有鄉富李長青,置酒集客,待酒至半酣之際,起而謂賓客曰:“天道惡盈我里,高貲率不逾三傳破敗,相踵吾輩,憑藉前蔭,損智益過,群謗所的。即何苦更私貨力詒子孫以不令?且鄉校之興,適屆今日,前之富者,已不及待,茲不可以省乎!”遂慨然出資百萬錢。李長青舊有嗇名,人皆聞之并恥之,今日慷慨如斯,人盡愕其所為,由是,……[詳細] |
![]() | 騎龍崗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縣零陽鎮十板村零溪河東側山崗上,山崗西600米為白公城城址,北為葉家凸古墓群。騎龍崗古墓群墓葬沿山脊軸線分布,愈北愈密,墓內有墓、墓下有墓的現象比比皆是,打破關系常如拱璧連城,錯綜蟠結達十余單位。崗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以2002年的發掘情況推算,整個騎龍崗古墓群的墓葬總數應超過千座。方向用羅庚格定,以東西和四維向最多。慈利古墓發掘凡戰國墓都是東西向,坐東向西的多。西漢墓則偏四維,四墓向的多,將墓葬區選在縣治的東面,可能與當時人們崇拜東方和東方之神分不開。至西漢時人們可能又認識到,人死了之后,只有葬入墓方,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所以墓葬多墓向。方位當陽的方位陽山和……[詳細] |
![]() | 興國寺梅花殿 時代為宋至明。位于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九溪村,此為省內現存較早的古建筑之一。 據清《慈利縣志》載:“興國寺,在江埡九溪城,唐代創建。”相傳為唐尉遲恭所修。大殿已毀,現僅存梅花殿,又名八卦樓,因其明間枋上原嵌有一黑石板,上置貝殼梅花,晶瑩光亮,故名。 梅花殿實為興國寺中之觀音殿,為整體建筑中之第四進,部分構件尚保留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建筑特點和風格。清咸豐八年(1859)曾予修葺。其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墻,邊長12.4米,高12米,三開間,磚木結構。殿內有楠木金柱4根,高5.6米,直徑約0.5米。檐柱12根,高3.9米,直徑0.4~0.5米均為木櫍柱礎。樓頂為八角出檐,檐下置斗拱八……[詳細] |
![]() | 溪口鎮因賀龍、蕭克于1934年7月率領紅二、六軍團在此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地方革命委員會、廣泛開展革命運動,并于1935年2月組織了棉花山阻擊戰而廣受關注。紅軍在當地戰斗期間,留下了許多戰斗遺跡,現保留有紅軍醫院、紅軍戰壕、紅軍橋、紅軍樹等,留傳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當時人民群眾還編唱了《太陽照在棉花山上》等紅色歌謠。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傳承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發奮圖強意識的重要源泉。據了解,蘇維埃溪口區政府舊址是張家界市2018年3月7日命名授牌的14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加上慈利縣博物館、陳能寬故居、漁浦書院,這4處文博單位成為開展黨性主題日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首……[詳細] |
![]() | 唐犧支故居位于三官寺土家族鄉三坪村,2011年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因房子年久修繕不及時亟待修繕,得到上級文物保護部門的高度重視實施修繕工程建設,由縣文物局具體實施,預計2017年9月竣工。修繕同時,新修60米公路,連接趙三公路,聯S305和S306線,成為東線旅游的又一景點。唐犧支,字以祀,又字洗恥,湖南慈利三官寺人。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生。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一標第一營士兵,后由副目、正目升至排長,先后參加了蔣翊武組織的群治學社、振武學社和文學社等革命團體![詳細] |
![]() | 紅二軍團長征三官寺擴紅活動舊址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35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紅二軍團長征三官寺擴紅活動舊址為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慈利縣縣委、人民公社、大隊部辦公舊址位于慈利縣零陽鎮、象市鎮、通津鋪鎮![詳細] |
![]() | 紅二六軍團指揮部及紅軍醫院舊址地址:慈利縣溪口鎮時代: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