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貴陽市旅游

貴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貴陽黔靈山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黔靈山
  景點位置:貴陽市中心區西北,南接棗山路,東近八鴿巖路,北至關刀巖。旅游線路:貴陽市區乘1、2、10、12、13、16、22、23、33、41、51、72路公交車以及旅游專線車到黔靈公園站下。景點介紹:黔靈山公園是國家4A級旅游區,位于貴陽市中心區西北,由“黔南第一山”黔靈山而得名。公園建于1957年,是一個綜合性的游覽公園,園內古樹參天,泉清石奇,集高原靈氣于一身,登上山頂“瞰筑亭”可眺望貴陽全景。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靈猴而聞名遐邇。黔靈山公園集山、林、泉、湖、洞、寺、動物于一體,清絕于世,有“貴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稱。黔靈山上生長著1500余種樹木花卉和1000多種名貴藥材。清泉怪石,隨處可見,并有成群的獼猴和鳥類棲息于此。弘福寺:沿“九曲徑”登山可達弘福寺,該寺建于明末清初,……[詳細]
貴陽陽明祠
  陽明祠,位于市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后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筑為享堂陽明祠(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抗戰開始以后,祠寺被軍事機關及其它單位占用,年久失修。文化在革命中,遭遇空前的大劫,屋宇殘破,所有碑刻損毀。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貴陽市政府修復。依據舊拓片,由客居姑蘇的黔籍書畫家謝孝思先生雇請刻石名手,將碑刻一一復制。一百多年的名跡,又煥發新顏。門票價格:3元景點位置:貴陽市云巖區東山路13號(近東山路)旅游線路:可乘6、11、32、44……[詳細]
貴陽文昌閣
  文昌閣景點位置:位于貴陽市東門月城上(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文昌街29號)旅游線路:乘4、5、12、21、54、64、22、24、25、35路公交車到省醫站、東門站或蓮花坡站下步行即至。景點介紹:文昌閣,位于貴陽市城區東隅,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道教廟宇在貴州省貴陽市東門月城上,始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七年(1609),清代康熙八年(1669)重修,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時均有維修和擴建。該閣是一座九角三層寶塔形建筑,兩邊設有配殿,前為聯結配殿的齋房,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主樓高約20米,面闊11.47米,進深11.58米,為三層三檐、不等邊九角攢尖頂,各層插拱較多,斗呈曲線,翹角不高,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繪,其建筑風格頗……[詳細]
來仙閣
  來仙閣位于貴陽市烏當區東風鎮麥穰寨村趙家莊一側大塘河中的磯石上,距貴陽市中心16公里。麥穰境內山巒疊翠,溪河環繞。南明河源出廣順東北山間逶迤而下,城南十里處的龍洞河繞龍井、頭堡流至麥穰,兩河匯集,水流湍急,蜿蜒東去。匯流河口處巨大磯石涌突波瀾間,高出正常水位近10米,形家謂之“星羅鎖水池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鄉人于磯石上建水月庵。明萬歷年間(1573年—1619年),總督在水月庵旁建仙臨橋。武弁胡某構亭于磯上,額曰“水月招堤”。后亭圮橋存。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橋重修。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夏,暴雨綿延,河水驟漲,水過橋圮,里人鳩工繚石,將橋修復成九孔,易名匯川橋,取河流納集于此之意。鄉人協力在小亭原址處修建閣樓,因閣凌空高聳,山環水繞,云靄縹緲,松翠鶴鳴,似有仙人將至……[詳細]
青巖古鎮萬壽宮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的青巖古鎮,位于貴陽市的南部郊區,距離市區29公里,它歷史悠久,古老質樸,設計精巧,是著名的旅游景點。青巖古鎮距今已有620多年的歷史,曾是軍事重鎮,內有明清建筑交錯而建,擁有各種寺廟、樓閣和雕梁等,包括懸山式的民居房、腰門、窗雕、石碑坊、背街、狀元府、慈云寺、文昌閣、萬壽宮等,人文氣息濃厚。青巖古鎮的獨特還在于它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城墻層層堆高,氣勢宏偉。萬壽宮位于青巖古鎮的西街3號,靠近慈云寺。它原本是青巖的移民集資而成的八家祠,到了清朝康熙年,成為了江西會館,后又在嘉慶時期被人改造為道觀。萬壽宮總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正殿、配殿、西廂、戲樓和生活區。正殿大門上是彩色浮雕,共有九個道家神仙像,其中一個是太上老君,其他是八仙,色彩鮮明,人物栩栩如生。周圍有磚雕和其他浮雕。還……[詳細]
