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宜昌市 > 秭歸縣旅游

秭歸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位于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北枕高峽平湖,西和南依秭歸新縣城,東連三峽大壩,景區總面積33.3公頃,總投資3.3億元。2013年1月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3年接待人數達108萬人次,其中外賓6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0萬元。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內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屈原祠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2010年1月16日,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處古文物已全部復建完成,三峽湖北庫區文物……[詳細]
  歸州城遺址位于秭歸縣歸州鎮。明、清代遺址。歸州城是明清時期秭歸縣治所在地,整體形似葫蘆,俗稱“葫蘆城”,以紅砂巖條石沿山勢起伏而筑。現存城墻是嘉慶九年(1804)所建、光緒年間重修。三峽工程蓄水前,可見長度約1500米的城墻和“迎和”、“景賢”兩座城門。三峽工程興建后,兩座城門被搬遷至茅坪鳳凰山,城池大部分被水淹沒,北部部分城墻暴露在水位線上。歸州城遺址是三峽地區現存保存較好的古代縣城,體現了三峽地區的傳統文化風貌,具有較重要的學術價值。……[詳細]
  秭歸楚王城遺址位于秭歸縣郭家壩鎮楚王村東南100米,東周遺址。地處長江南岸山頂上,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城址平面近橢圓形。殘存城垣約100米,底寬3米,殘高4·2米左右,其中部有寬約2·5米的缺口。城內西北部有一不規則形臺基,殘高3米,面積約3600平方米。城內采集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有少量夾砂紅陶,紋飾有繩紋,器形有鬲、鼎、缽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詳細]
  桃源塔位于秭歸縣茅坪鎮陳家沖村,清代磚塔。坐北朝南,六角七級樓閣式,高約15米。塔門面南,拱形,門楣上方刻“古桃園”三字,落款:“陳姓、黎姓修建于清同治三年”。門內有階可上至第六層,除第一層設大門外,每層在不同的方位各開一小窗。塔頂六角均吊有銅鈴。該塔是目前秭歸僅存的兩座古塔之一,保存較為完好,為研究秭歸古代塔類建筑提供了重要資料。……[詳細]
  仙人洞崖墓群位于秭歸縣磨坪鄉楊林村,唐至明代墓群。分布在南北長500米,上下高200米的灰褐色巖體上。巖壁上保存有30余處洞穴。洞穴有長方形、圓形之分。部分洞穴內有保存完好的方形棺木。該墓群面積較大,墓葬數量較多,墓葬形制多樣,學術價值較高。……[詳細]
  萬壽橋水文碑刻位于秭歸縣香溪鎮八字門村。刻于光緒九年(1883)。青石質,屋頂式碑首,方座。高1.38米,寬0.65米,厚0.18米。題陽刻“萬壽橋”。碑文楷書12行,滿行38字,記新灘巖崩、江水泛濫并重修萬壽橋事。(第三批)……[詳細]
  治理西陵峽航道摩崖題刻位于秭歸縣和巴東縣共有摩崖石刻21題,石碑4通。摩崖石刻幅面、字徑大小不一,石碑均為青石質。刻銘及碑文均陰刻、或行書,或楷書,內容多記水文資料,也有記修筑道路、疏通河道及游記。(第三批)……[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高清在线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