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桐廬縣旅游

桐廬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嚴子陵釣臺位于距桐廬以西約15公里富春江北岸宮春山上,相傳是東漢高士嚴光(字子陵)隱居垂釣之地,故亦稱嚴陵山。釣臺高約70米,分東西兩處,相距80余米,均為半山腰之磐石。東臺為嚴垂釣處,有巨石如筍,傳為嚴以此支撐垂竿,石亭為乾隆年建,很古樸。在此遠眺,青山擁春江,儼如畫卷。西臺亦稱謝翱臺,南宋遺民謝翱在此面北痛哭,奠祭愛國英雄文天祥。西側沿江新建嚴先生祠堂,祠內立有宋范仲淹所撰《嚴先生祠堂記》石碑,文中“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之名句流傳至今。 嚴子陵釣臺門票:60元(含富春江小三峽游覽船票) 交通:桐廬乘往富春江鎮的中巴,車資3元,半小時可達,下車后再步行十多分鐘即到游船碼……[詳細]
  深澳建筑群位于桐廬縣江南鎮,年代為明至民國。深澳村的古建筑有歷史悠久、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和設計精致的特點。踏入深澳村,沿著爬滿青苔的石板路,歷史的痕跡和歲月的滄桑就這樣隨著慢悠悠的腳步被一步一步地踏出來了。深澳村的歷史非常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于南宋初期,主要由申屠氏遷居桐溪而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申屠氏先人有著非常先進的理念,他們在規劃村落建設之初就首先規劃了村落的水系。深澳村民依水而居,應家溪在村東蜿蜒流過,村西有一條叫洋婆溪,它將水從應家溪的上流引入,平時可作為灌溉使用,若遇上山中發洪水,又可用來分洪。村地面的明溝用來排除雨水和生活污水,而設在地下三、四米深處的暗渠則是供水系統,暗渠高……[詳細]
  嘉欣園,位于富春江鎮俞趙村俞家自然村后溪北岸,始建于1922年,建成于1924年。因康有為題“嘉欣園”而得名。來到嘉欣園的正門,上方刻著“漁山樵水之廬”六個字。出于保護之意,并不能從正門進入,只能轉彎從第三個偏門進入園內。整個院落占地1900余平方米,由主建筑“漁山樵水之廬”、老屋及屋后一排平房組成。而主建筑“漁山樵水之廬”是較典型的中西結合建筑,占地949.2平方米,五間三進。如今除了主樓以外,其他老屋以及平房已經倒塌。嘉欣園主樓,四面高墻,屋頂內斂,屬于歇山式屋頂,形狀奇特,外看白墻黛瓦,西歐式羅馬柱、羅馬線條特征明顯,大門前左右二方座放二只明代的青石雕成的大花缸。整個建筑物的設計構思,體……[詳細]
  咸和堂,坐落在荻浦村中心,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1515),距今已有500年歷史。該堂三開三間,二坡山頂式建筑,面寬125米,進深105米,占地面積約130平方米。堂內梁柱粗大,磚墻磚被,明間木柱,次間木柱,其木雕花紋和構筑內函,充分展示了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整幢建筑恢弘大氣。據《申屠氏宗祠》記載,咸和堂由申屠氏第十四世祖秋澗翁及子東溪公出資并發起建造。為荻浦申屠氏族第八房祭祀、議事的重要場所。該堂以旨家和、族和、村和、社會和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命名。1949年解放后,咸和堂歸屬村里管理,曾做過村熟學堂、隊組收糧點、糧食加工廠。2011年,荻浦村對咸和堂進行全面修繕,整治周邊環境,恢復了咸和堂原……[詳細]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申屠氏宗祠,坐北朝南,布局為五間三進,通面闊19.5米,通進深45.28米。一進前檐設八字墻,前檐明、次間為軒廊,軒廊的柱、梁枋、牛腿及梁上小斗均為青石制。二進進深十一檁。后檐明間與三進明間之間設穿廊,廊柱間施美人靠。三進進深十一檁,地面高出二進近1米。跌界廳,坐北朝南,前后由接官廳、戲廳及花廳三座獨立建筑組成,均為三開間,占地面積720平方米。接官廳,進深六檁三柱,前三后四用脊柱,脊柱間置板壁門。戲廳,坐南朝北,進深十檁,明間為戲臺,兩次間設二層,下為通道。花廳,進深十檁,后金柱與后檐柱間設看樓。申屠氏宗祠、跌界……[詳細]
  方家洲遺址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第一處考古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加工場,對于當時的石器生產過程研究,如人類行為特點、技術差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該遺址位于杭州桐廬縣,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經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彎,形成一個相當面積的三角洲臺地,遺址地處這一臨水的臺地上。2010年12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廬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在調查試掘的基礎上對方家洲遺址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方家洲遺址所處的年代是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古學文化繁榮興旺、為良渚文化進入文明古國的時代。從該遺址目前的遺物出土情況判定,遺址主體年代約當于浙北地區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崧澤文化階段,距今約590……[詳細]
  石舍古建筑群位于桐廬縣富春江鎮,年代為明、清。石舍村是桐廬縣富春江鎮最偏遠的行政村,該村地處著名的浙西旅游帶上,與建德、浦江交界。古建筑是石舍村的一大特色,該村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近年來在縣文化局的幫助下進行了修繕保護,未來古建筑可以成為一項特色的旅游項目。為了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的需要,村兩委近來下大力氣進行環境整治。投入大量資金拓寬了原本窄小的村道,并鋪設污水管道,進行綠化,在村兩旁安裝路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引坑鐘氏大屋位于桐廬縣新合鄉,年代為清。引坑鐘氏大屋,位于杭州市桐廬縣新合鄉引坑村。大屋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后逐步擴建,直至清末形成目前的規模。近年來,大屋除延續原先的祭祖空間、公共廳堂功能之外,結合鄉村振興、紅色研學等主題,成為公共文化、紅色研學等活動場所,舉辦了新合索面文化節、大地藝術節啟動儀式等大型活動,同時作為新合鄉最大的古建筑對外開放展示,成為新合鄉一個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麥凸遺址位于橫村鎮柳巖村。1993年柳巖村紅磚廠進行取土時發現。遺址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長約200米,東西寬約50米。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東、西為小山丘,南為山間小盆地,黃土層深厚。大麥凸遺址是桐廬境內分水江流域發現的第一處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經考古調查,出土有玉鉞、玉璧、石錛、石刀、石鏃等玉器,是浙西地區良渚文化時期高等級聚落遺址的首次發現。2003年1月公布為桐廬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公布為浙江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堂崗遺址位于桐廬縣鐘山鄉城下村城堂崗崗頂上,海拔253.5米,遺址主要分布在崗頂的中南部,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30—45米,現存面積約4500平方米。該遺址是桐廬縣首次發現并試掘的錢山漾文化遺址,距今4400~4200年。2016年6月至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廬博物館聯合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的勘探、調查和試掘。共揭露面積780平方米,其中實際發掘面積92.5平方米,發現灰坑11個(其中解剖發掘5個)、柱坑3個、柱洞4個,出土陶、石器等文物400余件。……[詳細]
  翙崗古建筑群位于桐廬縣鳳川街道,年代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播放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 一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 日本免费高清一级性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