圖云關
  圖云關舊稱“新天關”或“圖寧關”,俗呼“油榨關”,位于貴陽東南五里的險要驛道上,即今森林公園北大門處。舊時的圖云關,為扼城要隘,高踞城南群山之巔,地勢險要,扼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關上奇石崔嵬,玲瓏百態,樹木蔥蘢,涼風習習。此處為驛道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和游覽地,也是迎送官員、送別親友的地方。不少文人雅士唱和詠贊頗多。圖云關是黔南首關,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民國時期,薛岳的部隊駐防于圖云關,在圖云關上修建了中山公園,并在巖石上刻制了孫中山先生半身浮雕像“總理遺像”作紀念。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圖云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漸消失,但遺存下來的部分摩崖石刻和一些文人雅士的詩文,無不打上歷史的烙印,讀過之后,昔日的舊貌仿佛就在眼前。這些遺跡和詩句,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詳細]
青巖古鎮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北街5號。始建于康熙年間,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總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傳說是西街吳姓人家捐修的。整個建筑構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礎為貴陽市石柱礎中石雕藝術精品。位于青巖鎮背街西側。始建于清康熙年間。道光十二年(1832年)擴建。以一進院、二進院組成一大建筑群,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98平方米。一進院坐西向東,二進院坐南向北。除戲樓、大雄寶殿為穿斗式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筑外,其他均為穿斗式懸山頂木結構。寺內木雕石雕工藝精湛,屬青巖古鎮古建中精品。票價:10元(通票除外)開放時間:8:30-17:30景點位置花溪區青巖鎮鎮背街五號……[詳細]
鐘昌祚墓
  鐘昌祚墓位于貴陽市開陽縣雙流鎮的賴陵東側,封土高2米,墓碑高1.86米、寬0.8米、厚0.16米。正面書“鐘先烈昌祚墓”墓碑后有銘文,記敘鐘昌祚家世生平。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此處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鐘昌祚(1870—1912)一名元黃、號錫周、山玉。開陽縣雙流人,曾就讀書于貴陽“經世學堂”、“武備學堂”,1905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法政,兩年后回國,加入貴陽自治學社,后任社長,臨時軍政府第一任參議員,1912年被劉顯世殺害于安順,遺體運回開陽雙流安葬。……[詳細]
趙以炯故居
  趙以炯狀元故居于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狀元街1號,坐南向北占地828平方米。清道光年間趙以炯曾祖父趙理倫建,為兩進四合院民居,房屋均為穿斗式磚木結構。趙以炯(1857—1906)為清光緒十二年貴州第一個狀元,曾任翰林院編修、四川鄉試副考官等職。故居1996修復開放,現故居內有“趙以炯生平展”,“科舉制度展”,“青巖鎮文物圖片展”等。1999年該故居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風協天宮
  貴陽烏當協天宮又名財神廟,位于貴陽市北郊的烏當區東風鎮場壩上,距貴陽市中心15公里。始建年代不詳,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傾圮,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復建。1993年,貴陽市、烏當區政府撥款修葺。宮,為道教供祀天神地祗的殿宇。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和發展起來的本土宗教,是社會意識形態的產物,具有很強的虛幻性。它相信人通過精神和形體的--,可以達到長生不老,呼風喚雨,隨心所欲,因而出現除了古代神話傳說的人物和道教自己編造出來的神外,還有大量的現實生活中人們熟悉又被神化的理想人物。如關圣帝君便是其中被神化的理想人物之一。關圣帝君,即關羽,俗稱武圣人、武財神,三國時期蜀國名將,生于今山西省運城常平村,從小武藝超群,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輔助劉備興漢業,戰功卓著。被封為“漢壽……[詳細]
