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塔古城遺址位于昭蘇縣夏塔鄉境內,海拔1750米。夏塔古城是唐代的城池建筑遺址,在夏塔河出口約20千米的夏塔河畔,古城北臨特克斯河,東臨夏塔河,西面遙望哈薩克斯坦國,周圍是寬闊的夏塔牧場。整個建筑由城池和處于城外建筑物組成,總面積為1.26x105平方米,外城周長1420米,城池略顯方形,不是很規整,現殘存北墻長390米,南墻212米,西墻480米,東墻被夏塔河沖蝕,原來有無城墻不太明顯;城墻為夯筑,夯層8--12厘米不等,個別地段可見土塊和石塊補筑的痕跡。城西南角有角樓遺跡,城內有三處臺基遺跡,可能為城內高大建筑物遺跡,城外有護城壕;城外的兩處臺基,一處為長方形,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8米……[詳細] |
![]() | 博斯坦古城遺址地處特克斯河北岸的河谷階地上,南距特克斯河可約200米。該處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為逆溫帶,是特克斯縣主要農區。古城內外多被辟為果園,東側和北側的城墻已被作為果園圍墻,西側是農田。古城西北距220省道約1.8千米,東北距博斯坦村約4千米,當地村民以維吾爾族為主.古城遺址為長方形,劣筑。現存城墻有三面保存較完整,其中南、北城墻均長約206米,西墻長約162米,東城墻的位置現僅存2米多高的階地,隱約可見城墻遺跡。城墻殘高5-7米,基底寬18-21米,墻外側較陡直,存馬面數個,內側有較大坡度。西墻正中和南墻東頭各有一個缺口寬6米有余,似為城門所在。城內外地面散布許多細泥質紅陶片……[詳細] |
![]() | 下臺古城位于昭蘇縣下臺山口北約20公里,古稱略呈方形,北墻長390米,南墻長212米,西墻長480米,東墻緊靠夏特河支流,被沖毀。城為夯筑。墻基皆存,頂寬2—3米,底寬11—12米,殘高3.9米。夯層清晰。個別地段見土坯和石塊補筑加固的痕跡。城墻的西南角明顯外凸,似為角樓遺跡。臺基長40米,寬10米。城內建筑均已不存,唯城中心和西南角有三處圓形臺地。臺地南端和南墻西端個有一個缺口,似為城門遺跡。在古城內外的建筑臺地上散布有磚、瓦、陶器殘片。……[詳細] |
![]() | 金頂寺廢址位于伊寧市東北郊4.5公里處的山丘上,亦名“固爾扎廟”。清代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所建,系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蒙古族藏傳佛教建筑,亦稱“固爾扎都鋼”。寺廟建筑宏偉富麗,金光閃閃,故俗稱“金頂寺”。目前,建筑遺址亦不可見,僅存一方形土臺,周長約700米,高約3米。……[詳細] |
![]() | 阿力瑪力廢城位于霍城縣61團七連,是伊犁地區著名古城之一,城址范圍很大,興盛于查合臺汗國時期,大約到16世紀中葉以后,該城逐漸荒廢,現已全部辟為農田或民居,地表已無任何遺跡,但近年來曾陸續出土過元青花瓷器、查合臺汗國金銀幣、敘利亞文景教徒墓石等物。清代學者徐松居伊犁時曾到此城址考察。1958年黃文弼先生曾到此考古調查。……[詳細] |
![]() | 吐魯番圩子舊城位于伊寧市東北約10公里。城址有兩處,當地人稱“阿脫諾克”,“克其克阿脫諾克”意為大、小金城。大城在吐魯番吁孜村旁,現已辟為園林房屋,城墻已不可見,城垣殘跡須仔細尋找方可辨認,城略呈方形,周長約1400米左右,城內陶片,磚塊等物隨處可見。小城遺址在村東北的高坡上,西城墻墻基尚存一部分,高約1米,寬約3米,城中因挖掘金子,到處呈溝渠狀,未見建筑遺跡。城內散布一些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曾出土完整的石磨盤、陶缸、察合臺銀幣等文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