王伯群故居
  王伯群(1885-1944),名文選,字字行,興義下五屯景家屯人,貴州軍閥劉顯世之外甥。年幼時從父學易、書二經,又學陽明學、四書等。18歲喪父,從貴州姚茫父、熊范輿、徐叔群三人專攻讀《孟子》、《左傳》和數理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王伯群等四人由興義縣首批以公費選送日本留學,先入宏文學院政治經濟科,后入中央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再入中央研究院深造。在日本與章太炎等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與革命活動,并與梁啟超結識。民國元年(1912)辛亥革命后,王伯群由日本回國,在上海加入章太炎、程德全組織的“中華民國聯合會”,發展革命勢力。應章太炎之邀,出任《大共和日報》經理,宣傳孫中山革命思想。時梁啟超在京組織進步黨,邀王任干事。民國3年(1914),王伯群在北京參與制定《中華民國約法》。民國9年……[詳細]
開陽長慶寺
  長慶寺位于南龍鄉翁朵村,始建于明崇禎三年(1630),清代兩次重建,現存古建筑建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木雕精妙絕倫,是貴陽市現存木雕最精致的古建筑之一,對研究貴陽佛教史和建筑史均有重要參考價值。……[詳細]
青巖教案遺址
  “青巖教案”是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發生在貴州花溪青巖鎮的一次反洋教斗爭。該事件因當地民眾對洋教的-而引發,當時的趙國澍,一位青巖武將,因其果斷行動而聞名,他命令團丁包圍并扣押了教堂修士,試圖迫使他們放棄信仰。教案的意義深遠,它是《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第一個教案,象征著反抗教會侵略的開始。趙國澍在教案中表現出的勇氣和民族氣節,促使他從地方團練事務總辦升任至“貴州團練事務總辦”。然而,教案的結局并不愉快,趙國澍在朝廷的壓力下,最終將四名修士處決,其中包括天主教堂女傭王瑪爾大。教案過程中,貴州巡撫何冠英和提督田興恕的態度復雜,他們一方面受到洋人特權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意識到保護百姓的必要。朝廷在外部壓力下妥協,教案三年后,田興恕被發配新疆,而趙國澍雖被革職,但因其戰功,后來得以官復原職。然而,……[詳細]
14、三人墳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人墳
  三人墳三人墳位于修文縣谷堡鄉哨上村的蜈蚣坡山腰,距縣城12公里,奢香夫人所開龍場驛至六廣驛的古驛道從墳旁經過,墳為塊石合砌的墓冢,封土高1.6米,直徑3米。蜈蚣坡巍峨雄奇,陡峭險峻,古樹盤垣,荊棘叢生,王陽明曾在此有感而吟出了“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天則同,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的名句。明正德四年(1509)秋天,一吏目帶其子和仆人,自京城來準備去南邊上任。行至龍場(今修文縣城),因天不停地下著細雨,加上已到黃昏時候,便投宿在龍場苗民家里。第二天早上,王陽明準備去向他打聽一下京城的近況,不料3人已經離開宿地往前走了。由于3人因長途跋涉,頂風霜,冒雨露,又饑又渴又勞累,加上筋骨疲憊,又被瘴疬侵襲,中午行至蜈蚣坡時,吏目死于坡下,當天傍晚和第二天上午,其子和仆人又先后……[詳細]
  鐫刻于貴陽市花溪區小碧鄉大地村東300米青山崖壁上的“是春谷”摩崖,堪稱貴州摩崖上乘之作。因其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規模宏大,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于1985年11月2日公布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是春谷”摩崖,俗稱寫字巖。系謝庭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營造,歷時五年告竣,至今完好。謝庭薰(1728年~1798年),字自南,一字蘭谷,號韶莊,別號捧日生,貴筑縣大地(今花溪區小碧鄉大地村)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舉人。歷任貴州畢節縣教諭,獨山州學正,永寧州學正,并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江蘇松江府婁縣知縣。關心地方教育和文化,有政聲。曾將已刻和未刻的周漁璜詩合并刻印為一集。曾編纂《獨山州志》、續《永寧州志》、《婁縣縣志》等。其中《獨山州志》為乾隆三十四年(1769……[詳細]
  中共貴州省工委活動舊址位于貴陽市云巖區文筆街9號,俗稱高家花園。1982年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是貴州省貴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筆街一帶,舊時俗稱大壩子。高家,是清代以來貴陽幾個大家族之一,高家花園是高家主宅。舊時貴陽有“華家的銀子”、“唐家的頂子”、“高家的谷子”之說。高家是貴陽一個大封建地主家庭,在烏當北衙、定番(今惠水縣)等地擁有大片田地。清朝乾隆年間高家從烏當北衙遷來大壩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廷瑤考中鄉試第一名,后任過廣州知府,道光、咸豐年間,他的后人又作過三任知府,從高廷瑤起歷經幾代建成高家花園,貴陽人稱為解元府(鄉試后中舉第一名稱解元)。高家花園庭園共五套,四進四院,有天井十余個,套套緊連,院院相通,大小房屋近百間,還建有觀音堂、谷倉以及池塘、水榭、樓臺,種植多種花……[詳細]
17、畫馬巖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畫馬巖位于貴陽市開陽縣高寨鄉平寨村頂趴寨附近的小山上。石壁朝南,有大小兩個石口做畫地點,大口下,畫幅約10平方米,離地約1.5米;小口上,畫幅約30平方米,離地約2米;兩石口相距500米。兩畫做畫方法相同,均為赭色涂繪,繪制內容為動物,人物,自然景物和幾何圖象,估計為明代以前所繪制。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此處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享有“貴州高原之花”美稱的花溪,史稱“花仡佬”。其名源于自古繁衍生息在這里的古老民族“花仡佬”,他們是仡佬族古代先民的一支。仡佬族與古代居住在貴州的僚人有密切的淵源關系,換句話說,仡佬族就是由古僚人發展演變而來。而古僚人則是西漢時期夜郎古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久而久之,民族名稱形成了地名,因此流經其地的南明河上游河段也稱“花仡佬河”,就連河流上架設的橋梁,也稱“花仡佬橋”。由于地處省會貴陽市南郊,且為“八番之路所經”之要津,“花仡佬橋”又名“濟番橋”,河也因名“濟番河”。到元、明時期,包括“花仡佬”在內,仡佬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區為他族土司所統治。明代又在仡佬族世居地上建立了衛、所、屯、堡等軍事機構(“花仡佬”就設有花仡佬堡,又稱橋頭堡)。明末以后實行改土歸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將撤消的……[詳細]
  貴陽地下黨省工委舊址陳列室位于貴陽鬧市區文筆街的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是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貴州省和貴陽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處舊址,原為貴陽市望族高家六代相襲的深宅大院。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貴州地下黨將此辟為秘密聯絡點及省工委的重要活動點。20世紀20年代,先進思想和馬列主義傳入貴陽。一向封閉落后的山城飄來了清新的政治空氣。以至后來,共產主義社會理論的精神為高家數名子弟所接受,于是,在這封建墻垣內,發生了一段段與共產黨緣份不盡的故事。1933年,中共黨員林青、繆正元從上海回到貴州開展建黨工作。1934年林、繆二人和秦天真、熊蘊竹、肖世銑、葛發祥從畢節來到貴陽,和高言志、尹素堅等取得聯系,開展革命工作。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遵義,林青到遵義向黨中央負責地方工作部的領導人羅邁(李……[詳細]
  修文縣城西二十公里烏栗鄉綠水村之荒田,有一座原始而簡陋、古老而奇特的索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凌空橫跨于修文與清鎮分界的貓跳河上,橋索粗如大拳,長約24米,橋高約10米。兩岸懸崖峭壁,河谷幽深。雄奇而又險峻,水流湍急,最大的流量為每秒數十立方米。這是一座竹索橋。它是:岸大石上鑿石為鼻,取大綿竹捻之為索,拴于兩岸之石鼻,索上穿短竹筒,一削木如牛枷擔系竹筒上。渡者自縛于枷擔上,兩握竹索,漸次換手移握而前,則竹筒亦隨之以進,須臾往復。有慣于渡索之山導,無須用手握索,而是以手握筒,將身稍微一擺,輕如猿猱蕩秋千,眨眼溜到對岸。竹筒終不耐用,后改用小枷擔,加于竹索上,人縛于枷擔下面,雙手移握以進。還有用拉繩,將彼岸的人用繩拉至。人渡索上,面向蒼穹,背臨深淵,對岸崖懸壁陡,巖高谷深;下面驚濤駭浪,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另类欧美日本一区 | 日韩精品香蕉999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合区久久久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成人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